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激励自己好好学习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蔡文姬,能辩琴。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彼虽幼,身已仕。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
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一块玉石,如果不经过仔细的雕琢,就不能成为精美有用的器具。人也是一样,即使先天有很好的资质,但是如果不努力学习,就无法明白做人处世的道理。
做子女的人,要趁着年少的时候多亲近良师、结交益友,虚心接受教导和规劝,并学习待人、处事、应对、进退的礼仪。
孔子是一个好学的人,凡是有不懂的,他都会虚心的请教别人。当时鲁国有一位叫项橐的七岁神童,孔子就曾经向他请教。像孔子这样伟大的圣人,还能不忘学习、不耻下问,我们更应该见贤思齐!
宋朝的赵普已经当了中书令,还不断的读《论语》,没有因为自己已经当了大官,而忘了勤奋读书。
西汉的路温舒剖开蒲草叶编订成册,借人《尚书》抄写,以便阅读;公孙弘削去竹皮制成竹简,借人《春秋》抄写,来阅读。他们两个人连书本都没有,尚且知道努力读书。
晋朝时的孙敬,每天都读书读到深夜,为了怕睡着,就把头发悬挂在屋梁上;战国时的苏秦,发愤读书,夜深时怕打瞌睡耽误读书,便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他们两人不用别人的教导督促,就知道要勤劳苦读。
像晋朝时的车胤,由于家里很贫穷,没有钱买油点灯读书,于是他就抓些萤火虫放在纱袋中,利用萤火虫发出的微弱荧光来读书。象那孙康,每到夜晚时,就利用雪地上反射的光来读书,他们两人的家境虽然穷苦,却没有停止求学。
汉朝的朱买臣,家境贫寒,以砍柴为生,常常利用砍柴的空档读书,在背柴回家的路上,都是一路背诵着文章。象隋朝的李密,一心向学,把《汉书》挂在牛角上苦读。他们虽然在这么劳苦的情形下,依然坚苦卓绝的求学。
宋朝的苏洵,直到二十七岁时才下定决心要努力读书。像苏洵那样,年纪已经不小了,还尚且为自己读书太晚而后悔,你们这些年轻小辈,应该早一点思考,想清楚其中的道理。
像宋朝时的梁灏,八十二岁才考中状元,而且在朝廷的殿试中对答如流,从所有应试的读书人中脱颖而出,成为状元。
像那梁灏这么大的年纪,还能努力不懈考中状元,达成自己立定的志向,得到大家的称赞。而你们这些年轻学子,更应该效法他的精神,趁年少时立定志向、及早用功。
北齐的祖莹,八岁就能吟诵《诗经》;唐朝的李泌,七岁就能借用棋法来写诗说明道理。祖莹和李泌两人的年纪虽然小,但聪明过人,大家都称赞他们是奇才。你们初入学的人,应该效法他们。
东汉末年的蔡邕的女儿蔡文姬,能从琴声分辨出吉凶之兆。晋朝宰相谢安的侄女谢道韫,则能出口成诗。
她们这些是女孩子,天资尚且聪慧,你们这些男生更应当自我警惕,好好努力充实自己才是。
唐朝的刘晏,才七岁就被推举参加神童试,通过后做了正字的官。他虽然年纪很小,却已经做了官。你们初入学的人,只要勤勉努力,也是可以做得到的。有作为、肯努力的人,也是像他一样。
狗会在晚上替人守夜看门,防止盗贼入侵。公鸡会在早晨报晓,提醒人们天亮了;这些动物都能忠于职守,我们如果不能用心学习,只是迷迷糊糊的过日子,哪还有什么资格当人呢?
蚕能吐丝,供给人类作衣服的原料,蜜蜂能采花酿蜜,供人类食用;人如果不肯努力学习,岂不是连这些动物都不如了吗?
一个人在年纪小的时候努力学习,长大后要身体力行,发挥所学。对上可以辅佐君主,为国家效力;对下造福人群,为百姓谋福利。这样不但显扬了自己的名声,同时也荣耀了父母,而且能光耀祖先,福荫后代子孙。
摘自:正见电子书系列《三字经》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蔡文姬,能辩琴。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彼虽幼,身已仕。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
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一块玉石,如果不经过仔细的雕琢,就不能成为精美有用的器具。人也是一样,即使先天有很好的资质,但是如果不努力学习,就无法明白做人处世的道理。
做子女的人,要趁着年少的时候多亲近良师、结交益友,虚心接受教导和规劝,并学习待人、处事、应对、进退的礼仪。
孔子是一个好学的人,凡是有不懂的,他都会虚心的请教别人。当时鲁国有一位叫项橐的七岁神童,孔子就曾经向他请教。像孔子这样伟大的圣人,还能不忘学习、不耻下问,我们更应该见贤思齐!
宋朝的赵普已经当了中书令,还不断的读《论语》,没有因为自己已经当了大官,而忘了勤奋读书。
西汉的路温舒剖开蒲草叶编订成册,借人《尚书》抄写,以便阅读;公孙弘削去竹皮制成竹简,借人《春秋》抄写,来阅读。他们两个人连书本都没有,尚且知道努力读书。
晋朝时的孙敬,每天都读书读到深夜,为了怕睡着,就把头发悬挂在屋梁上;战国时的苏秦,发愤读书,夜深时怕打瞌睡耽误读书,便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他们两人不用别人的教导督促,就知道要勤劳苦读。
像晋朝时的车胤,由于家里很贫穷,没有钱买油点灯读书,于是他就抓些萤火虫放在纱袋中,利用萤火虫发出的微弱荧光来读书。象那孙康,每到夜晚时,就利用雪地上反射的光来读书,他们两人的家境虽然穷苦,却没有停止求学。
汉朝的朱买臣,家境贫寒,以砍柴为生,常常利用砍柴的空档读书,在背柴回家的路上,都是一路背诵着文章。象隋朝的李密,一心向学,把《汉书》挂在牛角上苦读。他们虽然在这么劳苦的情形下,依然坚苦卓绝的求学。
宋朝的苏洵,直到二十七岁时才下定决心要努力读书。像苏洵那样,年纪已经不小了,还尚且为自己读书太晚而后悔,你们这些年轻小辈,应该早一点思考,想清楚其中的道理。
像宋朝时的梁灏,八十二岁才考中状元,而且在朝廷的殿试中对答如流,从所有应试的读书人中脱颖而出,成为状元。
像那梁灏这么大的年纪,还能努力不懈考中状元,达成自己立定的志向,得到大家的称赞。而你们这些年轻学子,更应该效法他的精神,趁年少时立定志向、及早用功。
北齐的祖莹,八岁就能吟诵《诗经》;唐朝的李泌,七岁就能借用棋法来写诗说明道理。祖莹和李泌两人的年纪虽然小,但聪明过人,大家都称赞他们是奇才。你们初入学的人,应该效法他们。
东汉末年的蔡邕的女儿蔡文姬,能从琴声分辨出吉凶之兆。晋朝宰相谢安的侄女谢道韫,则能出口成诗。
她们这些是女孩子,天资尚且聪慧,你们这些男生更应当自我警惕,好好努力充实自己才是。
唐朝的刘晏,才七岁就被推举参加神童试,通过后做了正字的官。他虽然年纪很小,却已经做了官。你们初入学的人,只要勤勉努力,也是可以做得到的。有作为、肯努力的人,也是像他一样。
狗会在晚上替人守夜看门,防止盗贼入侵。公鸡会在早晨报晓,提醒人们天亮了;这些动物都能忠于职守,我们如果不能用心学习,只是迷迷糊糊的过日子,哪还有什么资格当人呢?
蚕能吐丝,供给人类作衣服的原料,蜜蜂能采花酿蜜,供人类食用;人如果不肯努力学习,岂不是连这些动物都不如了吗?
一个人在年纪小的时候努力学习,长大后要身体力行,发挥所学。对上可以辅佐君主,为国家效力;对下造福人群,为百姓谋福利。这样不但显扬了自己的名声,同时也荣耀了父母,而且能光耀祖先,福荫后代子孙。
摘自:正见电子书系列《三字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