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周边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有水的地方最好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
黄河石林景区位于白银市景泰县东南部,与中泉乡龙湾村毗邻,规模宏大,占地约10平方公里。其生成于210万年前的新生代第四纪早更新世,由于地壳运动、风化、雨蚀等地质作用,形成了以黄色砂砾岩为主,造型千姿百态的石林地貌奇观。景区内千峰竞奇,峡谷蜿蜒,陡崖凌空,景象万千,峰回路转,步移景变,石柱石笋大多高达80-100米之间,最高可达200多米,其造型天造地设,鬼斧神工,犹如雕塑大师之梦幻杰作。狭谷蜿蜒曲折,如蛇明灭,皆以沟命名,从东南至西北,共有八沟之多。正在开发的饮马沟大峡谷内有雄狮当关、猎鹰回首、大象吸水、千帆进发、西天取经、月下情侣、屈原问天等众多景点,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黄河石林景区将黄河、石林、沙漠、戈壁、绿洲、农庄等多种资源巧妙结合在一起,山水相依,动静结合,气势磅礴。该区适宜探险、猎奇、漂流、攀岩、休闲度假以及地质考察并以其雄、险、奇、古、野、幽等特点成为西部影视片、科幻片的外景拍摄基地。在此拍摄的电视连续剧《天下粮仓》、《西部热土》、《汗血宝马》、《惊天传奇》、《大漠敦煌》等播出后,更使黄河石林名扬天下。黄河石林和寿鹿山森林公园、五佛沿寺、永泰龟城构成了景泰旅游骨架,西与天祝小三峡、北与中卫沙坡头等旅游景区相毗邻,形成黄金旅游线路。
景区内主要服务项目有: 一、体验风情畜力车
饮马沟至观景台山脚下,来回里程共计9公里,畜力车将是您代步畅游石林的最好工具,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当地老乡纯朴的民风,兴致到来唱一段西北小曲,让你真正融入到西部粗旷的文化氛围中来。畜力车一车可乘坐3-4人,由管理人员统一派车,统一价格,统一收费。
二、黄河漂流羊皮筏子
黄河文化中羊皮筏子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人在筏上,筏在河中,两岸景致似巨幅画卷,在您面前绵延开来,沿河风情尽收眼底,滔滔黄河水载着千年的沉重滚滚而去……。在渡口处我们设立了专用码头,统一管理,统一售票,统一派筏,统一服装,统一宣传,让您玩的开心,游的尽兴。
三、龙湾古水车
滔滔黄河水自西向东,奔流不息,而水车正如黄河母亲的珠瓒,千百年来在沿黄两岸,以其独有的风姿留传至今。自明嘉靖年间段续发明水车至今,几百年来世事苍桑,水车在原有引流灌溉的主要功能上,同时附加了丰富的旅游内涵。
四、人间仙境盘龙洞
黄河石林,山峰林立,座座相连,峰林之中有一仙洞名曰:“盘龙洞”。洞顶有天然形成的太极图,图内龙凤呈祥。盘龙洞深16米,宽13米,高3-4米,最高处达8米,洞内常年恒温在17O左右。洞内有一寺“兴龙寺”,此处历代以来为附近百姓的宗教圣地,内供神像与神龛,百年来敬受四方香火,灵气毕露,每至初春、初秋便有雾气自洞口漂出,如龙口之仙气,十分神奇。实因洞内外温差较大,外界湿度变大后,自然形成雾气。
五、“农家乐”西部乡俗游
老龙湾受黄河母亲的滋润、石林诸山神的守护,继承了几百年丰富而浓厚的黄河文化底蕴,民风纯朴,民间文艺丰富多彩,而“农农乐”正是你体验西部文化最直接的窗口。石林景区现有“农家乐”26家,可为您提供餐饮、住宿及各种娱乐的全面服务。
六、风情万种的篝火晚会
河风吹过,美酒漂香,烤全羊在雄雄篝火中泛着亮光,滴落于火堆中的落油,“噗哧”一声窜起一箭火苗,音乐在旷野中回荡,热情的民族姑娘和小伙子带着您载歌载舞,这就是黄河两岸风情万种的篝火晚会。
七、宗教圣地清凉寺
黄河北岸有一佛教圣地清凉寺,经历数次浩劫,但在信徒虔诚的保护下,依然屹立,这里梵音漂渺,吉祥和瑞,是喧嚣红尘之外的一方静土。
八、其它服务项目
坝滩的滑沙、捡黄河奇石、沙滩排球以及石林景区内猎奇探险都将是您尽兴的娱乐项目。
龙湾村——悬崖下的村庄 黄河在这里拐了一个s型大弯
龙湾村位于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东南部的中泉乡,距景泰县60km,距白银市70km。2013年甘肃省景泰县龙湾村荣获“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称号。黄河在这里拐了一个s型大弯。黄河九曲,龙湾多娇,新列为“国家地质公园”的黄河石林就高耸在这黄河两岸。从石林观景台俯瞰:周围峡谷绝壁凌空,自然造型多姿传神。龙湾村庄与坝滩戈壁一河之隔,屋舍错落有致,炊烟袅袅,还有绵延沙丘与河心洲遥遥相望,构成了一幅幽远、苍茫的西部风情画。
旅游业形成前,村中都以苹果雪梨和大枣等水果支柱产业为主,辅以渔业。随着黄河石林景区的一天天升温,给居住在龙湾村的人们带来丰厚的旅游收入。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村民办起了农家乐,通过政府补贴、农户自主投资方式,邀请专家对龙湾村民居进行考察与规划,引导农家乐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优质称心的服务和具有当地风味的农家特色菜肴吸引了大量游客。目前村上已发展农家乐80多户,一次性住宿接待量可达3000多人,农家乐年收入超过500万元。得天独厚的水土光照优势,使龙湾村产出的水果具有格外的香甜口味。客人们在农家乐吃住之后,大都会带一些特色水果回家。水果打开了销路,促进了特色林果种植的大力发展。现如今,村里林果面积已达2000多亩,占全村水浇地的87%,每年四五月份,村内果花飘香,红粉成堆,农舍变成花的海洋。给古老的黄河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西番窑——被国务院名为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
景泰县中泉乡三合村因完整保存着祖先居住过得大量石窑洞,而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这一发现和命名,唤醒了沉睡千年的历史古迹,打破了三合村发展经济的传统模式,催生了一个“打传统牌,建文化村,创旅游区”的新发展思路。
这些窑洞被历史文物专家称为二十一世纪甘肃考古工作的一大发现。它的神奇不仅仅在于功能和构造的绝无伦比,还在于它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沉淀,是古丝绸路的必经之地,1936年,红四方面军强渡黄河后在此窑洞居住。
西番窑素有文化盛地和文墨之乡的美誉。
早在明末清初,此地的文化就比较发达,清道光年间,就出了张兰、张蕙两个廪生秀才。张兰、张蕙师出本族私塾先生张克家,张克家先生来自榆中清城,是兰州府增广生员,应西番窑曾、张二姓以三十二亩水地重金聘请而来,后也落户西番窑。并长期在西番窑或胡麻水设私塾讲学,他的学生在西番窑还有贡生曾葆英、张汝智,在脑泉有车贡,吴川有狄贡,胡麻水有芦贡,尾泉有尚贡等。高薪聘请张克家先生,按现在的话说就是引进人才,张先生是引领西番窑周边几十里景、靖、皋三县文化发展的拓荒者。后张兰、张惠又设塾馆讲学,清翰林学士(进士)六品工部正事戚维礼即为张兰之门生。到清末及明国时期,此地的名人文士就更多了,如贡生曾葆英、张汝智等。清乾隆五十年,鸿雁张氏七世祖元栋即为特授典史。还有后来的儒学生员、儒学增生、八品寿官就更多了。至清光绪三十一年,西番窑堡子内又开设了小学堂。至民国元年,小学堂又更名为小学校。至1919年五四运动暴发,新文化运动在全国兴起,地方名人文士又倡导在西番窑大沙河南岸新建了初级小学。
到1939年,又将初级小学扩建为新式完全小学。此后其教育质量很快闻名遐迩。新中国成立前后,邻近几十里的景、靖、皋三县学子皆慕名来此求学,并多以优异成绩升入靖远及省城兰州各类学校深造,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人才。
全国解放后,这里也是人才辈出。据统计,建校百年来,有2000多学子走出校门,其中升入大中专学校者达400多人;走出西番窑,走向四面八方参加祖国建设者有700多人;其中厅局级干部7人,县团级40多人,乡科级100多人,博士、博导、教授3人,硕士20余人,正高级职称4人,副高级职称27人,中级职称近70人;还有在工商企业界的数十人中,资产达百万、千万及亿元者皆有。这里之所以人才辈出,就是因为这里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一代一代人都能热心捐资助学,能为学校出钱出力,这里的人们都引以为荣。
黄河石林景区位于白银市景泰县东南部,与中泉乡龙湾村毗邻,规模宏大,占地约10平方公里。其生成于210万年前的新生代第四纪早更新世,由于地壳运动、风化、雨蚀等地质作用,形成了以黄色砂砾岩为主,造型千姿百态的石林地貌奇观。景区内千峰竞奇,峡谷蜿蜒,陡崖凌空,景象万千,峰回路转,步移景变,石柱石笋大多高达80-100米之间,最高可达200多米,其造型天造地设,鬼斧神工,犹如雕塑大师之梦幻杰作。狭谷蜿蜒曲折,如蛇明灭,皆以沟命名,从东南至西北,共有八沟之多。正在开发的饮马沟大峡谷内有雄狮当关、猎鹰回首、大象吸水、千帆进发、西天取经、月下情侣、屈原问天等众多景点,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黄河石林景区将黄河、石林、沙漠、戈壁、绿洲、农庄等多种资源巧妙结合在一起,山水相依,动静结合,气势磅礴。该区适宜探险、猎奇、漂流、攀岩、休闲度假以及地质考察并以其雄、险、奇、古、野、幽等特点成为西部影视片、科幻片的外景拍摄基地。在此拍摄的电视连续剧《天下粮仓》、《西部热土》、《汗血宝马》、《惊天传奇》、《大漠敦煌》等播出后,更使黄河石林名扬天下。黄河石林和寿鹿山森林公园、五佛沿寺、永泰龟城构成了景泰旅游骨架,西与天祝小三峡、北与中卫沙坡头等旅游景区相毗邻,形成黄金旅游线路。
景区内主要服务项目有: 一、体验风情畜力车
饮马沟至观景台山脚下,来回里程共计9公里,畜力车将是您代步畅游石林的最好工具,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当地老乡纯朴的民风,兴致到来唱一段西北小曲,让你真正融入到西部粗旷的文化氛围中来。畜力车一车可乘坐3-4人,由管理人员统一派车,统一价格,统一收费。
二、黄河漂流羊皮筏子
黄河文化中羊皮筏子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人在筏上,筏在河中,两岸景致似巨幅画卷,在您面前绵延开来,沿河风情尽收眼底,滔滔黄河水载着千年的沉重滚滚而去……。在渡口处我们设立了专用码头,统一管理,统一售票,统一派筏,统一服装,统一宣传,让您玩的开心,游的尽兴。
三、龙湾古水车
滔滔黄河水自西向东,奔流不息,而水车正如黄河母亲的珠瓒,千百年来在沿黄两岸,以其独有的风姿留传至今。自明嘉靖年间段续发明水车至今,几百年来世事苍桑,水车在原有引流灌溉的主要功能上,同时附加了丰富的旅游内涵。
四、人间仙境盘龙洞
黄河石林,山峰林立,座座相连,峰林之中有一仙洞名曰:“盘龙洞”。洞顶有天然形成的太极图,图内龙凤呈祥。盘龙洞深16米,宽13米,高3-4米,最高处达8米,洞内常年恒温在17O左右。洞内有一寺“兴龙寺”,此处历代以来为附近百姓的宗教圣地,内供神像与神龛,百年来敬受四方香火,灵气毕露,每至初春、初秋便有雾气自洞口漂出,如龙口之仙气,十分神奇。实因洞内外温差较大,外界湿度变大后,自然形成雾气。
五、“农家乐”西部乡俗游
老龙湾受黄河母亲的滋润、石林诸山神的守护,继承了几百年丰富而浓厚的黄河文化底蕴,民风纯朴,民间文艺丰富多彩,而“农农乐”正是你体验西部文化最直接的窗口。石林景区现有“农家乐”26家,可为您提供餐饮、住宿及各种娱乐的全面服务。
六、风情万种的篝火晚会
河风吹过,美酒漂香,烤全羊在雄雄篝火中泛着亮光,滴落于火堆中的落油,“噗哧”一声窜起一箭火苗,音乐在旷野中回荡,热情的民族姑娘和小伙子带着您载歌载舞,这就是黄河两岸风情万种的篝火晚会。
七、宗教圣地清凉寺
黄河北岸有一佛教圣地清凉寺,经历数次浩劫,但在信徒虔诚的保护下,依然屹立,这里梵音漂渺,吉祥和瑞,是喧嚣红尘之外的一方静土。
八、其它服务项目
坝滩的滑沙、捡黄河奇石、沙滩排球以及石林景区内猎奇探险都将是您尽兴的娱乐项目。
龙湾村——悬崖下的村庄 黄河在这里拐了一个s型大弯
龙湾村位于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东南部的中泉乡,距景泰县60km,距白银市70km。2013年甘肃省景泰县龙湾村荣获“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称号。黄河在这里拐了一个s型大弯。黄河九曲,龙湾多娇,新列为“国家地质公园”的黄河石林就高耸在这黄河两岸。从石林观景台俯瞰:周围峡谷绝壁凌空,自然造型多姿传神。龙湾村庄与坝滩戈壁一河之隔,屋舍错落有致,炊烟袅袅,还有绵延沙丘与河心洲遥遥相望,构成了一幅幽远、苍茫的西部风情画。
旅游业形成前,村中都以苹果雪梨和大枣等水果支柱产业为主,辅以渔业。随着黄河石林景区的一天天升温,给居住在龙湾村的人们带来丰厚的旅游收入。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村民办起了农家乐,通过政府补贴、农户自主投资方式,邀请专家对龙湾村民居进行考察与规划,引导农家乐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优质称心的服务和具有当地风味的农家特色菜肴吸引了大量游客。目前村上已发展农家乐80多户,一次性住宿接待量可达3000多人,农家乐年收入超过500万元。得天独厚的水土光照优势,使龙湾村产出的水果具有格外的香甜口味。客人们在农家乐吃住之后,大都会带一些特色水果回家。水果打开了销路,促进了特色林果种植的大力发展。现如今,村里林果面积已达2000多亩,占全村水浇地的87%,每年四五月份,村内果花飘香,红粉成堆,农舍变成花的海洋。给古老的黄河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西番窑——被国务院名为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
景泰县中泉乡三合村因完整保存着祖先居住过得大量石窑洞,而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这一发现和命名,唤醒了沉睡千年的历史古迹,打破了三合村发展经济的传统模式,催生了一个“打传统牌,建文化村,创旅游区”的新发展思路。
这些窑洞被历史文物专家称为二十一世纪甘肃考古工作的一大发现。它的神奇不仅仅在于功能和构造的绝无伦比,还在于它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沉淀,是古丝绸路的必经之地,1936年,红四方面军强渡黄河后在此窑洞居住。
西番窑素有文化盛地和文墨之乡的美誉。
早在明末清初,此地的文化就比较发达,清道光年间,就出了张兰、张蕙两个廪生秀才。张兰、张蕙师出本族私塾先生张克家,张克家先生来自榆中清城,是兰州府增广生员,应西番窑曾、张二姓以三十二亩水地重金聘请而来,后也落户西番窑。并长期在西番窑或胡麻水设私塾讲学,他的学生在西番窑还有贡生曾葆英、张汝智,在脑泉有车贡,吴川有狄贡,胡麻水有芦贡,尾泉有尚贡等。高薪聘请张克家先生,按现在的话说就是引进人才,张先生是引领西番窑周边几十里景、靖、皋三县文化发展的拓荒者。后张兰、张惠又设塾馆讲学,清翰林学士(进士)六品工部正事戚维礼即为张兰之门生。到清末及明国时期,此地的名人文士就更多了,如贡生曾葆英、张汝智等。清乾隆五十年,鸿雁张氏七世祖元栋即为特授典史。还有后来的儒学生员、儒学增生、八品寿官就更多了。至清光绪三十一年,西番窑堡子内又开设了小学堂。至民国元年,小学堂又更名为小学校。至1919年五四运动暴发,新文化运动在全国兴起,地方名人文士又倡导在西番窑大沙河南岸新建了初级小学。
到1939年,又将初级小学扩建为新式完全小学。此后其教育质量很快闻名遐迩。新中国成立前后,邻近几十里的景、靖、皋三县学子皆慕名来此求学,并多以优异成绩升入靖远及省城兰州各类学校深造,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人才。
全国解放后,这里也是人才辈出。据统计,建校百年来,有2000多学子走出校门,其中升入大中专学校者达400多人;走出西番窑,走向四面八方参加祖国建设者有700多人;其中厅局级干部7人,县团级40多人,乡科级100多人,博士、博导、教授3人,硕士20余人,正高级职称4人,副高级职称27人,中级职称近70人;还有在工商企业界的数十人中,资产达百万、千万及亿元者皆有。这里之所以人才辈出,就是因为这里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一代一代人都能热心捐资助学,能为学校出钱出力,这里的人们都引以为荣。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