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的市名是什么意思?

 我来答
淡雅涟焚
2014-05-27 · TA获得超过136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35
采纳率:58%
帮助的人:139万
展开全部
在伟大祖国母亲河——黄河的中上游,有一块隆起的、被黄河由西向北向东又向南三面环绕的、南临古长城的高原,这就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的鄂尔多斯。 鄂尔多斯地区在历史上有过许多名称,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称为“胡地”、“河南地”、“漠南”,明代以后称为“河套”(《明史》:“大河三面环之,所谓河套也”)。清初以后也有将黄河以北称为“后套”,黄河以南(今鄂尔多斯地区)称为“前套”的。 远古时期的鄂尔多斯,经过了奇迹般的海陆变迁和丰富多彩的演化。大量可靠的考古学、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的科学材料,向我们揭示了鄂尔多斯远古世界的奥秘:距今36亿年前是地球上最原始的古陆之一,称“鄂尔多斯古陆”;6亿年前古陆下沉变成海洋,成了“鄂尔多斯古海”;1亿年前由于造山运动的影响,逐步形成了鄂尔多斯盆地的雏形;1万年前才形成了象现在的海拔1100——1500多米的高原。距今3.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古人类“河套人”繁衍生息在鄂尔多斯这块土地上。 古代的鄂尔多斯地区,水草丰美,气候湿润,有可利用的灌溉条件,又有可供人畜食用的天然池盐和广袤的草原,所以是北方游牧部落和游牧民族最早活动的地域之一,也是历代游牧民族活动的历史舞台。商周时的狄,春秋战国时的林胡、楼烦,秦汉时的匈奴、乌桓魏晋南北朝时的鲜卑、敕勒、羯、氏、羌,隋唐时的突厥,宋辽时的党项、契丹、吐谷、浑,元明时的蒙古游牧民族,都先后在鄂尔多斯驻牧,并把这里作为他们生存发展的基地之一。 公元13世纪初(1206年),蒙古贵族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各部,尊号成吉思汗,四次亲征,驻跸于鄂尔多斯地区。126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继大汗位,1272年建国号为元,统一了全国,将鄂尔多斯地区称为察罕脑儿,是元朝皇室的封地。忽必烈封其第三子忙哥剌为安西王,并以察罕脑儿为中心安置四千户牧民,鄂尔多斯便成为忙哥剌私属牧民的牧地;察罕脑儿成为安西王时代鄂尔多斯地区的行政、军事、经济、交通的中心。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先后有蒙古鞑靼等部入居鄂尔多斯,占据了河套。明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蒙古毛里孩、阿罗出、勃罗忽三部始入河套,但仍经常战乱。1468年,蒙古封建主推举巴图蒙克为可汗,称达延汗。1532年,达延汗的孙子衮必里克墨尔根袭济农位(郡王或副王),号称彻辰汗,统领鄂尔多斯万户,成为鄂尔多斯部封建主的祖先,从此后,鄂尔多斯部一直没有离开过河套地区,在这里从事畜牧业,与汉族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共同开发河套地区,对这一地区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鄂尔多斯是蒙古语,源于成吉思汗时的“斡耳朵”,是“宫帐”、“宫殿”、“宫廷”之意。成吉思汗有四大斡耳朵,鄂尔多斯是斡耳朵的复数形式,意为“很多宫殿”,也为宫帐或宫廷的守护者。成吉思汗逝世后,其英灵及遗物被供奉在成吉思汗生前的大帐内,称为“成吉思汗斡耳朵”。他们三位哈敦夫人相继去世后,其英灵与“成吉思汗斡耳朵”共同组成八座白色毡包——成吉思汗八白室,即成吉思汗陵寝的象征,并且有世代相传的守护者,逐渐形成了蒙古族鄂尔多斯部,其核心是具有专司管理成吉思汗陵园和祭礼事宜特殊使命、权利和地位的五百户达尔扈特。 到公元1636年,皇太极建立了清朝,设立了专门管理蒙古等少数民族的理藩院,建立盟旗制度,衮必里克墨尔根的后裔额璘臣济农归顺清朝。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清政府封额璘臣为多罗郡王,封地为鄂尔多斯左翼中旗(群王旗),并把成吉思汗八白室从王爱召附近迁移到他的牧地内的甘德尔敖包,命名为伊金霍洛,意为帝王陵寝的意思;接着设立右翼前旗(乌审旗)、右翼后旗(杭锦旗)、右翼中旗(鄂托克旗)、左翼前旗(准格尔旗)、左翼后旗(达拉特旗),六旗共建一盟,会盟伊克昭(王爱召),故名,伊克昭盟,额璘臣任第一任盟长;后又增设一旗为鄂尔多斯右翼前末旗(扎萨克旗)成为七旗。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在郡王旗内设东胜厅,民国初年改为东胜县。1959年1月,扎萨克旗和群王旗合并为伊金霍洛旗;1980年8月从鄂托克旗分出鄂托克前旗;1984年1月东胜县改为东胜市;直到2001年2月26日,国务院批准撤销伊克昭盟设立了地级鄂尔多斯市,辖七旗一区(原东胜市变为东胜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