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 证明p→(q→r),q→(r→s)推出p→(q→s)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证明:
1、 {1} p→(q→r) P
2、 {2} q→(r→s) P
3、 {3} p P
4、 {4} q P
5、 {1,3} q→r 1,3MP
6、{1,2,3,4} r→s 2,4MP
7、{1,2,3,4} r 4,5MP
8、{1,2,3,4} s 6,7MP
9、{1,2,3} q→s D消除{4}
10、{1,2} p→(q→s) D消除{3}。证毕。
1、 {1} p→(q→r) P
2、 {2} q→(r→s) P
3、 {3} p P
4、 {4} q P
5、 {1,3} q→r 1,3MP
6、{1,2,3,4} r→s 2,4MP
7、{1,2,3,4} r 4,5MP
8、{1,2,3,4} s 6,7MP
9、{1,2,3} q→s D消除{4}
10、{1,2} p→(q→s) D消除{3}。证毕。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富港检测技术(东莞)有限公司_
2024-04-02 广告
2024-04-02 广告
正弦振动多用于找出产品设计或包装设计的脆弱点。看在哪一个具体频率点响应最大(共振点);正弦振动在任一瞬间只包含一种频率的振动,而随机振动在任一瞬间包含频谱范围内的各种频率的振动。由于随机振动包含频谱内所有的频率,所以样品上的共振点会同时激发...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富港检测技术(东莞)有限公司_提供
2015-03-18
展开全部
(1)p 附加前提规则
(2)q 附加前提规则
(3)p→(q→r) p规则
(4)q→r (1)(3)
(5)q→(r→s) p规则
(6)r→s (2)(5)
(7)q→s (4)(6)
(8)p→(q→s) (1)(7)
(2)q 附加前提规则
(3)p→(q→r) p规则
(4)q→r (1)(3)
(5)q→(r→s) p规则
(6)r→s (2)(5)
(7)q→s (4)(6)
(8)p→(q→s) (1)(7)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