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培养学生的哪些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生专注的学习习惯
专注是决定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专注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重要的保障。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决定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学生很难专心致志的学习,这就需要老师恰当的引导,以保证学生能够养成专注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专注的学习习惯需要老师能够在40分钟的课程中能够抓住教学的重点内容,通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采取风趣、幽默、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的效果,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善于运用不同的方式提问,在练习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专注学习习惯的形成。此外,在为学生布置作业之后,老师还要对学生提出要求,以保证学生能够在学习的时候更好的掌握作业的要求,进而更好的完成作业。通过培养学生专注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答题正确率的提高,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学习习惯
在小学数学中,数学运算是小学数学的关键内容。如果仔细研究不难发现,大多数学生做错的题目都是由于没有清晰地理解题目的含义,或者是审错题目的内容,引起解答出现错误。为了提高学生的做题效率,就要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加强学生审题习惯的培养。
想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审题能力,需要老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仔细研究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然后针对不同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审题习惯。为此,老师要将学生审题习惯的培养贯穿到教学的不同阶段。在做题之前,老师要引导学生认真的审题目中的腰间,以保证学生能够正确的把握题意。这是培养学生审题习惯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关键内容。在学生审题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题目的内容,精确地把握题意。最后,在审题、做完题之后,学生还要将所得答案带入题目中验算,看看有没有出错。此外,在平时老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找一些数学基本知识帮助学生巩固,以进一步提高解题的效率。在结合学生认真审题的学习习惯训练之后。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运算方法和运算技巧,进而提高学生做题的准确率。
三、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学习习惯
长期的传统教学思想的禁锢,学生大多在老师创设的模式中学习,忽视了自身的思考能力。在老师的不恰当引导下,成为了老师的复制体。这一现象对学生的发展非常不利。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有必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自主思考的学习习惯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关系到学生今后应对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关注学生自主思考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一方面老师要给与学生恰当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自主思考的意识。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采用赏识的态度评价学生的发言。另一方面,老师要注重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当出现问题的时候,要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通过精心的设计课堂中的内容。让学生在自主思考中掌握数学知识,促进学生自主思考习惯的形成。
四、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学习习惯
从低年级老师就要给学生灌输“不懂就要问”的思想。在教学中学生勇于问问题是一种很好的表现,老师要及时予以表扬。但是,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学生会出现畏惧的心理,不敢提问。这时老师要鼓励学生,诱导学生,避免由于长期的累计而给教学带来阻碍。为了避免由于学生的心理生理或者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导致学生不喜欢问问题的情况发生,老师要采用恰当的方式引导。
在课上,老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及时解决问的重要性。由于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如果学生不能够充分地理解课堂中的内容,很容易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严重的阻碍。然后,老师要将教材中比较男的内容标记出来,引导学生深入的研究,帮助学生养成生就饿得习惯。通过老师恰当的引导和长期的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的学习习惯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五、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学习习惯
实践是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学习数学知识也不例外。由于传统的教学思想的影响,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老师过度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动手实践习惯的培养。长期下去就会导致出现一批又一批高分低能的“人才”。虽然随着课程的改革这一现象已经逐渐受到重视,但是学生动手实践的学习习惯的培养的关注度还不够。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习惯,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情况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引导学生深入认识数学知识。此外,老师还要给学生一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的了解知识的内容。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更容易体会数学中的原理,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发展。当学生长期处于老师的引导当中,就会更急积极的参与到学习的实践活动中,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孩子平时做作业时的马虎、应付,或是学习时不注意错题积累,归纳题目规律,都会变成试卷上鲜红的扣分!
所以,正确的数学学习习惯是什么?作为家长又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呢?
作业就是模拟考试,像对待考试一样认真
写数学作业保持专注,避免碎片化时间学习
养成草稿纸整洁好习惯,方便检查复习
做题画出题目重点词汇,避免看错题目
认真分析错题,及时纠正错误
整理“数学错题本”,给错题归类
敢于质疑,培养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
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尝试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困难
很多孩子写作业时不认真,因为觉得老师和家长会检查。有错可以改正,计算时随随便便就下笔。今天看错题目,明天看漏数字,所以家长在辅导作业时就应该重视起马虎的问题,要求孩子写作业要像对待考试般认真。
首先,数学题目非常考察逻辑思维,思路形成闭环才能将题目完美解答,如果思考过程中被别的事情吸引,思路会被打断。长此以往,不仅学习效率低,还无法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再者,数学作业的难度设置一般是阶梯式向上递增,把简单的写完了,巩固了基础知识可以向难题进发时,却跑去做别的事情。等孩子再回到桌前时,可能已经忘记了前面复习的,所以写作业的时间又会再度延长。
所以家长要帮助孩子规划写作业时间,数学作业需要40分钟完成,如果马上要吃饭了,就让孩子学习一些别的科目。再者,写数学作业时,切忌打扰或打断孩子。如果发现错误了,也请等这一题写完再指出来。
平时写作业时,应该保持草稿纸整洁,不能东写一题西写一题。因为步骤的清晰整洁,不仅能有效避免因龙飞凤舞的字而导致的运算错误,也有助于孩子检查的时候能一眼看出错误。尤其学习难度更上一层楼时,计算量会增大,解到一半发现错了,如果草稿纸整洁,便可以快速找出有误的步骤,从而进行快速修正。
督促孩子在平时作业中,养成勾画题目的好习惯。圈出题目中“大”“少”或“失去、增加”等表示数量关系的词语,或是“和”“或”“但”等逻辑词,这样在做题过程中便可以时刻注意,防止出错。
家长带着孩子分析考试卷时,可能会惊人地发现孩子都是“粗心”犯的错,那难道不粗心就会考满分了吗?不是这样的,孩子可能没有能力看透错误的本质,所以家长需要帮助孩子,深究错题是因为一时糊涂了,还是因为知识点不熟悉导致记错或者记混了。只有找到真正的原因,错误才能得到修正。
整理错题的过程中,也是巩固正确解题思路的一种方式。而且不仅要收集错题,还要将错误归类,复习时按错误类别来浏览题目,这样可以巩固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培养正确的思维习惯。这样下一次遇到同类型的问题时,就能迅速回想起解题思路,绕开易错点,顺利答题。
鼓励孩子勇敢提出质疑,为什么要这样解?另一种解法不是更方便吗?这可以培养孩子勇于提出疑惑、问题的能力。如果因为如果他的论点是错的,证明孩子没有全面地考虑问题,有知识盲区,争辩的过程就是对基础知识扫盲的过程,也可以优化思考、分析问题的方式。如果论点是正确的,那他就巩固了对正确思路的记忆,有助于培养数学思维。
数学的运用能力也是小学数学学习的核心素养之一,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难题,正是孩子提升数学运用能力的好时机。比如购物,手里的钱够不够买下愿望清单里的所有东西?怎样买,如何搭配才最划算?比如出门旅行在外,如何通过路牌上的公里数,和时速表上的数字,来判断大概需要多久才能到达目的地等等。这有助于孩子积攒活动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