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怎样上课有感染力

 我来答
冬夏328
2020-09-15 · TA获得超过4.2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6万
采纳率:98%
帮助的人:500万
展开全部
因为老师讲课有激情,抑扬顿挫,有节奏感,声形并茂,亲切诚恳,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能够吸引全班同学全神贯注。我们都有经验,回忆自己在念书的时候,哪个老师好,哪个老师不好,有很多很深刻的印象。某某老师在讲课的时候抑扬顿挫,神采飞扬,就跟演戏一样,哪个老师上课就是念稿子,萎靡不振,不爱听,所以教师讲课要抑扬顿挫这一点还是很关键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李树的恋爱
高能答主

2020-09-15 · 致力于成为全知道最会答题的人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4万
采纳率:82%
帮助的人:2260万
展开全部
听——学生在课堂上希望听到三种声音

掌声:发自内心的掌声让课堂有意义。

孩子们希望在课堂上听到来自教师或者其他同学深刻而精彩的见解、简便而有效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以让自己有所感悟,此时孩子们会发自内心地鼓掌。

假如学生在你的课堂上听了半天,一句精彩的话都没听到,一次可以,两次可以,十次、二十次他就会很失望。同样的,如果你从外地赶到北京听专家讲课,然而没有一句话能打动你,你也会感到很遗憾。

笑声:学生希望听到生动而精彩的课,这会让他们更有兴趣。

我们做过调查,问孩子们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学生回答:“最喜欢有幽默感的老师”。我们老师希望孩子们能从上午第一节课到下午最后一节课注意力都高度集中,这可能吗?不可能。孩子是要走神的,是要休息的。

优秀教师上课上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有意识地开个玩笑,把全班同学逗笑,让孩子们的大脑集体放松一下,然后重新回到课堂。此时学生们会感到神清气爽。

复旦大学组织过一次学生无记名投票,调查学生喜欢哪个教授的课,选出最受学生欢迎的十大人气教授。排在第一位的是陆谷孙教授,他是《英汉大辞典》的主编。有人问陆老师:“为什么学生们这么喜欢您的课?”陆老师想了一下说:“我每堂课一定要让学生大笑三次。”

辩论声。

今天的学生和过去的学生不一样了。今天的孩子个人的主体意识觉醒了,他们希望说一点自己的看法,说一点和老师不一样的观点、和教材不一样的观点,甚至想和老师辩论一番。这是成长的标志。如果班里没有这样的孩子,我们倒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有没有问题,我们是不是压抑了孩子。

2008年上海市选了十位校长到美国加州去考察。校长们参观了加州理工学一个著名的心理实验室。实验室里学生们头上都戴了一个像帽子一样的仪器,能检测出每位学生思维活动的实际情况——他的思维是空白的、困顿的,还是非常活跃的、流畅的。

经过大样本的调查研究发现,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辩论的时候思维最活跃,学生和老师进行辩论的时候教学效率最高。

很多有经验的老师会有意识地、故意地留一个破绽给学生,让学生跟他进行辩论。一辩论,学生就充分活跃起来了。


看——教师要关注课堂上的三个细节

关注思维方式。

一般来讲,数理化老师都是这么上课的:先讲定义、定理、公式,之后带着学生解例题,解完例题以后再去做作业。

公式、定理是什么?是一般规律。具体题目是什么?是个别现象。由一般到个别,就是演绎法。演绎法可不可以?当然是可以的。演绎法有没有问题?当然是有问题的。

如果你永远使用演绎法进行教学,就会带来一个新的问题——高分低能。学生只有掌握了一个公式,之后才能去解决一个与此相关的具体问题。当面对一个新问题时,学生就又不会解答了。

芬兰有一位数学教育家说:在数学公式、数学定理和生活现象之间有一条鸿沟,数学教育的任务就是把这个鸿沟填平。把生活现象和公式、定理之间的鸿沟填平,这就是数学教育应该做的事情。但是如果我们始终采用演绎方式的话,这个鸿沟不但没有填平,反而在不断地扩大。

有一位数学老师喜欢采取归纳法进行教学。他从生活的一个现象出发,让学生归纳出一般定义,比如什么是解方程,什么是方程解,然后再对照书本的定义,从个别上升到一般,最后给学生许多练习题,让孩子们自己去判别,由一般再回到个别。我觉得这样一种思维方式是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提倡的。要让孩子面对生活,面对现象,而不是直接面对公式。

关注课堂的开放度。

比如数学老师问一句“还可以怎么计算”,就可以为学生打开一扇小小的窗户。过去我们不太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今天我们的课程改革强调要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过去我们说“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学生看来看去就看教科书;今天我们讲,“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都可以拿来为我所用。

一位英语老师正在写板书,一名学生用笔在桌子上敲打起来。老师听到后,说了一句很幽默的话:“英语课是不需要伴奏的。”敲击声就悄然隐去,孩子们也笑了,那个捣蛋的孩子做了一个鬼脸。而他做鬼脸的动作恰好被老师捕捉到了,老师马上边模仿边说了一句:“Make a face,这就是做鬼脸。”孩子们无意之间学到了一个新的英语短语,这位老师就为学生打开了一扇小小的窗户。

关注旁例和反例。

有一个理论叫作变异理论。什么意思?你要想正确认识事物的关键属性,还需要理解该关键属性的变异形式,以加深对该属性的理解。即要理解一个事物,还要了解它不一样的地方,变化的地方,相反的东西,要关注旁例或者反例,然后再加以对比,从而达到对于关键属性的辨析。

一些老教师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年轻教师在这方面做得稍微欠缺。有的老师讲了一道例题,然后给学生布置了一个配套的跟这个题目完全相似的题目,孩子们会做了。但孩子们真懂了吗?稍微一变,孩子就不会了。这就是因为没有让学生了解旁例和反例。只有了解旁例、反例,他们才能融会贯通,才能真正理解。

变异理论证明,学习迁移的必要条件是同时具备共同性和差异性,既要有相同的,还要有相反的,有差异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有经验的老教师之所以课上得好,学生学习效率高,就是因为这些教师给了学生不只一个方面的东西,而是多方面的、立体的、全面的内容。


说——老师语言有三重境界

第一境界:想得清楚,说得明白。

我在建平中学担任校长组织教师招聘工作时,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的一些学生都会来应聘,包括硕士、博士。如果是招聘数学老师,我们就请数学特级教师给应聘者出几道题目,做两个小时。如果他连题目都做不出来,说明他想不清楚,那就不适合当老师;如果做出来了,就请他走到班上去,对着学生讲清楚,如果讲不清楚,我们也不能要。

比如陈景润,他大学毕业后被分到当时北京最好的高中——北京四中。陈景润是解题高手,什么题目到他手上很快就做出来了,这说明他想得清楚。但是面对北京四中这么好的学生,他讲完之后居然没有一个学生听得懂,说明他说不清楚,他是不适合当中学老师的。后来他到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成为著名数学家。

第二境界:声情并茂、传神动听。让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今天,我们很多人在谈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其中一个观点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这当然很有意义。但是我们也发现,现实教学中我们有些老师变得不会说话了,这可能会造成新的问题。

语言除了要准确精炼之外,还要有一定的艺术性。语言是艺术,艺术的语言具有感染力,老师的语言要能够做到生动传神、悦耳动听,要能够把孩子的情绪调动起来、思维调动起来,能让孩子产生强烈兴趣。

第三境界:言有尽,而意无穷。

在课堂上,老师只有寥寥数语,但包含了无穷的意思。老师的三言两语就打开了孩子们一扇扇思维的窗户、想象的窗户,让孩子们尽情思考、充分想象,思也无涯,这是教师课堂语言的最高境界。当然,这是很难达到的。每一重境界都需要我们老师修炼、修炼、再修炼。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