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末期,李鸿章的淮军战斗力是最强的地方军吗?
总体来说,清代是一个比较封闭的国家,对对外事务不太敏感,对外国人也持有非常排斥的态度。 清代的二百多年间,外国人也有被封杀的。 例如顺治朝的汤若望、干隆朝的郎世宁等,但他们的官职都不是重要部门,只是面子工程。
李鸿章的淮军为什么有后来者,其战斗力在短时间内就超过了湘军?
但是时过境迁,到了晚清时期的同治元年(1862年)正月,慈禧太后意外地给了一个叫瓦尔的美国人四品之巅,并把他率领的洋枪队命名为“常胜军”。 这是清代历史上从未听说过的罕见事。
要说这个瓦尔,其实是个十足的投机者。 早在两年前,太平军李秀成就打败了清军江南大营,轻易地歼灭了朝廷正规军。 之后,再次发力乘胜追击,连续攻占常州、无锡、苏州、松江等地。
得意忘形的李秀成,在松江遭遇了顽强的抵抗,而且对方是一群外国人,他们拿着西洋枪,打得太平军遍体鳞伤,刚拿到的松江再次落入朝廷之手。
因此,李秀成相当不服气,一年多后又卷土重来,欲雪前耻,可惜败在了这样的外国人手里。 后来,李秀成听说带头的是美国人的华尔兹。 他率领的外国枪队至多600人,而且是在上海租界花钱雇佣的。
清朝十万大军在李秀成眼里不值一提,他又高兴失败了,能马上派大军到上海攻击吗? 华尔的洋枪队与英法联军共同作战,先后两次挫败太平军。 也就是说,为此,慈禧决定给华尔颁奖。 然后,正式任命他为常胜军的管带。
清朝中期,上海只不过是个不起眼的小县,《南京条约》签订后,上海作为通商口岸之一被迫开放。 朝廷并不重视这个地方,但外国人将其视为宝地。 因为上海的交通便利,不像广州那样排外。 道光时期,英国领事与苏松太道签订协议,在上海郊区租用数千亩荒地,开拓外国人居住区,这个地方是后来的上海租界。
太平军入侵上海时,外国人和租界富裕的商人都知道不能指望清军,所以想出了让外国人花钱保护他们的主意。 宁波巨商买枪买炮,招募货船大副华尔,拼凑出由多国闲水船员、海军逃兵组成的洋枪队。 不用说,这个乌合之众竟然多次打败太平军,保卫了上海租界。1862年,李鸿章奉曾国藩之命率领淮军主力6500人援助上海,使李鸿章大开眼界,这支“威名在外”的洋枪队竟然是各国人拼凑起来的杂牌军。 所以,心里很无聊,这样一支不到千人的队伍,怎么能多次打败李秀成的数万大军?
李鸿章看不见华尔,但心里也想知道结局。 之后,他认为华尔是彻头彻尾的笨蛋。 那个常胜军也不是三头六臂。 唯一值得夸耀的是他们手中的武器。 他们都是西式步枪和榴弹炮,其火力猛烈、犀利。
目睹洋枪队的武器后,看到了知识渊博的李鸿章,感叹道:“中国的武器很深,让别人感到羞耻。” 最后李鸿章得出结论,中国各方面都比洋人强,帝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但武器装备不如人。 如果中国也有先进的武器,就不会害怕。 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李鸿章产生了向外国人学习的想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李鸿章购买了100多支步枪,组成了中国洋枪队,并雇佣了外国军官,教导他们如何使用洋枪技法。 几次交战后,李鸿章发现淮军的战斗力翻了一番。
之后,李鸿章不顾一切,大量使用洋枪、洋炮装备淮军,当时淮军有上万枝洋枪和26磅重的洋炮。 从这一点来看,李鸿章远比其师曾国藩自觉多了,湘军早就接触了洋枪、洋炮,但没有用于实战,用西式武器武装的淮军,其战斗力自然也胜过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