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基性岩
2020-01-17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超基性岩包括橄榄岩、纯橄榄岩和辉岩等。
1. 超基性岩的同位素组成
氧同位素组成变化很小。全岩的 δ18O 值为 5. 4 ‰~ 6. 6‰ ,多数集中在 5. 4‰ ~ 5. 8‰ 之间。其中辉石的δ18O值为5.4‰~6.4‰,含羟基矿物的δD为-48‰~-88‰。
Fuex等(1973)对14个超基性岩样品进行过分析,氧化碳δ13C为2.9‰~-10.3‰,还原碳为-22.2‰~-27.1‰;Deines(1973)公布了22个碳酸岩的平均δ13C值为-5.1‰±1.4‰,13个金伯利岩中的碳酸岩平均δ13C值为-4.7‰±2‰,60个金刚石样品分析结果为-5.8‰±1.8‰。Deines(1980)又对大量不同晶形、不同颜色的金刚石进行了详细的碳同位素研究发现,金刚石的δ13C值变化范围达30‰左右,但绝大多数集中在-5‰~-6‰之间。具有地幔碳的特征。不同地区金刚石δ13C值的差异,表明地幔碳同位素组成不均一。金刚石的δ13C值变化范围大,可能与金刚石形成时各系统中各种含碳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差异、原始碳源的同位素组成及其物理化学条件的不同,以及它们中碳的消耗不一样等因素有关。
大多数橄榄岩、纯橄榄岩和橄辉岩以及辉长苏长橄榄岩的δ34S值在-0.45‰~-1.7‰之间,与陨石硫的同位素组成相近。德国的橄碱玄武岩中硫酸盐含量很低,其δ34S值为2.6‰,硫化物的δ34S值为1.3‰,认为最能代表地幔硫的原始同位素组成。
超基性岩的锶同位素组成(初始值)变化较大,大约在0.703~0.712之间,有些甚至高达0.729。这类岩石通常有两种情况,锶含量较高,初始值低的大型铁镁质和超铁镁质岩体,推测是由幔源玄武岩浆结晶形成的。相反,锶含量很低,初始值高的岩石,显然曾遭受过地壳锶的污染。铅同位素组成也较其他岩类低,因为基性岩和超基性岩中U、Th含量很低。
2.超基性岩的同位素组成特点及意义
1)与球粒陨石的δ值相似,反映地球与陨石有成因关系。
2)全岩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很小,证明上地幔的同位素组成是相对均一的。
3)岩石中共生矿物之间的同位素分馏小,表明超基性岩的成岩温度高。
4)地幔的氧同位素组成并不那么均一,这与岩浆熔融体形成的深度有关。
据Mueh Lenbacha(1974)实验,固体系统在高温熔融过程中,氧同位素分馏可能出现“逆转”。例如:玄武岩熔融体与斜长石的Δ18O温度高于1380℃为正值,低于1380℃为负值;玄武岩熔融体与顽火辉石之间,温度高于1250℃,Δ18O为负值,低于1250℃,Δ18O值为正。因此,在1250~1380℃之间形成的岩浆熔融体比原始地幔物质贫18O。而在1250℃以下,两者的同位素分馏相反而抵消,不会出现贫化现象。
2024-10-30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