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习惯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为了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习惯,可以这样做:
一、鼓励质疑
质疑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因此,质疑导学首先就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将采取如下两个方面的措施:
1、让学生建立一种意识——权威和现成的答案并不总是正确的,通过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我们可以创立自己的思想。在课堂上,我们鼓励学生谈自己的观点、看法、见解和意见,甚至鼓励学生“反对”教师,“打倒”教师。
2、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还必须创设一种气氛——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要让学生明白:
首先,任何事情都有一个“为什么”,都值得去问。大量的事实证明,所有的事物都有“为什么”。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的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是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心理动机。其次,不要怕问题过于简单而丢了面子。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师生间民主、自由、和谐,学生间互相协作的和谐的教学气氛,使课堂成为一个真正宽松自如的天地,成为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王国。在学生热烈讨论并指出问题时,教师要特别重视培养尊重别人发言的良好习惯。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尊重别人发言,养成静静地听别人说完再举手的良好习惯,创设“问”的空间,使学生在健康的集体心理氛围中轻松地学习。其三,让学生“问”有保障,使有效的自主学习得到积极评价。
创造力人人都有,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星星点点的智慧火花,不失时机地给予积极评价,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到思维劳动本身的乐趣。当一个人的才能为他人所承认时,就会产生一种发挥更大才能的心理。教师激励、评价学生的质疑,应注意以下四点:
一要真诚。只有发自内心的热情地赞扬和期望,热情地鼓励,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并造成一种表扬的效应,使其他同学向受表扬者看齐,增强大家的竞争意识,从而更积极地参与质疑提问。
二要及时。及时地表扬认真质疑的学生,让学生获到了荣誉和成功的喜悦,更有信心,更有劲头。
三要恰当。使用肯定性的语言要恰当,要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说切实的、得当的、鼓励的话语,不要说过头话,不要有拔高,不要热情有余,不能滥用。
四要多样化。教师可以口头表扬,也可以投去一个赞许的目光,还可以引用学生独到的见解来作总结,强化大胆质疑的可贵精神和学生的内驱力。
第二阶段:引导质疑
1、让学生“问”有机会,培养参与有效自主学习的习惯
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被点燃的火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训练的主人。教师不能把自己等同于节目主持人,学生更不是“观众”。只有通过学生个体积极主动的求知,充分的动手、动脑,才能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2、让学生“问”有方法,教会有效自主学习的质疑方式。
国外有关研究表明:学生提问喜欢模仿教师的行为方式。如果教师倾向于问能增强高水平思考能力的问题,学生同样会以教师为榜样。如果教师在引问过程中能经常为学生提供高质量问题的范例,学生就会在教师引问的潜移默化中学会这些问题的发现以及思考的范式,从而缩短自己产生有创造性问题的时间。
第三阶段:引导解疑
在引导质疑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形成了质疑能力,然而只停留在这一步还是远远不够的。面对学生的问题,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必须强调的是:“质疑导学”的引导解疑阶段并不是研究教师如何的暗示、点拨、讲解、分析使学生疑云顿消的策略,而是研究如何才能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每个学生在解疑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并体验到成功的策略。
教会学生自己质疑提问,这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善于提问,让学生在质疑问难中激发主动探究的热情,从而有效地实施主体教育。学生从敢问到会问是一个需要经过反复训练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起初,学生提问大多是习题的解法,随着学生心理习惯的稳定性和知识程度的提高,教师应有区别地对某些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即从习题解答型,转到概念理解型,再深入到方法讨论型,最终学会由一个主题出发,多角度、全方位地提出问题。开放师生关系,改善课堂气氛,创设有效自主学习的氛围。
在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过程中还应注意:
1、不要怕学生瞎提问题,钻牛角尖而浪费课时。
2、教师决不掩饰自己在某些问题上的失察,甚至无知。
3、不因似是而非的回答遏止了学生的思考。教师一定要认真对待学生的问题,不要让“问题”止于自己。
在教学中,还要加强学法指导,使后进生逐步知道提问题的方法。主要做法有:
⑴寻找法——教会后进生认识知识的“来龙”、“去脉”、“怎么样”、“为什么”及知识的“归纳或分类”上寻找问题。
⑵引导法——引导后进生从与新知密切相关的、自己不懂或似懂非懂的、自己认为值得怀疑的或自己的独到见解等等来提出问题。
⑶激励法——对能提出独立见解的后进生,教师应及时予以表扬,并启发其他学生思考:他提出的问题你想到了吗?你为什么没想到?
⑷留有余地法——教师要巧妙地把自己的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讲课中,老师有意留下一些问题不讲,让后进生通过自学、讨论、小组交流等自主探索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⑸追问法——当后进生回答问题犹豫不决、没有把握时,可采取追问的形式。如:你回答的准确吗?理由是什么?还有没有补充?等等。
⑹反问法——当老师提出的问题得不到学生的正确回答时,并不急于去纠正其中的错误,而是抓住错误的症结进行反问,引起学生自我反省,及时发现错误,找出错误。
一、鼓励质疑
质疑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因此,质疑导学首先就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将采取如下两个方面的措施:
1、让学生建立一种意识——权威和现成的答案并不总是正确的,通过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我们可以创立自己的思想。在课堂上,我们鼓励学生谈自己的观点、看法、见解和意见,甚至鼓励学生“反对”教师,“打倒”教师。
2、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还必须创设一种气氛——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要让学生明白:
首先,任何事情都有一个“为什么”,都值得去问。大量的事实证明,所有的事物都有“为什么”。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的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是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心理动机。其次,不要怕问题过于简单而丢了面子。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师生间民主、自由、和谐,学生间互相协作的和谐的教学气氛,使课堂成为一个真正宽松自如的天地,成为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王国。在学生热烈讨论并指出问题时,教师要特别重视培养尊重别人发言的良好习惯。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尊重别人发言,养成静静地听别人说完再举手的良好习惯,创设“问”的空间,使学生在健康的集体心理氛围中轻松地学习。其三,让学生“问”有保障,使有效的自主学习得到积极评价。
创造力人人都有,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星星点点的智慧火花,不失时机地给予积极评价,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到思维劳动本身的乐趣。当一个人的才能为他人所承认时,就会产生一种发挥更大才能的心理。教师激励、评价学生的质疑,应注意以下四点:
一要真诚。只有发自内心的热情地赞扬和期望,热情地鼓励,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并造成一种表扬的效应,使其他同学向受表扬者看齐,增强大家的竞争意识,从而更积极地参与质疑提问。
二要及时。及时地表扬认真质疑的学生,让学生获到了荣誉和成功的喜悦,更有信心,更有劲头。
三要恰当。使用肯定性的语言要恰当,要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说切实的、得当的、鼓励的话语,不要说过头话,不要有拔高,不要热情有余,不能滥用。
四要多样化。教师可以口头表扬,也可以投去一个赞许的目光,还可以引用学生独到的见解来作总结,强化大胆质疑的可贵精神和学生的内驱力。
第二阶段:引导质疑
1、让学生“问”有机会,培养参与有效自主学习的习惯
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被点燃的火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训练的主人。教师不能把自己等同于节目主持人,学生更不是“观众”。只有通过学生个体积极主动的求知,充分的动手、动脑,才能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2、让学生“问”有方法,教会有效自主学习的质疑方式。
国外有关研究表明:学生提问喜欢模仿教师的行为方式。如果教师倾向于问能增强高水平思考能力的问题,学生同样会以教师为榜样。如果教师在引问过程中能经常为学生提供高质量问题的范例,学生就会在教师引问的潜移默化中学会这些问题的发现以及思考的范式,从而缩短自己产生有创造性问题的时间。
第三阶段:引导解疑
在引导质疑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形成了质疑能力,然而只停留在这一步还是远远不够的。面对学生的问题,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必须强调的是:“质疑导学”的引导解疑阶段并不是研究教师如何的暗示、点拨、讲解、分析使学生疑云顿消的策略,而是研究如何才能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每个学生在解疑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并体验到成功的策略。
教会学生自己质疑提问,这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善于提问,让学生在质疑问难中激发主动探究的热情,从而有效地实施主体教育。学生从敢问到会问是一个需要经过反复训练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起初,学生提问大多是习题的解法,随着学生心理习惯的稳定性和知识程度的提高,教师应有区别地对某些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即从习题解答型,转到概念理解型,再深入到方法讨论型,最终学会由一个主题出发,多角度、全方位地提出问题。开放师生关系,改善课堂气氛,创设有效自主学习的氛围。
在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过程中还应注意:
1、不要怕学生瞎提问题,钻牛角尖而浪费课时。
2、教师决不掩饰自己在某些问题上的失察,甚至无知。
3、不因似是而非的回答遏止了学生的思考。教师一定要认真对待学生的问题,不要让“问题”止于自己。
在教学中,还要加强学法指导,使后进生逐步知道提问题的方法。主要做法有:
⑴寻找法——教会后进生认识知识的“来龙”、“去脉”、“怎么样”、“为什么”及知识的“归纳或分类”上寻找问题。
⑵引导法——引导后进生从与新知密切相关的、自己不懂或似懂非懂的、自己认为值得怀疑的或自己的独到见解等等来提出问题。
⑶激励法——对能提出独立见解的后进生,教师应及时予以表扬,并启发其他学生思考:他提出的问题你想到了吗?你为什么没想到?
⑷留有余地法——教师要巧妙地把自己的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讲课中,老师有意留下一些问题不讲,让后进生通过自学、讨论、小组交流等自主探索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⑸追问法——当后进生回答问题犹豫不决、没有把握时,可采取追问的形式。如:你回答的准确吗?理由是什么?还有没有补充?等等。
⑹反问法——当老师提出的问题得不到学生的正确回答时,并不急于去纠正其中的错误,而是抓住错误的症结进行反问,引起学生自我反省,及时发现错误,找出错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