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年的中华文明”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
“5000年的中华文明”这个说法是意大利人,本国名叫马尔蒂尼,中国名叫卫匡国,是他撰写了《中国上古史》,并且在其中提出来的。
在《中国上古史》中,卫匡国以伏羲时代为起点,进行中国历史的撰写。然后之后的后继者,便以这本书的框架为蓝本,进行撰写之后,传承下去之后,在世界历史中,确定了中华文明大概有五千年。而卫匡国作为传教士,也作为被世界人民认可的汉学家,为中西之间的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中国上古史》便是其中之一,这本书有着极高的历史地位,是欧洲对中国研究的第一本,也是第一次,尤其详尽的介绍。
他当时见到了清朝的顺治帝,受到了清政府的款待,前后一共在中国生活了十四年时间,这为他送入很多的养分,极大地助力了他对中华文明的理解与痴迷,也为他更好的传教提供了方向。所以本书除了传播学问,还有传播宗教的意味。在后世的评价中,讲卫匡国在维护和推动西方对中方的认知和中方对西方的交流上,起到了决定又关键的作用。
而之后,也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佐证了,也就是对卫匡国等人确定的五千年中华文明这一理论的认可。比如梁启超在断论中华文明书籍记载,尤其是历史记载的方式,基本上是根据一本名叫《皇极经世》的书,进行起点构建。这本书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能很好的探明当时社会的历史以及人文变迁,尔后,后人根据书中记载,以及学者研究,确定了黄帝元年是公元前2698年,引经据典又详细考证,并在社会中被广泛接受。于是在孙中山就任总统时,对纪年方式特别规定了,以黄帝纪元为主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