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话题,曹操是奸雄,请多举些例子?
3个回答
推荐于2018-05-10
展开全部
一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托名汉相,实为汉贼。”再加他的儿子曹丕“篡”了汉献帝的位子,曹操被尊为魏武帝,所以也就等于曹操“篡”了位。做臣子的篡了君王的位,所以他奸。。。。 但是当时曹氏代汉,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事,没有什么合法不合法的。如果说改朝换代者都是“反叛”、“篡夺”,那么,自商周以降,中国历史上恐怕找不出合法的朝代了。所以他是雄
第二个理由,是曹操为人奸诈,善于玩弄权术,非正人君子所为。史书上所记载的关于曹操耍奸使诈的事例有很多。有本专门讽刺、揭露曹操奸诈行径的书叫《曹瞒传》,书中举了一例,说曹操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整日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叔向其父亲曹嵩反映这个问题,希望曹嵩对曹操严加管教。曹操闻讯,担心受到责罚,便心生一计。一日,曹操在路上遇到其叔叔,立即装出脸歪嘴斜的样子,十分痛苦。其叔大惊,问他怎么了,曹操回答说:“突然中风了。”其叔赶紧去告诉曹嵩,曹嵩也大吃一惊,忙找来曹操,见曹操面容正常,问:“你叔叔说你中风了,怎么这么快就好了?”曹操说:“我并没有中风,只是叔叔不喜欢我,所以就诬蔑我。”以后曹操的叔叔再向曹嵩说曹操的坏话,曹嵩根本不信,于是曹操也就更加无法无天了。小小孩子,就是耍奸高手,可谓是“自古奸雄出少年”了。
曹操能“梦中杀人”的故事很有名。曹操生怕遭人暗算,扬言他有特异功能,谁若在他熟睡时靠近其卧榻,他虽在梦中也能觉察到。他还对侍臣和姬妾们说:“我睡觉时不可随便靠近我,一靠近我,我便杀人,而且我自己也不知道。”一日,曹操佯装熟睡,故意没盖被子,一个近侍忘了曹操“梦中杀人”的话,好心去给他盖上了被子,结果此人好心未得好报,被一跃而起的曹操一剑砍死了。从此,在曹操睡觉的时候,左右谁也不敢靠近其卧榻。
曹操杀粮官以塞众口的故事也很典型。在与袁绍对峙时,军中粮草已尽,曹操生怕士兵们因为吃不上饭而生变故,乃将粮官找来商量对策,粮官说:“分发粮食时可用小斛代替大斛。”曹操高兴地答应了。但这种弄虚作假的做法肯定瞒不过将士们,军营里顿时议论纷纷,皆骂曹操骗人。其实曹操何尝不知此法难以欺众?对此他早已胸有成竹。他对粮官说:“我要借你的头以平众怒,不然事情不好办。”遂将粮官斩首,令人挑着粮官的头在军营中示众,血淋淋的脑袋上还贴着曹操的亲笔判词:“行小斛,盗官谷,斩之军门。”将军粮不足的责任推到了粮官的身上。众人见曹操已经将“贪官”斩首,也就消了气。
第三个理由,是曹操的残暴嗜杀。曹操曾悍然杀死了汉献帝的皇后伏氏、贵人董氏以及伏氏、董氏的亲属。在卫道士们看来,这是其“谋逆”的铁证。不过话说回来,曹操是因为汉献帝与伏氏、董承、伏完等阴谋除掉他时才痛下杀手的,应是属于自卫,尚不为大过。
难以获得人们谅解的是曹操滥杀无辜。 初平四年(193年),曹操以其父为徐州牧陶谦部将所害而攻之,竟将徐州一带男女数十万人活埋于泗水以泄愤,清代大学者王夫之认为曹操此举“惨毒不仁,恶滔天矣”。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一举击败袁绍,又将降卒近八万人活埋。还有,曹操杀死与自己政见不同的名士孔融及其两个幼子,杀死聪明过人的杨修,借刀杀死恃才傲物的弥衡……这些都是曹操的斑斑劣迹,历来为人们所诟病。
肯定曹操的,则说他是个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大文学家,是三国时期首屈一指的英雄。他志向远大,气度恢弘,知人善任,唯才是举;是他,逐步消灭了北方的军阀与匪盗,统一了北方的广大地区;是他,指挥军队开垦荒田,抑制豪强,兴修水利,发展经济,为以后晋朝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为后人留下了不朽的名篇佳构,在中国文学史上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页……
人们评价历史人物一般采用两个标准,一是“成败标准”,一是“忠奸标准”。成则英勇败则寇,多是指皇帝而言的,这几乎成了一条定律;对臣子而言,则以“忠奸”为分水岭,非忠臣即奸臣,罕有例外。如果曹操果敢地取代汉献帝即皇帝位,然后扫平刘备、孙权,统一天下,将帝位传个一二百年,那么,曹操理所当然是一个王朝的开国皇帝,与“黄袍加身”的宋太祖又有什么分别呢?而且,以曹操的多才多能,在历史上的地位恐怕要远远高于宋太祖。果真如此的话,谁还说曹操是“汉贼”、“奸雄”?
可惜曹操是武大郎攀杠子——上下不够头。他既没有代汉称帝成为“篡贼”,也没有一心一意辅佐汉献帝成为“忠臣”;既没有一统天下成为一个绝对的成功者,也没有被人消灭成为一个绝对的失败者。所以,曹操在历史上就处于一种比较尴尬的境地,用传统的“成败标准”和“忠奸标准”来评价曹操,似乎都不合适。
第二个理由,是曹操为人奸诈,善于玩弄权术,非正人君子所为。史书上所记载的关于曹操耍奸使诈的事例有很多。有本专门讽刺、揭露曹操奸诈行径的书叫《曹瞒传》,书中举了一例,说曹操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整日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叔向其父亲曹嵩反映这个问题,希望曹嵩对曹操严加管教。曹操闻讯,担心受到责罚,便心生一计。一日,曹操在路上遇到其叔叔,立即装出脸歪嘴斜的样子,十分痛苦。其叔大惊,问他怎么了,曹操回答说:“突然中风了。”其叔赶紧去告诉曹嵩,曹嵩也大吃一惊,忙找来曹操,见曹操面容正常,问:“你叔叔说你中风了,怎么这么快就好了?”曹操说:“我并没有中风,只是叔叔不喜欢我,所以就诬蔑我。”以后曹操的叔叔再向曹嵩说曹操的坏话,曹嵩根本不信,于是曹操也就更加无法无天了。小小孩子,就是耍奸高手,可谓是“自古奸雄出少年”了。
曹操能“梦中杀人”的故事很有名。曹操生怕遭人暗算,扬言他有特异功能,谁若在他熟睡时靠近其卧榻,他虽在梦中也能觉察到。他还对侍臣和姬妾们说:“我睡觉时不可随便靠近我,一靠近我,我便杀人,而且我自己也不知道。”一日,曹操佯装熟睡,故意没盖被子,一个近侍忘了曹操“梦中杀人”的话,好心去给他盖上了被子,结果此人好心未得好报,被一跃而起的曹操一剑砍死了。从此,在曹操睡觉的时候,左右谁也不敢靠近其卧榻。
曹操杀粮官以塞众口的故事也很典型。在与袁绍对峙时,军中粮草已尽,曹操生怕士兵们因为吃不上饭而生变故,乃将粮官找来商量对策,粮官说:“分发粮食时可用小斛代替大斛。”曹操高兴地答应了。但这种弄虚作假的做法肯定瞒不过将士们,军营里顿时议论纷纷,皆骂曹操骗人。其实曹操何尝不知此法难以欺众?对此他早已胸有成竹。他对粮官说:“我要借你的头以平众怒,不然事情不好办。”遂将粮官斩首,令人挑着粮官的头在军营中示众,血淋淋的脑袋上还贴着曹操的亲笔判词:“行小斛,盗官谷,斩之军门。”将军粮不足的责任推到了粮官的身上。众人见曹操已经将“贪官”斩首,也就消了气。
第三个理由,是曹操的残暴嗜杀。曹操曾悍然杀死了汉献帝的皇后伏氏、贵人董氏以及伏氏、董氏的亲属。在卫道士们看来,这是其“谋逆”的铁证。不过话说回来,曹操是因为汉献帝与伏氏、董承、伏完等阴谋除掉他时才痛下杀手的,应是属于自卫,尚不为大过。
难以获得人们谅解的是曹操滥杀无辜。 初平四年(193年),曹操以其父为徐州牧陶谦部将所害而攻之,竟将徐州一带男女数十万人活埋于泗水以泄愤,清代大学者王夫之认为曹操此举“惨毒不仁,恶滔天矣”。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一举击败袁绍,又将降卒近八万人活埋。还有,曹操杀死与自己政见不同的名士孔融及其两个幼子,杀死聪明过人的杨修,借刀杀死恃才傲物的弥衡……这些都是曹操的斑斑劣迹,历来为人们所诟病。
肯定曹操的,则说他是个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大文学家,是三国时期首屈一指的英雄。他志向远大,气度恢弘,知人善任,唯才是举;是他,逐步消灭了北方的军阀与匪盗,统一了北方的广大地区;是他,指挥军队开垦荒田,抑制豪强,兴修水利,发展经济,为以后晋朝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为后人留下了不朽的名篇佳构,在中国文学史上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页……
人们评价历史人物一般采用两个标准,一是“成败标准”,一是“忠奸标准”。成则英勇败则寇,多是指皇帝而言的,这几乎成了一条定律;对臣子而言,则以“忠奸”为分水岭,非忠臣即奸臣,罕有例外。如果曹操果敢地取代汉献帝即皇帝位,然后扫平刘备、孙权,统一天下,将帝位传个一二百年,那么,曹操理所当然是一个王朝的开国皇帝,与“黄袍加身”的宋太祖又有什么分别呢?而且,以曹操的多才多能,在历史上的地位恐怕要远远高于宋太祖。果真如此的话,谁还说曹操是“汉贼”、“奸雄”?
可惜曹操是武大郎攀杠子——上下不够头。他既没有代汉称帝成为“篡贼”,也没有一心一意辅佐汉献帝成为“忠臣”;既没有一统天下成为一个绝对的成功者,也没有被人消灭成为一个绝对的失败者。所以,曹操在历史上就处于一种比较尴尬的境地,用传统的“成败标准”和“忠奸标准”来评价曹操,似乎都不合适。
2013-12-03
展开全部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杀伯奢!
挟天子以令诸侯!
嫉贤妒能——杀杨修,弥横,孔融等贤才!
其实,我觉得,准确的说,他应该是枭雄!!!
挟天子以令诸侯!
嫉贤妒能——杀杨修,弥横,孔融等贤才!
其实,我觉得,准确的说,他应该是枭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12-03
展开全部
曹超昔日出逃的时候,借宿在朋友家中,朋友磨刀准备杀羊招待他,而他认为朋友魔磨刀石是为了杀他,而且不问缘由杀掉了朋友全家!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