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关于颅内出血,几天后人清醒了,但是不会说话,颅内还有淤血怎么半?

请问怎么彻底治疗,长期淤血有什么后果?... 请问怎么彻底治疗,长期淤血有什么后果? 展开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推荐于2017-11-26
展开全部
  (一)壳核出血为高血压性脑出血最常见类型。多有外侧豆纹动脉破裂引起。三偏证:(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

  (二)丘脑出血为第二常见出血类型。丘脑为大脑皮质下感受感觉性质,定位和对感觉刺激作出情感反应的一个重要神经结构。典型症状1 感觉障碍重于运动障碍。2 瞳孔缩小,上视不能。3 意识障碍。

  (三)(尾状核出血)尾状核出血脑内血肿或脑室积血总量小于三十五毫升为中型,大于三十五毫升为重型。特点:1 急性发病。2 意识障碍。3 脑膜刺激征明显。

  (四)脑叶出血老年人常为高血压动脉硬化或淀粉样变血管病、青壮年多有先天性脑血管畸形致皮质下动脉破裂。

  1 额叶表现为头疼,呕吐,精神异常,摸索(双手无目地摸索乱抓),强握(给患者一个物体,他就紧抓住不放手)等.

  2 颞叶为幻视幻听,感觉性失语(能听见你说的话,但听不懂所表达的意思)等.

  3 顶叶表现为偏瘫上肢轻下肢重;枕叶为一过性黑蒙与皮质盲。出血破入蛛网膜下腔者,脑膜刺激征明显,易误诊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五)桥脑出血基底动脉的旁中央支破裂引起,可立即昏迷,四肢瘫痪,双瞳孔针尖样大小,数小时内死亡。小的基底节部出血可引起“闭锁综合征”表现为(四肢瘫痪,不能说话和张口,能以睁眼和眼球垂直运动来示意回答,貌似醒状昏迷)。

  (六)延髓出血急卒发病,突然昏迷,偏瘫速死。

  (七)中脑出血突然发病,双侧椎体束征(四肢病理反射出现,生理反射亢进),四肢瘫痪,瞳孔散大。

  (八)小脑出血突然站立和行走不稳.,共济失调(乱歪).构音障碍(吟诗状).眼球震颤,伴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血肿压迫脑干可昏迷死亡。小血肿的症状轻,恢复快。

  (九)脑室出血突然发病,意识障碍,颅压增高:(头疼、呕吐、眼底改变、瞳孔改变、复视(眼球内陷,外展不能)、库欣征(血压上升,心率缓慢,呼吸浅慢)意识障碍、抽搐、循环衰竭{脉压增大,脑性休克(血压下降)}、中枢性呼吸衰竭(呼吸变慢,节律改变。将亡之兆)脑膜刺激征阳性。
  新生儿颅内出血【概述】 颅内出血(INTRACTANIAL HEMORRHAGE)是新生儿常见的严重疾病,也是造成围生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以窒管膜下,脑室内出血最长见。 【诊断】 1.病史 孕龄不满32周,体重不足1500G,易发生脑室管膜下出血及脑室出血,发病率可达40%~50%。多发生于3日以内。 2.临床表现 常无兴奋过程,而抑制症状明显,如拒奶、嗜睡、反应低下、肌张力低下、拥抱反射消失。经常出现阵发性呼吸节律不整及呼吸暂停,伴发绀。晚期出现惊厥及昏迷。面色苍白、前囱膨隆、双眼凝视、瞳孔不等或散大固定、光反射消失。 3.辅助检查 (1)血红蛋白、血小板、红细胞压积下降。凝血酶原时间处长,间接胆红素增高,血气分析呈代谢性及呼吸性酸中毒,低氧血症。 (2)脑脊液:蛛网膜下腔及脑室内出血,脑脊液呈血性,镜检可见皱缩红细胞。 (3)其它:如动态观察前囱及头围的变化,颅透照、头颅B超及CT检查等均可根据需要检测。CT可精确了解病变类型、部位、出血程度,对预后做出估价,具体分度为:Ⅰ度:脑室管膜下出血;Ⅱ度:脑室出血不伴脑室扩张,以上90%存活;Ⅲ茺:脑室出血伴脑室扩张;Ⅳ充:脑室出血伴脑实质出血,其病死率50%。 【治疗措施】 1.防止继续出血,保暖、安静、活动、给氧,避免嚎哭加重出血,集中护理治疗。注意呼吸道通畅,无呕吐者可摾高上半身15~30度,以减颅压,有呕吐者为避免吸入,当以平卧、头偏一侧插胃管喂养为宜。若用静脉液体量限制在60ML/KG·D,再按呕吐、心肾功能情况的情加减。给维生素K15MG肌注或静注每日一欠,连用3天,早产儿酌减,加用维生素C,其它止血剂如止血敏等皆可选用,亦可输小量新鲜血或新鲜冷冻血浆10ML/KL补充凝血基质和纠正贫血。 2.对症处理,烦躁不安、抽搐可促使出血加重,应给氯丙嗪每次2MG/KG和苯巴比妥钠每次5~8MG/KG交替肌注,第3~4小时一次。症状控制后逐渐减量。亦可用负荷量苯巴比妥钠20MG/KG静注,以后用维持量2.5MG/KG每12小时一次。如与安定配合,止痉效果更好。如囱门饱满颅压明显增高者,需用脱水剂甘露醇,首剂0.5~0.75G/KG静推,以扣0.25G/KG一日4次。地塞米松0.5~1MG/KG静注,一日2~4次,有人认为能增加疗效。重者可加速悄每次1MG/KG,待颅压降低,脑水肿控制,遂可减量至停药,一般疗程为2~3天。 对于给氧仍有青紫,呼吸微弱、不规则者,需辅以人工呼吸机、并注意纠正酸中毒,维持良好灌注。 有硬脑膜下血肿时,可多次作硬脑膜下穿刺加液,如3周后积液不干,可手术摘除积液囊。 3.保护脑组织可给细胞色素C,辅酶A和ATP加入10%葡萄糖液中静滴,持续1~2周。此外,谷氨酸、R-氨酪酸,维生素B6、胞二磷胆碱、脑活素,脑复康可能对脑细胞功能恢复有帮助。 4.预防感染可给抗生素。 【病因学】 可分两型:缺氧型是毛细血管因缺氧后渗透性增加而血液渗出,可发生在出生前,出生时和出生后。损伤型则都发生在出生时。实际上有相当多的颅内出血是在缺氧基础上,在组织失常的情况下才发生损伤。 抽伤性颅内出血都随出生体重增大而增加,在极低体重儿的难产中颅内出血仍是以损伤性为主,而自然分娩中则缺氧性为主,难产中损伤比例明显高于自然分娩。从出生体重分析,发生颅内出血的基本规律是体重越小,缺氧性的越多,越大则损伤性的越多,缺氧越重越易损伤。由于新生儿出生第1周内凝血因子减少,有出血趋向,可加重颅内出血的程度和后果。少数病例是因维生素K缺乏、颅内血管瘤破裂和快速静注碳酸氢钠或扩溶剂等的医源性出血所引起。 【病理改变】 所有的脑部缺氧病变都是依向心性发展,早产儿最易因低氧导致毛细血管损伤,而胎龄越小室管膜下生发层组织的原始神经细胞和仅有一层内皮细胞的血管越丰富,这些小血管缺乏结缔组织支持,且呈特有的U型血流方向,对缺氧、高碳酸血症及酸中毒极敏感,在循环障碍静脉压增高时很易破裂而由室管膜下进入脑室,同时也可从第4脑室溢出进入蛛网膜下腔。近足月者脑室成熟,对缺氧较有抵抗力,而幸免于死者,其白质及大脑皮质的边缘部可形成许多空洞。足月儿的大脑皮质对缺氧仍较敏感,当循环衰竭或静脉持续高压,白质边缘区容易发生梗死或/及出血。脉络丛血管破裂可导致脑室内出血。 硬脑膜下出血主要由产伤引起的小脑幕或大脑镰撕裂,大脑大静脉或大脑上静脉破裂,血液汇集于脑底部可压迫延脑,促致死亡。顶骨、枕骨鳞部和颅底骨折常伤及脑神经并伴硬脑膜下出血。 硬脑膜外出血很少见,主要是产钳使颅骨内板与硬脑膜分离时脑膜中动脉破裂所致。 【临床表现】 极度严重者可死于产程中或生后仅有微弱心跳,虽经积极复苏,最后仍告无效。 多数病例出生时有窒息,复苏好转缓慢,建立呼吸困难,12小时内出现大脑皮层受刺激、兴奋性增高的症状,岧烦躁不安、呻吟、拒乳、单声哭 叫、体温不升、拥抱反射亢进、肌震颤、抽搐、凝视、斜视、眼球颤动、两侧瞳孔大小不等、对光反向消失、呼吸紊乱等,由于新生儿骨缝未合,颅压增高征状常不甚明显,前囱可能紧张,但少隆起和喷射性呕吐,角弓反张并不多见。继之,出现皮层抑制症状,如嗜睡、昏迷、四肢张力降低、拥抱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不规则等,重症和早产儿可无兴奋症状而仅表现抑制状态。一般损伤型颅内出血较缺氧性的症状出现得早而重,少数病例在生后2~3天,才显症状,个别维生素K缺乏导致的颅内出血可到衙后1~2月才出现症状。 轻症或脑室周围脑实质少量出血的症状出现偏晚可以兴奋与抑制交替,呈时呆滞、时激惹的跳跃型,易被疏忽。另有一些被称不为寂静型的症状更少,往往仅有活动少,肌张力低和红细胞压积下降等表现而引起注意。近年来在用现代设备CT开展颅内出血检查时已发现在正常对照组中检出有颅内出血,说明本病极轻型可以无症状崦被遗漏。BURSTION等报告一组1500G以下的室管膜下出血早产儿,68%无临床症状。 小脑幕下出血表现为脑干受压,呼吸循环障碍,病情较重,大脑出血表现为兴奋尖叫、激惹和惊厥,硬脑膜下出血轻症可无症状,重者可有偏瘫、局限性抽搐,颅窝下血肿或小脑出血表现为延髓受压,病情进展很快。 总的来说本病按出血原因、类型、部位和数量的不同,临床表现可以相差悬殊,不典型病例的神经系统症状常常被呼吸功能紊乱、呼吸不规则所遮盖。 【鉴别诊断】 颅内出血的脑性缺氧以呼吸浅表不规则或暂停为多见;而肺性缺氧以气急、鼻煽和三凹征为主,给氧和啼哭后青紫改善;心性缺氧往往呼吸深度增加,吸氧后青紫如归。抽搐应与窒息缺氧后脑水肿、低糖、低钙、低钠、低镁血症、维生素B6依赖症、颅内畸形、感染、核黄疸等鉴别。肌张力低下应与先天愚型、重症肌无力,先天性肌弛缓综合征、心型或肌型糖原累积病等相鉴别。 【预防】 出生前应防止早产及避免窒息。孕妇须绝对卧床以减少子宫收缩,并可用拟Β-肾上腺素能类药物如羟苄麻黄碱(RITODRINE)以推迟分娩。产程中对胎儿进行监护,如见宫内缺氧及出生时窒息,均及时抢救。分娩时尽量避免产伤,必要时作剖宫产。对可能早产的孕妇,宜在分娩前3天内应用地塞米松以促进肺成熟及减少呼吸窒息综合征的危险。预防出血倾向,可于分娩前10小时缓慢静注苯巴50MG,并在产前4~15小时顿服维生素K15~30MG。 对<1500G的未成熟儿生后6小时内可用苯巴比妥降低脑代谢率、清除自由基、减少脑血流量,抑制血压急剧上升。 对于母乳喂养者应指导乳母多吃绿叶蔬苯及新鲜水果。对经常腹泻服抗生素者应给维生素K50~100ΜG/天,或每月注射维生素K1MG,患阻塞性黄疸或婴儿肝炎者,应给维持素K1缺乏所致的颅内出血。 【预后】 首先要诊断明确。轻型颅内出血几乎全部存活,后遗症0~10%;中型死亡率5%~15%,后遗症15%~25%;重型死亡率达50%~65%,后遗症65%~100%。常见的后遗症有脑积水,脑穿通性囊变,运动和智力障碍、四肢瘫痪、癫痫、肌张力低下等。

  参考文献:http://BAIKE.BAIDU.COM/VIEW/295580.HTM
百度网友3759571
2008-11-18 · TA获得超过5.8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7206
采纳率:60%
帮助的人:3728万
展开全部
你好!首先祝你早日恢复健康!以下我来给你谈谈关于“颅内出血”的问题。
颅内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ICH)又称为出血性脑血管病或出血性卒中,系因脑血管破裂使血液外溢至颅腔所致。
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ICH可分为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硬膜下出血等。
无论何种原因所致的小儿ICH,其临床表现有颇多相似之处,但预后则视不同病因而有很大差异,且诊断与治疗是否及时也是直接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
国外文献报道15岁以下儿童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率为2.5/10万。
……
6)治疗方法
ICH治疗原则是迅速控制出血、适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预防并发症与后遗症。
1. 一般治疗
应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减少搬动,如因特殊情况(急诊检查及手术治疗等)需搬动病人,应保持头部固定。对于昏迷病人,应置于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高热时应及时降温。如头痛烦躁者,可给予适当镇静药。
注意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足够的热量供给。对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应注意纠正低血压,将血压提至适当水平,须谨防因血压回升而至新的出血。
2. 病因治疗
针对不同病因给予相应处理。如对于血小板减少所致者,应及时输注血小板或新鲜血;对于血友病应输注Ⅷ或Ⅸ因子;感染所致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低凝时应选用有效抗生素及抗纤溶药物;对于维生素K缺乏症应输注维生素K和凝血因子复合物或新鲜血等。
3. 对症治疗
对于严重症状应及时处理,如积极抗惊厥和控制脑水肿、颅内高压等。抗惊厥常用氯硝西泮、水合氯醛、苯巴比妥及苯妥英钠等。脑水肿的处理常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颅内高压者可静脉推注脱水剂或利尿药。
4. 腰椎穿刺
① 反复腰穿放脑脊液适用于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及小儿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减少脑积水的发生,并可迅速缓解蛛网膜下腔出血所引起的颅内高压,减轻脑膜刺激症状。但如患儿头痛剧烈、呕吐频繁,或极度烦躁甚至已出现脑疝的早期征象则应禁忌腰穿,以免诱发脑疝。对出血量小症状轻微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不必用此法。
② 对于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通常每次可放脑脊液量3--14ml。起初可每天腰穿1次,当颅脑CT或B超显示脑室明显缩小或每次腰穿流出脑脊液<3--5ml时,则可改为隔天1次或间隔更长时间,直至脑室恢复正常大小。反复腰穿的持续时间多在1个月左右,最长达2个月。
③ 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儿,腰穿的次数依症状的恢复和前一次腰穿时的颅内压水平而定。一般在发病后头2--3天内可每天做2次腰穿,以后的3--6天内可每天做1次腰穿。连续2次以上腰穿时脑脊液压力均在1.77kPa(180mmH2O)以上则可终止腰穿放液。头几天腰穿为明显血性以后逐渐变淡,5--8天时脑脊液呈黄变,10--20天脑脊液可完全正常。
5. 硬膜下穿刺
适用于大脑半球凸面硬膜下血肿的治疗,前囟未闭时尤为适用。穿刺成功后应让液体自动流出,而不要用空针抽吸,每次流出的液体量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15ml),否则可能诱发再出血甚至导致死亡。穿刺的间隔时间取决于硬膜下出血量或颅内压,一般可每天或隔天穿刺1次。两侧硬膜下血肿者,每天只穿刺一侧,交替进行液体量逐渐减少和颜色逐渐变淡是好转的征象,液体量不多者穿刺间隔时间可延长以至停止。
6. 手术治疗
若出血量较大,脑实质症状严重或出现脑疝等危险症候,应早期进行手术,清除血肿。一般病例则应待病情稳定后再行脑血管造影及手术,包括清除血肿和对局部畸形血管的处理等,通常以发病后2周左右实施为宜。
对大脑凸面桥静脉出血引起的硬膜下出血,多数可经反复硬膜下穿刺引流治愈,少数需手术治疗。对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并发脑积水的治疗,主张反复腰穿放适量脑脊液,或加用药物治疗如乙酰唑胺15mg/(kg·d)呋塞米1--2mg/(kg·d)或甘油等以减少脑脊液的生成,如无效时再考虑外科手术治疗(如脑室引流术和脑室-腹腔分流术等)。
7. 介入治疗
20世纪70年代中期,Setbinenko首先用可脱性球囊血管内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获得成功。
近20年多来,介入疗法迅速发展,使一些不能手术或手术困难且危险大的病变得到了治疗,提高了疗效。目前所用血管内栓塞材料,可分为固体栓塞剂与液体栓塞剂。前者包括微球、吸收性明胶海绵、聚已稀醇、手术丝线、弹簧钢圈、球囊等,它们主要是靠血流冲击作用将栓塞微粒送入供血丰富的病变区,将脑动静脉畸形或富血管肿瘤的供血动脉分支堵塞,后者主要有硅塑胶液与α-氰基丙烯酸酯两类。
临床上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适当的栓塞剂与方法,如对于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或其他颅内外动静脉瘘,宜行可脱性球囊血管内栓塞治疗。
8. 康复治疗
ICH一旦病情稳定即应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被动运动和功能训练等。有肢体瘫痪者应尽早开始瘫痪肢体的被动运动;有失语者应坚持早期进行言语训练,像小儿学说话那样耐心地从头教起。尽早让患儿取坐位和站位,不能独坐可先扶坐,坐位有困难者可先采取半坐位,不能独站可先扶站,开始可每天数次每次数分钟,以后逐渐延长康复训练的时间。
据报道人体完全卧床不动2周,肌力会降低40%,还可伴发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直立性低血压和心脏储备能力降低等。因此尽早开始坐位和站位训练,早期开始扶行和独行训练,对改善预后减少致残率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此外还可辅以针灸、推拿、理疗等,以减轻神经损伤后遗症。
7)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
病人常有忧郁、沮丧、烦躁、易怒、悲观失望等情绪反应。因此,家属应从心理上关心体贴病人,多与病人交谈,安慰鼓励病人,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耐心的解释病情,消除病人的疑虑及悲观情绪,使之了解自己的病情,建立和巩固功能康复训练的信心和决心。
2)预防并发症
① 每日定时帮助病人翻身拍背4--6次,每次拍背10分钟左右。一旦发现病人咳黄痰、发热、气促、口唇青紫,应立即请医生诊治。
② 鼓励病人多饮水,以达到清洁尿路的目的。并注意会阴部的清洁,预防交叉感染。如发现尿液混浊、发热,是泌尿系感染的征兆,应及早治疗。
③ 瘫痪病人多有便秘,有的可因为用力排便致使脑出血再次发生。因此需注意饮食结构,多给病人吃低脂、高蛋白、高能量饮食及含粗纤维的蔬菜、水果等,并给以足够水分。定时定点给便器排便,必要时应用通便药物、灌肠。
④ 病人瘫痪在床,枕骨粗隆、肩胛部、髋部、骶尾部、足跟部等骨骼突出处易发生褥疮。应用软枕或海面垫保护骨隆突处,每2~3小时翻身一次,避免拖拉、推等动作,床铺经常保持干燥清洁,定时温水擦澡按摩,增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况。
⑤ 每日行四肢向心性按摩,每次10--15分钟,促进静脉血回流,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一旦发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下肢肿疼,应迅速诊治。
爱心提示:以上介绍用(方)药,请务必咨询当地正规(中医)医院,结合自身生理特点和不同的病理变化,辨证选择使用。
以上回答如果满意,请不要辜负我的一片好意,及时采纳为答案。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小美人生活在头g0a3
2008-11-15 · TA获得超过36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2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72.5万
展开全部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的疾病。但目前有关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外科治疗(包括开颅和微侵袭手术)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不多,现有的治疗策略也没有一项被公认为有效。本文作者对近年来的研究结果作一综述。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分为内科和外科干预两大类。外科干预主要指传统开颅清除脑内血肿,必要时加去骨瓣减压和近年来开展较多的微侵袭手术,如立体定向引流血块或加尿激酶溶解血块,内窥镜下清除而块或溶解、引流积血,脑室引流,或几种手术方式结合应用迄今为止,已有9 项前瞻性的随机对照研究,被用于比较自发性脑出血(SICH )的外科和内科治疗,尽管还缺少明确的支持手术治疗的证据,但是理论上早期手术干预仍是合理的[1]。

一、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

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传统的外科手段是开颅清除血肿,早期清除血肿能降低血液和血浆产物的毒性作用,减轻血肿周围水肿和缺血,防止血肿扩大。Hickenbottom等[2]在动物实验中发现,血块清除结合药物治疗能减轻血肿周围的炎症反应,推迟脑细胞死亡。此外,早期血肿清除还可以结合重组活性因子Ⅶ的止血治疗,以防止再出血。但是,开颅手术具有侵袭性,患者需面临手术创伤及麻醉的风险。Mckissock等[3]1961年首先报道关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治疗的研究结果,他们对303 例患者中的180 例进行随机研究,91 例被随机分到内科治疗组,另有89 例分到外科结合内科治疗组。结果发现手术和内科治疗相比,病死率和致残率都有所升高,虽然他们的研究有明显的缺点和不足,如手术距发病时间较长,非影像学评估脑出血等,但由他们引发出一系列相关的研究,而所有这些研究都没能证明开颅手术优于内科治疗。

Juvela 等[4]报道一组52 例患者幕上SICH 的随机研究,他们将52 例分为开颅手术组和内科治疗组,每组26例。对手术治疗和内科治疗进行比较,该组与McKissock的报道有两点不同:( 1 ) CT证实脑出血。( 2 )只包括有严重神经功能缺失或意识水平下降的患者。尽管有这两点区别,但作者还是未发现两种治疗的结果有显著差异。开颅手术组病死率、重残率分别为46 %和50 % ,而内科治疗组分另为38 %和42 %。虽然这是一项随机对照研究,但两组患者在人院时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 )、血肿大小、脑室内出血量等方面的基础水平都有很大差异,而所有这些因素都对预后有独立的影响,使得进一步分析和解释结果较为困难[5]。
Morgenstern 等[6],在一组SICH 的随机研究中对开颅手术和内科治疗进行比较,他们制定的人组标准包括非创伤性的SICH ,血肿量>9ml,伴有明显的神经功能缺失,发病后12h内施行手术。该项研究收集34 例患者,与之前研究不同的是:研究者要求手术需在发病后12 h 内施行。该组6 个月时的病死率为手术组24 % ,内科组也为24 %。但如果用Kaplan-Meier法[6]进行统计学分析,还是可以发现手术组的存活率有不太显著的改善趋势,在致残率方面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作者认为,差异无显著性可能是样本量太小,同样由于两组患者的基础条件,比如血肿的部位,存在差异较多,使得研究结果难以得到准确评价。

最近,Tan 等[7]对基底核区SICH 的治疗进行随机研究,与以前研究不同的是,作者分组时将两组在治疗前血肿量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尽可能的接近,并对结果进行双盲评估,但对手术时机没有限制,有些患者甚至在发病48h后才施行手术。作者依旧没有发现两组在3 、6 和12 个月时的结果差异有显著性。这项研究表明,开颅清除大块血肿与内科治疗相比并没有显著的优越性,至少在没有严格控制手术时机的情况下是这样的。

如上所述,至今还没有一项随机研究能够证明开颅清除血肿明确优于内科治疗,虽从理论上讲开颅手术能减少血块容积,从而降低颅内压,同时清除刺激性的脑内血块,对患者是有利的。但没有人能通过随机对照的研究证明这种好处。这可能是手术时机不恰当,或手术本身的损伤超过理论上因清除血块带来的好处,或者一旦血肿已经在脑实质内扩大,清除血肿只能预防或缓解脑疝,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是无益的。此外,在以往的多项报道中,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病情往往明显重于内科治疗组,影响厂最终的治疗结果,但传统开颅手术在拯救患者生命方面的作用是显著的。
日本的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率较高,开展手术治疗较早,Kanaya和Kuroda在一项非随机的研究中回顾分析7010 例纹状体区高血压性出血的患者,其中3375 例接受手术治疗,3635 例接受内科治疗,发现意识清醒,定向完整,血肿局限于内囊附近,并日出血量少于10ml 的患者,内科治疗很少死亡,其功能恢复明显改善(P<0. 001 ) ;反之,对意识模糊或者昏迷,内囊前后肢都有血肿累及或血肿扩展至丘脑或下丘脑,血肿量>30ml的患者,手术治疗可明显降低病死率(P<0.001 ) ,但功能恢复没有明显改善。这项研究提示,针对出血量大的患者,开颅手术仍有可能达到较好的结果。

二、微侵袭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

许多神经外科医师认为开颅清除血肿之所以未能体现出优越性,是因为开颅手术创伤较大,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失血多,术后恢复慢等原因造成的。近年来随着立体定向技术和神经导航系统的普及和神经内窥镜设备的出现,运用微侵袭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国内外许多学者都报道运用多种微创手术治疗血肿量在40-60ml 以下,病情分级在中型以下的高血压性脑出血取得理想疗效的经验[9-11]。这些学者大多认为微创手术能显著改善轻、中型患者的生命顶后,降低病死率;能显著改善轻型患者的功能预后,一定程度上改善中型患者的功能预后,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但无法改变重型患者的生命预后和机能预后[9]。目前报道较多的是立体定向血肿引流术、血肿溶解术和内窥镜下清除血肿术。
1 .立体定向脑内血肿引流术:立体定向引流血肿可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徐侃等[9]在一组100 例患者的临床研究中,对40 例施行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加引流术,术中抽吸血肿约75 % ,术后经引流管注人l 万-3 万U 尿激酶以溶解血块。作者认为当患者血肿量在15-40ml,病情分级中型以下伴神经功能障碍患者疗效最佳。此外,手术时机选择,应考虑到再出而的可能性,尽可能地选择在病情稳定、血压平稳的亚急性期。庞力和周良辅[10]认为立体定向下的血肿引流术具有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较快的优点,适合于位置较深和体积较小的血肿,但该方法减压效果差,有诱发局部再次出血的可能。

Teernstra等[12]最近报道一项随机对照的研究,他们将立体定向吸除血块结合血块溶解和内科治疗进行比较(立体定向下应用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脑内血肿的研究),在这项多中心研究中的71 例患者中,36 例在发病72h 内接受手术治疗,35 例接受内科治疗;所有患者年龄均>45 岁,自发性幕上血肿> 10mll,虽然外科治疗组血肿量明显减少,但在6 个月时的病死率,外科组和内科组分别为56 %和59 % ,差异无显著意义。一般认为血肿减少就意味着预后的改善,但研究结果却没有支持这个结论,Teernstra 将其归咎于手术组22 %的再出血率,并认为与给部分患者使用尿激酶有关,微侵袭手段创伤小的益处,可能被尿激酶的作用抵消了。

刘明[13]报道,在一组60 例患者立体定向脑内血肿穿刺抽吸术后,无再出血发生。他认为预防再出血需要注意以下四点:( l )穿刺动作要轻柔,选择靶点要在血肿最大层面中央;( 2 )首次抽吸量控制在计算量的50 %-70 % ,避免一次抽空,负压吸力不能过高;( 3 ) 运用CT 复查动态观察脑内残留血量,合理使用尿激酶的剂量;( 4 )术中、术后控制血压等但据文献报道,再出血是该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约3 % -10 %。由此可见,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抽吸结合术后血块溶解方法的好处和安全性仍值得进一步研究。

2 .神经导航辅助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近年来,神经导航技术已被广泛用于神经外科手术。刘卫东等[14,15]报道了神经导航辅助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经验,与传统的立体定向技术相比,神经导航技术不需要安置头架,减少手术时问,避免患者在安装立体定向头架后,定位扫描时头部屈曲而引起的呼吸困难、血压升高等危险因素。此外,神经导航技术将不可视靶点变为可视靶点,操作简便,血肿定位准确,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医源性损伤。因此,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3 .内窥镜下清除脑内血肿:在CT定位或立体定向导引下,经颅骨钻孔或小骨窗(锁眼手术)置人神经内窥镜至血肿内,直视下反复抽吸、清除大部分血肿。优点是手术创伤小,能在直视下快速彻底清除血肿,避免盲口过度抽吸造成的脑组织损伤。李朝武等‘' 6 ’在一组69 例患者的报道中,将内窥镜下的血肿清除术与CT 定位钻孔抽吸加血肿溶解术相比较,发现前者对活动性出血者还可随时血,且神经功能恢复得更好、更快。
关于内窥镜下清除血肿与内科治疗相比较的随机对照研究,迄今只有Auer[17]等报道100 例患者,其中50 例钻孔后,在内窥镜导引下清除血肿,该组只包括血肿位于幕上,并且血肿>10ml 的患者。此外,还排除血管因素导致出血的患者,比如肿瘤、动静脉畸形、动脉瘤等,6 个月时外科组的病死率为42 % ,明显低于内科组的70 % (P<0.001 ) ,尤其是血肿>50 ml 的患者,虽然生存质量没有明显改善,但外科组的病死率较低;血肿<50ml 的患者,外科组的生存质量得到改善,但病死率未变[17]。值得注意的是,通过手术改善生存质量的主要是那些血肿位于脑叶内,年龄<60 岁的患者。

综上所述,由于在项目设计上的一些缺陷,迄今尚无一项前瞻性的、随机对照的研究,能证明开颅手术的疗效明显优于内科治疗,但不可否认的是针对血肿量大的患者,尤其像早期脑疝形成的患者,开颅手术仍有可能达到较好的结果,对拯救患者的生命意义重大。Siddique 和Mendelow[18]提出开颅手术的适应证为:出血较为表浅,血肿量介于20 - 80rnl ,神经系统症状持续加重,患者年龄相对较轻,出血导致中心结构移位和颅内压明显升高,小脑血肿直径>3 cm 或引起脑积水的患者。

立体定向导引血肿引流术及神经内窥镜下清除血肿作为目前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主要的微侵袭手术方式,由于在清除脑内血肿的同时对脑组织造成额外的创伤很小,因此,微侵袭手术的主要目的是尽早清除血肿,以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一些作者建议可用于治疗血肿量20-60ml之间,病情分级在中型以下的患者,并报道初步取得的一些良好疗效[9-11]。目前,有关微侵袭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还缺少前瞻性的随机对照研究证实。为进一步提高疗效,微侵袭手术实施的时机、术后的血肿溶解方案、无框架导航技术的应用等,均有待于更广泛的研究。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2821d86
2008-11-11 · TA获得超过1.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1万
采纳率:25%
帮助的人:2271万
展开全部
主要是缺乏维生素C。
维生素C是胶原蛋白的必需原料之一。胶原蛋白是使动脉保持柔软的物质。缺乏维生素C就使胶原蛋白不足,血管硬化发脆,容易破裂,血从血管溢出,造成溢血。皮肤血管破裂会造成老人斑,脑血管破裂会造成脑溢血。
这种发硬发脆基本上是不可逆的。你即使现在大量补充维生素C,也很难使已经硬化的血管软化(会稍微软化一点,但不能指望软化很多),但是可以使血管的硬化过程大大减缓,避免病情恶化。
坚持长期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减缓血管硬化的措施,最好从小就做起。

其次的原因是血压增高。高血压更容易压破本来就硬化脆弱的血管。
高血压的原因有很多。钠吃得太多而钾吃得太少,是主要原因。少吃盐,并改吃低钠盐(含钾较多),能使血压降低。如果退休在家,或者坐办公室,不会大量出汗,那么最好从此不在饭菜里加盐,彻底淡食。但是很多人做不到,那么就尽量少吃盐,每天不要超过3克,并改吃低钠盐。
避免高血压的另一个措施是避免生气。避免生气的最佳措施是补充镁和钙。镁和钙能够使人通情达理心平气和,避免烦躁冲动。因此建议每天补充300毫克镁,和500毫克钙,也就是吃两三片钙镁片。
降血压的第3个措施是补充维生素E和深海鱼油。它们能够降低血液的浓度,使血液更加流畅。打个比方,河流如果不通畅,河水水位就容易上涨。
降血压的第4个措施是阻止甚至逆转血管的狭窄。血管狭窄是因为血管壁上附着了一些沉积物。清除这些沉积物,需要服用维生素C、深海鱼油、赖氨酸、抗氧化剂。赖氨酸在豆类中比较丰富,但在精米白面中比较缺乏。抗氧化剂有很多种,常见的有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E、锌、硒、硫辛酸、辅酶Q-10、花青素、葡萄籽提取物等等。烟酸能短时间(十小时)的扩张血管。

血管发脆,容易破裂,血压升高,也容易使血管破裂。但血管最后的破裂,还要靠一个“破坏者”:同型半胱氨酸。
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的措施是:每天服用800微克叶酸、25微克维生素B12、50毫克维生素B6。

综上所述,如果血压不高,事情就比较简单,每天要吃:
3克维生素C(年轻人每天只需1克,中年人2克)、800毫克叶酸、25毫克维生素B12、50毫克维生素B6、100毫克烟酰胺(如果用烟酸代替,就要在饭后服,否则脸发红发痒半小时)、3片复合维生素B、400毫克维生素E、20毫克锌(片剂比口服液便宜几十倍,但需要花在水中腹下,否则胃不舒服)、300毫克镁、500毫克钙。
如果血压高,还需要每天吃:
100毫克烟酰胺(如果用烟酸代替,就要在饭后服,否则脸发红发痒半小时)、3片复合维生素B、400毫克维生素E、20毫克锌(片剂比口服液便宜几十倍,但需要花在水中服下,否则胃不舒服)、300毫克镁、500毫克钙,并从第2天起每天加服1克维生素C.。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早起披衣入微曦
2008-11-11 · TA获得超过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7240
采纳率:55%
帮助的人:1499万
展开全部
如果说淤血很严重并且在继续加重病情的话可能需要动手术查找原因。如果通过几天的观察没有加重病情那么一般是静养,然后指望通过体内的代谢慢慢吸收掉淤血。基本都是能恢复正常功能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0)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