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十八世纪的中叶到19世纪的初期,欧洲自然科学向前猛进了?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朴素辩证法 古代原始的辩证法。它直观地认识到一切事物都在普遍联系和运动变化之中,猜测到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如中国古代《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等。在欧洲,古希望的赫拉克利特认为“一切皆变,无物常住”,“统一物是由两个对立面组成的”。它是辩证法的初级形态,虽是正确的,但缺乏严格的科学论证,因而又是不完备的。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种单纯用古典力学解释一切自然现象的观点。它把物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性质都归结为力学的性质,把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系统和运动形式都归结为力学的系统和运动形式,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完全服从于机械因果律。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在16世纪兴起,并在17、18世纪的西方哲学中占居支配地位。在这个时期,从神学解放出来的自然科学对自然界进行着分门别类的研究,力学以及为它服务的数学取得了巨大成就。17世纪上半期,R.笛卡尔根据力学的成就,建立了一个机械的宇宙演化模型,并对物理现象和生物现象作了机械的解释。17世纪下半期,I.牛顿在J.开普勒和G.伽利略工作的基础上建立起超出其他自然科学部门研究水平的严密力学体系,不仅能正确描述地上物体的机械运动,而且能算出天体的轨道,并确定地预言其运动。于是,古典力学就变成了整个自然科学的典范,同时也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奠定了基础。在这个时期,那些试图以自然原因解释自然现象的哲学家们往往用力学规律去说明自然,认为物体的基本属性只是广延,色、声、香、味等感觉性质不过是一些主观的幻影。在他们看来,物质是惰性的,它的运动仅仅是在外力推动下失掉一个位置而获得另一个位置。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从笛卡尔的物理学出发,应用当时发达的力学成就,贯彻了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并对神学自然观进行了不调和的斗争。他们与17世纪的机械唯物主义者不同,肯定物质自身能够运动并具有多种多样的性质,但却进一步发挥了机械决定论的观点。按照这种决定论,自然界被看作是一个不间断的因果链条,原因和结果具有严格确定的、不可移易的必然联系,认为所见的一切都是必然的。这种机械唯物主义观点在自然科学中的突出表现是拉普拉斯决定论。P.-S.拉普拉斯假定,如果有一个智能生物能确定从最大天体到最轻原子的运动的现时状态,就能按照力学规律推算出整个宇宙的过去状态和未来状态。后人把他所假定的智能生物称为拉普拉斯妖。按照这种假定,宇宙中全部未来的事件都严格地取决于全部过去的事件,事件出现的不确定性或偶然性消失了,不但偶然性并未从必然性中得到说明,反而使必然性成了纯粹偶然的产物。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在历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在于,它与当时最发达的自然科学相结合,坚持从自然本身说明自然,证实了以往被视为根本不同的领域,如地上的运动和天上的运动,都服从于同样的力学规律,从而有力地打击了神学自然观,维护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则。
在19世纪,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并受到德国自然哲学家的批判,但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完整的自然观(见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中才得到真正的扬弃。自然科学的发展也逐步突破了机械唯物主义的束缚。19世纪以来先后出现的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进化论和细胞学说以及热力学统计理论和电磁场理论,真正勾画出了一幅自然界辩证发展的图景。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马克思主义对于包括人在内的自然界的总看法。它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的自然科学革命性变革中确立的。
形成和发展的背景 18世纪中叶以来,西欧工业革命促使整个自然科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不但冲击了传统的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也使思辨的自然哲学(见德国自然哲学)失去了存在的基础。这一时期,在自然科学中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发现。 首先是康德-拉普拉斯的星云假说(见星云说)描绘了整个太阳系在时间进程中逐渐生成的历史,接着英国地质学家C.赖尔描述了地层的缓慢演化,生物学家C.R.达尔文又以丰富的事实论证了生物通过自然选择而进化的历程。德国的F.韦勒用无机原料人工合成尿素,证明了无机界同有机界之间的联系;M.J.施莱登和T.施旺分别发现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消除了动物界同植物界之间的壁垒。在物理学中,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发现,表明了自然界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联系和统一;麦克斯韦电磁理论(见电磁世界图景)证明了电、磁、光之间的同一性;热力学第二定律也揭示了物理 -化学过程的不可逆性等等。自然科学所提供的这些关于自然界自身联系和发展的事实材料,大体描绘出了一幅整体的联系和发展的自然图象。于是,一切僵硬的东西溶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整个自然界都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并导致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诞生。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经历了从物理科学到生物科学、从理论科学到技术科学的一系列革命,更广泛更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所固有的辩证法,从而更加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它主要包括以下的内容。
自然界的层次结构 现代科学表明,自然界具有无穷的连续系列的层次结构,每一层次又是这个系列的不连续的“关节点”,并表现为各种不同的物质形态。从微观尺度看,夸克(层子)组成了基本粒子,并服从于这一层次的特有规律,如量子色动力学定律。基本粒子,主要是质子和中子,由强相互作用结合为原子核。原子核和电子再通过电磁相互作用结合为原子,并进而结合为分子,如此等等。从量子场论来看,任何微观粒子都是相应的场量子,它们既是间断的粒子,又是连续的波,因而也可以称为“波粒子”。
从宏观尺度看,各种物体都是由原子-分子构成的,并且靠引力形成各种天体系统。如由太阳和行星组成太阳系,由太阳系一类的恒星组成银河系,由银河系一类的星系组成星系团以至于人们已知的最大宇宙系统——总星系。在地球上,分子不仅组成各种无机的宏观物体,而且还按照不同的复杂性程度组成有机分子、生物大分子、病毒、细胞以至于包含人类在内的各种生物有机体。因此,任何层次的物质形态都具有内部结构,都包含决定其性质的各种要素和它们的相互作用。自然界的层次结构是无穷尽的,人们对它们的认识也不会有终结。
自然界的无限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任何物质形态都处于不停顿的运动变化之中,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是进化和退化、前进运动和后退运动、向上分支和向下分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
19世纪统计物理学说明,个别热分子服从于动力学规律,而大量分子所组成的系统则表现一种或然性行为,服从于统计规律。到20世纪,量子力学描写了微观客体的行为,它在本质上也是统计理论。而且可以认为,量子力学的这种统计特征来自单个粒子的行为方式,来自这些粒子运动的随机性。这样,偶然性就成为任何运动的本质属性,成为必然性所不可缺少的伴侣。现代生物学也证明,在生物进化过程中不仅基因变异是随机的,而且自然选择也不完全是定向的,因而进化的方向包含着偶然因素。根据一些生物学家的看法,在分子水平上的进化方向甚至不受自然选择的影响。也完全是随机的。这一切表明,自然界不是某种有目的的预定计划的展现,而是新的可能性的不断涌现,从而不断开辟着新的发展方向,并决定了自然界经历着真正的历史。
在19世纪,热力学第二定律第一次揭示了物理运动的不可逆性,表明孤立系统的增熵是一个退化过程。20世纪中叶自然科学判明,自然事物在本质上都是开放系统,都不断地同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形成减熵的进化过程。因此,自然界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任何物质系统都是在大量偶然的随机因素中发展着,这个发展过程在一定条件下表现为偶然性减少的进化过程,在另外的条件下则表现为必然性减少的退化过程。这样,自然界总是经历着进化和退化相统一的真正发展的历史,也是一些事物瓦解、另一些事物涌现的真正历史。
自然界的相互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各种事物相互作用的整体,也是各种作用过程的集合体。一切自然事物,小到原子、基本粒子,大到银河系、总星系,复杂到人、生物圈以至于社会圈,都是由各种不同要素组成的系统。自然界通过这些要素本身相互作用以及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整体的功能和特性。这也是一个信息反馈的过程。物质系统可能通过负反馈调节输入而保持相对的稳态,也可能通过正反馈打破旧的稳态,建立新的稳态或趋于毁灭。因此,在这种动态作用过程中,每一层次的系统都会突现新的组合方式,具有更高的组织性,形成不同层次的物质形态。但是,不同层次的系统又有同构性。事物作为开放系统,处于内部和外部作用中,并且都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自我组织的能力。从这个角度看,它们之间的不同仅仅是组织水平高低的问题,通常所谓的“目的性”无非是这种组织性的表现。不同的物质形态之间,首先是无机物同有机物之间、非生命同生命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并不存在神秘的“隐德莱希”、“活力”等等。物质结构每一层次的整体功能,也意味着趋向于更高层次的潜在可能性,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确实会导致新的层次的突现。正因为如此,物质结构的无限层次,正好对应于发展过程的无穷系列;宇宙的空间结构图式,正好对应于宇宙在时间中的进化图景。
人和自然的统一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同自然的关系,即人不是作为自然现象的单纯旁观者,而是自然过程的积极参与者;不仅自然界到处打上了人的烙印,而且人也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断改造自己。新的技术革命延长了人脑,使人类有可能预见到自己活动更远的社会后果,更自觉地调节人同自然的关系。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人对自然的态度: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无限制地向自然界索取,而必须不断调节自己同自然的关系,使之和谐统一,并在这个前提下满足自己的需要。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主张人和自然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们只能在人同自然的相互作用中认识自然界以及认识人自己,建立人同自然相统一的辩证世界图景。
自然观
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不依赖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物质世界。唯心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精神或上帝的产物。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处在永恒运动、变化、发展中的物质世界;自然界一切现象都是对立统一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自然界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对自然界认识的基础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
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认识。大体包括人们关于自然界的本原、演化规律、结构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的根本看法。自然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认识的基础,因而任何一种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是什么时间 - :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1791年至1810年.
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世界市场是怎样逐步形成的?它带来了什么积极作用? : 形成过程:国内市场和世界市场的开拓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条件.它要求以世界为它的活动舞台,如果不掠夺世界 其他地区,资本主义便无法发展.资本主义不断地侵蚀、瓦解以农为本的自然经济,不断地向非资本主义地区渗透、扩张,并把...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个大动荡的时代,历史性的变革主要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 : 表现:①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进行激烈斗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1848年欧洲革命进一步瓦解了欧洲大陆的封建制度;19世纪中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改革和民族统一运...
18世纪末,19世纪中叶,德国哲理发学派宣传的主要 : 18世纪末,19世纪中叶,德国哲理法学派宣传的主要是(ABCDE ) A.人权 B.自由 C.平等 D.宪政 E.法治
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中叶出现的自然科学学成就,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自然图景 - : 勾画了一幅科学在矛盾中发展的图景.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生物学领域取得了革命性进展,主要表现在:1、细胞学说的创立2、《物种起源》一书的出版3、早期的生物进化思想的出现4、《人类的起源》一书的出版
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中叶,欧洲先后兴起的文学流派是( ) A.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 B.古典主义和批 : C 考查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兴起的背景,从时间上和材料内容上可以做出判断.古典主义流行于17世纪,现代主义则是在20世纪,时间上不对.本题选C.
史家认为,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历史性变革的时代.导致这 - : B随着工业革命不断对外扩展,欧洲大陆的资本主义有了长足的发展,和封建专制统治的矛盾也越来越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欧洲大陆逐渐兴起和发展,到19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大国多通过改革和革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导致了历史性的变革.
欧洲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两次革命 - : 经济领域: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政治领域:18世纪末期的法国大革命
有学者认为“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历史性变革的时代.”引 : 工业革命
18世纪中叶,中叶怎么理解?1750年吗? - : 中叶 zhōngyè [middle period] 一个世纪或一个朝代的中期 如19世纪中叶就是指19世纪中期 其实就是中期啦,汉语很多词汇是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啊,18世纪中叶,就是1750年前后,前后跨度不应超过10年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种单纯用古典力学解释一切自然现象的观点。它把物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性质都归结为力学的性质,把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系统和运动形式都归结为力学的系统和运动形式,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完全服从于机械因果律。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在16世纪兴起,并在17、18世纪的西方哲学中占居支配地位。在这个时期,从神学解放出来的自然科学对自然界进行着分门别类的研究,力学以及为它服务的数学取得了巨大成就。17世纪上半期,R.笛卡尔根据力学的成就,建立了一个机械的宇宙演化模型,并对物理现象和生物现象作了机械的解释。17世纪下半期,I.牛顿在J.开普勒和G.伽利略工作的基础上建立起超出其他自然科学部门研究水平的严密力学体系,不仅能正确描述地上物体的机械运动,而且能算出天体的轨道,并确定地预言其运动。于是,古典力学就变成了整个自然科学的典范,同时也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奠定了基础。在这个时期,那些试图以自然原因解释自然现象的哲学家们往往用力学规律去说明自然,认为物体的基本属性只是广延,色、声、香、味等感觉性质不过是一些主观的幻影。在他们看来,物质是惰性的,它的运动仅仅是在外力推动下失掉一个位置而获得另一个位置。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从笛卡尔的物理学出发,应用当时发达的力学成就,贯彻了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并对神学自然观进行了不调和的斗争。他们与17世纪的机械唯物主义者不同,肯定物质自身能够运动并具有多种多样的性质,但却进一步发挥了机械决定论的观点。按照这种决定论,自然界被看作是一个不间断的因果链条,原因和结果具有严格确定的、不可移易的必然联系,认为所见的一切都是必然的。这种机械唯物主义观点在自然科学中的突出表现是拉普拉斯决定论。P.-S.拉普拉斯假定,如果有一个智能生物能确定从最大天体到最轻原子的运动的现时状态,就能按照力学规律推算出整个宇宙的过去状态和未来状态。后人把他所假定的智能生物称为拉普拉斯妖。按照这种假定,宇宙中全部未来的事件都严格地取决于全部过去的事件,事件出现的不确定性或偶然性消失了,不但偶然性并未从必然性中得到说明,反而使必然性成了纯粹偶然的产物。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在历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在于,它与当时最发达的自然科学相结合,坚持从自然本身说明自然,证实了以往被视为根本不同的领域,如地上的运动和天上的运动,都服从于同样的力学规律,从而有力地打击了神学自然观,维护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则。
在19世纪,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并受到德国自然哲学家的批判,但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完整的自然观(见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中才得到真正的扬弃。自然科学的发展也逐步突破了机械唯物主义的束缚。19世纪以来先后出现的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进化论和细胞学说以及热力学统计理论和电磁场理论,真正勾画出了一幅自然界辩证发展的图景。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马克思主义对于包括人在内的自然界的总看法。它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的自然科学革命性变革中确立的。
形成和发展的背景 18世纪中叶以来,西欧工业革命促使整个自然科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不但冲击了传统的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也使思辨的自然哲学(见德国自然哲学)失去了存在的基础。这一时期,在自然科学中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发现。 首先是康德-拉普拉斯的星云假说(见星云说)描绘了整个太阳系在时间进程中逐渐生成的历史,接着英国地质学家C.赖尔描述了地层的缓慢演化,生物学家C.R.达尔文又以丰富的事实论证了生物通过自然选择而进化的历程。德国的F.韦勒用无机原料人工合成尿素,证明了无机界同有机界之间的联系;M.J.施莱登和T.施旺分别发现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消除了动物界同植物界之间的壁垒。在物理学中,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发现,表明了自然界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联系和统一;麦克斯韦电磁理论(见电磁世界图景)证明了电、磁、光之间的同一性;热力学第二定律也揭示了物理 -化学过程的不可逆性等等。自然科学所提供的这些关于自然界自身联系和发展的事实材料,大体描绘出了一幅整体的联系和发展的自然图象。于是,一切僵硬的东西溶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整个自然界都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并导致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诞生。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经历了从物理科学到生物科学、从理论科学到技术科学的一系列革命,更广泛更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所固有的辩证法,从而更加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它主要包括以下的内容。
自然界的层次结构 现代科学表明,自然界具有无穷的连续系列的层次结构,每一层次又是这个系列的不连续的“关节点”,并表现为各种不同的物质形态。从微观尺度看,夸克(层子)组成了基本粒子,并服从于这一层次的特有规律,如量子色动力学定律。基本粒子,主要是质子和中子,由强相互作用结合为原子核。原子核和电子再通过电磁相互作用结合为原子,并进而结合为分子,如此等等。从量子场论来看,任何微观粒子都是相应的场量子,它们既是间断的粒子,又是连续的波,因而也可以称为“波粒子”。
从宏观尺度看,各种物体都是由原子-分子构成的,并且靠引力形成各种天体系统。如由太阳和行星组成太阳系,由太阳系一类的恒星组成银河系,由银河系一类的星系组成星系团以至于人们已知的最大宇宙系统——总星系。在地球上,分子不仅组成各种无机的宏观物体,而且还按照不同的复杂性程度组成有机分子、生物大分子、病毒、细胞以至于包含人类在内的各种生物有机体。因此,任何层次的物质形态都具有内部结构,都包含决定其性质的各种要素和它们的相互作用。自然界的层次结构是无穷尽的,人们对它们的认识也不会有终结。
自然界的无限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任何物质形态都处于不停顿的运动变化之中,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是进化和退化、前进运动和后退运动、向上分支和向下分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
19世纪统计物理学说明,个别热分子服从于动力学规律,而大量分子所组成的系统则表现一种或然性行为,服从于统计规律。到20世纪,量子力学描写了微观客体的行为,它在本质上也是统计理论。而且可以认为,量子力学的这种统计特征来自单个粒子的行为方式,来自这些粒子运动的随机性。这样,偶然性就成为任何运动的本质属性,成为必然性所不可缺少的伴侣。现代生物学也证明,在生物进化过程中不仅基因变异是随机的,而且自然选择也不完全是定向的,因而进化的方向包含着偶然因素。根据一些生物学家的看法,在分子水平上的进化方向甚至不受自然选择的影响。也完全是随机的。这一切表明,自然界不是某种有目的的预定计划的展现,而是新的可能性的不断涌现,从而不断开辟着新的发展方向,并决定了自然界经历着真正的历史。
在19世纪,热力学第二定律第一次揭示了物理运动的不可逆性,表明孤立系统的增熵是一个退化过程。20世纪中叶自然科学判明,自然事物在本质上都是开放系统,都不断地同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形成减熵的进化过程。因此,自然界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任何物质系统都是在大量偶然的随机因素中发展着,这个发展过程在一定条件下表现为偶然性减少的进化过程,在另外的条件下则表现为必然性减少的退化过程。这样,自然界总是经历着进化和退化相统一的真正发展的历史,也是一些事物瓦解、另一些事物涌现的真正历史。
自然界的相互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各种事物相互作用的整体,也是各种作用过程的集合体。一切自然事物,小到原子、基本粒子,大到银河系、总星系,复杂到人、生物圈以至于社会圈,都是由各种不同要素组成的系统。自然界通过这些要素本身相互作用以及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整体的功能和特性。这也是一个信息反馈的过程。物质系统可能通过负反馈调节输入而保持相对的稳态,也可能通过正反馈打破旧的稳态,建立新的稳态或趋于毁灭。因此,在这种动态作用过程中,每一层次的系统都会突现新的组合方式,具有更高的组织性,形成不同层次的物质形态。但是,不同层次的系统又有同构性。事物作为开放系统,处于内部和外部作用中,并且都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自我组织的能力。从这个角度看,它们之间的不同仅仅是组织水平高低的问题,通常所谓的“目的性”无非是这种组织性的表现。不同的物质形态之间,首先是无机物同有机物之间、非生命同生命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并不存在神秘的“隐德莱希”、“活力”等等。物质结构每一层次的整体功能,也意味着趋向于更高层次的潜在可能性,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确实会导致新的层次的突现。正因为如此,物质结构的无限层次,正好对应于发展过程的无穷系列;宇宙的空间结构图式,正好对应于宇宙在时间中的进化图景。
人和自然的统一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同自然的关系,即人不是作为自然现象的单纯旁观者,而是自然过程的积极参与者;不仅自然界到处打上了人的烙印,而且人也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断改造自己。新的技术革命延长了人脑,使人类有可能预见到自己活动更远的社会后果,更自觉地调节人同自然的关系。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人对自然的态度: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无限制地向自然界索取,而必须不断调节自己同自然的关系,使之和谐统一,并在这个前提下满足自己的需要。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主张人和自然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们只能在人同自然的相互作用中认识自然界以及认识人自己,建立人同自然相统一的辩证世界图景。
自然观
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不依赖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物质世界。唯心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精神或上帝的产物。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处在永恒运动、变化、发展中的物质世界;自然界一切现象都是对立统一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自然界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对自然界认识的基础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
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认识。大体包括人们关于自然界的本原、演化规律、结构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的根本看法。自然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认识的基础,因而任何一种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是什么时间 - :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1791年至1810年.
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世界市场是怎样逐步形成的?它带来了什么积极作用? : 形成过程:国内市场和世界市场的开拓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条件.它要求以世界为它的活动舞台,如果不掠夺世界 其他地区,资本主义便无法发展.资本主义不断地侵蚀、瓦解以农为本的自然经济,不断地向非资本主义地区渗透、扩张,并把...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个大动荡的时代,历史性的变革主要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 : 表现:①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进行激烈斗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1848年欧洲革命进一步瓦解了欧洲大陆的封建制度;19世纪中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改革和民族统一运...
18世纪末,19世纪中叶,德国哲理发学派宣传的主要 : 18世纪末,19世纪中叶,德国哲理法学派宣传的主要是(ABCDE ) A.人权 B.自由 C.平等 D.宪政 E.法治
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中叶出现的自然科学学成就,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自然图景 - : 勾画了一幅科学在矛盾中发展的图景.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生物学领域取得了革命性进展,主要表现在:1、细胞学说的创立2、《物种起源》一书的出版3、早期的生物进化思想的出现4、《人类的起源》一书的出版
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中叶,欧洲先后兴起的文学流派是( ) A.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 B.古典主义和批 : C 考查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兴起的背景,从时间上和材料内容上可以做出判断.古典主义流行于17世纪,现代主义则是在20世纪,时间上不对.本题选C.
史家认为,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历史性变革的时代.导致这 - : B随着工业革命不断对外扩展,欧洲大陆的资本主义有了长足的发展,和封建专制统治的矛盾也越来越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欧洲大陆逐渐兴起和发展,到19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大国多通过改革和革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导致了历史性的变革.
欧洲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两次革命 - : 经济领域: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政治领域:18世纪末期的法国大革命
有学者认为“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历史性变革的时代.”引 : 工业革命
18世纪中叶,中叶怎么理解?1750年吗? - : 中叶 zhōngyè [middle period] 一个世纪或一个朝代的中期 如19世纪中叶就是指19世纪中期 其实就是中期啦,汉语很多词汇是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啊,18世纪中叶,就是1750年前后,前后跨度不应超过10年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