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相的寇准,最后落得凄惨的人生结局,主要的原因是他的性格比较直接,嫉恶如仇,说话不懂得委婉,惹得君王心生厌恶,以及朝中大臣的不喜。
寇准服侍过两代君主,并且两朝为相。寇准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他在十九岁就考中进士,但是因为宋太宗不喜欢重用没有资质的年轻人,所以他在朝中没有受到重用,这时,朝中的大臣便劝寇准,谎报年龄,但是寇准义正言辞的反驳不能欺骗君主。也正是因为寇准的刚正不阿,自言快语,让大臣感到没有面子,所以大臣们都不愿意和寇准结交,这也导致最后宋真宗贬谪寇准时,很少有大臣站出来反驳,这也间接导致寇准悲惨的结局。
当时,宋太宗在位时,寇准多次向宋太宗进谏的时候都直言快语,毫不顾及他人的面子,这让宋太宗非常的懊恼,但他也知道,寇准的为人以及他的性格,所以也就没有责寇准,但是寇准的刚正不阿,为人太过于直而不懂得委婉,在也让朝中的大臣更加的不喜欢他。
宋真宗即位时,因当时的政局所迫,宋真宗知道寇准的为人以及他让人不喜的性格,不想想寇准为相,但最后不得已再次封他为相。但是寇准的性格并没有改变,他依然是直言快语,丝毫不顾及宋真宗的心理,这让宋真宗感到异常的愤怒。虽表面上嘉奖他,但心理是非常的厌恶的,这也是寇准最后悲惨结局的最主要的原因
最后,寇准之所以落得悲惨的下场,其实跟他的性格分不开关系,一个人在社会上不懂得与人相处,那么,最后或许不会有好的收获。
乾兴元年(1022年),含冤负屈离开道州而向南部海滨雷州赴任。到任后,连个像样的住房也没有,但当地官员、百姓素来仰慕寇凖的为人,主动替他盖房,安排寓所。他在任上,除少数政务外,主要是读经释书,闲暇时写字、会友,每逢客至,则笑脸相迎,毫无权贵大官的样子。
天圣元年(1023年),寇凖在雷州任所忧病交加,卧倒在床。此时,他以《病中诗》为题,赋诗一首:“多病将经年,逢迎故不能。书惟看药录,客只待医僧。壮志销如雪,幽怀冷似冰。郡斋风雨后,无睡对青灯。”
天圣元年 (1023年)九月,寇凖病故于雷州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仁宗准奏。但因所拨费用有限,灵柩运至中途,钱已用完,只得寄埋洛阳巩县。
明道二年(1033年)十一月,仁宗为寇凖昭雪,恢复寇凖太子太傅、莱国公之职,赠中书令,谥号“忠愍”。寇凖得以归葬下邽。
皇祐元年(1049年),仁宗又令翰林学士孙抃为寇凖撰写了《莱国寇忠愍公旌忠之碑》,并亲笔为碑首篆书了“旌忠”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