对“给我物质,我就用它造出一个宇宙来”这句话的理解

科学普及交流
高粉答主

2014-08-01 · 帮助别人,幸福你我!
科学普及交流
采纳数:83444 获赞数:657690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给我物质,我就用它造出一个宇宙来!”这是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的名言。就康德 整个一生来说,他不是唯物主义者,但是,他却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上喊出这样一个响亮的口 号。物质是整个宇宙的内容,它充斥于宇宙的每一个角落,存在于宇宙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马克思主义用科学的实践观点,论证了世界的物质性,提出了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 义一元论的科学世界观,这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一、物质的认识发展过程 物质观是一切唯物主义哲学的核心,也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石。但对物质的理解,人类 思维却经历了一个由朴素到科学,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这是唯物主义物质观发展的第一个历史阶段。在西方,“物质” 一词最早是由古希腊“母亲”一词演化而来的,意思是“创造者”。它是天地之母,万物由 它生成,被它创造,因而是世界上所有存在物的共同根据。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对物质的探讨 围绕着什么是世界的本原这个问题展开。所谓“本原”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一切。事物的 起源;二是指构成万物的最基本的元素。 归纳起来,古代哲学家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有三种意见: 第一,把具体的、可以感知到的单一或某几种物质形态当作万物的本原。古希腊哲学家泰勒 斯提出:万物皆由水构成。他从陆地上所有的地块都以水为界的现象得出“整个地球漂浮在 水上,并由水构成”的结论。另一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则认为万物由火产生,宇宙在过去、 现在和将来都只是一团永恒的火。还有一位哲学家阿那克西美尼,认为“气”是宇宙间存在 的基本物质,物质的各种形式都是通过气的聚散产生出来的。古希腊还有一位哲学家恩培多 克勒,将世界的基本元素增加到四种,即“水、气、火、土”,这就是著名的“四根说”。 中国古代从殷周开始,就形成“五行说”,把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看作构成自然界 一切事物的基本元素。 第二,把构成事物的最小颗粒当作万物的本原。被称为“原子论之父”的留基波和德漠克里 特创立了“原子论”。在他们看来,世界由原子和虚空组成。原子是不可分割、非生非灭的 存在,正是原子的聚散离合,才形成不同的事物。此后,伊壁鸠鲁用原子的组合和消亡解释 人的生命和死亡,用“死亡不值一提”的名言对抗“灵魂不朽”的唯心主义和神学。 第三,试图摆脱感性、直观的束缚,用较为抽象的观点解释世界的本原。古希腊哲学家阿那 克西曼德提出,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应该有别于任何一种物质形式,他称这种物质要素为“无 限”。亚里士多德则用“质料”的概念解释物质。他所说的“质料”基本上等同于物质实体。 总起来说,古代朴素唯物主义通过对世界本原问题的探讨所表达出来的物质观,经历了一个 从杂多到单一,从有形到无形,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尽管如此,他们对物质本原的看 法仍然停留在物质的具体形态、具体结构、基本要素和实体的层面上。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生产力和科学水平十分低下的情况下,用物质说明世界的统一性,坚持 了唯物主义的立场,并对什么是物质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为人类认识物质世界提供了宝 贵的思想财富。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他们对“物质”的理解还停留在可感知的具体事 物的水平上,他们的物质观带有明显的直观性和猜测性,因此缺乏科学性。 (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这是唯物主义物质观发展的第二个历史阶段。近代欧洲随着 资本主义生产的迅速发展,产生了近代自然科学。近代自然科学在实证的基础上,指明了世 界上各种物质形态都是由不同的元素构成,元素又由分子组成,分子还可以再分解为原子。 原子是当时科学认识关于物质结构的最深层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根据当时自然科学关 于原子是物质最小单位的认识,认为原子就是世界的物质本原,并把当时自然科学认识的原 子具有不可入性、不可分性、广延性和质量不变等物理属性,看成是物质的不变的属性。 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不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吸取了近代自然科学的成果,是在自然科学基 础上产生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在许多细节方面更加清晰准确了。不过它同样受到自然科学本 身发展状况的限制,存在着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等严重缺陷。第一,机械性。到 18 世纪为止,人们力图用机械运动的力学定律来解释一切,有些唯物主义哲学家甚至把动 物和人都比作是一部机器,是比钟表更加精细的机器,这种唯物主义因此也被称为机械唯物 主义。第二,形而上学性。当时的自然科学处于分门别类地搜集材料的经验阶段,科学家们 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进行孤立的研究,还没有把它们互相联系起来。同时,把客观 事物看作是既成的事实,而忽略了事物的变化发展。这是自然科学发展过程中一个必经的阶 段,亦是自然科学取得重要成果的必要条件。但这种孤立的、静止的研究方法,经过培根和 洛克把它从自然科学领域移植到哲学中来,就形成了近代唯物主义特有的形而上学性,成为 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第三,不彻底性。近代唯物主义由于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也由于 社会历史现象的特殊性,在对社会历史的解释上仍然没有摆脱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束缚,表现 出自然观与历史观的分裂,因而是一种不彻底的唯物主义。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同唯心主义的斗争中,吸取了以往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合理思想,在总结科 学,特别是19 世纪以来的自然科学的重大成就的基础上,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这是哲学物质理论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是哲学物质观历史发展的第三个历史阶段。 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和发扬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中的合理 思想,克服了其中的局限性,总结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19 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发展的 成果,深刻地论述了世界的物质本原,第一次创立了科学的哲学物质概念。 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 20 世纪初,列宁总结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无力击退唯心主义进攻的教训,概括了19 世纪以 来物理学的新发现,给物质下了一个科学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 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 反映。”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这种客观实在独立于我们的精神而存在,为我们的精神所反映。 列宁的物质定义是在19 世纪末、20 世纪初,自然科学的发展接连不断地出现了新的突破的 背景下提出的。此时,物理学发现了某些元素通过放射,会发生衰变,能够由一种元素转化 为另一种元素;原子中有电子等更小的颗粒,电子的质量会随着它们的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 化,从而推翻了原子的不可入性、不可分性以及质量不变等观念。在物理学的重大成就面前, 一些受形而上学思想影响的物理学家有的感到无所适从,有的陷入了困惑、悲观和绝望之中, 产生了所谓的“物理学危机”。而唯心主义哲学家则乘机攻击唯物主义哲学,说什么“原子 非物质化了”、“物质消失了”、“唯物主义被驳倒了”等等。面对唯心主义哲学的进攻,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无能为力,有的人自己也陷入了唯心主义泥坑。因此,列宁的物质定义捍 卫了辩证唯物主义,回击了唯心主义进攻。这个言简意赅的物质定义,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 容,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 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 第一,这一定义从世界的总现象中区别出物质现象和意识现象,从物质与意识对立统一的关 系上,高度概括出物质的根本特性--客观实在性。世界上的具体物质形态一方面千差万别, 纷繁多样,各有各的特点;另一方面又有共同本质、共同特性,就是它们都是在人的意识之 外的客观实在。无论实物的和非实物的、自然的和社会的、过去的和现在的、已知的和未知 的、无限大的和无限小的,也不管它们的具体结构如何,形态怎样,一切物质都具有客观实 在性。人们认识也好,不认识也好,需要和喜欢也好,不需要和不喜欢也好,物质都是实实 在在地客观存在着的。这就从根本上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第二,它坚持了世界的可知性,物质可以被人们所认识。物质是人的感觉可以反映的对象, 而不是不可捉摸、不可认识的“自在之物”。当然,有些事物,如夸克以及更小的微观粒子, 是我们感官不能直接感觉到的,但是,人们可以通过现代化的物质技术手段,通过人们理性 思维去认识它,把握它。由于人类实践活动和科学技术条件等限制,目前还有许许多多未解 之谜,但是,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它们迟早会被人们所认识。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被认识 的事物,不存在永远不可认识的事物。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认 识将会不断扩展和深化。这就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第三,这一定义既不是直观地把握存在于某处的某个具体物质形态,也不是指世界的某个要 素,而是从世界的一切事物、现象中高度概括出物质的最一般、最根本的特性,即客观实在 性,这是对物质范畴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克服了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及其结构、属性同物质 本身混为一谈的片面性和局限性。这就同形而上学唯物论划清了界限。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对世界物质性的科学理解,坚持了彻底的唯 物主义的立场,科学地说明了世界的多样性发展。 二、世界是统一于物质的多样性世界 一切唯物主义都肯定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统一于物质。但是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 义,离开了人类实践,无法论证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未能把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贯彻到底, 在社会历史领域无一例外地陷入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哲学,透过人类 实践审视世界,在人类认识史上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人类社会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一种特殊 的物质形态,从而全面彻底地解决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问题。世界统一于物质有两层含义: 第一,世界是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统一体。世界上的物质形态及其结构、特性是无限多样 和千变万化的。但是,物质的种种具体形态的产生、存在和发展,都只能从物质自身来说明。 物质是自身永远存在和无限发展的最终的唯一原因,不需要也不可能设想用物质以外的任何 东西来说明。物质的种种特性,包括运动性、时间性、空间性等,都以物质的客观存在作为 基础和载体,是物质自身所固有的,不可能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即使是意识现象,也是物 质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这一特殊物质的机能,是对物质的反映。这就是说,世界上的一 切事物和现象,都根源于物质的存在,都是物质演化的表现和结果。整个世界就是由各种具 体物质形态相互联系和持续演变的无限链条而构成的整体和过程。迄今为止,人们在实践中 所把握的仅仅是各种物质形态中极为有限的一部分。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以及日臻精巧 的各种仪器设备的创制,人类将进一步放开眼界,发现更加丰富多彩的物质形态,人们对物 质世界的认识范围将不断扩大、认识程度将日益深化。但是,物质的根本特性--客观实在 性是不可改变的,它是一切具体物质形态所普遍具有的最大共性,它规定了一切具体物质形 态的共同本质。坚持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就是唯物主义的一元论;反之,凡是认为世界统一 于精神的,就是唯心主义的一元论;游离于这两者之间,认为世界的本原不止一个,主张物 质和精神彼此独立隔绝、并行不悖的,则是二元论。只有如实地把世界看作统一的物质世界, 才能同唯心主义划清界限,并且避免陷入二元论。 名人名言 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而这种物质性不是魔术师的三两句话所能证明的, 而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和持续的发展来证明的。 --恩格斯 第二,世界是多样性的物质统一体。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以具体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 性为前提的。自然界以它无穷的自发力量造化着万事万物,使大千世界自然天成,多彩多姿。 各种具体物质形态具有各自特殊的质的规定性,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作用;每一种具体 物质形态都有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它由其他物质形态演变而成,又向其他物质形态转 化。但是,无论何种具体物质形态,也无论它的结构、特征怎样不同,都毫无例外地存在于 人的意识之外的物质客体中,都具有共同的客观实在性。人类社会虽然具有不同于一般自然 界的特殊性,但它也是统一的自然界中的组成部分,是以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客观的 物质体系。由此显示出整个世界是多样性的物质统一体。在世界上一切事物、现象的丰富多 样个性中,普遍存在着客观实在的物质性这一最大共性。世界在表现形式上是多样的,在本 质上是一致的。在统一中包含着丰富的多样,在多样中蕴涵着本质的统一。世界的统一性, 不是统一于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结构或属性,而是统一于统摄一切事物共同本质的物质性。 旧唯物主义把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归结为某一种或者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把某种物质结 构、属性同物质本身混为一谈,已经为实践和科学的发展所否定。肯定物质世界的多样性, 不是对唯物主义的背离,而是避免了形而上学,坚持了唯物辩证法。把整个世界看作多样的 而非单一的物质统一体,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同旧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原则区别所在。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既然万事万物归根到底 都统一于物质,那么,我们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和任何条件下,也无论从事任何工作 和遇到任何复杂的问题,都要按照世界的本来面貌,从物质世界及其运动规律出发去认识世 界和改造世界。所以,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 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中得出 的最重要的结论。 小案例: 网络中的虚拟世界,是现代科技条件下物质多样性的特殊形式。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类通过数字化方式,链接计算机网络,综合三维技术、模拟技术、传感技术、人机界面技 术等,创造出各种仿真存在,建构网络世界中的“虚拟家庭”、“虚拟社区”、“虚拟国家” 等,让人在网络空间中经历现实生活中难以发生的事件。虚拟世界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世界的 补充,虚拟生存甚至是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但是,虚拟世界不是超物质的世界,只是人 类创造的一种数字化世界,是物质世界一种新的存在形式。
匿名用户
2014-08-01
展开全部
吹牛不上税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