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回答
展开全部
关于语文课堂小练笔的探讨
【内容摘要】
语文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其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是研究和处理教材,在阅读教学中,要挖掘文本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开辟练笔天地,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提高了习作能力。写,可在语言经典处设练,模仿文本“依样画葫芦”;可在情节空白处设练,充实文本,解决“无米之炊”;可在思维发散处设练,“横看成岭侧成峰”拓展文本;可在情感交融处设练,解读文本,“源头”自有“活水来”。可在文本生成处设练,开发文本,“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关键词】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文本资源;课堂练笔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其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是研究和处理教材,必须发挥教师在使用教材时的主体地位,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处理教材留下的空间,开发校本课程。我们的语文教材都是学生学习习作的最好典范,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课本为范文,读写结合,加强课堂小练笔。小练笔,对广大语文老师来说并不陌生,就是在阅读教学中融入作文教学,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过去,它一直被认为是“读写结合”的最有效的载体。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大语文观”,对小练笔的应有之义该如何来诠释?笔者以为,语文阅读教学应充分利用小练笔这一独特的形式,赋予它新的功能与使命,为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基”。可以肯定地说,小练笔虽小,但认真挖掘,亦可作出“大文章”来的。
好的练笔,从中可看出学生是在语境中学习课文,以笔归纳了自己的思维、想像、情感等,他们对课文、语言的理解更加透彻,因而能比较迅捷地加以表达,学生的独立性、积极性得到发挥,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提高了阅读习作能力。
一、练在语言经典处,模仿文本。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不管是精读课文、略读课文,还是“语文天地”里的“阅读”,每一篇总能寻找到一个小练笔的“抓手”来。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的语段,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含英咀嚼”外,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练点”,进行仿写。指导仿写作文是小学生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这样的仿写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求学生在丰富的语感积淀下,“依样画葫芦”操练语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片断的描写,是作文的一个重点。要想写好片断,可以从仿笔起步。教材中有许多优秀片断用了特殊句式,教学时学生完全可以仿写。如《火烧云》一文,用了“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还有……”的句式,赞美火烧云颜色的变化,我们可要求学生去读读写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句子,而后进行仿写,有学生是这样仿写的: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像飞翔的小鸟,一会儿像活泼的小猫,一会儿仿佛奔驰的骏马,一会儿仿佛威武的狮子。盛开的花朵、游动的小鱼、叫鸣的公鸡,这些形状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形状。
教师在阅读训练中要善于挖掘教材因素,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指导学生练笔。再如我校的一次课题活动中,一位年轻教师引导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中写鱼的优美词句之后,设计了这样的小练笔:想象一下,贝壳会有哪些颜色,哪些种类,哪些形状呢?用上“有的……,好像……;有的……,好像……;还有的……,……”来介绍一下,让我们更加喜欢这些贝壳好吗?在想象中学生动笔写下:海滩上有许多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多样,有的像翠绿的草帽,有的像明亮的眼睛,还有的像池塘里青青的菱角,真是千奇百怪,无所不有……
2、仿构段练笔
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其实是学生习作的蓝本,它们的构段方法和语言表达各不相同。教师要充当有心人,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各类文章的构段和表达方法,找出规律,进行形式多样的写段训练。把教落实到“写”上,分析文章的思路、结构安排、材料的取舍,借此训练学生构思成文。比如《庐山云雾》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登山路上,山岭、大天池等处的云雾的形态、颜色的描写,赞美了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抒发了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纵观全文的内容,可按“古人的赞美→特点的描述→原因的探索”分为六大段。仔细品读全文,我们还能领会到课文具有以下的三个写作特点:一、言简意赅地引用古代名人言行稍加议论的办法,增强了赞美的感染力;二、段与段之间巧用过渡句,段意衔接自然,使文章具有一气呵成之感;三、语言形象、生动、有气势,采用比喻、对比、拟人等多种写法写出了庐山云雾之美。因此,通过对文章中语言文字的读、思、议、品等,使学生领会文章的语言美、感受庐山云雾的景色美,从而使他们的心中升腾起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我们在指导学生学完课文后,就可以引导学生仿照这一课的写法,练习写一些写景的观察日记。
再如《秋游景山》,课文按地点的变换记叙了看到的美丽景色,对学生来说是一篇习作例文,可以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有顺序地观察、有条理地记叙,写一篇游记或参观记,这样一课一得,学生的构思成文就会意到笔随,挥洒自如。
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课文内容,向生活实践延伸找准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相似版块,通过学习将课文的内容延伸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激发学生回忆生活、依照文本的表述方式记录生活、描绘生活。如:学习了《家乡的秋白梨》,可以以“家乡的特产”为主题,让学生以《我爱家乡的X
X 》从不同的角度介绍家乡的特产;为家乡的特产设计广告语。
再如《五彩池》第三自然段对五彩池有这样一段描述“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圈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这段语言生动优美,句中有画,句中含情,所以我先让学生反复读、悟、体会,直到熟读成诵,然后让学生想像一下除了这些书上介绍的形状外,还会有其它神奇的形状吗?你能不能把自己想到的选择一两种画下来呢?再
根据自己课上设计的五彩池写一段话,体现其神奇的特点,这样的练写,学生就把文中已理解的好词好句迁移内化运用起来。这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又是进一步内化运用语言的有效手段。同时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想像能力,调动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锻炼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通过课堂上有意识的、长期的培养,使学生得到了良好的语言文字的训练。
4、仿立意练笔
教材中许多文章的立意独具匠心,是值得学生模仿学习的。如《落花生》这篇课文,借物喻人,语言浅显朴素,但所说明的道理深刻,富有教育意义。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其子女“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用的人”。教学时,教师要有机地引导学生模仿课文的作者确定主题和表达中心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立意能力。教完这一课,就可指导学生练笔,模仿这课的写作方法,写自己喜欢的一种东西。学生分别写了“仙人掌”、“野菊花”、“扫帚赞”、“粉笔颂”等文章。有一位学生在《粉笔颂》一文中写道:“无数细细的粉末儿徐徐落下来,像簌簌的玉屑儿,像纷纷扬扬的雪花……但我想这更像一种精神,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更像一种高尚的人,这就是默默耕耘、辛勤地培育着祖国花朵的老师。”小作者由粉笔联想到教育战线上耕耘的老师。《扫帚赞》则说扫帚更像清洁工人,站在不起眼的角落默默奉献,从而说明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索取,而应像粉笔、扫帚那样为他人无私奉献。这些文章立意深刻,中心十分明确。
二、练在情节空白处,充实文本
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为学生的写作训练提供了极好的机会,这些文章常常在某些地方留下空白,如果教者在阅读教学中能善于挖掘教材,挖掘课文言
而未尽之处,依托课文找准训练点,从而创设情境,那么学生就会像一颗种子的发芽生长找到了适宜的气候,水份,有了充分的想象空间,联想的积极性就高涨起来了,想象的翅膀也展开了。如此让学生植根于课文,想象于书外,进行课堂练笔,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解决学生练笔时“无米之炊”问题,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1、抓人物刻画入手
俗话说,见微知著。文本中一些细微处,若能有心地去发掘,也能显出“风韵”来的。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执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抓住了“饱经沧桑”一词,请大家想一想,那位拉车的饱经风霜的脸是一张什么样的脸。想好了,请用几句话写出来。生:“这位拉车的不过三十多岁,可看上去足有五十多岁。脸黑瘦黑瘦的,布满了一道又一道的皱纹,眼圈深深地凹了下去,眼里充满了血丝。那乱糟糟的头发上,蒙着一层灰。看上去,这张枯瘦的脸,像一个霜打的茄子。”给黄包车夫画像,成了本课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人物的刻画,除了外貌,还可以引导学生去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动笔写“内心独白”。如一位年青教师执教《三顾茅庐》,在引导学生理解了刘备求贤若渴,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而后问,面对刘皇叔的三请邀请,如此厚待,如果你就是诸葛亮,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请拿起笔写下自己的内心独白。再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课的教学,一位教师在结课时设计这样一个小练笔:请选择一个人物写写内心独白。
人物的刻画,还可以去刻画人物的语言。如《挂两枝笔的孩子》在结尾处写王老师知道了小亮的心事,找他谈了话,小亮的两枝笔又挂了起来。王老师和小亮的谈话这里没有具体说,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写几个来回,把王老师耐心教育小亮和小亮重拾信心写出来。
2、抓事件叙述入手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的课文的有些内容写得简略,或叙述描写留有发挥的余地,从而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文本中的这些空白点,让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诠释空白,放飞出自己的灵性,实现对文本的充实,让文本更丰满。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是一个古代传说,记叙了大禹治理洪水,为民造福,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赞扬了他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循“治水前----治水----治水后”的线索,展现了大禹为百姓谋利益的感人形象。课文紧扣“治水”,由大禹治水前后老百姓生活的变化着笔,一步步地展示了大禹是一位治水的伟大英雄。课文写大禹治水只写到“他带领老百姓凿山开渠,常常忙得顾不上吃饭”在这里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大禹是怎样治
水的。学生有的写:“酷暑,大禹带着百姓,顶着烈日,在38摄氏度的高温下开山,汗水浸湿了衣衫,他们顾不得擦一擦。”有的写“最要命的是冬天,凛冽的寒风呼呼地刮起来,他们的手指都冻裂了,一道道的口子张着嘴巴,可是他们只哈了口气又继续干起来。”
学生在想象小练笔中体会到了治水的艰辛,心目中大禹的形象更丰满更高大了,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们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启蒙,同时他们的灵性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地释放。
3、抓景色描写入手
布白是文学作品艺术化处理的一种策略,文章布白处给了读者无穷遐想和无尽感悟的空间。教师要以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悟性抓住文白之处进行读写创作,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补白”的过程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如一位教师上《松坊溪的冬天》一课,“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溪中的大溪石上和小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狮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溪岸……”配乐朗诵把听课的师生都带入了那白雪皑皑
、风光奇特的北国风光,而后执教者默立不语和学生一起在美好的情感氛围中畅想回味。当学生回过神来,问:“同学们,听了这精彩的朗读,你看到了什么画面?想到了什么问题?能写下来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写下:“仿佛来到茫茫的白雪世界,这么大,这么美,我迷住了,踩着白雪雕的桥,数银浪朵朵,我掬一撮雪,感受冬的芬芳。”有的写:“我仿佛听到那银色的小牛吧嗒吧嗒的饮水声,笨笨的小熊欢快的嬉笑声,还有沉睡雄师的打酣声。”有的说:“我看到的是一条银川,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天上的飞鸟、岸边的芦苇……”“教学空白”中的景色描写,使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辽阔的思维天空中自由翱翔,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陶冶了情趣,又提高了表达能力,真可谓“一举多得”。
还有如《黄山奇山》最后一小节对“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奇石和《看冰灯》中冰雕动物园里的一些冰雕都只是一句带过,均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去把景物写具体。
三、练在情感交融处,解读文本
语文课程资源就像一座丰富而亟待开发的“宝库”,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要我们教师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做个有心人,去努力开发,就能时时处处利用它来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我们的语文教师自身应深入地细读文本,钻研文本,要走进文本去产生情的感动,再以“情”来观照文本,从中寻找出能为深化文本理解“架桥铺路”的“读写结合点”来。有些课文中,有不少
【内容摘要】
语文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其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是研究和处理教材,在阅读教学中,要挖掘文本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开辟练笔天地,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提高了习作能力。写,可在语言经典处设练,模仿文本“依样画葫芦”;可在情节空白处设练,充实文本,解决“无米之炊”;可在思维发散处设练,“横看成岭侧成峰”拓展文本;可在情感交融处设练,解读文本,“源头”自有“活水来”。可在文本生成处设练,开发文本,“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关键词】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文本资源;课堂练笔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其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是研究和处理教材,必须发挥教师在使用教材时的主体地位,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处理教材留下的空间,开发校本课程。我们的语文教材都是学生学习习作的最好典范,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课本为范文,读写结合,加强课堂小练笔。小练笔,对广大语文老师来说并不陌生,就是在阅读教学中融入作文教学,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过去,它一直被认为是“读写结合”的最有效的载体。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大语文观”,对小练笔的应有之义该如何来诠释?笔者以为,语文阅读教学应充分利用小练笔这一独特的形式,赋予它新的功能与使命,为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基”。可以肯定地说,小练笔虽小,但认真挖掘,亦可作出“大文章”来的。
好的练笔,从中可看出学生是在语境中学习课文,以笔归纳了自己的思维、想像、情感等,他们对课文、语言的理解更加透彻,因而能比较迅捷地加以表达,学生的独立性、积极性得到发挥,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提高了阅读习作能力。
一、练在语言经典处,模仿文本。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不管是精读课文、略读课文,还是“语文天地”里的“阅读”,每一篇总能寻找到一个小练笔的“抓手”来。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的语段,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含英咀嚼”外,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练点”,进行仿写。指导仿写作文是小学生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这样的仿写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求学生在丰富的语感积淀下,“依样画葫芦”操练语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片断的描写,是作文的一个重点。要想写好片断,可以从仿笔起步。教材中有许多优秀片断用了特殊句式,教学时学生完全可以仿写。如《火烧云》一文,用了“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还有……”的句式,赞美火烧云颜色的变化,我们可要求学生去读读写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句子,而后进行仿写,有学生是这样仿写的: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像飞翔的小鸟,一会儿像活泼的小猫,一会儿仿佛奔驰的骏马,一会儿仿佛威武的狮子。盛开的花朵、游动的小鱼、叫鸣的公鸡,这些形状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形状。
教师在阅读训练中要善于挖掘教材因素,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指导学生练笔。再如我校的一次课题活动中,一位年轻教师引导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中写鱼的优美词句之后,设计了这样的小练笔:想象一下,贝壳会有哪些颜色,哪些种类,哪些形状呢?用上“有的……,好像……;有的……,好像……;还有的……,……”来介绍一下,让我们更加喜欢这些贝壳好吗?在想象中学生动笔写下:海滩上有许多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多样,有的像翠绿的草帽,有的像明亮的眼睛,还有的像池塘里青青的菱角,真是千奇百怪,无所不有……
2、仿构段练笔
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其实是学生习作的蓝本,它们的构段方法和语言表达各不相同。教师要充当有心人,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各类文章的构段和表达方法,找出规律,进行形式多样的写段训练。把教落实到“写”上,分析文章的思路、结构安排、材料的取舍,借此训练学生构思成文。比如《庐山云雾》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登山路上,山岭、大天池等处的云雾的形态、颜色的描写,赞美了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抒发了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纵观全文的内容,可按“古人的赞美→特点的描述→原因的探索”分为六大段。仔细品读全文,我们还能领会到课文具有以下的三个写作特点:一、言简意赅地引用古代名人言行稍加议论的办法,增强了赞美的感染力;二、段与段之间巧用过渡句,段意衔接自然,使文章具有一气呵成之感;三、语言形象、生动、有气势,采用比喻、对比、拟人等多种写法写出了庐山云雾之美。因此,通过对文章中语言文字的读、思、议、品等,使学生领会文章的语言美、感受庐山云雾的景色美,从而使他们的心中升腾起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我们在指导学生学完课文后,就可以引导学生仿照这一课的写法,练习写一些写景的观察日记。
再如《秋游景山》,课文按地点的变换记叙了看到的美丽景色,对学生来说是一篇习作例文,可以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有顺序地观察、有条理地记叙,写一篇游记或参观记,这样一课一得,学生的构思成文就会意到笔随,挥洒自如。
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课文内容,向生活实践延伸找准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相似版块,通过学习将课文的内容延伸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激发学生回忆生活、依照文本的表述方式记录生活、描绘生活。如:学习了《家乡的秋白梨》,可以以“家乡的特产”为主题,让学生以《我爱家乡的X
X 》从不同的角度介绍家乡的特产;为家乡的特产设计广告语。
再如《五彩池》第三自然段对五彩池有这样一段描述“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圈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这段语言生动优美,句中有画,句中含情,所以我先让学生反复读、悟、体会,直到熟读成诵,然后让学生想像一下除了这些书上介绍的形状外,还会有其它神奇的形状吗?你能不能把自己想到的选择一两种画下来呢?再
根据自己课上设计的五彩池写一段话,体现其神奇的特点,这样的练写,学生就把文中已理解的好词好句迁移内化运用起来。这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又是进一步内化运用语言的有效手段。同时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想像能力,调动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锻炼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通过课堂上有意识的、长期的培养,使学生得到了良好的语言文字的训练。
4、仿立意练笔
教材中许多文章的立意独具匠心,是值得学生模仿学习的。如《落花生》这篇课文,借物喻人,语言浅显朴素,但所说明的道理深刻,富有教育意义。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其子女“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用的人”。教学时,教师要有机地引导学生模仿课文的作者确定主题和表达中心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立意能力。教完这一课,就可指导学生练笔,模仿这课的写作方法,写自己喜欢的一种东西。学生分别写了“仙人掌”、“野菊花”、“扫帚赞”、“粉笔颂”等文章。有一位学生在《粉笔颂》一文中写道:“无数细细的粉末儿徐徐落下来,像簌簌的玉屑儿,像纷纷扬扬的雪花……但我想这更像一种精神,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更像一种高尚的人,这就是默默耕耘、辛勤地培育着祖国花朵的老师。”小作者由粉笔联想到教育战线上耕耘的老师。《扫帚赞》则说扫帚更像清洁工人,站在不起眼的角落默默奉献,从而说明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索取,而应像粉笔、扫帚那样为他人无私奉献。这些文章立意深刻,中心十分明确。
二、练在情节空白处,充实文本
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为学生的写作训练提供了极好的机会,这些文章常常在某些地方留下空白,如果教者在阅读教学中能善于挖掘教材,挖掘课文言
而未尽之处,依托课文找准训练点,从而创设情境,那么学生就会像一颗种子的发芽生长找到了适宜的气候,水份,有了充分的想象空间,联想的积极性就高涨起来了,想象的翅膀也展开了。如此让学生植根于课文,想象于书外,进行课堂练笔,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解决学生练笔时“无米之炊”问题,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1、抓人物刻画入手
俗话说,见微知著。文本中一些细微处,若能有心地去发掘,也能显出“风韵”来的。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执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抓住了“饱经沧桑”一词,请大家想一想,那位拉车的饱经风霜的脸是一张什么样的脸。想好了,请用几句话写出来。生:“这位拉车的不过三十多岁,可看上去足有五十多岁。脸黑瘦黑瘦的,布满了一道又一道的皱纹,眼圈深深地凹了下去,眼里充满了血丝。那乱糟糟的头发上,蒙着一层灰。看上去,这张枯瘦的脸,像一个霜打的茄子。”给黄包车夫画像,成了本课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人物的刻画,除了外貌,还可以引导学生去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动笔写“内心独白”。如一位年青教师执教《三顾茅庐》,在引导学生理解了刘备求贤若渴,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而后问,面对刘皇叔的三请邀请,如此厚待,如果你就是诸葛亮,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请拿起笔写下自己的内心独白。再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课的教学,一位教师在结课时设计这样一个小练笔:请选择一个人物写写内心独白。
人物的刻画,还可以去刻画人物的语言。如《挂两枝笔的孩子》在结尾处写王老师知道了小亮的心事,找他谈了话,小亮的两枝笔又挂了起来。王老师和小亮的谈话这里没有具体说,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写几个来回,把王老师耐心教育小亮和小亮重拾信心写出来。
2、抓事件叙述入手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的课文的有些内容写得简略,或叙述描写留有发挥的余地,从而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文本中的这些空白点,让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诠释空白,放飞出自己的灵性,实现对文本的充实,让文本更丰满。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是一个古代传说,记叙了大禹治理洪水,为民造福,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赞扬了他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循“治水前----治水----治水后”的线索,展现了大禹为百姓谋利益的感人形象。课文紧扣“治水”,由大禹治水前后老百姓生活的变化着笔,一步步地展示了大禹是一位治水的伟大英雄。课文写大禹治水只写到“他带领老百姓凿山开渠,常常忙得顾不上吃饭”在这里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大禹是怎样治
水的。学生有的写:“酷暑,大禹带着百姓,顶着烈日,在38摄氏度的高温下开山,汗水浸湿了衣衫,他们顾不得擦一擦。”有的写“最要命的是冬天,凛冽的寒风呼呼地刮起来,他们的手指都冻裂了,一道道的口子张着嘴巴,可是他们只哈了口气又继续干起来。”
学生在想象小练笔中体会到了治水的艰辛,心目中大禹的形象更丰满更高大了,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们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启蒙,同时他们的灵性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地释放。
3、抓景色描写入手
布白是文学作品艺术化处理的一种策略,文章布白处给了读者无穷遐想和无尽感悟的空间。教师要以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悟性抓住文白之处进行读写创作,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补白”的过程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如一位教师上《松坊溪的冬天》一课,“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溪中的大溪石上和小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狮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溪岸……”配乐朗诵把听课的师生都带入了那白雪皑皑
、风光奇特的北国风光,而后执教者默立不语和学生一起在美好的情感氛围中畅想回味。当学生回过神来,问:“同学们,听了这精彩的朗读,你看到了什么画面?想到了什么问题?能写下来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写下:“仿佛来到茫茫的白雪世界,这么大,这么美,我迷住了,踩着白雪雕的桥,数银浪朵朵,我掬一撮雪,感受冬的芬芳。”有的写:“我仿佛听到那银色的小牛吧嗒吧嗒的饮水声,笨笨的小熊欢快的嬉笑声,还有沉睡雄师的打酣声。”有的说:“我看到的是一条银川,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天上的飞鸟、岸边的芦苇……”“教学空白”中的景色描写,使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辽阔的思维天空中自由翱翔,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陶冶了情趣,又提高了表达能力,真可谓“一举多得”。
还有如《黄山奇山》最后一小节对“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奇石和《看冰灯》中冰雕动物园里的一些冰雕都只是一句带过,均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去把景物写具体。
三、练在情感交融处,解读文本
语文课程资源就像一座丰富而亟待开发的“宝库”,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要我们教师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做个有心人,去努力开发,就能时时处处利用它来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我们的语文教师自身应深入地细读文本,钻研文本,要走进文本去产生情的感动,再以“情”来观照文本,从中寻找出能为深化文本理解“架桥铺路”的“读写结合点”来。有些课文中,有不少
展开全部
西沙群岛位于南海的西北部是我国海南省三沙市的一部分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西沙群岛 又名宝石岛
是中国南海诸岛四大群岛之一
由永乐群岛和宣德群岛组成,这片大大小小的珊瑚岛屿群漂浮在5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上,美丽而纯净。
是中国南海诸岛四大群岛之一
由永乐群岛和宣德群岛组成,这片大大小小的珊瑚岛屿群漂浮在5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上,美丽而纯净。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一 在能力给你880呗。几个几基小鸡?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