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展开全部
当前,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倡导下的思想品德课的课程改革, 在进行得如火如茶。但是, 由于受 “应试教育” 的长期影响,思想品德课的课堂上重视学生的知识掌握,忽视学生的能力培养、 特别是学生的兴趣培养的做法比比皆是。有时, 学生一看见政治老师来上课, 便会耷拉着脑袋叹 “又来念经了” 、 “好烦啊” 等一些沮丧而又无奈的话。思想品德课的新课程标准, 要求改革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记忆的学习倾向, 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 交流合作以及共同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 改进学习方式,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要使学生由 “要我学” 变成“我要学” , 其关键是要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 使思想品德课真正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
1 要在教学内容上下功夫
1.1 要从小事例入手。大道理往往蕴含在通俗的小事例之中。所以, 在讲道理时, 教师要善于用一些小事例让学生从中悟出大道理来。课堂上以故事会的形式展开, 遵循从易到难, 由浅入深的原则,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 “大道理” 。
1.2 要从身边的事入手。学生听课时对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往往比较感兴趣, 讲课时要尽量多引用学生所熟悉的事例讲大道理。如讲八年级思想品德 “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它一切权力的基础。生命一旦丧失, 任何权利都失去了意义”时, 可从身边的 “骑车上学闯红灯过马路, 险些与正常行驶的汽车相撞”等事例说起, 让学生结合实例更好地掌握。
1.3 要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例如在讲授“资本主义剥削时” ,可引用幽默的故事:英国著名的作家肖伯纳是有名的瘦子。一天,他在路上遇见一个大腹便便的资本家, 资本家嘲笑他说: “一见到你, 我就知道世界上正在闹饥荒。” 肖伯纳反唇相讥: “一见到你,我就知道世界上正在闹饥荒的原因。” 同学们都笑了, 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教师抓住这个时机, 资本主义剥削的大道理也就不难讲清了。
1.4 要从 “时事评述” 入手。
2 要在教学方法上做文章
2.1 是以 “设疑” 激发兴趣。有疑问才有思维, 经过思维才能解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 解疑、 解惑, 可极大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他们积极思考。问题提出来后, 同学们置身于思考探究的气氛中,教师引导,对各种答案进行评论、 争论, 形成自己的看法, 最后引导学生阅读和小结, 当学生看到教材中的内容和自己的答案基本一致并有新的见解时, 肯定会感到一种成功的喜悦。
2.2 是以 “比喻” 唤起兴趣。如在讲 “必须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这一内容时, 可以把 “人脑” 比作 “加工厂” , 加工厂出产产品, 一要原料, 二要开动机器, 对原料进行加工。人脑这个加工厂的根本任务是生产理性认识。完成这个任务需要两个条件: 一是要有进入人脑这个加工厂的原料, 即感性材料; 二是要开动脑筋这个机器, 发挥思考的作用, 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 通过这一形象比喻, 学生对这一知识点就极容易掌握了。
2.3 是以 “情感” 培养兴趣。列宁说过: “没有人的情感, 就从来没有、 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方法, 如果忽视丰富多彩的情感活动, 可以想象其效果一定是乏味、 枯燥的。爱是成功的源泉, 爱是启迪心灵的钥匙, 是师生心理沟通, 缩短距离和建立感情的最好桥梁。只有师生心理相容才能缩短师生心理距离,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情趣, 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姿态参与教学过程,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4 是以 “实际” 发展兴趣。思想品德课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指导生活。教师在讲授课程时, 要充分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 联系社会生活, 经常介绍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把课文中的抽象概念、 观点和原理还原为具体的现实生活, 扩大学生视野, 使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兴趣,这是思想品德的特点, 也是优势。如讲述 “我国民主法制建设” 时, 则可联系村委会直选, 可组织学生观看村委会直选的电视新闻, 也可以组织学生下乡调查以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 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分析,使学生对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性质、 特点、 重要性、 必要性就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从而也发展了学生主动学生的兴趣。总之,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方法很多, 教师只有在备课的同时认真专研教材, 注意选择灵活多样、 切合实际的方法, 就一定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达到提高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效果的目的。作者单位: 河北省张北县北辰路实验小学
1 要在教学内容上下功夫
1.1 要从小事例入手。大道理往往蕴含在通俗的小事例之中。所以, 在讲道理时, 教师要善于用一些小事例让学生从中悟出大道理来。课堂上以故事会的形式展开, 遵循从易到难, 由浅入深的原则,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 “大道理” 。
1.2 要从身边的事入手。学生听课时对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往往比较感兴趣, 讲课时要尽量多引用学生所熟悉的事例讲大道理。如讲八年级思想品德 “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它一切权力的基础。生命一旦丧失, 任何权利都失去了意义”时, 可从身边的 “骑车上学闯红灯过马路, 险些与正常行驶的汽车相撞”等事例说起, 让学生结合实例更好地掌握。
1.3 要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例如在讲授“资本主义剥削时” ,可引用幽默的故事:英国著名的作家肖伯纳是有名的瘦子。一天,他在路上遇见一个大腹便便的资本家, 资本家嘲笑他说: “一见到你, 我就知道世界上正在闹饥荒。” 肖伯纳反唇相讥: “一见到你,我就知道世界上正在闹饥荒的原因。” 同学们都笑了, 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教师抓住这个时机, 资本主义剥削的大道理也就不难讲清了。
1.4 要从 “时事评述” 入手。
2 要在教学方法上做文章
2.1 是以 “设疑” 激发兴趣。有疑问才有思维, 经过思维才能解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 解疑、 解惑, 可极大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他们积极思考。问题提出来后, 同学们置身于思考探究的气氛中,教师引导,对各种答案进行评论、 争论, 形成自己的看法, 最后引导学生阅读和小结, 当学生看到教材中的内容和自己的答案基本一致并有新的见解时, 肯定会感到一种成功的喜悦。
2.2 是以 “比喻” 唤起兴趣。如在讲 “必须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这一内容时, 可以把 “人脑” 比作 “加工厂” , 加工厂出产产品, 一要原料, 二要开动机器, 对原料进行加工。人脑这个加工厂的根本任务是生产理性认识。完成这个任务需要两个条件: 一是要有进入人脑这个加工厂的原料, 即感性材料; 二是要开动脑筋这个机器, 发挥思考的作用, 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 通过这一形象比喻, 学生对这一知识点就极容易掌握了。
2.3 是以 “情感” 培养兴趣。列宁说过: “没有人的情感, 就从来没有、 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方法, 如果忽视丰富多彩的情感活动, 可以想象其效果一定是乏味、 枯燥的。爱是成功的源泉, 爱是启迪心灵的钥匙, 是师生心理沟通, 缩短距离和建立感情的最好桥梁。只有师生心理相容才能缩短师生心理距离,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情趣, 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姿态参与教学过程,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4 是以 “实际” 发展兴趣。思想品德课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指导生活。教师在讲授课程时, 要充分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 联系社会生活, 经常介绍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把课文中的抽象概念、 观点和原理还原为具体的现实生活, 扩大学生视野, 使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兴趣,这是思想品德的特点, 也是优势。如讲述 “我国民主法制建设” 时, 则可联系村委会直选, 可组织学生观看村委会直选的电视新闻, 也可以组织学生下乡调查以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 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分析,使学生对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性质、 特点、 重要性、 必要性就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从而也发展了学生主动学生的兴趣。总之,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方法很多, 教师只有在备课的同时认真专研教材, 注意选择灵活多样、 切合实际的方法, 就一定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达到提高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效果的目的。作者单位: 河北省张北县北辰路实验小学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