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常见的那些心理问题
大学生常见的那些心理问题
心理是人类在情感世界里流动的过程和结果。具体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心理的表现形式叫做心理现象,心理比较脆弱的人,会更容易体会到别人的情感体验、情绪变化,从而也会更善良,更会去帮助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大学生常见的那些心理问题,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学生常见的那些心理问题 篇1
一、交际困难造成心理压力
“踏着铃声进出课堂,宿舍里面不声不响,互联网上述说衷肠。”这句顺口溜实际上反映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交际现状。现代大学生的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不会独立生活,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则。有的同学有自闭倾向,不愿与人交往;有的同学为交际而交际,不惜牺牲原则随波逐流。
导致大学生交际困难有以下几个原则:目前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对其教育不当造成了一些负面效果,如任性自私、为所欲为;由于从小缺乏集体环境而导致缺乏集体感与合作精神;家长的过分包办使独生子女上大学之后缺乏最起码的独立生活及为人处世的能力。
二、对网络产生过于强烈的依赖性
不少大学生一方面因交际困难而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找心理满足,另一方面也被网络本身的精彩深深吸引。所以,有些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有的甚至染上了网瘾,每天花大量时间泡在网上,沉湎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
三、角色转换与适应障碍
大学新生都有一个角色转换与适应的过程,每年刚入学的大学生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心理学上将这一时期称之为“大学新生心理失衡期”。导致新生心理失衡的原因首先是现实中的大学与他们心目中大学不统一,由此产生心理落差;其次是新生对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新的教学模式不适应,产生困惑而造成心理失调;另外,新生作为大学中普通的一员,与其以前在中学里作为佼佼者的感觉大不一样,这也是导致心理问题的诱因之一。
四、学习与生活的压力
大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当一部分来自于所学专业非所爱,这使他们长期处于冲突与痛苦之中;课程负担过重,学习方法有问题,精神长期过度紧张也会带来压力;另外还有参加各类证书考试及考研所带来的应试压力等等。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极可能导致大学生出现强迫、焦虑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生活的压力主要在于学生不善于独立生活和为人处世,还有生活贫困所造成的心理压力。
大学生常见的挫折
(1)人际关系交往的挫折
大学生普遍认识到要想取得事业的成功必须具备较高的人际交往能力,他们渴望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对许多远离家乡的大学生来说,身处陌生的环境、面对新组建的群体,他们渴望拥有友情的关心和爱护,并希望自己在新的环境里能够建立友好融洽的人际交往关系,自己的行为举止能够被认可接受。但大学生的这些内在需求在人际交往中却会遇到许多障碍,无法得到满足。大学生在交往的过程中,由于生活背景不同,思想观念、价值趋向、行为方式各异,而受到种种阻碍,难以交流;尤其是被父母宠惯的大学生,个性更为鲜明,在人际交往中的矛盾表现更为激烈;有些大学生性格特点或道德素养方面存在问题,又不能正确认识改正,而导致不被群体接受欢迎,交不到知心朋友,并因此把自己封闭孤立起来,内心被孤独、焦虑情绪占据,产生人际交往挫折。
(2)情感困惑的挫折
大学生正处于情感不断丰富、不断成熟的特殊时期,有着非常强烈的情感需求,对爱情的渴望以及对亲情的需求尤为突出。但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思想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性,容易受外界思潮的影响而产生困惑,也是情感最脆弱的时期。当今社会对爱情的理想化认识的增加,让大学生时常面临着情感挫折。大学生渴望爱情,期待理想完美的恋爱对象,对于女生而言,大多期待自己的恋爱对象既懂得体贴又是“高富帅”;同样,为赢得女同学的青睐,几乎每个男生都希望自己成为“高富帅”,而不是“矮穷丑”,但现实是残酷的',生活中女生找不到太多的“高富帅”,而男生也大多是相貌普通家境一般。因此,大学生对感情的期待和现实的反差导致了挫折的产生。另外,家庭不和的矛盾给大学生造成了一定的情感伤害,潜移默化中把消极的情感认知传给了大学生,使他们在感情上既渴望又害怕,用怀疑的态度对待感情,既不敢接触喜欢的对象也不敢让别人走近,常常处于情感焦困之中而不能自拔。
(3)专业学习缺失兴趣的挫折
许多大学生在步入大学以前对大学里设置的专业并不了解,有些只是根据专业名称做模糊定义,并不知道具体要学习什么以及研究哪些领域。由此导致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非常盲目,甚至自己都不能清楚的对所填写的专业做出合理的解说。有的大学生是因为自己的高考分数低,为了能步入大学校园不得不放弃自己理想中的专业,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方向或者录取时被调剂到其他专业,学习动力不足、容易丧失学习的热情,常常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内心充满抵触与压力,并进而产生学习上的挫败感。同时学习成绩的不理想让诸多大学生产生质疑自己能力的不良情绪,并可能会因之否定自己,甚至自我放弃,还有的大学生由于不适应大学里老师的授课方式以及由被动变主动的学习方式,导致心理素质下降、学习成绩不理想而感到自己不如别人,产生强烈的心理落差和挫败感。
(4)经济困难导致的挫折
当人们的内心需求得不到相应的满足时就容易产生挫折感,学者们将之称为“需求性挫折”。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价值观发生了巨大变化,非常注重物质利益的得失,认为拥有物质财富的多少是衡量一个人优劣的标准,相互攀比的心理异常严重。这对一些来自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的地区大学生而言,无疑是一个重大考验。对于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大学生来说高额的学费本身就是一项沉重的负担,根本无法满足15他们多余的物质需求,致使他们产生自己不如别人的心理并产生自卑感。时间久了,就会导致他们产生孤独感、性格异化分裂,遇到挫折和刺激更会变得焦躁不安,甚至走向精神崩溃,做出极端事情。另一方面,由于城市和农村消费方式、消费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也会加剧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压抑感和自卑感。
(5)自我消极的认知挫折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能力水平不尽相同,有的先天生理缺陷在某些方面受限,有的身体健健康康但总是自卑个子太矮小;有的因为自己容貌不够美,内心就看不起自己,悲观失望;有的因为自己体重过大、肤色较黑,往往妄自菲薄,产生心理压力,过分的吃减肥药、尽可能少进食,结果适得其反,体重没有减下去,反而有了其它的病……大学生对自我的关注度更为注重,他们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许,但往往又因为过于在意形象而内心受挫,产生自卑、失望、退缩等一系列不良的挫折情绪反应;还有部分大学生因为自身身体素质较差,在抵御疾病方面较弱,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困扰,害怕生病,小心谨慎,反而因心理负担而导致真的生病了,让大学生产生了恶性循环的挫折感。
大学生常遇到的挫折主要是由人际关系交往、情感困惑、专业学习缺失兴趣、经济困难、自我消极等方面导致的挫折,如果学校对大学生进行充分的挫折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会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他们的受挫心理,能够顺利的走过大学生活。
大学生常见的那些心理问题 篇2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环境适应问题。在大一新生中较为常见。
2、学习问题。大学生常见的学习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目的问题、学习动力问题、学习方法问题、学习态度问题,以及学习成绩差等等。大学期间,学习往往不再如高中阶段那样得到绝大多数人的重视,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态度不好构成了学习问题的主要方面。
3、人际关系问题。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同高中阶段相比,大学生对人际关系问题的关注程度超过了学习,也成为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来源之一。人际关系问题常常表现为难以和别人愉快相处,没有知心朋友,缺乏必要的交往技巧,过分委曲求全等,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孤单、苦闷、缺少支持和关爱等痛苦感受。
4、恋爱与性心理问题。大学生处于青年中后期,性发育成熟是重要特征,恋爱与性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一般包括:单相思、恋爱受挫、恋爱与学业关系问题、情感破裂的报复心理等,而性心理问题常见的有:婚前性行为、校园同居等问题引起的恐惧、焦虑、担忧等
5、性格与情绪问题。性格障碍是大学生中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其形成与成长经历有关,原因较为复杂,主要表现为自卑、怯懦、依赖、神经质、偏激、敌对、孤僻、抑郁等。
6、求职与择业问题,是高年级大学生常见问题。在跨入社会时,他们往往感到很多的困惑和担忧。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如何规划自己的生涯,求职需要些什么样的技巧等等问题,都会或多或少带来困扰和忧虑。
7、神经症问题。长期的睡眠困难、焦虑、抑郁、强迫、疑病、恐怖等都是神经症的临床表现症状
第七种问题是偏离正常状态的心理问题,需要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而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常常遭遇到的是前六种心理困扰,这些困扰主要是由很多现实的社会心理因素所导致,也往往是暂时性的,经过自己的主动调节或寻求咨询老师的帮助,多能恢复心理的平衡和适应。
二、如何面对自身的“心理问题”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已逐渐加深,但大学生们在对待他人的心理困惑的态度上比对待自己的更为理性,一旦涉及自己则表现得优柔寡断,觉得难以启齿,常常不知所措。要改善这一心态,建议:
1、坦然面对。心理健康也跟身体健康一样,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心理困惑只是成长正常状态,没有问题哪有成长可言,因而不必大惊小怪、怨天忧人。
2、不要急于“诊断”。心理问题本身多种多样,成因往往也很复杂,切忌盲目从一些书籍上断章取义,或者道听途说,急于“对号入座”,认定自己患了什么病。弄清问题当然是必要的,但大学生的问题还是发展性的居多,很多都是“成长中的烦恼”,实在不必自己吓自己。
3、转移注意。心理问题往往有这么一个特点,就是越注意它,它似乎就越严重。所以,不要老盯着自己的所谓问题不放,不可过分关注自我,而应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并全力投入是很有利于心理健康的。
4、调整生活规律。很多时候,只要将自己习惯了的生活规律稍加调整,就会给自己整个的精神面貌带来焕然一新的感受。所谓的心理问题也随之轻松化解了。
5、不要讳疾心理咨询。对于严重的、难以排解的心理问题,也可寻求专家咨询及心理卫生机构的帮助。
三、个体维护与增进心理健康的一般原则与措施
1、发展良好的自我意识。
2、自尊自爱。
3、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4、发展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5、放弃偏见,求助心理医生。
6、积极实践,将上述观念用于自己的生活中,及时调整心理生活与反应。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复杂、多变,具有独特性,其引发原因多种多样,在具体处理过程中应全面细致地分析其诱因,以便对症下药,迅速有效地解决问题。
1、环境、角度的变化引发心理冲突
大学生的角色地位及生活环境与高中时期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大学生要自己安排生活,靠自己的能力处理学习、生活、人际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但据调查,80%的学生以前在家没有洗过衣服,生活自理能力差,对父母有较强的依赖性。生活问题对这部分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其次,大学中评判学生优劣的标准已不再是单纯的学习成绩,而已包括了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其它一些因素,这种标准的多样化使部分成绩优秀而其它方面平平的学生感到不适应,其自尊心受到强烈的震撼,心理上产生失落和自卑。
针对这种情况,首先提高独立生活能力,这是入学适应的第一步,也是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一步。其次需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在不同环境下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及他人的长处和短处,并认识到优、缺点是每个人都有的,应当发扬优点,克服缺点,而不应因为缺点的存在就自卑或自暴自弃。
2、学习压力造成的焦虑心理
现在的大学对学生学习要求严格,若几门课程不及格就会面临失去学位甚至退学的危险,这就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加之大学更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方法不当导致成绩不理想,因而产生挫折感,伴之而生的紧张不安的情绪就是焦虑。适度的焦虑水平及必要的觉醒和紧张对人的学习、工作是必要的,但持续而重度的焦虑则会使人丧失自信,干扰正常思维,从而妨碍学习。
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应建立正确而适度的学习标准,确立适合的抱负水平,避免由于期望值过高而造成的过度焦虑。另外应提高自学能力,掌握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制定良好的学习措施,有效提高学习成绩。如焦虑严重且持续较长,则要通过心理咨询帮助排除。
3、人际关系不良导致情绪及人格障碍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财富增加,现代化家电的普及,计划生育带来的城市家庭兄弟、姐妹概念淡化、邻里交往缺乏,青少年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使他们不善于交际。另外在大学中,人际关系比高中要复杂的多,要求学生学会与各种类型的人交往,逐步走向社会化。但部分学生不能或很难适应,总是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他人,因而造成人际障碍。人际关系不良会导致沟通缺乏,心理紧张,情绪压抑,产生孤独感,从而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对于人际关系不良的同学,首先要学会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克服认知偏见。此外要加强个性修养,战胜自卑、羞怯,纠正虚伪自私等不良个性特征。再次要掌握一定的交际原则和技巧,以便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确保学习和生活的正常进行。
4、爱情引起的情绪困扰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机能已经成熟,逐渐产生了恋爱的要求,但是如果在这个问题上处理不当,就会直接影响心理健康及学习和生活。目前,大学生存在的恋爱困扰主要是对两性交往的不适,性冲动的困扰及缺乏处理恋爱中感情纠葛的能力等。
大学生在校期间谈恋爱不宜提倡,但也不可压制,应该进行正确的引导,应生正确对待异性交往,培养与异性交往的能力。正确对待自己和恋人,在因恋爱而发生情绪困扰时,应及时进行情绪疏通,使消极情绪得以合理渲泄,以保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维护心理健康。
5、就业压力造成的心理压力
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是个普遍问题,而要找一个理想的工作就更难。择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工作单位不如意,担心自己能力不足缺乏经验而不能胜任工作等),这些都给临近毕业的大学生造成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又以一些不正当的渠道渲泄出来,如乱砸东西,酗酒打架,消极厌世等。因此,大学生尤其是毕业生应进行职业辅导,调整择业心态,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应了解自我,包括对自我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如智力、兴趣、态度、气质、能力等)的认识,这方面可以借助于一些心理测验工具,诸如《气质调查量表》等来进行。其次要生了解各种职业的基本情况。在这两方面的基础上选择适合于自己特点的职业。同时还应学习基本的求职技巧,以便在求职过程中能发挥优势,表现出自己的真才实学来推销自我。最后还应正确面对求职中的挫折,调整心态,不断努力寻找机会。
6、自身心理素质的不足。如自我认识片面,情感脆弱、冲动、不稳定,意志薄弱,怯懦、虚荣、冷漠、固执,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耐挫力差,不懂得心理健康,缺乏心理调节的技巧。应丰富心理知识,增强心理健康意识,学习心理调节的基本技能并力求训练和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