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觉民的后代情况怎么样了?
林觉民只有两个儿子,老大是林依新,次子为林仲新。老大林依新在九岁的时候就夭折。遗腹子林仲新由祖父带大。
林仲新1930年代入读上海光华大学,毕业后一度随林觉民旧交林森做事。在林森任抗日战争时国民政府主席的时期,担任过国民党基层官员。
1949年后还能担任共产党的干部。1957年到1968年,林仲新一直担任漳州粮食局副局长。之后他退休,闭门,直到1983年去世。
林仲新娶过两任太太,第一位在抗日战争时期去世,有个大儿子林天立,在北京航天材料研究所工作。
第二任刘文业,有两个女儿林兰和林婷。林婷一直生活在漳州,继承的也是母亲早年在漳州市一家银行的位子。
林兰则在福建某省行工作,异常低调。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广东40人:徐佩旒 徐礼明 徐日培 徐广滔 徐临端 徐茂燎 徐松根 徐满凌 徐昭良 徐培添 徐保生 徐廉辉 徐容九 徐进照 徐褶成 徐应安 李炳辉 李晚 李文楷 李文甫 李雁南 陈春 陈潮 陈文褒 罗仲霍 罗坤 庞雄 周华 游寿 江继复 郭继枚 劳培 杜凤书 余东雄 马侣 黄鹤鸣 饶辅廷 张学铨 周增 林修明曾日全
福建20人:方声洞 冯超骧 罗乃琳 卓秋元 黄忠炳 王灿登 胡应升 林觉民 林西惠 林尹民 林文 刘六符 刘元栋 魏金龙 陈可钧 陈更新 陈与燊 陈清畴 陈发炎
广西6人:韦树模 韦荣初 韦统淮 韦统铃 李德山 林盛初
安徽3人:程良 宋玉琳 石德宽
四川3人:秦炳 喻培伦 饶国梁。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陈意映
以上内容参考:民革中央网站——林觉民在漳州的后人
长子林依新,出生于1916年,在九岁时去世。次子林仲新,出生于1919年,是林觉民的遗腹子。他在1930年代入读上海光华大学,毕业后一度随林觉民旧交林森做事。在林森任抗日战争时国民政府主席的时期,担任过国民党基层官员。1949年后还能担任共产党的干部。1957年到1968年,林仲新一直担任漳州粮食局副局长。之后他退休,直到1983年去世。
林仲新的第一任妻子在抗日战争时期去世,留下一个儿子林天立。林天立在北京航天材料研究所工作。第二任妻子刘文业,有两个女儿林兰和林婷。林兰在福建某省行工作,异常低调。林婷一直生活在漳州,继承的也是母亲早年在漳州市一家银行的位子。
综上所述,林觉民的后代在不同领域有着不同的成就,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林觉民(1887年—1911年4月27日[一说5月3日]),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中国民主的先驱,革命烈士
少年之时,即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留学日本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春回国,4月24日写下绝笔《与妻书》,后与族亲林尹民、林文随黄兴、方声洞等革命党人参加广州起义,转战途中受伤力尽被俘。后从容就义,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出生在福州三坊七巷。幼年时过继给叔父为子,其嗣父是个饱学多才的廪生,以诗文闻名于时;嗣母是个生性善良仁爱,典型的贤妻良母。林觉民天性聪慧,读书过目不忘,深得嗣父的喜爱,自幼就由嗣父亲自教导读书。后参加科举考试,无意获取功名,遂在考卷上题了“少年不望万户侯”七个大字,离开考场。
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考入全闽大学堂(今福州一中),开始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回乡与陈意映结婚。
少年林觉民觉得教育腐化,力赞邹容的“革命军”中所提的“革命与教育并行”,与几个进步同学在福建城北找了房子,自办私学。
林觉民还在家中办女学,动员妻子陈意映、堂妹林孟瑜等亲友10余人入学。他亲授国文课程,抨击封建礼教,并介绍欧美先进国家的社会制度和男女平等情况。在他的劝导下,家中一众女眷纷纷放脚,还有人进入福州女子师范求学,成为该校第一届毕业生。
为了激发市民的革命思想,林觉民和同学一起成立读报所,其中收纳了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等小册子,订了《民报》《苏报》《浙江潮》和秋瑾的《中国女报》等进步报刊。
林觉民尤善讲演,常常宣传革命道理。有一天晚上,他在城内锦巷七星君庙参加爱国社活动,发表了一篇题为《挽救垂危之中国》的演说,拍案捶胸,声泪俱下。全闽大学堂的一个学监恰好在场。事后他对人说:“亡大清者,必此辈也!”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林觉民告别陈意映,东渡日本自费留学,专攻日语。
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转入庆应大学学习文科,专攻哲学,兼习英、德两国语言。不久,加入了中国同盟会,成为第14分会(福建分会)的骨干成员。
1911年1月底(清宣统三年一月),中国同盟会在香港成立了统筹部,策动广州起义。赵声、黄兴分别任统筹部的正、副部长。林觉民得知后,从日本回国参加广州起义,遂赴香港,后回福建召集革命志士。
1911年4月9日(清宣统三年四月九日),林觉民告别了陈意映,带着20余人从马尾登船驰往香港。
1911年4月11日(清宣统三年四月十一日),林觉民到达香港。此时,参加起义的人员陆续从各地赶来。林觉民一趟趟地在香港与广州之间来来往往,负责把这批人护送进广州。
1911年4月23日(清宣统三年四月二十三日),黄兴从香港潜入广州主持起义工作,因为出了内奸。
1911年4月24日(清宣统三年四月二十四日)夜,林觉民临行前回家探望了父母和妻子陈意映,跟家人说学校正在放樱花假。当时陈意映已经怀孕。在香港,林觉民深夜里在手帕上写下了给父亲的《禀父书》及给妻子的《与妻书》。
1911年4月27日(清宣统三年四月二十七日),陈更新等率福建志士进入广州,林觉民参加黄兴领导的广州起义。下午5时30分,林觉民随黄兴勇猛地攻入总督衙门,纵火焚烧督署。冲出督署后,转攻督练所,途中与清巡防营大队人马相遇,展开激烈巷战,受伤力尽被俘。
面对清廷广州将军张鸣歧与水师提督李准会审,根据相关记载,林觉民“侃侃而谈,畅论世界大势,以笔立言,立尽两纸,书至激烈处,解衣磅礴,以手捶胸”。他告诉两人,“只要革除暴政,建立共和,能使国家安强,则死也瞑目”。李准甚至动了恻隐之心,觉得可以留下林觉民为清廷所用。张鸣歧则认为,这个“面貌如玉、心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称得上奇男子”的林觉民,如果留给了革命党,实为后患。
1911年5月3日(清宣统三年五月二日),林觉民在广州天字码头被枪杀,年仅24岁。
一、次子:林仲新
林仲新(1911年-1983年),家中次子,福州人,烈士遗孤,父亲是革命志士林觉民,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
曾在国民政府当过科长等,新中国成立后居住漳州,1957年至1968年任漳州市粮食局副局长,“文革”期间曾下放诏安,退休后定居漳州,1983年辞世。
“与妻书”为林仲新所珍藏,1959年他作为珍贵文物捐赠给福建博物馆。
二、女儿:林暖苏
林暖苏,女(1908--2001)福州市人,为辛亥革命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林觉民嗣女。生前历任福州画院画师,福建省美协会员,福建省文学馆馆员,省市政协画室画师。
早年毕业于上海美专,得到刘海粟,谢公展传授,擅长写意花卉,尤其擅于画菊。其作品构图简洁,纵逸奔放,充满生机。
作品曾流传到日本,美国,香港,加拿大,台湾等地倍受好评。1990年应邀到新加坡进行艺术交流。出版有《林暖苏画选》,福建电视台曾为其拍摄电视专题篇“爱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