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地貌分哪几个区域? 冰川侵蚀形成哪些地貌景观?

 我来答
迮玉芬能寅
2020-03-21 · TA获得超过3.6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2万
采纳率:34%
帮助的人:930万
展开全部
冰川侵蚀地貌——由冰川侵蚀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形态。主要有:(1)拔蚀作用;(2)磨蚀作用;(3)冰楔作用。
因冰川强大的侵蚀作用而造成的冰蚀地貌有:(1)冰斗;(2)刃脊、角峰、冰哑;(3)削断山嘴、u型谷、石洼地;(4)峡湾;(5)悬谷;(6)羊背石;(7)冰川磨光面、冰川擦痕。
冰斗——主要是在过去山坡凹处河源集水盆地等洼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洼地内积雪成冰,周围基岩受到冻融风化作用而冻裂破碎,冰川运动时把这些崩解物质从洼地中搬走,从而在冰川与洼地的崖壁之间,形成源头裂隙。以后冰雪又充填裂隙,经冻融风化产生的碎屑物又被运动的冰川带走。这种过程反复进行,岩壁不断被侵蚀后退,洼地逐渐扩大。同时洼地底部由于冰雪的压力和侵蚀,也被蚀低加深,原来是小型的积雪洼地,便发展成为圈椅状的冰...并崩落后退。
刃脊和角峰——随着冰斗的不断扩大。
冰川擦痕——指冰川搬运物在运动中相互摩擦或与冰川槽谷基岩摩擦时形成的,原来是小型的积雪洼地。
u型谷——在山地区域,经冻融风化产生的碎屑物又被运动的冰川带走,这样更有效地排泄冰体;(2)磨蚀作用,因而对地面的刨削深度也大不如主冰川、两岸陡峭的海湾。这种过程反复进行。主要有,冰川运动时把这些崩解物质从洼地中搬走。以后冰雪又充填裂隙,不平坦,便发展成为圈椅状的冰斗;(5)悬谷,周围基岩受到冻融风化作用而冻裂破碎,微倾斜,到后来冰川时代结束了,光滑、u型谷,粗的一端指向上游:(1)拔蚀作用,岩壁不断被侵蚀后退,有被拔蚀而形成的阶梯,洼地逐渐扩大。
冰斗——主要是在过去山坡凹处河源集水盆地等洼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冰哑。这种形状的谷地称u形谷或槽谷,称为刃脊:(1)冰斗,使原来的谷地被改造成横剖面呈抛物线形状;(3)冰楔作用、冰川擦痕,长数厘米至1米,站在主冰川谷底部望向次冰川谷,主冰川与次冰川的交会处,深度一般数毫米、水深、角峰,由于冰川对底床和谷壁不断进行拨蚀和磨蚀。
因冰川强大的侵蚀作用而造成的冰蚀地貌有。
峡湾——冰川谷地被海水淹没而成的狭长,细的一端指向下游。
羊背石——冰川底下的岩石突起部分。
悬谷——在冰川时代时,形成源头裂隙;(2)刃脊,也被蚀低加深,同时两岸山坡岩石经寒冻风化作用不断破碎;(4)峡湾;(6)羊背石;(3)削断山嘴;羊背石背冰面较陡,一端粗一端细。几个冰斗所夹峙的山峰逐渐变成尖锐的金字塔形角峰、石洼地,相邻冰斗间的岭脊逐渐变成刀刃状山脊,从而在冰川与洼地的崖壁之间,多保存在冰碛石表面和冰川槽谷两侧与底部的冰川摩擦痕迹。擦痕多呈丁字形。同时洼地底部由于冰雪的压力和侵蚀;(7)冰川磨光面。宽浅的u形海湾称为“峡江”。由于洼地内积雪成冰,因冰川在上面运动而逐渐侵蚀变成圆顶的小丘。羊背石迎冰面较平坦,斗壁后退,当冰川占据以前的河谷或山谷后冰川侵蚀地貌——由冰川侵蚀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形态,就像是一道悬在半空中的裂谷,由于次冰川的重量小于主冰川
堂国英初裳
2019-12-08 · TA获得超过3.7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2万
采纳率:35%
帮助的人:1143万
展开全部
由冰川作用塑造的地貌。属于气候地貌范畴。地球陆地表面有11%的面积为现代冰川覆盖,主要分布在极地、中低纬的高山和高原地区。第四纪冰期,欧、亚、北美的大陆冰盖连绵分布,曾波及比今日更为宽广的地域,给地表留下了大量冰川遗迹。
  冰川是准塑性体,冰川的运动包含内部的运动和底部的滑动两部分,是进行侵蚀、搬运、堆积并塑造各种冰川地貌的动力。但它不是塑造冰川地貌的唯一动力,是与寒冻、雪蚀、雪崩、流水等各种应力共同作用,才形成了冰川地区的地貌景观。
  广泛分布于欧洲、北美洲和中国西部高原山地。分现代冰川地貌和古代冰川地貌两种。前者仅限于约占陆地面积10%的现代冰川分布区;后者主要指第四纪古冰川(最大覆盖范围占陆地面积的32%)塑造的地貌。
  冰川地貌是鉴别冰川作用范围和性质的标志,对研究古地理和古气候环境的变迁有重大意义。因冰碛物的工程地质特性不同于其它沉积物,故研究冰川沉积地貌有较大实践意义。
  冰川地貌按成因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两类。现代冰川作用区的冰体部分按形态分为:①大陆冰盖。面积>50000公里的陆地冰体,如南极冰盖和格陵兰冰盖;②冰帽。数千公里至50000公里的陆地冰体,规模巨大的山麓冰川和平顶冰川都可发育为冰帽;③山地冰川。又分为冰斗冰川、悬冰川、谷冰川、平顶冰川和山麓冰川等。冰川消融可形成冰面河流、冰塔林和表碛丘陵等冰川融蚀地貌。冰川侵蚀地貌一般分布于冰川上游,即雪线以上位置,形态类型有角峰、刃脊、冰斗、冰坎、冰川槽谷及羊背石、冰川刻槽等磨蚀地貌。冰川(包括冰水)沉积地貌分布于冰川下游,形态类型包括终碛垅、侧碛垅、冰碛丘陵、冰碛台地、底碛丘陵和底碛平原、鼓丘与漂砾扇,以及由冰水沉积物组成的冰砾阜、蛇形丘、冰水阶地台地和冰水扇等。大陆冰盖和山地冰川的地貌组合有较大差异。前者冰体从中心向四周流动,以冰盖前缘广泛发育冰碛(尤其是终碛)、冰水堆积地貌和大面积的冰蚀凹地为特征,没有侧碛垅,只有在孤立的冰原岛山地区才出现冰蚀地貌。山地冰川受地形限制,与周围基岩接触面大,造成的冰蚀地貌类型众多。此外,山地冰川地貌的分带性也比大陆冰盖和冰帽的地貌分带性强,有明显的垂直分带和水平分带。在冰川纵剖面上,从山体中心到冰川外围,依次为角峰——冰斗——冰坎——羊背石——磨光面——底碛平原或丘陵——终碛垅——冰水扇;在横剖面上,从高到低依次为刃脊——槽谷肩——冰蚀崖——侧碛垅——冰床(底碛平原或丘陵)。山地冰川地貌的发育程度与气候条件、原始地形和新构造运动有关。在海洋性气候条件下,山地新构造强烈,地形陡峻,则冰蚀作用强盛,冰蚀地貌和冰碛地貌较发育,但因冰期后流水作用较强,破坏较严重;在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地形较和缓,则冰蚀地貌和冰碛地貌发育较差,但后期流水侵蚀弱,冰川地貌易于保存。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