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爸爸有精神分裂症,我该怎么办? 5
我爸是92年患上妄想型精神分裂症的,当年他35岁,到现在都十几年了!我爸的性格敏感,多疑,行动诡秘我遗传了我爸的性格,特别是对朋友,经常表现出敏感,多疑的特性,比如别人说...
我爸是92年患上妄想型精神分裂症的,当年他35岁,到现在都十几年了!
我爸的性格敏感,多疑,行动诡秘
我遗传了我爸的性格,特别是对朋友,经常表现出敏感,多疑的特性,比如别人说一句话我要分析别人是怎么意思,经常因为一句话而和朋友闹矛盾!因此而失去了很多好朋友!!
我在网上查过,妄想型精神分裂症大多在35岁左右开始发病,而我爸也正好是35岁患的,我现在才21岁,我担心我35岁左右时会患精神分裂症!
我在网上还查过,精神分裂症的后代患精神分裂症的几率大约为16%,比平常人高6倍左右!!!
请问我该怎么办啊???好害怕...!!! 展开
我爸的性格敏感,多疑,行动诡秘
我遗传了我爸的性格,特别是对朋友,经常表现出敏感,多疑的特性,比如别人说一句话我要分析别人是怎么意思,经常因为一句话而和朋友闹矛盾!因此而失去了很多好朋友!!
我在网上查过,妄想型精神分裂症大多在35岁左右开始发病,而我爸也正好是35岁患的,我现在才21岁,我担心我35岁左右时会患精神分裂症!
我在网上还查过,精神分裂症的后代患精神分裂症的几率大约为16%,比平常人高6倍左右!!!
请问我该怎么办啊???好害怕...!!! 展开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你好,路过给你一些些精神方面的知识,当你了解了应该会减轻你的恐惧,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可以点击姓名里的联系方式和我们联系,,或者登录下面的网页详细了解。如何尽早察觉心理异常?
如能尽早发现心理异常,及时进行自我调整或看心理医生,可减少精神疾病的发生。有关专家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是否出现心理异常:
学习或工作效率无原因地急剧下降:如学习成绩突然下降,学习兴趣消失,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千方百计躲避上学;工作一向认真的人突然不能正常完成任务,对工作无缘无故地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厌恶上班等。
生活习惯和生活规律突然改变:如睡眠障碍,常常深夜做一些完全可以在白天做的事情,半夜醒后辗转难眠,白天则无精打采等。
饮食习惯发生突变:不该吃饭的时间自己弄东西吃,而有时几顿饭都不吃,时而暴饮暴食,或不加选择地乱吃。
个性发生明显变化:性格上原有的缺点更加突出,如孤僻、多疑、胆小害羞、性情暴躁或多愁善感等;一些原本良好的性格特点也有所改变,如本来活泼的人变得沉默、有礼貌的人变得粗野等。
出现不合逻辑的错误言行:短时间内常说错话,或做出毫无道理、毫无益处的错事。一个人如多次出现类似的言行,就应及时去看心理医生。
性格与精神疾病
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一种外在表现。性格的形成与遗传有一定关系,但主要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人的性格有差异,面对同一件事,不同性格的人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从前在百慕大群岛,有一个人不幸在某日下午丧生于车祸。3年后,死者的弟弟又在同样的地点、同样的时间被车祸夺去了生命。这件事的发生,大多数人都说是命中注定,也有人认为是种偶然巧合。一位心理学教授对那个弟弟的生前活动作了大量的调查,结果发现,他的性格相当内向,其兄死后,满腹哀伤,但从不向他人倾诉。每逢其兄忌日,便到出事的地方徘徊,寄托哀思悼念之情。但就在他神情恍惚之际,躲闪不及便被汽车撞倒。如果换一个性格外向的人,遇到同样的事情他可能号啕大哭,至少不会憋在心里独自悲伤,自然也就不会发生那种生命结束于同日、同地的巧事来。
现代医学认为,某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人的性格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尤其是精神疾病的早期常出现性格改变为主的症状,而且不大被人们注意,以致耽误早期医治的机会。
精神病人的性格变化是有发展过程的,只要周围的人详细观察是能够识别的。目前,精神病学专家认为,容易诱发精神病的不良性格主要有这几方面。
1.分裂性格: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怪癖,平时沉默寡言,胆小怕事,喜欢独处,不爱交际,工作上自行其是,思维奇特,遇事喜欢钻牛角尖,说话颠三倒四,不分场合,没有分寸,待人冷淡,这种性格可能是早期精神分裂症的重要信号。
2.偏执性格:性格固执、脾气倔犟,敏感多疑,喜欢嫉妒或责备他人,心胸狭窄,过分挑剔,急躁易怒,常与人发生摩擦。在工作中和生活上以自我为中心,不听他人意见,这种性格多见于男性青年,容易患偏执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偏执型。
3.循环性格:其特点是有时情绪非常高涨,对人特别热情,对工作格外主动,对身边的事物极感兴趣,乐观活跃,擅长社交,并富于幻想;有时情绪一落千丈,热情与兴趣均烟消云散,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精神不支,体力匮乏,对生活前途悲观,只有冷漠、乏味、孤独。迥然不同的两种性格特点交替出现,故称为情感性精神病的“预备队员”。
4.癔病性格:也称为戏剧化性格,多见于女性中青年,感情易波动,情绪极不稳定,一日常数变,说话深浅不分,想什么就说什么,做事马虎,装腔作势,酷爱幻想,暗示性高,依赖性强,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情感肤浅,表面化、不真诚,难以与周围保持正常的社会联系,往往把想像当成现实。这种性格的人一旦遇到精神创伤,极容易患癔病。
5.暴发性格:又称为“癫痫性格缺陷”。这类人常为很小的精神刺激暴发强烈的愤怒和冲动行为,短时间发作后,一切恢复平静。平时常表现黏滞,凝重,没有灵活性,一旦暴怒发作,自己完全失控,情绪行为变得异常粗暴,有很强烈的攻击性,不顾后果,不考虑影响,与平日判若两人。这类人间歇期正常,多见于中青年男性,家族中常有类似病人。分娩时受损伤,难产窒息,头部外伤,脑炎,儿童多动症,幼时被遗弃,缺乏正常家庭温暖等情况是导致暴发性格的重要因素。
6.抑郁性格:这类人的情感常容易陷入忧郁、沮丧、悲观和苦闷状态,对不愉快情境和生活矛盾不易摆脱,他们的思维、意志行为常受到抑制,精力不足,体力下降,生活缺乏乐趣和活力,自我评价过低,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常有空虚感和孤独感,兴趣索然,生活单调乏味,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现状和未来充满灰暗忧伤的情感,遇事倾向消极与悲观,这类性格是一种心理缺陷,严重的可成为抑郁症。
对上述不良性格要及早发现,加以矫正。特别要注意从青少年时期做起。对已经形成上述性格缺陷的人,要有自知之明,认真加强道德情操方面的修养,调养性情,尽量避免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恶性刺激,保持与周围的人和睦相处,待人要热情,相互谅解,不可时冷时热,不要嘲弄别人,更不得与对方口角斗殴,逐步改变不健康的性格,避免精神疾病的发生。
如能尽早发现心理异常,及时进行自我调整或看心理医生,可减少精神疾病的发生。有关专家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是否出现心理异常:
学习或工作效率无原因地急剧下降:如学习成绩突然下降,学习兴趣消失,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千方百计躲避上学;工作一向认真的人突然不能正常完成任务,对工作无缘无故地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厌恶上班等。
生活习惯和生活规律突然改变:如睡眠障碍,常常深夜做一些完全可以在白天做的事情,半夜醒后辗转难眠,白天则无精打采等。
饮食习惯发生突变:不该吃饭的时间自己弄东西吃,而有时几顿饭都不吃,时而暴饮暴食,或不加选择地乱吃。
个性发生明显变化:性格上原有的缺点更加突出,如孤僻、多疑、胆小害羞、性情暴躁或多愁善感等;一些原本良好的性格特点也有所改变,如本来活泼的人变得沉默、有礼貌的人变得粗野等。
出现不合逻辑的错误言行:短时间内常说错话,或做出毫无道理、毫无益处的错事。一个人如多次出现类似的言行,就应及时去看心理医生。
性格与精神疾病
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一种外在表现。性格的形成与遗传有一定关系,但主要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人的性格有差异,面对同一件事,不同性格的人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从前在百慕大群岛,有一个人不幸在某日下午丧生于车祸。3年后,死者的弟弟又在同样的地点、同样的时间被车祸夺去了生命。这件事的发生,大多数人都说是命中注定,也有人认为是种偶然巧合。一位心理学教授对那个弟弟的生前活动作了大量的调查,结果发现,他的性格相当内向,其兄死后,满腹哀伤,但从不向他人倾诉。每逢其兄忌日,便到出事的地方徘徊,寄托哀思悼念之情。但就在他神情恍惚之际,躲闪不及便被汽车撞倒。如果换一个性格外向的人,遇到同样的事情他可能号啕大哭,至少不会憋在心里独自悲伤,自然也就不会发生那种生命结束于同日、同地的巧事来。
现代医学认为,某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人的性格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尤其是精神疾病的早期常出现性格改变为主的症状,而且不大被人们注意,以致耽误早期医治的机会。
精神病人的性格变化是有发展过程的,只要周围的人详细观察是能够识别的。目前,精神病学专家认为,容易诱发精神病的不良性格主要有这几方面。
1.分裂性格: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怪癖,平时沉默寡言,胆小怕事,喜欢独处,不爱交际,工作上自行其是,思维奇特,遇事喜欢钻牛角尖,说话颠三倒四,不分场合,没有分寸,待人冷淡,这种性格可能是早期精神分裂症的重要信号。
2.偏执性格:性格固执、脾气倔犟,敏感多疑,喜欢嫉妒或责备他人,心胸狭窄,过分挑剔,急躁易怒,常与人发生摩擦。在工作中和生活上以自我为中心,不听他人意见,这种性格多见于男性青年,容易患偏执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偏执型。
3.循环性格:其特点是有时情绪非常高涨,对人特别热情,对工作格外主动,对身边的事物极感兴趣,乐观活跃,擅长社交,并富于幻想;有时情绪一落千丈,热情与兴趣均烟消云散,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精神不支,体力匮乏,对生活前途悲观,只有冷漠、乏味、孤独。迥然不同的两种性格特点交替出现,故称为情感性精神病的“预备队员”。
4.癔病性格:也称为戏剧化性格,多见于女性中青年,感情易波动,情绪极不稳定,一日常数变,说话深浅不分,想什么就说什么,做事马虎,装腔作势,酷爱幻想,暗示性高,依赖性强,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情感肤浅,表面化、不真诚,难以与周围保持正常的社会联系,往往把想像当成现实。这种性格的人一旦遇到精神创伤,极容易患癔病。
5.暴发性格:又称为“癫痫性格缺陷”。这类人常为很小的精神刺激暴发强烈的愤怒和冲动行为,短时间发作后,一切恢复平静。平时常表现黏滞,凝重,没有灵活性,一旦暴怒发作,自己完全失控,情绪行为变得异常粗暴,有很强烈的攻击性,不顾后果,不考虑影响,与平日判若两人。这类人间歇期正常,多见于中青年男性,家族中常有类似病人。分娩时受损伤,难产窒息,头部外伤,脑炎,儿童多动症,幼时被遗弃,缺乏正常家庭温暖等情况是导致暴发性格的重要因素。
6.抑郁性格:这类人的情感常容易陷入忧郁、沮丧、悲观和苦闷状态,对不愉快情境和生活矛盾不易摆脱,他们的思维、意志行为常受到抑制,精力不足,体力下降,生活缺乏乐趣和活力,自我评价过低,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常有空虚感和孤独感,兴趣索然,生活单调乏味,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现状和未来充满灰暗忧伤的情感,遇事倾向消极与悲观,这类性格是一种心理缺陷,严重的可成为抑郁症。
对上述不良性格要及早发现,加以矫正。特别要注意从青少年时期做起。对已经形成上述性格缺陷的人,要有自知之明,认真加强道德情操方面的修养,调养性情,尽量避免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恶性刺激,保持与周围的人和睦相处,待人要热情,相互谅解,不可时冷时热,不要嘲弄别人,更不得与对方口角斗殴,逐步改变不健康的性格,避免精神疾病的发生。
参考资料: http://www.xujichuan.com/jsb/cs04.htm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会发生的事情一定会发生,你担心也没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08-11-07
展开全部
我妈妈也是精分,是三十八岁左右发病的。但是我22岁那年就发病了!我是从小和妈妈在一起生活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