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中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正式命名为“中国南极昆仑站”。位置确定为南纬80度25分01秒,东经77度06分58秒,高程4087米,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西南方向约7.3公里。这也是中国继在南极建立长城站、中山站以来,建立的第三个南极考察站。
中国南极昆仑站
国家海洋局2008年10月16日宣布,中国第25次南极考察队于10月20日从上海出发,启程前往南极执行南极内陆站建设和考察、中山站改造建设以及南大洋科学考察等任务。这意味着我国首个南极内陆站建设进入实施阶段。 目前,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胜利建成。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致电我国南极考察队,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国南极昆仑站的建成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在南极恶劣环境中迎难而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建设中国南极昆仑站作出突出贡献的全体考察队员表示诚挚的问候,并遥祝考察队员们节日愉快、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建成后的昆仑站,将成为世界第六座南极内陆站。国家海洋局局长孙志辉说,这将实现中国南极考察从南极大陆边缘向南极内陆扩展的历史性跨越。 昆仑站的建成意味着,中国将成为第一个在南极内陆建站的发展中国家。魏文良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中国虽然是南极的迟来者,起步较晚,但近些年随着国力的提高和科技水平的发展,前进的步伐相当快。“昆仑站将是中国南极科考的又一个里程碑。” 从科学考察角度看,南极有四个最有地理价值的点,即极点、冰点(即南极气温最低点)、磁点和高点。此前,美国在极点建立了阿蒙森斯科特站,俄罗斯人的东方站位于冰点之上,磁点则是法国与意大利联合建造的迪蒙迪维尔站,只有冰盖高点冰穹A尚未建立科考站。 2005年1月18日,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队从陆路实现了人类首次登顶冰穹A。同年11月,中国又首次对中山站与冰穹A之间的格罗夫山地区进行为期130天的科学考察活动。由于率先完成冰穹A和格罗夫山区的考察,中国最终赢得了国际南极事务委员会的同意,在冰穹A建立考察站。 2008年1月12日,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队再次登上冰穹A,为建站做了最后准备。“经过多年的发展,我们已具备了向南极内陆纵深进入的能力。”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曲探宙说。
编辑本段选址
2008年10月16日,国家海洋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中国第25次南极考察队将执行南极内陆站建设和考察、中山站建设改造以及南大洋科学考察等任务。 据介绍说,第25次南极考察最重要的任务是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建立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考察站,这也是我国继长城站、中山站以来,建立的第三个南极考察站。 经专家论证并报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南极内陆考察站的位置确定为:南纬80度25分01秒,东经77度06分58秒,高程4087米,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西南方向约7.3公里。 由于选址在冰天雪地中,雪层会不断积累,因此该考察站考虑了年积雪速度,设计寿命为10年。
编辑本段命名
国家海洋局2008年10月16日还公布了南极内陆站的站名——“中国南极昆仑站”。对此,相关人员介绍说,这个名字是经过网络征集的站名,一是因为“昆仑”在我国历史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长城是我国著名的人文景观,中山是取孙中山先生的名字,而昆仑则是自然景观,这几个名字相得益彰。”此外,该站建在南极大陆的最高点,而 “昆仑”则意味着高山,象征着制高点,因此最终入选。
编辑本段考察
据报道,选择在这一地区建立新的南极考察站是因为该地区具备全球独一无二的科学考察价值。首先,中国人已经领先世人成功到达了冰穹A地区,但冰芯钻探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必须要建立长期的考察站作为支持,才能进行长期钻探冰芯。 考察站组
“目前,人类在全球地面上观测到的极端最低气温,是前苏联南极东方站观测到的-89.2℃,而昆仑站所在的冰穹A地区年平均气温比东方站还低。”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曲探宙说,“无论气候如何变化,我们仍有希望在昆仑站观测到最新的全球极端最低气温。”另外,“在那里建立天文观测站相当于在太空站观测天文,有助于研究暗物质、暗能量。”
编辑本段昆仑站设计
根据规划,昆仑站的近期目标是建成可供15至20人夏季科考的度夏站,3至5年后,再逐步升级扩建为满足科考人员越冬的常年站。 昆仑站的总设计师、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张翼博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此次设计的主体建筑面积为348.56平方米,“尽管面积不大,但设施可谓一应俱全”。 张翼介绍说,整个建筑按照功能分为住宿区、活动区和保障区,包括宿舍、医务室、科学观测、卫星通讯、厨房、浴室、厕所、污水处理、发电机房、锅炉房、制氧机房和库房等。总的设计原则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既要满足各种用途的需求,同时又要给驻站人员留出足够的活动空间。 “冰穹A周围方圆上千公里都是无人区,景观也极其单调,全是白茫茫的一片,给人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张翼说,“在那里,最大的挑战是人的心理压力,科研人员在科考站至少要待上2个月。因此,在房屋设计上,要尽可能弥补环境对人心理造成的影响。” 为此,考察站的室内设计与家具的选用多采用温暖、艳丽的色彩;同时,在寸土寸金的昆仑站,张翼还“奢侈”地设计了一个近30平方米的多功能活动室。这个既可作为会议室、又能当餐厅的区域,在他看来,最重要的目的是给驻站人员一个足够大的交流空间。“充分的交流能显著地缓解人的孤独感。”张翼相信,这个大活动室将成为科考队员最常去的地方,“开会、用餐、聊天都可以”。 在保证公共空间的同时,设计师也给每个驻站人员留出了基本的私密空间。在昆仑站,共设有10间宿舍,每间虽然不足5平方米,但只住两个人,基本可以保证队员之间不会互相干扰。 张翼说,这种宿舍有点类似于火车上的小包厢,也是上下铺,但床更宽、更长,屋里有专门的空间放行李,还有一张可折叠的工作台,“至少我住在里面,会觉得舒适”。 但这毕竟不是普通的火车包厢。比如,在每个床头有一个供氧终端。科考队员通过它,可以补充氧气,缓解缺氧造成的不适。位于南极最高点的冰穹A,含氧量仅有海平面的60%。 不仅如此,冰穹A的温度非常低,即使夏季平均温度也在-30℃左右,科考队员在室外活动很容易疲劳。 为此,在淋浴之外,张翼还依照一位曾登顶冰穹A的科考队员的建议,在浴室里硬“挤”进了一只浴桶,“它既可缓解疲劳,也能让人迅速地恢复正常体温,应该很管用。”
编辑本段建站容易支撑难
在远离人类居住区的冰穹A建科考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哪怕只有几百平方米。 张翼说,昆仑站建设的最大困难是现场施工条件和运输能力的限制。“在冰穹A,施工效率不足国内的一半,而留给施工的时间,只有30天。只能尽量在国内提前做好,运过去。但你又不可能整个做好运过去,因为雪橇的运载能力是有限的。” 设计师首先根据雪橇的运载能力确定考察站的规模,再确定预制与现场组装相结合的施工模式。 一般拼积木式的组合方式会导致密闭性与保温性能降低,经过反复考虑,最终将整个科考站设计成内部功能仓与外部保温层两部分,内部功能仓由若干个可独立运输的工程舱拼接组成,施工人员在国内将每个工程舱及其内部装修全部做好,把这些工程舱运往冰穹A组装后,再在外部现场安装保温围护层。“这既减少了现场施工,便于运输,又保证了建筑的密闭与保温性能,”张翼说。 昆仑站的主体建筑内部,实质上就是由17个工程舱组成的。每个工程舱大约相当于一个20英尺的集装箱(大约6米见方)。 为了抵御低温,昆仑站的主体结构全部采用耐低温的不锈钢,在-190℃时仍能正常使用。不锈钢结构和组合式工程舱外,则是复合夹芯的保温板。“昆仑站的建成,将标志着我国迈入了南极考察站建设的第一阵营。”张翼说。 “这不仅是中国人的荣耀,也是整个人类的荣耀。”魏文良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但他同时强调,与建站相比,在冰穹A立住脚要难得多。“这需要一个庞大的支撑系统和保障系统,规模远远大于建站本身”。 据了解,昆仑站建成后将依靠1280公里外的中山站作为保障基地,所有的物资必须靠内陆车队运输,单程大概需要18天时间。 魏文良说,这次建设昆仑站,就将动用12辆雪地车运送600多吨物资到冰穹A。“每个雪地车拉4至6个雪橇,整个车队长达两公里,如同一列火车”。 为了提高运输效率,魏文良说,下一步中国将在南极放置固定翼飞机,用于站与站之间的运输。这也将是昆仑站从度夏站升级为越冬站的前提条件。
编辑本段揭秘冰穹之巅的南极昆仑站
北京时间12月18日13时18分,中国第25次南极科考队内陆队从南极中山站附近集结地出发,前往南极“冰盖之巅”——冰穹A地区,建设中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考站——昆仑站。 中国为何要在这一地区建设科考站?内陆队队员将在建站期间面临哪些难题?建成后的昆仑站将包括哪些建筑设施?有哪些特殊的人性化考虑?……中国极地考察办公室副主任吴军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为中国南极昆仑站揭秘。
敲开南极科学巅峰之门
中国南极昆仑站
极度严寒、极度缺氧、“不可接近之极”……这是学者描述冰穹A地区时常说的话。对于中国为何决定将首个内陆科考站地址选在这样一个自然条件极度恶劣的地区,吴军用两个词组精确概括了选址考量——科研热点、战略要地。 冰穹A地区所具有的特殊地理和自然条件,使其成为一系列科学研究的理想之地。吴军说,冰穹A是国际南极科学研究的热点区域,在冰穹A建立科考站,对这一地区进行持续深入的考察研究,有望帮助中国敲开南极科学巅峰之门。
冰穹A地区优势
列举冰穹A的科研优势,吴军说,冰穹A地区是国际公认最合适的深冰芯钻取地点。同时,冰穹A地区可以监测和检测到全球平均本底大气环境,得到可用于改进全球大气环流模式的有关参数。此外,冰穹A位于臭氧层空洞中心位置,是探测臭氧层空洞变化的最佳区域。 冰穹A地区也是进行天文观测的最佳场所。冰穹A具备地球上最好的大气透明度和大气视宁度(天文望远镜显示图像的清晰度),有3至4个月的连续观测机会和风速较低等条件,被国际天文界公认为地球上最好的天文台址。 冰穹A地区还是南极地质研究最具挑战意义的地方。东南极冰下基岩最高点的“甘伯采夫”冰下山脉,是形成冰穹A的直接地貌原因,由于其海拔高度近4000米,是国际公认的南极内陆冰盖中直接获取地质样品的最有利和最有意义的地点。 在冰穹A地区建立中国内陆科考站还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吴军说,从南极科学研究和话语权的角度来讲,南极地区共有4个点最为重要:极点、冰点、磁点和高点。美国、俄罗斯和法国分别在前3个点建立了科考站,仅剩南极内陆最高点冰穹A尚属“空白”。 南极洲98%的陆地长年被冰雪覆盖。迄今,各国建成的50多个科考站大多位于南极大陆沿岸的露岩区。只有美国、俄罗斯、德国、日本、法国等少数国家拥有内陆科考站。
请采纳。
中国南极昆仑站
国家海洋局2008年10月16日宣布,中国第25次南极考察队于10月20日从上海出发,启程前往南极执行南极内陆站建设和考察、中山站改造建设以及南大洋科学考察等任务。这意味着我国首个南极内陆站建设进入实施阶段。 目前,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胜利建成。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致电我国南极考察队,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国南极昆仑站的建成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在南极恶劣环境中迎难而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建设中国南极昆仑站作出突出贡献的全体考察队员表示诚挚的问候,并遥祝考察队员们节日愉快、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建成后的昆仑站,将成为世界第六座南极内陆站。国家海洋局局长孙志辉说,这将实现中国南极考察从南极大陆边缘向南极内陆扩展的历史性跨越。 昆仑站的建成意味着,中国将成为第一个在南极内陆建站的发展中国家。魏文良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中国虽然是南极的迟来者,起步较晚,但近些年随着国力的提高和科技水平的发展,前进的步伐相当快。“昆仑站将是中国南极科考的又一个里程碑。” 从科学考察角度看,南极有四个最有地理价值的点,即极点、冰点(即南极气温最低点)、磁点和高点。此前,美国在极点建立了阿蒙森斯科特站,俄罗斯人的东方站位于冰点之上,磁点则是法国与意大利联合建造的迪蒙迪维尔站,只有冰盖高点冰穹A尚未建立科考站。 2005年1月18日,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队从陆路实现了人类首次登顶冰穹A。同年11月,中国又首次对中山站与冰穹A之间的格罗夫山地区进行为期130天的科学考察活动。由于率先完成冰穹A和格罗夫山区的考察,中国最终赢得了国际南极事务委员会的同意,在冰穹A建立考察站。 2008年1月12日,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队再次登上冰穹A,为建站做了最后准备。“经过多年的发展,我们已具备了向南极内陆纵深进入的能力。”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曲探宙说。
编辑本段选址
2008年10月16日,国家海洋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中国第25次南极考察队将执行南极内陆站建设和考察、中山站建设改造以及南大洋科学考察等任务。 据介绍说,第25次南极考察最重要的任务是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建立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考察站,这也是我国继长城站、中山站以来,建立的第三个南极考察站。 经专家论证并报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南极内陆考察站的位置确定为:南纬80度25分01秒,东经77度06分58秒,高程4087米,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西南方向约7.3公里。 由于选址在冰天雪地中,雪层会不断积累,因此该考察站考虑了年积雪速度,设计寿命为10年。
编辑本段命名
国家海洋局2008年10月16日还公布了南极内陆站的站名——“中国南极昆仑站”。对此,相关人员介绍说,这个名字是经过网络征集的站名,一是因为“昆仑”在我国历史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长城是我国著名的人文景观,中山是取孙中山先生的名字,而昆仑则是自然景观,这几个名字相得益彰。”此外,该站建在南极大陆的最高点,而 “昆仑”则意味着高山,象征着制高点,因此最终入选。
编辑本段考察
据报道,选择在这一地区建立新的南极考察站是因为该地区具备全球独一无二的科学考察价值。首先,中国人已经领先世人成功到达了冰穹A地区,但冰芯钻探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必须要建立长期的考察站作为支持,才能进行长期钻探冰芯。 考察站组
“目前,人类在全球地面上观测到的极端最低气温,是前苏联南极东方站观测到的-89.2℃,而昆仑站所在的冰穹A地区年平均气温比东方站还低。”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曲探宙说,“无论气候如何变化,我们仍有希望在昆仑站观测到最新的全球极端最低气温。”另外,“在那里建立天文观测站相当于在太空站观测天文,有助于研究暗物质、暗能量。”
编辑本段昆仑站设计
根据规划,昆仑站的近期目标是建成可供15至20人夏季科考的度夏站,3至5年后,再逐步升级扩建为满足科考人员越冬的常年站。 昆仑站的总设计师、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张翼博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此次设计的主体建筑面积为348.56平方米,“尽管面积不大,但设施可谓一应俱全”。 张翼介绍说,整个建筑按照功能分为住宿区、活动区和保障区,包括宿舍、医务室、科学观测、卫星通讯、厨房、浴室、厕所、污水处理、发电机房、锅炉房、制氧机房和库房等。总的设计原则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既要满足各种用途的需求,同时又要给驻站人员留出足够的活动空间。 “冰穹A周围方圆上千公里都是无人区,景观也极其单调,全是白茫茫的一片,给人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张翼说,“在那里,最大的挑战是人的心理压力,科研人员在科考站至少要待上2个月。因此,在房屋设计上,要尽可能弥补环境对人心理造成的影响。” 为此,考察站的室内设计与家具的选用多采用温暖、艳丽的色彩;同时,在寸土寸金的昆仑站,张翼还“奢侈”地设计了一个近30平方米的多功能活动室。这个既可作为会议室、又能当餐厅的区域,在他看来,最重要的目的是给驻站人员一个足够大的交流空间。“充分的交流能显著地缓解人的孤独感。”张翼相信,这个大活动室将成为科考队员最常去的地方,“开会、用餐、聊天都可以”。 在保证公共空间的同时,设计师也给每个驻站人员留出了基本的私密空间。在昆仑站,共设有10间宿舍,每间虽然不足5平方米,但只住两个人,基本可以保证队员之间不会互相干扰。 张翼说,这种宿舍有点类似于火车上的小包厢,也是上下铺,但床更宽、更长,屋里有专门的空间放行李,还有一张可折叠的工作台,“至少我住在里面,会觉得舒适”。 但这毕竟不是普通的火车包厢。比如,在每个床头有一个供氧终端。科考队员通过它,可以补充氧气,缓解缺氧造成的不适。位于南极最高点的冰穹A,含氧量仅有海平面的60%。 不仅如此,冰穹A的温度非常低,即使夏季平均温度也在-30℃左右,科考队员在室外活动很容易疲劳。 为此,在淋浴之外,张翼还依照一位曾登顶冰穹A的科考队员的建议,在浴室里硬“挤”进了一只浴桶,“它既可缓解疲劳,也能让人迅速地恢复正常体温,应该很管用。”
编辑本段建站容易支撑难
在远离人类居住区的冰穹A建科考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哪怕只有几百平方米。 张翼说,昆仑站建设的最大困难是现场施工条件和运输能力的限制。“在冰穹A,施工效率不足国内的一半,而留给施工的时间,只有30天。只能尽量在国内提前做好,运过去。但你又不可能整个做好运过去,因为雪橇的运载能力是有限的。” 设计师首先根据雪橇的运载能力确定考察站的规模,再确定预制与现场组装相结合的施工模式。 一般拼积木式的组合方式会导致密闭性与保温性能降低,经过反复考虑,最终将整个科考站设计成内部功能仓与外部保温层两部分,内部功能仓由若干个可独立运输的工程舱拼接组成,施工人员在国内将每个工程舱及其内部装修全部做好,把这些工程舱运往冰穹A组装后,再在外部现场安装保温围护层。“这既减少了现场施工,便于运输,又保证了建筑的密闭与保温性能,”张翼说。 昆仑站的主体建筑内部,实质上就是由17个工程舱组成的。每个工程舱大约相当于一个20英尺的集装箱(大约6米见方)。 为了抵御低温,昆仑站的主体结构全部采用耐低温的不锈钢,在-190℃时仍能正常使用。不锈钢结构和组合式工程舱外,则是复合夹芯的保温板。“昆仑站的建成,将标志着我国迈入了南极考察站建设的第一阵营。”张翼说。 “这不仅是中国人的荣耀,也是整个人类的荣耀。”魏文良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但他同时强调,与建站相比,在冰穹A立住脚要难得多。“这需要一个庞大的支撑系统和保障系统,规模远远大于建站本身”。 据了解,昆仑站建成后将依靠1280公里外的中山站作为保障基地,所有的物资必须靠内陆车队运输,单程大概需要18天时间。 魏文良说,这次建设昆仑站,就将动用12辆雪地车运送600多吨物资到冰穹A。“每个雪地车拉4至6个雪橇,整个车队长达两公里,如同一列火车”。 为了提高运输效率,魏文良说,下一步中国将在南极放置固定翼飞机,用于站与站之间的运输。这也将是昆仑站从度夏站升级为越冬站的前提条件。
编辑本段揭秘冰穹之巅的南极昆仑站
北京时间12月18日13时18分,中国第25次南极科考队内陆队从南极中山站附近集结地出发,前往南极“冰盖之巅”——冰穹A地区,建设中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考站——昆仑站。 中国为何要在这一地区建设科考站?内陆队队员将在建站期间面临哪些难题?建成后的昆仑站将包括哪些建筑设施?有哪些特殊的人性化考虑?……中国极地考察办公室副主任吴军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为中国南极昆仑站揭秘。
敲开南极科学巅峰之门
中国南极昆仑站
极度严寒、极度缺氧、“不可接近之极”……这是学者描述冰穹A地区时常说的话。对于中国为何决定将首个内陆科考站地址选在这样一个自然条件极度恶劣的地区,吴军用两个词组精确概括了选址考量——科研热点、战略要地。 冰穹A地区所具有的特殊地理和自然条件,使其成为一系列科学研究的理想之地。吴军说,冰穹A是国际南极科学研究的热点区域,在冰穹A建立科考站,对这一地区进行持续深入的考察研究,有望帮助中国敲开南极科学巅峰之门。
冰穹A地区优势
列举冰穹A的科研优势,吴军说,冰穹A地区是国际公认最合适的深冰芯钻取地点。同时,冰穹A地区可以监测和检测到全球平均本底大气环境,得到可用于改进全球大气环流模式的有关参数。此外,冰穹A位于臭氧层空洞中心位置,是探测臭氧层空洞变化的最佳区域。 冰穹A地区也是进行天文观测的最佳场所。冰穹A具备地球上最好的大气透明度和大气视宁度(天文望远镜显示图像的清晰度),有3至4个月的连续观测机会和风速较低等条件,被国际天文界公认为地球上最好的天文台址。 冰穹A地区还是南极地质研究最具挑战意义的地方。东南极冰下基岩最高点的“甘伯采夫”冰下山脉,是形成冰穹A的直接地貌原因,由于其海拔高度近4000米,是国际公认的南极内陆冰盖中直接获取地质样品的最有利和最有意义的地点。 在冰穹A地区建立中国内陆科考站还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吴军说,从南极科学研究和话语权的角度来讲,南极地区共有4个点最为重要:极点、冰点、磁点和高点。美国、俄罗斯和法国分别在前3个点建立了科考站,仅剩南极内陆最高点冰穹A尚属“空白”。 南极洲98%的陆地长年被冰雪覆盖。迄今,各国建成的50多个科考站大多位于南极大陆沿岸的露岩区。只有美国、俄罗斯、德国、日本、法国等少数国家拥有内陆科考站。
请采纳。
追问
答非所问
2018-10-29
展开全部
你这个问题应该改成,为什么那么多国家都抢着要在南极建立考察站。虽说南极基本无人区,长年冰天雪地,而且冬季狂风肆虐,环境极其恶劣。南极条约暂停了各国对南极的领土争端和矿产资源开发,但暗地里对南极的争夺并没有减少,各国争先恐后建立考察站,说白了,都是在想尽办法建立前进基地,考察站越多,分布范围越大,越靠近中心,将来瓜分南极,所占的领土就越多,所掌握的资源就越多,得到的好处就越多。而建立考察站,说白了,就是要了解清楚,南极的地形、气候变化、水文环境、各种资源分布,富集程度,有哪些开发价值等等,就有利于下一个考察站的规划和设置,该在哪里建立机场和码头等等,有哪些神秘现象,需要了解和解决的。这些事情都是必须提前做好准备的,否则将来南极解冻,瓜分南极的时候,谁事前没有足够的准备,别人吃肉,你就只能喝汤了,有些国家连一点羹都分不上。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据报道,选择在这一地区建立新的南极考察站是因为该地区具备全球独一无二的科学考察价值。首先,中国人已经领先世人成功到达了冰穹A地区,但冰芯钻探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必须要建立长期的考察站作为支持,才能进行长期钻探冰芯。 考察站组
“目前,人类在全球地面上观测到的极端最低气温,是前苏联南极东方站观测到的-89.2℃,而昆仑站所在的冰穹A地区年平均气温比东方站还低。”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曲探宙说,“无论气候如何变化,我们仍有希望在昆仑站观测到最新的全球极端最低气温。”另外,“在那里建立天文观测站相当于在太空站观测天文,有助于研究暗物质、暗能量。”
编辑本段昆仑站设计
根据规划,昆仑站的近期目标是建成可供15至20人夏季科考的度夏站,3至5年后,再逐步升级扩建为满足科考人员越冬的常年站。 昆仑站的总设计师、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张翼博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此次设计的主体建筑面积为348.56平方米,“尽管面积不大,但设施可谓一应俱全”。 张翼介绍说,整个建筑按照功能分为住宿区、活动区和保障区,包括宿舍、医务室、科学观测、卫星通讯、厨房、浴室、厕所、污水处理、发电机房、锅炉房、制氧机房和库房等。
“目前,人类在全球地面上观测到的极端最低气温,是前苏联南极东方站观测到的-89.2℃,而昆仑站所在的冰穹A地区年平均气温比东方站还低。”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曲探宙说,“无论气候如何变化,我们仍有希望在昆仑站观测到最新的全球极端最低气温。”另外,“在那里建立天文观测站相当于在太空站观测天文,有助于研究暗物质、暗能量。”
编辑本段昆仑站设计
根据规划,昆仑站的近期目标是建成可供15至20人夏季科考的度夏站,3至5年后,再逐步升级扩建为满足科考人员越冬的常年站。 昆仑站的总设计师、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张翼博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此次设计的主体建筑面积为348.56平方米,“尽管面积不大,但设施可谓一应俱全”。 张翼介绍说,整个建筑按照功能分为住宿区、活动区和保障区,包括宿舍、医务室、科学观测、卫星通讯、厨房、浴室、厕所、污水处理、发电机房、锅炉房、制氧机房和库房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 长城站是座小小的科研城,科研人员不仅在这里可以从事气象观测、固体潮观测、卫星多普勒观测、地震观测、地磁绝对值观测,高空大气物理观测等,还可在生物实验室、无线电波传播实验室、地质实验室、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实验室、地球物理实验室和微机房里进行综合研究、实验、分析和数据处理。
中国南极考察队员在长城站全年开展气象学、电离层、高层大气物理学、地磁和地震等项目的常规观测。在每年的南极夏季期间,除常规观测外,还进行包括地质学、地貌学、地球物理学、冰川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人体医学和海洋科学的现场科学考察工作。
2中山站设有实验室,配备有相应的分析仪器设备,可供科学考察人员对现场资料和样品进行初步分析研究。站上的气象观测场、固体潮观测室、地震地磁绝对值观测室、高空大气物理观测室等均配备有相应的科学观测设备和仪器。中国南极考察队员在中山站全年进行的常规观测项目有气象、电离层、高层大气物理、地磁和地震等.
3随着昆仑站宣告建成,我国将有计划地在南极内陆开展冰川学、天文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大气科学、空间物理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实施冰川深冰芯科学钻探计划、冰下山脉钻探、天文和地磁观测、卫星遥感数据接收、人体医学研究和医疗保障研究等科学考察和研究,从而拓展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研究的领域和深度,提高我国对南极科研的贡献率。
4泰山站不仅将成为中国昆仑站科学考察的前沿支撑,还将成为南极格罗夫山考察的重要支撑平台,进一步拓展中国南极考察的领域和范围。
中国南极考察队员在长城站全年开展气象学、电离层、高层大气物理学、地磁和地震等项目的常规观测。在每年的南极夏季期间,除常规观测外,还进行包括地质学、地貌学、地球物理学、冰川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人体医学和海洋科学的现场科学考察工作。
2中山站设有实验室,配备有相应的分析仪器设备,可供科学考察人员对现场资料和样品进行初步分析研究。站上的气象观测场、固体潮观测室、地震地磁绝对值观测室、高空大气物理观测室等均配备有相应的科学观测设备和仪器。中国南极考察队员在中山站全年进行的常规观测项目有气象、电离层、高层大气物理、地磁和地震等.
3随着昆仑站宣告建成,我国将有计划地在南极内陆开展冰川学、天文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大气科学、空间物理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实施冰川深冰芯科学钻探计划、冰下山脉钻探、天文和地磁观测、卫星遥感数据接收、人体医学研究和医疗保障研究等科学考察和研究,从而拓展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研究的领域和深度,提高我国对南极科研的贡献率。
4泰山站不仅将成为中国昆仑站科学考察的前沿支撑,还将成为南极格罗夫山考察的重要支撑平台,进一步拓展中国南极考察的领域和范围。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