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个甲午海战,清政府就投降了呢?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利,也代表着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通过三十年努力搞起来的洋务运动,彻底宣告失败。在这一次战争中,清政府不仅失去了整个北洋水师舰队,更是在陆地战场接连溃败,以至于在不做过多抵抗的情况下,和日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回过头来在对比一下两次日军的侵略行为,一次是甲午中日战争,一次则是抗日战争时期。面对这两支截然不同的日军,为何抗日战争期间,全国人民奋勇作战,一同抵御侵略。反而,清朝却选择早早的求和,放弃与日军在陆地上一较高低?
坎坷的北洋舰队
李鸿章和左宗棠同为晚清四大名臣,在清朝末年拥有着较高的地位。然而,他们两人却代表着两个不同的派系,一个是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一直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口号和目标,希望通过海军的建设,来提升清朝的国力。
另一个则是以左宗棠为首的保守派,他们更希望发展陆军,然后向西部继续开拓领土。同为封疆大吏的两人,在当时依然是左宗棠的影响力高于李鸿章。于是,清政府的整体政策还是倾向于陆军,更是花费上亿白银进行西征,取得重大战果。
在左宗棠当朝期间,清朝的海军发展一度陷入停滞。相反,日本的海军实力在明治维新后,开始突飞猛进,尤其是日本海军多次购买国外的军舰,就是为了确保其太平洋沿岸的统治力。到了甲午中日战争前夕,日军的海上实力已经超过清朝了。
不过,在左宗棠去世后,清朝因为曾在中法马江海战中,福建水师在30分钟内被法军打得全军覆没,于是吸取教训,开始让李鸿章大力发展海军,北洋水师也是这个时候出来的。不过,因为为时已晚,在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北洋水师还是遭到了日军的无情摧残。
从朝鲜战场到辽东战场
清军在甲午中日战争开打前,其实是在援兵朝鲜半岛,帮助朝鲜抵御日军的袭击。不过因为物资运输的船队被日军击沉,于是才有了这场战争的爆发。在北洋水师失利后,清军在朝鲜战场也接连受挫,被一路打回了辽东半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