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极的概念
增长极概念最初是由法国经济学家弗郎索瓦·佩鲁提出来的,他认为,如果把发生支配效应的经济空间看作力场,那么位于这个力场中推进性单元就可以描述为增长极。增长极是围绕推进性的主导工业部门而组织的有活力的高度联合的一组产业,它不仅能迅速增长,而且能通过乘数效应推动其他部门的增长。因此,增长并非出现在所有地方,而是以不同强度首先出现在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这些增长点或增长极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最终影响。
法国的另一位经济学家布代维尔认为,经济空间是经济变量在地理空间之中或之上的运用,增长极在拥有推进型产业的复合体城镇中出现。因此,他定义:增长极是指在城市配置不断扩大的工业综合体,并在影响范围内引导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布代维尔主张,通过“最有效地规划配置增长极并通过其推进工业的机制”,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美国经济学家盖尔在研究了各种增长极观点后,指出影响发展的空间再组织过程是扩散—回流过程,如果扩散-回流过程导致的空间影响为绝对发展水平的正增长,即是扩散效应,否则是回流效应。
由此可认为,增长极理论有几个基本点作为支撑:第一,其地理空间表现为一定规模的城市;第二,必须存在推进性的主导工业部门和不断扩大的工业综合体;第三,具有扩散和回流效应。
以上学者分别在不同程度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佩鲁的增长极理论(包括中心-外围理论)虽然揭示了“极”的作用,表明了“极”的重要性,但并未就其生成、演化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中国学者贾文毓曾对经济“造极”的重要性作了探索,但仍未清楚回答有关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增长极的源头、发展和更替问题。在地理学中,廖什的需求圆锥体模型对于人们理解其市场区位论起了重要作用。中国学者贾文毓在廖什需求圆锥体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广义需求圆锥体模型,并指出技术创新推动着广义需求圆锥体的不断“胎生”。在现实社会经济活动中,人们在探讨一个区域的增长极时不可能只谈一种产业,而一些区域增长极也常常依靠两种或两种以上产业作为其推动产业,例如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就具有多种产业。在打造区域增长极时,增长极的产业结构和推动型产业以及增长极的带动能力大小等问题,都是我们必须研究的重点问题。所以,研究人类历史上各产业的产生、发展及演替与增长极的关系就显得颇有必要,它对当前区域增长极的规划与布局,尤其是对区域增长极的产业结构调整及增长极之间的产业合理分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也使我们能更加清晰地认识区域增长极。人文地理学研究者张战军在需求圆锥体相关理论和佩鲁增长极理论,以及人类历史上各产业演替规律的基础上,对一定地域范围内经济增长极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过程,以及增长极的分类、性质等问题作出进一步探索,提出与之相应的“广义增长极”理论及其“增长圆锥体模型”,并对广义增长极生长的特点作了相关论述。
2021-01-25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