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 Google 和百度几乎同时成立,发展相差却那么大
展开全部
你好,答案有点长。
1、资金来源不同
中国互联网企业走过了特别特别艰难的一段时光。今天你看到的BAT,起家的资金主要来自境外。其实他们起家的时候所需要的那些钱国内不是没有,比如电信公司、保健品公司、钢铁水泥公司、房地产公司、金融公司、保险公司……但是没有一分钱给这些创业者。就连和互联网天生高度关联的电信企业也没有一分钱去投资这些江湖上的互联网公司,就连联想电脑浪潮电脑华为集团这样和互联网天生高度关联企业也没有一分钱去投资在这个领域。今天显而易见的互联网产业,当时保守的国内企业界只不过看成一个笑话。
所以百度早期活动的是美国的德丰杰,阿里的投资者是日本的软银,腾讯的投资者是南非的Naspers。
早期中国互联网企业生存特别艰难。而融资渠道又特别狭窄。在美国的资本市场,Yahoo、google、Amazon这样的企业轻轻松松上市,市场可以容忍Amazon连续十多年没有盈利,股票还在不停上涨、市场还能不停给钱,但是在国内,三巨头如果没有恰当的盈利,就很难继续存在下去。
于是BAT都不同程度地选择了生存,放松了所谓道德那部分的衡量。
作为公共搜索引擎,百度能想到的现金来源方式就是广告收入。这和我们那个时代互联网入口的媒体化探索有关。中国早期互联网行业发展极为艰难,个人的在线结算没条件、虚拟服务没法获得收入、电商没法开展起来、正版创作没有获得收入的可能、带宽常年不足……成为门户网站获取广告收入是少数可能的收入了。
新浪在这个方向上、搜狐在这个方向上、某种程度上淘宝也在这个方向上努力过。周鸿祎的hao123(笔误,应该是周鸿祎的奇虎360)也在这个方向上,百度作为搜索入口,最终将收入来源放在广告上,不奇怪。
实际上,谷歌的收入核心也是广告。
但是从投资人手中获得了太多太充裕的资金,谷歌在一个阶段的现金过分充裕,于是他们开始进行大量的硬件开发、企业并购工作。而百度,实际上并没有足够的资金和轻松,让他们从事长达十年的智能汽车开发等工作。这两个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并不相同。2015年中期,百度市值700亿美元,而同时的谷歌,市值超过5000亿美元。
这样两家公司,不可能有同样的市场表现。
2、经营环境不同
谷歌的口号”不作恶“,其实很含混。每个企业都可以用这样的口号,我的公司也有类似的口号。然并卵。
谷歌如果不接受中国大陆的有关法规和监管,结果是退出了中国大陆市场,在大陆以外的市场自由发展壮大。
百度如果不接受,会怎样?上个月你我就会在网上看到李彦宏在法庭上自辩”技术无罪“了。
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历史,就是一个越走越窄的被监管的历史,百度是在这个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些人抱怨在百度上搜索不到你想看到的那些东西。这不是百度的错,是长城的错。
其实,现在你出去看谷歌的搜索结果,在中文信息中,你能得到的结果和百度也差不多。和10年前不同,今天中国大陆已经成为中文信息的最主要创作源地,是海外中文信息源的多少倍,大陆自己创造的新闻又多又快,海外机构也只能转述引用,大家都靠央视和新华社拿消息,选择哪个搜索引擎关系就并不大了。
我们说谷歌被百度挤走。其实不是,谷歌是被另外的力量挤走的。而在谷歌离开的这段时间,是百度填补了搜索引擎的空白,提供了我们需要的搜索环境和信息。
3、客户情况不同
都靠广告为生,百度和谷歌面对的市场也不一样。
实际上是中外市场结构和监管情况不同,所以广告主就有所不同。百度被广泛诟病的是医疗广告的比重过大,而医疗类广告主要客户是所谓莆田系。
这个问题并不是百度的问题,而是医疗类广告本身就是中国广告业的一个比较重的分类,不光百度有大量医疗广告,电视、广播、报纸、户外都有大量医疗广告稿。按照比例来看,百度的医疗广告占比也许并不比在其它媒体医疗类广告占比更多,或者至少不那么突出。
医疗类广告泛滥,是具体国情。我们医疗资源不足、供求矛盾比较大、加上医疗保障体系不完善。所以这个领域漏洞也比较多。另外,监管方面问题也比较多。
但是莆田系并不是在百度时代发展起来的。
在这之外我们还要问一个问题,那么多显然比莆田系要好得多的医院?为什么不会去百度上买位置?为什么不成为百度的客户?这也是我们这个国家典型的广告主的问题。市场有保障的企业,往往并不重视品牌和推广,表现的比较懒惰,而莆田系这样饥饿的企业就表现的更加积极。
那么广告在搜索引擎页面上该如何体现?在谷歌,也许只要放在页面右侧就可以了,但是在百度,如果你放在页面右侧,客户是否会给你钱?中国客户争夺广告位的热情超过我们想象,央视标王不是孤例。广告主就喜欢买报纸的头版、网站的banner、弹出窗口、搜索第一行。你卖不卖?不卖的话,也许右侧的位置你也卖不掉。
将第一行卖掉,并不是多么不道德的事情。只是另外一种选择罢了。
1、资金来源不同
中国互联网企业走过了特别特别艰难的一段时光。今天你看到的BAT,起家的资金主要来自境外。其实他们起家的时候所需要的那些钱国内不是没有,比如电信公司、保健品公司、钢铁水泥公司、房地产公司、金融公司、保险公司……但是没有一分钱给这些创业者。就连和互联网天生高度关联的电信企业也没有一分钱去投资这些江湖上的互联网公司,就连联想电脑浪潮电脑华为集团这样和互联网天生高度关联企业也没有一分钱去投资在这个领域。今天显而易见的互联网产业,当时保守的国内企业界只不过看成一个笑话。
所以百度早期活动的是美国的德丰杰,阿里的投资者是日本的软银,腾讯的投资者是南非的Naspers。
早期中国互联网企业生存特别艰难。而融资渠道又特别狭窄。在美国的资本市场,Yahoo、google、Amazon这样的企业轻轻松松上市,市场可以容忍Amazon连续十多年没有盈利,股票还在不停上涨、市场还能不停给钱,但是在国内,三巨头如果没有恰当的盈利,就很难继续存在下去。
于是BAT都不同程度地选择了生存,放松了所谓道德那部分的衡量。
作为公共搜索引擎,百度能想到的现金来源方式就是广告收入。这和我们那个时代互联网入口的媒体化探索有关。中国早期互联网行业发展极为艰难,个人的在线结算没条件、虚拟服务没法获得收入、电商没法开展起来、正版创作没有获得收入的可能、带宽常年不足……成为门户网站获取广告收入是少数可能的收入了。
新浪在这个方向上、搜狐在这个方向上、某种程度上淘宝也在这个方向上努力过。周鸿祎的hao123(笔误,应该是周鸿祎的奇虎360)也在这个方向上,百度作为搜索入口,最终将收入来源放在广告上,不奇怪。
实际上,谷歌的收入核心也是广告。
但是从投资人手中获得了太多太充裕的资金,谷歌在一个阶段的现金过分充裕,于是他们开始进行大量的硬件开发、企业并购工作。而百度,实际上并没有足够的资金和轻松,让他们从事长达十年的智能汽车开发等工作。这两个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并不相同。2015年中期,百度市值700亿美元,而同时的谷歌,市值超过5000亿美元。
这样两家公司,不可能有同样的市场表现。
2、经营环境不同
谷歌的口号”不作恶“,其实很含混。每个企业都可以用这样的口号,我的公司也有类似的口号。然并卵。
谷歌如果不接受中国大陆的有关法规和监管,结果是退出了中国大陆市场,在大陆以外的市场自由发展壮大。
百度如果不接受,会怎样?上个月你我就会在网上看到李彦宏在法庭上自辩”技术无罪“了。
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历史,就是一个越走越窄的被监管的历史,百度是在这个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些人抱怨在百度上搜索不到你想看到的那些东西。这不是百度的错,是长城的错。
其实,现在你出去看谷歌的搜索结果,在中文信息中,你能得到的结果和百度也差不多。和10年前不同,今天中国大陆已经成为中文信息的最主要创作源地,是海外中文信息源的多少倍,大陆自己创造的新闻又多又快,海外机构也只能转述引用,大家都靠央视和新华社拿消息,选择哪个搜索引擎关系就并不大了。
我们说谷歌被百度挤走。其实不是,谷歌是被另外的力量挤走的。而在谷歌离开的这段时间,是百度填补了搜索引擎的空白,提供了我们需要的搜索环境和信息。
3、客户情况不同
都靠广告为生,百度和谷歌面对的市场也不一样。
实际上是中外市场结构和监管情况不同,所以广告主就有所不同。百度被广泛诟病的是医疗广告的比重过大,而医疗类广告主要客户是所谓莆田系。
这个问题并不是百度的问题,而是医疗类广告本身就是中国广告业的一个比较重的分类,不光百度有大量医疗广告,电视、广播、报纸、户外都有大量医疗广告稿。按照比例来看,百度的医疗广告占比也许并不比在其它媒体医疗类广告占比更多,或者至少不那么突出。
医疗类广告泛滥,是具体国情。我们医疗资源不足、供求矛盾比较大、加上医疗保障体系不完善。所以这个领域漏洞也比较多。另外,监管方面问题也比较多。
但是莆田系并不是在百度时代发展起来的。
在这之外我们还要问一个问题,那么多显然比莆田系要好得多的医院?为什么不会去百度上买位置?为什么不成为百度的客户?这也是我们这个国家典型的广告主的问题。市场有保障的企业,往往并不重视品牌和推广,表现的比较懒惰,而莆田系这样饥饿的企业就表现的更加积极。
那么广告在搜索引擎页面上该如何体现?在谷歌,也许只要放在页面右侧就可以了,但是在百度,如果你放在页面右侧,客户是否会给你钱?中国客户争夺广告位的热情超过我们想象,央视标王不是孤例。广告主就喜欢买报纸的头版、网站的banner、弹出窗口、搜索第一行。你卖不卖?不卖的话,也许右侧的位置你也卖不掉。
将第一行卖掉,并不是多么不道德的事情。只是另外一种选择罢了。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