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生活常识走进初中化学课堂

 我来答
无脚鸟╰(⇀‸↼)╯
2014-12-21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无脚鸟╰(⇀‸↼)╯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采纳数:6742 获赞数:132160
现在为上海海事大学学生,在学习上有一定的经验,擅长数学。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化学知识来源于社会生活,在教学中充分抓住化学知识与社会的联系,对学生学好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学习化学,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让化学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体现新课程标准对化学教学的要求;使学生从化学角度逐渐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社会现象
一、化学教学面向学生生活的理论依据
1、生活经验知识的存在形式
教材是课程的物化形式,是师生开展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工具。知识以物化形式和心理形式两种方式存在,物化形式的知识存储于书本等媒介之中,属于人类共同的经验;心理形式的知识存储于个体头脑之中,属于个体经验。这两种知识形式是有机结合,而非机械的叠加。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学设计中所隐含的知识往往是强调知识的物化一面,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往往更关注知识内容的选择、知识的逻辑体系和系统性,而对学生的个体体验和心理水平的关注不够,忽略了知识的个体性特征和价值属性。现代知识观的转变,要求教学设计体现以人为本,对学生情感体验的真切思考和充分尊重,体现对人性的追求。
对于教师而言,根本任务就是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和精神世界,重新创造和恢复知识的活力。课程和教材作为一个事先设计的情境,知识就是其中的一个要素,必须将知识纳入一定的情境中。知识的情境化不仅是使知识走向生命化的前提与途径,而且是学生在与知识对话中享有自由的根本保证。教学设计应具有一种主动走向学生、向学生靠近的姿态与倾向,不能只是静静地站在远处等候学生的靠近。要实现知识的活化和生命化,精心设计必须是开放的,这就意味着要消除知识的冷漠外壳,破除知识的边界,为学生进入知识并与知识对话铺设多样的路径,具备将知识与学习者卷入其中的能力。这就要求在教学课堂的设计中更加突出知识的心理形式一面,提高其亲和力,尽可能通过恰当的设计方式来消除知识对于学生的控制,形成知识与学生之间的对话。
2、生活经验的教学理论设计
学习准备是指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他的原有知识水平和原有心理发展的适应性。学习可分为认知、运动技能和态度的学习,学习准备也可以这样划分,学习者原来具有的学习准备状态。教学目标是目的地,学习者的起点能力是教学的出发点,起点能力一般是指学习者对从事科学的学习已具备的有关知识、技能的基础,以及对有关内容的认识与态度。对教师而言又是教学的起点。
学习者的起点能力的分析与学习内容的分析密切相关,如果忽视对学习者起点能力的分析,学习内容的确定就会脱离学习者的实际。长此以往,就会降低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因此,比较准确的确定学习者的起点能力,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丰富的。学习化学前,学生对化学现象及事实已经形成了大量的感知和表象,同时形成了大量的等待探求和解释的化学问题,这些问题将使学习者对自然现象产生进一步的、有目的的观察与思考,获得更多的生活经验。在化学教学设计中,要善于将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作为认识抽象概念的基础,引导学生的抽象思维逐渐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
二、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策略的初步探究
1、教学情境生活化
学习情境是在一定情境下的新旧知识经验的作用,是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双向作用过程,也就是学生与特定情境之间互动的过程,是学生学习、协作、交流和意义构建的重要环节。设置有效的学习情境要以富有直观性、启迪性、现实性、开放性和发展性为原则。以培养学生具有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以实际应用为宗旨,关注学生的发展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构建有价值的相关联的知识,体会学科与自然、社会、人类生活的联系,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最终能使学生自学自励,意识到自身的价值和责任,形成持久的优良学习品质和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意识。现以化学教学为例谈谈我对教学情境生活化的初步认识:
(1)用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创设学习情境
教学中要善于用各种教学直观手段,找出与教材内容的最佳切入点,以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实、生活情景素材进行加工或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素材作为课堂情境。如使用生活展观、实物展示、演示实验,新闻媒体、电视录像等方式刺激学生的感知器官,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惊喜和感叹中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有利于学以致用。
如对于水及常见溶液的学习,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了一些关于溶液的生活概念,教师一方面应了解学生已有的有关溶液的知识,尽量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溶液的学习;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引导学生把生活概念向科学概念转化。此时,教师在教学时可引入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问题,以获得情感体验为目的,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
(2)利用生活中的矛盾点亮学生质疑的火花,以疑入境、以问为境。
教学中要善于设障和立疑,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时时处于有疑难问题可思,有各种矛盾待解的境地,从而促使他们联想比较,运用已学知识去探求和解决遇到的各种新问题。
如在学习燃烧和灭火一课时,教师在准备好的金属器皿中点燃一定量的酒精并问问学生如何将火熄灭?学生的生活经验是用水来灭火,可当他们尝试后,发现水不一定能灭火。当有了这一矛盾冲突时,教师再用湿的抹布将火盖灭,由此物质燃烧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这一思维的火花也被点燃,接下来的内容学生将围绕这一问题进一步展开。
又如在在分子的性质教学中教师首先提出1+1=?这一学生再熟悉不过的数学问题,可是接下来,在用酒精与水的混合实验中,1ml水+1ml酒精<2ml。这样的结果显然是出于学生意料之外,教师让学生大胆质疑,提出各种猜想,然后通过学习课外或小组研讨去寻找答案,从而得出分子间有间隔的结论。
(3)利用小故事、日常社会生活中的事例等创设教学情景。
如在讲第八单元课题 1《金属材料》的时候就可以讲这两个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在 1912年,英国斯科特探险队的船只,在去南极的途中,因天气十分寒冷,可是用于取暖的煤油却漏光了,以致探险队员全部冻死在南极冰原。原来装煤油的铁桶是用锡焊接的,而锡却莫名其妙地化为了灰尘。1867年冬天,俄国彼得堡海军仓库的大批锡砖,一夜之间不翼而飞,留下了泥土一样的灰色粉末。 通过这两个短小而精致的历史故事,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知识建构理论认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学习不仅是知识由外向内的转移和传递,而且是学习者主动地构建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经验的相互作用,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因此,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收集一些有关生活的教学资料,在教学时要认真分析教材,创设生活情景,将问题巧妙的设计到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学有情趣、学有所得。
2、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学即生活,生活世界成为课程的内容。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他的生活教育论述中提出,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重视学生解题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学情分析;远离学生的生活,远离学生的实践;学生的创新意识没有得到培养,创新能力也就没有得到提高。事实上,教学的过程是一个还原生活的过程。教学活动内容应扎根于现实生活,对生活的意义进行探寻,对人生进行有意义的指导,使自然生命体在体验存在、体验生活、体验生命中达到对人生意义的感悟与领会。也就是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1)、在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事例,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我们的衣、食、住、行都充满了化学知识。厨房里、餐桌上、洗衣盆边、建筑工地旁,甚至是在废品回收站,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化学现象,会提出形形色色的化学问题。例如:菜刀、锄头在潮湿的空气中为什么会生锈?蜡烛燃烧有何现象?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和黑烟分别是什么?如何证明?为什么有的铁制容器(如水龙头)要镀铬?若是镀金会怎么样?你身边发生过那些污染?老师还可以带学生走出课堂,去看看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在接触和观察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同时将环保教育融人其中,提倡保护环直观的现象,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很快地进人学习状态,积极地开动脑筋去联想并解释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化学现象。
(2)将化学实验教学与生活联系,对生活资源进行实验开发。
化学实验是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实验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方法。如在课堂学习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教师再让学生用事先从家里带来的苏打与食醋进行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与前者对比其产物和反应速度。然后,布置给学生一个简单家庭实验补钙的偏方即是:用鸡蛋皮泡醋。使学生意识到化学反应就在身边,也使学生理解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促使学生深刻地思考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从而主动地投入到化学学习中去。
(3)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如:为了增强市民环保意识,变废为宝,政府部门率先在城市实行垃圾分类回收。通常,绿色箱用来装可回收再利用垃圾,黄色箱用来装不可回收垃圾。大家思考一下,能放人绿色箱的垃圾有哪些?该放人黄色箱的垃圾又有哪些?讲到空气的成分及氧气和氮气的性质时,让同学们思考生活中拔火罐的原理。灯泡里的气体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大家喜欢吃的土豆片包装里装有什么气体?作用又是什么?让学生了解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认识人类影响环境的性质和含义,从中培养学生爱扩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在讲到农药和化肥时,要讲清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对农业的高产丰收产生重要的作用,又要强调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会导致地土壤退化及水、大气和环境污染的问题。讲到合成材料,介绍三大合成材料的应用与发展,推动了其它行业的进步,在大大的方便了人类的生活,同时合成材料废弃物的急剧增加也带来了环境问题,现在的白色污染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当学到碳及其化合物这一课题时,在讲过二氧化碳的一般性质后,就可以介绍湿室效应及其危害,那么,如何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呢?可让学生思考、讨论后,再看二氧化碳的循环示意图,此时,保护森林资源、绿化荒山的意义就不言自明了。再如讲到爱惜水资源课题时,要介绍我国每年排入江和湖泊的有害有毒物质总量,据有关部门统计在13万吨以上,这些污染使我国城市地表水和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1.5亿人口的饮用水未达到卫生标准,引导并教育学生爱护水资源要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的污染。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列举历史上重大的环境污染事件,如1952年英国伦敦烟雾事件,1961年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1984年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惨案等等,使学生在震惊之后感到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3、作用布置生活化
学生学习化学就是要应用到社会社会生活实践中,因此,课外作业不应是为了做题而做题。学生作业应该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独立完成走向协同合作,由题海走向求精、求活,应该具有个性化、活动化、生活化。因为生活世界是生动的,作业与生活世界紧密联系,从而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乐趣与价值,增强学习化学知识和技能的信心与动力。例如,在学习糖类、油脂、蛋白质之后,就可以布置作业,引导学生把自己经常食用的食物进行归类,让学生收集有关食物营养成分的资料,为自己或家人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如果家里有肥胖者,在平时的饮食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如果家里有糖尿病的病人,他的饮食要注意哪些?家里有脂肪肝的人,其饮食又有注意哪些问题呢?等等。
总之,将教学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既扩大了学生知识面,让学生用书本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慢慢的也就会主动地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同时他们也逐步将化学知识与最新科技相联系,从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雨一起落下
2014-12-21 · TA获得超过19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41
采纳率:83%
帮助的人:93.4万
展开全部
蒸馒头用到的碳酸氢钠,墙壁表面的石灰等,消毒用的酒精,炸油条的矾,铁丝放到硫酸铜溶液里做铁树泡妹子什么的,告诉学生学好这些以后就算打不过别人也能杀人于无形,学生们为了自保肯定愿意学。还有就是一起看柯南,福尔摩斯等等一起学习生活中的趣味妙招,非常有趣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kuigelv7
2014-12-21 · TA获得超过10.6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73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32万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