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韩信虽然缺乏“领军”的经验,但基础理论扎实,而且有机会接触到真实战场上的排兵布阵,是对知识的一次升华。而赵括,马谡仅仅只是理论丰富而已,并没有实践经验。
韩信从小熟读兵书,军事理论扎实,曾经还担任过项羽的执戟郎中,更是有机会接触现实排兵布阵的战略战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即使没有领过军,也学到了战略思想。而赵括与马谡二人,从来没有像韩信这样,有机会与最高统帅在一起谈论排兵布阵,空有理论,却不会融会贯通,知识永远只停留在表层,不能创新,不能推陈出新。
韩信是一个眼光很独到的人,有自己的想法,是一个思维敏捷,心思缜密的人。当时他作为项羽的执戟郎中,但是却没有得到重用,后来听说了刘邦的事迹之后,亦然投奔了刘邦,果然后来就得到了重用,后续也才有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典故,由此可以看出,韩信是一个情商与智商都很高的人。
我觉得还有一点儿就是,韩信对他的敌人更了解,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因为韩信曾经做过项羽的执戟郎中,所以,对项羽的战略部署,想法等都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在对战的过程中,韩信就能够猜到项羽的战略想法,也就更容易战胜项羽了。
综上所述,因为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肃然韩信与赵括马谡都未领过军,但因为他们经历的不同,实践知识的不同,也就造成了“战神“战渣”两种不同的结果了。
同样是初次领军,赵括、马谡第一次成为“战渣”而韩信第一次却成为了“战神”。许多人对此感到困惑,同样的第一次,为何结果却大不相同,背后有何原因?
一、生活经历
韩信当了一段时间的流浪汉,后来加入了项良的起义军,积累了一定的军事经验。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一名执戟郎中,他不仅有机会看到项羽如何排兵布阵,而且还为项羽出谋献策。即使投奔刘邦,韩信也得到了夏侯婴、丞相萧何的赏识。这种生存经验是赵括、马谡这些含金汤匙出身的“名门子弟”严重缺乏的。
二、军事政治经历
韩信在领军作战之前,跟随项良“闹革命”,在项羽和刘邦的手下工作。这种军事经验是赵括严重缺乏的,也是马谡不具备的。韩信从默默无闻的流浪汉一点点出人头地,背后必须经历一系列的生死战斗,知道战争的危害,而不是赵括那样把战争作为游戏 。
同时侍奉项羽、刘邦的,大概只有韩信、英布、陈平等二人,但只有韩信被萧荷不遗余力地赞叹。韩信善于思考,又在项羽手下见识了项羽如何征战天下,可以说韩信已经接触到了项羽的军事秘密,了解了项羽的军事特点。
而对于赵括来说,并没有他参加战争的历史记录。马谡看起来不错,但马谡没有跟随诸葛亮作战的经验,只是在后方帮诸葛亮出谋献策,不熟悉战争的残酷。这就使得他们在军事上完全是赵括那样的“小白鼠”。一旦遇上强大的对手,就不会随机应变,最终也就失败了。
因为韩信的功绩比他们的高,赵括因长平之战失去了四十万赵军而被否决,马谡辜负了诸葛亮,街亭的时候败得太快,没啥厉害的。
要评判一个人是否厉害,在古代,主要是看那个人带兵打仗的能力。除非是像诸葛亮等人,虽然是军师,但是事事都能有很好的规划和结局,否则大家都会认为是智商谈兵,就如赵括。赵括虽然不是毫无作战经验,但是赵括的长平之战,的确是让人大跌眼镜,而这一战役也成为了他的黑点。因为他的作战失误,导致赵军四十万人被秦军白起活埋,明明人数上赵括是压倒性的胜利,但是这个结局的确让不少人诧异。
有了赵括的作战失误,也有三国时期的马谡的战败。马谡作为诸葛亮的继承人,诸葛亮一直对马谡非常的看重,而且给他一些很好的建议,去教导他。在北伐时诸葛亮派马谡去守街亭,但是马谡的失败简直是迅速的,他很想要在诸葛亮面前去展现自己,想要证明自己,但是他太心急,用错了地方,所以导致了马谡失街亭这一事情,而也因为此诸葛亮不得不杀了他。
反观韩信,从小兵成为大将,一路上用自己的才能和机智大了很多场胜利的战役,成为了刘邦手下得力的助手。韩信待人灭了赵国二十万兵,又在没有接到命令的情况下以自己的才智打败了齐国等各种实际,都可以看出韩信“战神”的名号并不是白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