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图像处理中视错觉有什么意义?

 我来答
lovePhantom815

2018-12-26 · TA获得超过4.7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9万
采纳率:96%
帮助的人:2222万
展开全部
我们的头脑中似乎有一幅面前世界的“图象”,但很少有人会相信在大脑的某处有一个真正的屏幕,它产生与外部世界相对应的光模式。如果考察一下计算机是如何处理图象的,就会知道计算机存储的是图象的符号化表示,通过这些记忆的符号可以产生图象。那么,我们的大脑为什么没有一个符号化的屏幕呢?假使屏幕由一个有序排列的神经细胞阵列组成,每个细胞对图象中的特定“点”进行操作,其活动强度与该点光强度成正比。若该点很亮,则该细胞活动剧烈;如果无光,则细胞停止活动。这样,表象就会是符号化的。难道不该是这样的吗?
这种排列的毛病是除了每个小光斑之外,我们不能“知觉”任何物体,我们不能将光斑组成有意义的东西。我们的大脑可以轻易地识别出一幅图象中的某一具体物体,比如识别出一付面孔。因此大脑不可能只是一群仅仅表示在什么地方具有光强类别的细胞集合,它必须产生一个较高层次上的符号描述,大概是一系列较高层次上的符号描述。这不是一步到位的事情,因为它必须借助以往的经验找到视觉信号的最佳解释。因此,大脑需要构建的是外界视觉景象的多水平解释,通常按物体、事件及其含义进行解释。由于一个物体(比如面孔)通常是由各个部分(如眼、鼻、嘴等)组成的,而这些部分又是由其各个子部分组成,所以符号解释很可能发生在若干个层次上。
这些较高层次的解释已经隐含(implicit)在视网膜上的光模式之中。但仅仅如此还不够,大脑必须使这些解释更明晰(explicit)。一个物体的明晰表象是符号化的,无需进一步加工。隐含的表象已经包含了这些信息,但必须进行深入的加工使其明晰化。
一旦某个事物以明晰的形式符号化之后,该信息就很容易成为通用的信息。它既可以用于进一步加工,又可以用于某个动作。用神经术语来说,“明晰”就是指神经细胞的发放必须能较为直接地表征这种信息。因此,要“看”景物,我们就需要它的明晰的、多层次的符号化解释。
对很多人而言,说我们看到的只是世界的一种符号化解释是难以接受的。因为所有的一切似乎都是“真实的东西”,其实,我们并不具备周围世界各种物体的直接知识。这只不过是高效率的视觉系统所产生的幻觉而已,因为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我们的解释偶尔也会出错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