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了还算年轻吗
24岁了还算年轻。
大概从20岁开始我对生日的热情就逐渐减退了。记得这点在去年也曾经写过。当时许下的唯一愿望是时间慢一点,再慢一点。一年过去了,全新的课题和挑战层出不穷,生活的坐标每天都在变化,如今看来并没有理由认为时间曾为我网开一面。
24岁即将来临,我当然认为自己还年轻,但同时也意识到年轻并不代表着我们就能福至心灵。现在很多人把年轻当成一种口号,一针强心剂——年轻就是自由,就是梦想,无往不利的青春一定要跟夜以继日的拼搏画上等号。
而今年流行于网络的一个词是“躺平”,人们围绕着“年轻”树立起各自的阵营,展开激烈的辩驳,有很多不满与无奈,也能听到不少批判的声音。我可以骄傲的认为我没有躺平,但同时也悲伤的认识到,“年轻”两个字所蕴含的种种美好的意义。
正逐渐从我身上逝去,同我所拥有的时间一样被逐渐分割、消耗。年轻其实也有年轻的好处,比如说能折腾。有一次我和朋友通宵畅玩,在KTV嗨到凌晨五点,地铁没开,骑共享单车20公里回家睡到中午起来依然活力满满。
当然,这属于瞎折腾。父亲常告诉我:“趁着年轻,希望你多去体验不同的生活,不管是工作还是恋爱,年轻意味着还有试错的机会和余地。”我想起父亲20来岁的照片,那时的他英俊,潇洒,留着一头长发。
像极了90年代的香港明星。虽然他未曾拥有媲美当下的种种选择和机遇,但父亲也年轻过,折腾过。现在年轻人的一大焦虑在哪里?在头顶。如今铺天盖地的植发广告直言不讳地道出了人们对发际线日渐模糊的恐惧。
怎么办?趁年轻,趁头发还没离我们而去,不如先好好折腾折腾。有位朋友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他总是顶着一头花里胡哨的颜色和造型,月月不重样,每次见面都能给我惊掉下巴。但年轻的另一面:鲁莽。
无知、自以为是,又一次次冲击着我们对人生所抱有的幻想。一本合格的摄影作品集应该如何去准备?放在以前我从来不会去研究这个问题,输的很惨也是理所当然。最近还收到了朋友婚宴的请柬——乃是人生第一次。
但我随即想到的就是是不是应该随个份子钱?随多少?怎样去说话才是得当、体面的?太难了,这些都是难题。拿到请柬的那一刻我甚至来不及去高兴,因为那时我意识到:成人世界的种种复杂规则已经开始渗透进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天真和童稚在很多场合下不被容许的。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挫败与困惑,而这样的局面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只会越来越多。前几天在公司,有件事让我相当生气:我和一位年长的师傅在工作的某些方法上出现龃龉。
我坚持阐述自己的方法(即使后来领导也告诉我此种方法乃是正确的),但仍被劈头盖脸地数落了一番。为什么?就是因为你太年轻了,你不应该拥有太多话语权。你的资历人脉社会经验,甚至银行卡里可怜的数字。
都还不足以支撑你在一个团队中纵横捭阖,挥斥方遒。不同年龄的人说出的同一句话的分量差别能有多大?20岁的人说自己有房有车多半会引来质疑,30岁的人如此说到却可以被视为榜样。在当今的很多语境下。
更大的年龄已经象征着一种地位、一种隐形的霸权。我们普遍认为一个人需要到了某个年龄才会具有与之所匹配的形象,这其实是一种立足于年龄的社会成见,一种你无法改变而只能依赖努力和漫长的岁月来逐步摆脱的成见。
因此24岁给我的一种感受就是:你已经不小了,但你又不够成熟;你心怀恢最宏远大的梦想,却还不具备平步青云的实力。在这样一个年龄,我们真的不能要求太多,哪怕我们什么都没有了。嗷嗷待哺和24小时的呵护是属于小孩子的。
放在眼下不仅是不敢,更是不应当。而生活的真面目、“年轻”这两个字对我们慷慨或蛮横的予夺,都会有昭然若揭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