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地层划分
2020-01-20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鉴于全球中/下和中/上三叠统的界线尚未最后确定,而且所推荐划分界线的两种生物(牙形石和菊石)标志,也并非同时出现(OGG,J.G.2004),从而给本区当前中/晚三叠世的划分与精确对比带来一定的困难。现根据全国地层委员会(CCS)2002年所建议的区域年代地层表,将我国与全球拟建立的三叠系年代地层划分及界线标志对比于表5-1。
从表5-1中不难看出,我国中/上三叠统的界线,即拉丁阶与卡尼阶的界线,与全球所建议的划分方案基本一致。关岭地区中/上三叠统界线的划分一直存有不同的意见,汪啸风等(2002,2003a,b)曾对此做过讨论。长期以来本区中/上三叠统界线一直划在竹杆坡组底部(表3-1),陈楚震等(2000)则将本区中/上三叠统的界线置于他们所称的赖石科组(含瓦窑组,即小凹组)与下伏竹杆坡组之间。通过对竹杆坡组层型剖面牙行石的重新研究,根据国际三叠系地层分会所建议的中/上三叠统界线划分生物标志,即Metapolygnathus polygnathiformis(Ogg,2002,2004),首现于竹杆坡组近底部(孙作玉等,2005),在近顶部出现卡尼期的第二个带化石M.nodosus(Chen&Cuny,2003;汪啸风等,2003a,b),并上延至小凹组下段,故而本书作者暂以牙形石Metapolygnathus polygnathiformis的首现为划分依据,将本区中/上三叠统界线定在竹杆坡组底部之上3.38m处。值得指出的是,在研究地区中/上三叠统的界线间隔中既产牙形石,还产菊石化石。根据徐光洪(2003,2004)对所发现菊石的研究,在小凹组下段上部与海生爬行动物和海百合一起所产的Trachyceras multituberculatus带的代表性菊石与欧洲卡尼期早期Trachycerasaon带中的T.pandrae类似,并且还共生有Trachycerasaon的近似种,因此,如果按照所发现菊石化石的意见,关岭地区中/上三叠统的界线似应划在小凹组下段下部与上部之间。
表5-1 中国三叠纪年代地层划分及其与全球所确定或所建议的统和阶的界线生物标志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