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专业最应该看重什么?

 我来答
峰传芽美史
高能答主

2020-03-11 · 认真答题,希望能帮到你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302
采纳率:77%
帮助的人:98.7万
展开全部
人之所难管,就是因为人心变幻难测。领导喜欢是下属交流其实是一件很长好的事情,公司员工会觉得自己的工作有人重视,自己不再是平平无奇的人,工作起来也会更加的有干劲。公司领导也能了解到公司员工内心的真正想法,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一、会谈心的老板,才是员工的最爱

睿智的领导会以一种类似寻常谈心的方式来与员工沟通,不再像过去那样高高在上地发号施令。此外,他们推出并促成在组织里养成“对话即是美”的文化模式。这种方式的闪光处在于,它使得大型企业或成长型企业可以像小公司那样敏捷运作。

领导通过与员工对话,而不是发号施令,企业能够保留或重新获得一些优势,比如:运营灵活性、高度的员工敬业度、紧密的战略协同度,这些特质让初创型企业在业绩上超过更成熟的竞争对手。

二、与员工谈心有着很大的作用

通过公司领导带着感情、带着责任,与员工继续“谈心”活动,可以倾听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职工面对面交流,把解决基层问题作为开展工作的着力点,出实招、求实效,做到谈出活力、谈出干劲。

也可以及时多角度地征集关注和反馈意见,倾听下属的声音,从而查找出不足,分析整改,有效将文件、精神传达给一线的员工,通过听其言、观其色、察其心、知其思,力求做到谈话知心知底,换来的是真诚和信任。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张羲会计
高粉答主

2020-03-11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7万
采纳率:75%
帮助的人:5021万
展开全部
选择专业最应该注重的是自己的兴趣爱好及该专业未来发展的前景及就业趋势。具体来说,考生选择自己的报考业,这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自己的专业背景
这决定了你能否掌握好专业课的知识内容。比如本科学管理或者小语种的,且没有运动专项,那选体育人文社会学是比较合适的,选择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硕士以及运动人体科学不是最优的选择,因为上述专业的专业课内容是《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训练学》等与运动密切相关的,最好有一定的学科基础,否则专业课会很难读懂。反过来,如果本科就是学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生物学、医学或者相关学科的,那么选择和自己本学科相关的专业就会更加合理。
2、自己的兴趣和未来的发展规划
这决定了你进入研究生期间能够愿意学习相关的课程,能否选到心仪的导师,以及最重要的能否顺利毕业。一般来讲,研究生所学的专业与你未来的发展就业是息息相关的,且不说这个,至少与你毕业论文是直接关联的。在毕业论文越来越严格的趋势下,想把论文“水”过去就毕业已经越来越难。近两年,北体已经有延期毕业的例子了,如果你不想在毕业时遇到麻烦,在选择报考专业时,一定要做好规划!
3、自己是否有专项
北京体育大学是中国最高的体育学府,各个专项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会踢足球和足球专业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专项技能考核有低于300分的。进入复试,需要技能考核的专业是尤其重视专项技术水平的,且一般专项考核会有比赛考核,那输赢是显而易见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遇刚则刚
2020-03-11 · 留住精彩一幕,体验刺激游戏!
遇刚则刚
采纳数:936 获赞数:4655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选择专业,最好结合自身性格爱好与社会事业岗位需求来!你选择了社会上热门而已招聘岗位需求多的,但自己又不喜欢的岗位,你即使出社会了,跟人家竞争那个岗位你是没有优势的,因为人家选对了自己心目中的兴趣岗位,而你只是选勉强岗位,自然同时竞争你没有优势,即使你已经任职,你也未必有多大成绩!
现在社会上,为什么有很多人总是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岗位,原因可能有:
1.选专业时,不看社会近期岗位招聘情况。
2.选专业时,看社会岗位招聘不结合自身条件。
3.选专业时,既不看社会社会招聘信息,也不根据自己爱好来综合考虑!
因此,选择专业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并不是看见社会上缺什么就一定报什么专业的!只有自己对某专业有足够的耐心,才能将自己的能力完全发挥出来,否则草率报一个专业,毕业后只能说是半成品!毕业很容易就找不到理想的工作……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qiao曼
2020-03-11 · TA获得超过29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614
采纳率:76%
帮助的人:12.9万
展开全部
其实现在的社会,是实力竞争的社会,要的是真才实学。考生能否考上一所好的大学或选择好的专业,进入大学以后能否学到知识、掌握本领、增强实力,这才是最值得注意的,而不是刻意追求能否到一个大城市或是一个好地区去看看。

不反对考生选择经济相对发达、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求学深造,但是,针对不同的考生群体,家长要结合考生现状谨慎掂量,到底是专业优先还是地域优先?

对于每一名大学生来说,大学期间的任务是学知识,是为今后步入社会积累知识资本。若能进入一所办学基础好、名师多、学习氛围浓厚、发展机会也多的学校,对今后就业、考研和出国都有优势。教育是对未来的一种投资,对于有些考生而言,身处相对小一些的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少一些喧嚣繁华、多一些学习氛围反而更好,更有利于安心读书。

对于过于看重地域填报志愿,笔者认为不可取,应慎重对待。关注高考、选择专业之时,首要考虑的应是就读高校的最终目的是脚踏实地学本领,一门心思为实现人生梦想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不是单单去感受高校所在城市的华丽,这将虚度光阴。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半杯红酒s
高粉答主

2020-03-11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4万
采纳率:97%
帮助的人:317万
展开全部
志愿填报是学生高考的一件重要的事情,学生填报志愿的好坏影响着学生的未来发展,所以学生需要去重视这件事情,那么学生在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最关注的是什么问题呢?无非就是城市、大学、专业,那么学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最应该看重的是这些事情中的哪些事情呢?我们来分析一下吧!

  志愿填报又被称作第二次高考,它和高考一样,都决定着很多孩子将来的命运,所以我们要慎重地考虑。距离2018高考还有最后半年的时间,家长们是时候提前了解一下了,今天我们从城市、学校、专业三个考虑来谈一谈该如何选择志愿。
考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往往愿意选择热门专业,但却不知一些现在看起来热门的专业,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越来越不热门,甚至毕业的时候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不管是冷门还是热门,都首先应该了解专业的内涵,也就是说,针对一个专业,我们要知道该专业的一些常识,比如学什么,今后可以怎么深造等。不要一味地去追求所谓的热门,还是应该从自身情况出发,去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家长和考生可以登入第一高考网,对专业进行详细了解。

  填报志愿时,一般都流行这样一句行话,即:高分考生优选学校,中低分的考生优选专业。其实在高考志愿填报中,每一个分数段上都存在一个“最佳选择”的问题。

  选择好的学校不能忽略好的专业,选择好的专业同样不能忽略好的学校,将两者结合起来方是最佳选择。
1、认为要首选专业
  一直流行一种观点,即填报志愿选学校不重要,关键要选个好专业,这样将来好就业。
  在持这种观点的人当中,尤以中学老师为甚。其主要理由是:一个人的发展和成才主要靠专业打天下,而不是依赖学校打天下,本科学习阶段只能在大学度过四年的时光,而专业将伴随人的一生。
  专业对人的影响,往往会持续一生。因为专业选择得恰当,就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爱好、兴趣、特长。首选自己喜欢的专业,浓厚的兴趣便会带着自己在这个领域尽情地遨游,能更主动地、高效率地学习专业知识,并且充满了乐趣,做出更大的成绩,促进自己今后的长远发展。
  从现实的情况看,目前各高校对专业的建设都十分重视,配备优良的师资,加大教学设备的资金投入,加强专业的研究力度,使得专业的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
  可以说,专业建设已经成为各高校的工作重点,现在不仅名牌重点大学有自己的重点和特色专业,就是一些不太出名的地方高校,也有自己的品牌专业。
  目前很多考生和家长认为,清华大学冷门专业的毕业生也肯定比三流大学的毕业生更容易找到工作。于是,有些同学为了迈进自己心中最理想的大学,不惜选择非常冷僻的专业,而往往到就业时就遇到了麻烦。
  因为这些同学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即如果能考上清华大学的冷门专业,一般也都能考上吉林大学、山东大学等名牌学校的重点、热门专业,在将来的就业竞争中会有更大的优势。
  如果考生不能进入符合自己发展潜能的专业,也要选择相近或相关的专业,这样可以为今后的发展夯实基础。更重要的是,要想在未来社会的竞争发展中得到长足、持续的个人发展,选择适合的专业比选择学校更重要。
  2、认为要首选学校
  其主要理由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由单一专家型人才转为基础理论扎实、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用人单位在挑选毕业生时,已不再是过去计划经济时代那种只强调专业对口了,而更注重同学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高等院校在办学模式上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提出了“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等新的教学方法。因此,考生、家长在填报志愿时,应首选学校次选专业。
  只有学校学科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好专业,同学们才能学到好的学习方法。如果狭义地理解专业的重要性,把专业看得太重,只会给自己留下终生遗憾。
  某专题调查显示,专业与高薪没有必然的联系。令人吃惊的是,大部分人获得高薪的原因是其基本素质的优势。
  从综合调查分析来看,绝大部分人是“学非所用”,即专业不对口,是在工作中边学边干,良好的教育经历和比较合理的知识结构使他们能融会贯通、顺势而变。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