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三省六部制是在隋朝确立,在唐朝进一步完善的一种政治制度。
三省指的是,门下省中书省和尚书省,门下省负责审查各项法令法规的草案是否符合规章制度,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办公厅。中书省相当于现在的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法案的起草和皇帝诏令的草拟,尚书省就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负责执行政府机构的各类职责。
而六部分别指的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其中吏部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负责管理官员的晋升和考核,每年国考省考的指标之类,都由吏部来统筹安排。户部相当于现在的财政部,负责全国财政事务的统筹安排。礼部有点类似于现在的文化部,广电总局之类的,负责全国各类大小礼仪,平时百姓的娱乐方式等等,哪些电影能放哪些不能放全听礼部的。兵部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统筹全国的兵马粮草,负责在遭遇外敌的时候统筹安排全国的军事事务。刑部就相当于现在的公检法系统,负责全国各类刑事案件政治案件的审查。工部相当于现在的房建部或建设部,统筹全国的工程管理,负责新建水渠,水利工程等等。
每一个部里面又分尚书,侍郎和主事,尚书相当于部长,侍郎相当于副部长,主是相当于各大部委里面的司的司长,一般来说每个部里面包括一个尚书,两个侍郎,4个主事。大家层层分工各司其职。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初创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
扩展资料
以六部为主体的行政文书制定与处理机构,包括尚书都省的六部二十四司。主要以国家法令为依据,制定并处理所负责的行政文书。六部各设一名长官尚书,并设侍郎作为尚书的助手。
尚书都省负责行政信息汇总与监督的机构,统摄六部二十四司,对各司的郎中、员外郎进行管理,并对各司的工作进行监督。尚书都省的左、右丞是专门负责勾检的勾官。
以中书省为核心的国家政令制定机构,主要负责起草以皇帝名义发布的制敕。制敕作为一类特别的行政、政令文书,体现了皇帝在国家政务处理中作为最终决策人的权威地位,而制敕以皇帝的名义发布,可以作为对通行法令的一种补充或修正。以门下省为核心的行政文书与政令审核机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省六部制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