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是怎么败退的
八国联军并未败退,八国联军是在与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接受中国赔银4亿5千万两才撤退的。
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成为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导火索,以此为借口,1900年5月28日(清光绪二十六年),以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大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奥匈帝国为首的八个主要国家组成的对大清帝国进行武装侵略战争。
1900年8月14日,北京失陷。8月15日晨,西太后和光绪皇帝仓惶出逃。1900年12月22日,英、俄、德、美、法、日、意、奥以及西班牙、荷兰、比利时等十一国公使联合向奕劻、李鸿章递交《议和大纲》十二条。清政府于27日同意接受。
1901年9月7日,以《辛丑条约》的签订为结果,中国自此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当时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空前沉痛的灾难。
扩展资料
《辛丑条约》带来的经济影响:
《辛丑条约》确定的巨额赔款,是列强对中国空前的大规模勒索,清政府不堪负担,只得允许各地增加各种税捐,把赔款负担转嫁到全国人民头上,并指定各省分摊赔款数目,总计各省每年共摊赔1880万两。
《辛丑条约》签订后,在赔款之外,帝国主义各国也加紧了对中国其他形式的掠夺和控制。它们除继续在中国遍设各种工厂外,还进一步夺取筑路和开矿的权利,用直接投资和高利贷两种方式把持中国铁路、矿山。
到1911年(宣统三年)为止,中国已修成的铁路总长为9292 公里,其中有40%是控制在列强手中。帝国主义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渗透和控制,把中国进一步推向了殖民地的深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辛丑条约
下面是关于八国联军的资料: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指公元1900年8月14日(清光绪26年)英、法、德、美、日、俄、意、奥(指奥匈帝国)等国派遣的联合远征军,为慈禧太后要求镇压中国北方义和团运动而进入中国所引发的战争。派遣的联合远征军开始时总人数约3万人,后来增至约5万人。八国联军的行动,直接造成义和团的消灭,以及京津一带清军的溃败,迫使慈禧太后挟光绪帝逃往陕西西安;最终清廷与包含派兵八国在内的十一国签订《辛丑条约》, 赔款最多,签订国家最多,并丧失多项主权。影响所及,清帝国内部及远东(满洲平原)之权力平衡,亦受重大冲击,间接导致清廷衰落、俄日冲突升级等变化。
2021-04-22
实质上是十四国联军而不是八国,原本目的也不是仅教训义和团,而是为灭国做前哨战的试探!军事层面,事实上大清两百多万铁骑自南北几个方向驰援,一开始几个没用的清军守将一见洋兵就溃退不成军,刘光远等几个谎报战绩,夸大战果的宣传,却意外激发东北和南线驰援的清军士气,南北夹击的势态初步形成,这时候李鸿章就可以出面了,原本根本不愿意谈判的十四国联军统帅出于军事上迅速演变成劣势的担忧,不得不被迫以接受清国和谈和赔款的方式进行谈判,然后迅速撤退出中国。因此,从军事层面看,联军统帅阿尔弗雷德·格拉夫·冯·瓦德西没有达到灭国前哨战的实质战果,也轻信了建立持久殖民地可以同化文明和产生地区持久利益的错误理论,区区几个钱,不靠谱的割地契约就被打发走了,所以犯下政治层面的不成熟对军事层面的武断干涉,也是欧洲人一种典型的自以为是的自大狂妄的失败。
当然,也要兼顾到当时欧洲的自身内部矛盾,联军内部各怀鬼胎而困难重重,也制约了战事导致对清作战的不彻底的本质,一旦大清国南北两线驰援到位,后果不堪设想,接受李鸿章的建议是唯一活着走出清国的体面做法。可参考德法英一些军事历史文献。
后来美国倡议下各国先后部分退还庚子赔款,退款主要用于发展清国的教育,使清国有机会大规模向西方派遣留学生,大清走入进步快车道,老孙一上台灭了清,再后来新中国不承认一切殖民地和非法契约,大手一挥,不到50年的割地契约立马变废纸,宣告当年十四国联军的一切行动全盘皆输。其实和败退没啥两样。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