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时就有人发明了最早的“机关枪”,为何康熙却弃之不用呢?
图为康熙年制威远将军炮。
首先戴梓的确有研制火铳一事,因为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里清楚记载了,纪晓岚和戴梓的后人戴遂堂是好友,向其讲述了戴梓当年曾经试制一支鸟铳的事情,在第19卷里写道:扳一机则火药弹丸自落筒中,第二机随之并动,石激火出,而铳发矣,计二十八发。从这里可以看出,此铳填满弹药可以连续发射28弹,是一种可以连续发射的燧发枪,但是《阅微草堂笔记》并没提连珠火铳,所以无法确定戴梓进献的连珠火铳是“机关枪”,还是连续发射的鸟铳是“机关枪”。
图为康熙琵琶鞘枪,英国进献。
在1890年,李恒编纂《国朝耆献类证初编》时,把戴梓向康亲王献连珠火铳一事编进了此书,民国时编《清史稿》引用了此段记载,于是就有了后人以连珠火铳能连发28发弹丸记载为据,认为康熙时期就有了机关枪,或者是类似的机关枪,但是这种枪康亲王有没有献给康熙皇帝,没记载,原因未知,这种枪在当时并未得到重视,更没有制造和使用,所以也谈不上改进,雍正以后满清的火器都是维持现状,技术停滞不前。
《平定准噶尔得胜图》中,火枪对射场景,旁边还有一排火炮。
不过,从研读康熙时期的史料能发现一些端倪,比如《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记载,1715年,山西总兵奏请造子母炮,康熙听后严厉驳回,说,子母炮系八旗火炮,各省概造,断乎不可,从此以后各省都沿袭此例,再也没人提造炮的事了,更别提改进技术之类的,其实康熙很清楚火炮的威力,他把枪炮制造局设置在养心殿内,直接由自己控制,造出来的火器只供皇室和八旗使用,汉军只能最使最差的火器,数量极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