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电影将在日本上映,《八佰》走出国门,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这部电影?
《八佰》公布将于今年11.12日在日本公映。消息一出,我震惊到了。这可是我们拍摄的抗日电影,满满的爱国元素和对抗战必胜的决心,对于日本侵华历史的审判。这样一部电影要在日本上映,日本人会看吗?电影又能否达到宣传历史、弘扬民族自信的作用呢?
电影、电视剧都不是纪录片他们通常利用历史结果,推导故事,创作大家接受且有看点的内容。还原历史,尊重历史,但不等于绝对的历史。没有一部影视作品可以做到一比一还原,他们不是教科书,只是商业化的艺术作品。《八佰》就是这样一部极具争议的抗战题材的影视作品。
在他的故事背景里,依托的是淞沪会战。这场战役的发生对于中国和日本的战场影响是巨大的。从历史意义上讲:淞沪会战是我国历史上公认的抗战时期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战役之一。这场战役的打响标志着全面战争的正式开始,是继卢沟桥事变后的全面抗战的展开。
淞沪会战虽然最后还是失守了长三角地区,但是他持续时间三月,粉碎了敌人企图三月消灭中华的梦想。而这场战役的背后死伤的士兵无数。我们多达30万人伤亡,这个数字是日军的近五倍。淞沪会战上海沦陷,在同年12月日本就对南京做下了滔天恶行。
《八佰》备受关注是必然的,那么在受争议的过程里,哪些地方是值得反思的呢?《八佰》是在淞沪会战中最后坚挺的一支队伍,他的出现是当时政治集团对上海的最后奋战,也是为主力转移做的最后支持。历史上是国军88师524团第一营死守上海最后的阵地四行仓库。这一行人只有400人,其主要领导人飞将军孙元良临阵脱逃,只剩这些兵死守。
很明显,历史上的524团第一营是接受命令完成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是英雄吗?他们是英雄,直到最后一刻都在为守住四行仓库努力。但这背后真实的东西,电影没有讲出来。留下这一营也是当时的领导人为了让国际社会产生同情,借次制造舆论。说得难听点,他们是被上级抛弃的“英雄”。
我们可以理解作为艺术作品,无法将所有的历史内容一一呈现,但是最起码应该做到的是:表达的内容和精神内核是正确的。在《八佰》的呈现中,他只将八佰的英雄主义讲述,却没有正视其背后的崇洋媚外。而且这帮英雄在创下历史神话的背后,其中的冤屈也没有一丝阐述。如果当影视作品只为将能够激起英雄主义的内容呈现,而无法将历史中深层的内容传达,那么它无疑是失败的,是不尊重历史的。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和大家讨论一下为什么这种抗战作品可以在日本供应?作为战败国,作为一直以来美化侵略历史的日本,怎么会接受抗战电影在自己国家上映?这是否算是正视历史呢?
从电影上映的角度讲,日本的承受能力、认知能力是很强大的。接受外来文化、接受多元评价,这一点来说是日本人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让他们能够像看别人的事儿一样来审视曾经的历史。而这部经过了美化,但是又很有教育意义的作品在日本上映会收到怎么的反应我也十分好奇。
无疑《八佰》是一部成功的商业片,拿下了31.3亿元的票房,收获了大量好评。导演管虎也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人物。而他这部作品在整体画面的呈现上是无可挑剔的,每一帧都经得起考验。这是我们国产电影的一大成功。
除此这外,这部作品在对中华文化的传播上也是下了功夫。其中戏曲的穿插和动物的映射都做到了艺术作品的高水准。利用戏曲元素表示对国家文化历史的认同,通过他所呈现的历史角色,来反应第一营的英雄行为。利用动物的穿插表示出高级的比喻,一群老鼠表示的是逃兵,白马则是美好的未来。这些呈现将电影中原本不足的地方,进行了拔高,也让管虎的导演地位更上一层楼。
我们期待走出国门的《八佰》,能够在日本创造票房奇迹的同时,能够将历史真相带给世人,也希望日本人能够正视历史,尊重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