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在华容道上应不应该放走曹操?
看过《三国演义》的读者都熟悉关羽华容道放走曹操这件事。那么,关羽应不应该放走曹操呢?
首先,从《三国演义》描写的艺术效果来看,这样写是很成功的。表现出了人的精神世界情与理的深刻冲突。
其次,从道理上面看,关羽这次是个大好机会,应该将大奸贼曹操铲除或擒获,斩首以谢天下。但是,从情义上来看,又没那么简单。大家想一下,在华容道上关羽碰见刚刚战败,失魂落魄,军队死伤惨重,以前又对他有恩的曹操,那样的苦苦哀求,如果关云长二话不说,上去就是一刀把曹操斩于马下,或者亲手将他押解回城,得意洋洋的去邀功的话,不知道各位读者是一种什么感想?会不会觉孝告得,难道这就是忠义无双的关羽做出来的事情?
不过,到这里还没有完。关羽在华容道放走曹操,人们可以各种理解各种赞赏,但是关羽因私害公的罪名还是无法逃脱。放了曹操是为了义,但是他对刘备的忠呢?忠义在这里起了冲突,难道不有损关羽的完美形象吗?
于是就有人希望为关羽这种做法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最好忠义都能两全。例如有这样一种说法,说诸葛亮在华容道上单用关羽而不用张飞和赵云两人,并非是像《三国演义》中所说的那样。而是夜观天象,曹操气数未尽,此情义留给关羽。有意借关羽之手放走曹操。因为曹操只要死了,汉室就要复兴,这样刘备就无法称帝,如果曹操不死,曹贼废汉之时就是刘备称帝之日,所以考虑再三,借关羽之手放走曹操只能是利大于弊。这样一解释,关羽即有情义于曹操,又显得诸葛亮很聪明,还无损于关羽对刘备的忠。这下忠义才能两全。
不过,细细分辨来看,还是不行,这样的诸葛亮所行所作像是诡道,不像智谋。这还是次要的,关键关羽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就算他在客观上有助于帮助刘备成就霸业,但是任然不能否早乱定他主观意识上不忠于刘备的心理,如果说关羽是因为对诸葛亮的意图心领神会而去放了曹操的话,那么他的义又从何说起呢?可见,忠义任然难以两全。
难道就真的找不到忠义两全之事吗?此事恐怕很难了,因为自古忠义就难两全。你比如说《左转·宣公二年》里面讲到的刺客鉏麑,奉晋灵公之命去刺杀赵盾,当他在行刺前发现赵盾是个贤臣之后,顿时后悔刺杀,不去行此刺杀之事,然而他又不愿意背弃主人的命令,只好自杀。这样事情在后世还有很多,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很难处理好这宗矛盾。
《三国演义》里面的华容道放走曹操就是这个例子。只不过,这段华容放曹只是罗贯中虚构的故事。但是,这样的描写使得关羽的形象更加血肉饱满,更具有复杂的审美意味。同时,也使不少后人为关羽的这种忠义不能两全的事情而大伤脑筋,恐怕,这陆慎档也是罗贯中当年写华容道故事的时候所始料不及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