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时候,刘伯温为什么要极力阻止朱元璋打日本?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不世出的一位皇帝,不仅因为他出身贫寒,当过乞丐和和尚,更主要因为他完成了成了自古以来由南向北统一全国的一次壮举。能完成统一跟朱元璋雄才大略、重用贤才是分不开的,他最重要的军师便是刘基,刘伯温。刘伯温当时号称诸葛亮在世。在很多大的战略决策方面,给朱元璋很好的建议,可谓运筹帷幄之中,决策千里之外。
朱元璋在完成统一之后,东面的小国日本一直纵容倭寇浪人在我山东、福建、浙江、江苏等沿海地区杀戮抢劫,破坏我国的沿海人民的生产生活。朱元璋曾派大使前去跟日本交涉,结果被日本的一个亲王杀掉了5个大使,是可忍孰不可忍。朱元璋想东征日本,得到了首先众多武将的支持,却遭到了刘伯温的阻拦。刘伯温提出反对意见最大的理由是希望朱元璋能够借鉴元朝忽必烈时期两次东征日本惨败的教训。
元朝忽必烈时期的军事实力,比起现在的明朝来有过之而无不及,但还是遇到了不可预测的台风,并且少量元军上岸之后后勤补给没法保证,最终两次都惨败而归。两次的规模不可谓不大,第1次出动了900艘战船,第2次更是派了20万军队。而此时的明朝刚刚进行完统一战争,国力凋敝,人民匮乏,如果此时再发动如此规模的战争,国力自然难以承受,现在最关键的事情是休养生息。
再者,明朝的水军力量还是相当弱的,虽然朱元璋在鄱阳湖能够打败陈友谅的水军,但是这场战役还是非常凶险的,朱元璋差点儿全军覆没。在没有惊涛骇浪的湖里和在海上打仗完全是两个概念,朱元璋此时的水军根本没有实力漂洋过海去跟日本人死磕。当前明朝最大的祸患并不是骚扰东南边境的少数日本人,而是北面的北元大军,他们的实力还是非常强大的,洪武五年徐达、李文忠北伐惨败,北元势力有可能死灰复燃,这个才是最需要警惕的事情。如果此时去东征日本,很可能被北元抄了后路。到时将得不偿失,后果不堪设想。倭寇之患并非肘腋之患,日本几个小人物形不成滔天巨浪,如果朱元璋一怒之下出兵日本,便有可能捡了芝麻,丢了冬瓜,得不偿失,攻打日本的经济性很低,成本很高。
因为刘伯温考虑朝廷大局,明初政治不稳定,不适合去搬空国库攻打日本,如果展开杀戮百姓将无法生存,会影响朝廷的稳定了。
刘伯温,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人,被朱元璋请至应天(今南京),委任他为谋,辅佐朱元璋集中兵力先后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势力,在谋策上还是算一个人物了,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实施了“四夷宾服”的景象以彰显自己的统治力是非常强大了,遂向各国派出使者,但是派往日本的使者被杀死了,作为一国皇帝朱元璋觉得非常受侮辱,决定出兵讨伐日本,这对刚刚建立的明朝来说,无疑是有点不适宜了,刘伯温是反对讨伐日本的大臣之一,大明建国初期,根基不是很稳,真的不可以去征讨日本了,而且这一想法是非常不明智了。
不得不说刘伯温还是用实力说服了朱元璋不去攻打日本,而当时的朱元璋因子孙后代即位的问题了,也是一直没有时间顾得上东征的事了,之后声讨日本的事就不了了之了,毕竟他还是有头脑了,什么事情是轻和重还是分得清了,不然也不会当上一国皇帝了,遇上事情还是要用心去想办法,而不是凭自己一时之气去处理了,容易发生不可挽回的错误了。
朱元璋出身贫农家庭,后因灾变曾一度剃发出家,他先后击败了众多诸侯军阀,建立了明朝,统一南方,后北伐灭元,他在位时社会生产逐渐完善起来了,在当时还是一片盛世太平的光景了,有了历史上的洪武之治了,这在史书上还是有很详细的记载了,他在位的时间也是有很长一段时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