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这个习俗发生在哪个朝代?
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这个惨无人道的封建习俗,具体在哪个朝代发生,还没有非常确切的史料可以证明,目前流传较广的两种说法是在秦代和元代,具体分析如下:
一.古代用花甲墓与瓦罐坟,来对待年过六十的老人。自古以来,人性就是一种不能深入研究和窥探的东西,你永远不知道人性能恶劣到什么程度。在古代的某个时期,过六十就要被遗弃,并会被自己的子女用极其残忍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听起来就觉得不可思议。即使这个习俗在史料记载中,不具有普遍性,但却也是真实存在的,且时间多发生在宋元时期。
据说埋葬六十岁以上老人,共有两种方式,被称为花甲墓与瓦罐坟,每一种都很是让人心痛,被埋的老人该是怎样一种绝望的心情,受尽折磨直至死去。首先第一种是修建一种小型建筑坑,将坑底和坑的四周都铺上一层青砖,上面盖着留有小孔的顶棚,目的是通风透气。以及每到吃饭时,通过小孔用绳子吊着瓦罐,给这些老人送些吃的喝的。
就这样家人每天来打探花甲墓中老人的状况,一旦里面没有动静了,就开始用泥土或者石块封住小孔,建立封土堆。而里面的老人到底是不是真的没有了生命迹象,就不得而知了。
第二种方法更加残忍,刚开始不会封住坟墓的入口,每送一次饭给老人,就在入口处添加一块砖,知道入口被封死为止,不管里面的老人是死是活。被封住的老人,除了在里面被活活饿死或者憋死,通常不会有什么其它好的结局,是一种非常残忍和无情的做法。据史料记载,现代已出土了一些这种类型的墓穴,每到下雨这些坟墓的顶端就会露出来。
二.有流传这种风俗是在先秦时期兴起,但可信度不高。关于这个陋习是起源于哪个朝代,第一种说法是在秦朝。相传秦始皇时期,召集大量人力物力来建设长城,限制在十八到五十九岁的男性。所以一些四五十岁,还没有到六十岁的男士,为了躲避修建长城这个苦差事,谎报自己已经六十多岁。由于谎报的人越来越多,引起了秦始皇的愤怒,便下令凡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都要活埋。
也有人说秦始皇是觉得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没有什么用,活着也是浪费粮食。但是这些传说是在野史中记载的,不具备可信度。其次,孝道文化的熏陶,应该也不会在秦朝,发生这种如此违背公序良俗的事情。
三.很可能是由元代最初的游牧民族,创造了这种惨绝人寰的陋习。而从这种墓穴,多出土于元宋时期这一点来看,这个陋习出现在元朝,由游牧民族所创的说法,是相对比较可信的。游牧民族以放牧打猎为生,生活环境恶劣,条件艰苦。在古代六十岁已算高龄,通常行动不便,劳动能力降低。为了减少生活的压力,选择用花甲墓的方式结束他们的生命,也可以说得通。而古代这种抛弃六十岁以上老人的这种做法,在现代的某些落后的国家和地区也是存在的,只不过没有如此的明目张胆和残酷。
“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这个习俗是发生在秦朝时期的事,但是它的真实度还有待考究,史料上也没有具体的记载,只不过是民间老人们的一种说法。
“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这种话听起来就很残忍,那么这种事情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着的吗,它又发生在哪个朝代呢,如果人到六十没死的话,真的会被活埋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第一,活埋老人的“花甲墓”。
据说这种习俗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着的,“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又被称为是“花甲墓”,但是它的发生年代并没有具体的记载,有人说这种事情是秦朝时期的事情,因为他比较符合秦始皇的残忍,因为古代的时候,生产力很低,而人一到60以上也就是属于高龄了,这样的人不仅没有不能劳动,反而还需要付出粮食去养活他,所以就有了这样的规定,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
第二,秦始皇取消活埋老人的习俗。
一开始的时候,是因为老人对社会没有什么帮助,反而还会造成负担,所以就规定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那么狠心,有的子女不愿意活埋老人,也会想方设法的把老人给藏起来,后来有一个人因为家里老人的缘故,帮了秦始皇一个大忙,这让秦始皇看到了老人的好处,老人见多识广,懂的东西也多,考虑到这里,于是秦始皇就废除了这个习俗。
第三,也有的说活埋老人是元朝的事情。
不管是秦朝的事情,还是元朝的事情,都没有具体的记载,从后世对古墓的考古研究发现,花甲墓可能是元朝时的事情,元朝统治了中原以后,奴役汉人,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没有劳动力,对于元朝来说,不能为他们创造财富,所以就有了这样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