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引暮行的翻译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太常引·暮行》
李齐贤
栖鸦去尽远山青,看暝色,入林垌。灯火小于萤,人不见,苔扉半扃。
照鞍凉月,满衣白露,系马睡寒厅。今夜候明星,又何处,长亭短亭?
注释:
①李齐贤(1289—1367),字仲思,号益斋,高丽人,曾任西海道安廉使。时中国为元代。二十八岁时为忠善王所赏,侍从至元大都。李齐贤曾长时间在元生活,有散曲及词作传世。
②林垌:垌,jiōng 树林的外缘。一解,林垌,林地。垌 dòng ,田地。
③苔扉半扃(jiōnɡ):长满苔藓的门半掩着。扃:关闭。
④明星:启明星。
赏析:
该词写词人出行途中于傍晚寻找住处安歇的情状。
上阕先写词人于傍晚看到的景色。傍晚时分,乌鸦飞进林子安歇,远山也变暗了,一片深绿,暮色也进入了林子。“看暝色,入林垌”运用比拟手法,形象写出林子由部分到整体明暗变化的过程。
接下来,写寻找歇宿之地。词人发现一个燃着灯火的住所,只是这灯火比萤火虫还小还暗。这里显然用了夸张手法。来到近旁,却不见人,长满苔藓的柴门半关着。词人欣喜之情自然为之一沉。
下阕写词人来到院内,系马,安歇,以及卧中的想象。
阴凉的月光照在马鞍子上,满身的衣服都被露水打湿了,系好马,就睡在寒冷的厅堂里。睡卧中,不免又期待天明,到明天又会身在何处?经过多少长亭和短亭?尾句想象第二天的行程,极写路程艰难而漫长,让人心事重重,难以安宿。
作者:
李齐贤(1289—1367),字仲思,号益斋,高丽人,曾任西海道安廉使。
李齐贤
栖鸦去尽远山青,看暝色,入林垌。灯火小于萤,人不见,苔扉半扃。
照鞍凉月,满衣白露,系马睡寒厅。今夜候明星,又何处,长亭短亭?
注释:
①李齐贤(1289—1367),字仲思,号益斋,高丽人,曾任西海道安廉使。时中国为元代。二十八岁时为忠善王所赏,侍从至元大都。李齐贤曾长时间在元生活,有散曲及词作传世。
②林垌:垌,jiōng 树林的外缘。一解,林垌,林地。垌 dòng ,田地。
③苔扉半扃(jiōnɡ):长满苔藓的门半掩着。扃:关闭。
④明星:启明星。
赏析:
该词写词人出行途中于傍晚寻找住处安歇的情状。
上阕先写词人于傍晚看到的景色。傍晚时分,乌鸦飞进林子安歇,远山也变暗了,一片深绿,暮色也进入了林子。“看暝色,入林垌”运用比拟手法,形象写出林子由部分到整体明暗变化的过程。
接下来,写寻找歇宿之地。词人发现一个燃着灯火的住所,只是这灯火比萤火虫还小还暗。这里显然用了夸张手法。来到近旁,却不见人,长满苔藓的柴门半关着。词人欣喜之情自然为之一沉。
下阕写词人来到院内,系马,安歇,以及卧中的想象。
阴凉的月光照在马鞍子上,满身的衣服都被露水打湿了,系好马,就睡在寒冷的厅堂里。睡卧中,不免又期待天明,到明天又会身在何处?经过多少长亭和短亭?尾句想象第二天的行程,极写路程艰难而漫长,让人心事重重,难以安宿。
作者:
李齐贤(1289—1367),字仲思,号益斋,高丽人,曾任西海道安廉使。
展开全部
栖鸦去尽远山青,看暝色,入林垌①。灯火小于萤,人不见、苔扉半扃②。
照鞍凉月,满衣白露,系马睡寒厅。今夜候明星。又何处?长亭短亭。[1]
栖息在树上的乌鸦也都飞走了,远处的青山依然葱翠,看落日余辉,正洒在树林边缘。灯火发出比营火虫还小的光亮,长满苔藓的门半掩,等故人来,故人却又迟迟不见归来。
冰凉的月光,照在马鞍上,衣服上也映衬着白色的月光,把马系好,在冰冷的厅堂歇息。今天盼着明天。明天又要去哪呢?又要离去了。
照鞍凉月,满衣白露,系马睡寒厅。今夜候明星。又何处?长亭短亭。[1]
栖息在树上的乌鸦也都飞走了,远处的青山依然葱翠,看落日余辉,正洒在树林边缘。灯火发出比营火虫还小的光亮,长满苔藓的门半掩,等故人来,故人却又迟迟不见归来。
冰凉的月光,照在马鞍上,衣服上也映衬着白色的月光,把马系好,在冰冷的厅堂歇息。今天盼着明天。明天又要去哪呢?又要离去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