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传播学》——实现传播中的对话

 我来答
会哭的礼物17
2022-07-11 · TA获得超过1.2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02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3.1万
展开全部
了解到这本书,是无意间在知乎看到大佬的推荐,拜读完之后,实在是佩服作者。在书最后一部分,埃姆·格里芬直言对话意义上的传播的实现难之又难,然后看完这本书给我的最大的感受,便是《初识传播学》实现了传播中的对话。

初识传播学的最大特点在于它强调读者体验,不但祛除了传播学理论的晦涩刻板,而且致力于将它们转换为普通人可以在生活中应用的工具。全书以深入浅出的方式,由信息、意义、语言、思维等最基本的概念入手,逐步过渡到如何认识与理解人际之间,乃至个人与群体、与社会及文化的纷纭复杂的关系。作者用心极深,整篇书都在极力将理论简明化,使初学者能够拥有更好的学习体验。(不过受我个人知识能力水平的限制,书中也涉及到了大量心理学、行为学、哲学等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一些高深的理论我阅读起来还是很多困难的,所以只能说是泛读吧,哈哈O(∩_∩)O。)

铁老师课堂上的讲授已让我知晓传播学与其他学科的密切关系,但传播学与神经科学的交涉,我在本书中也是第一次领略到。由于中美文化上的差异,以及翻译上的出入,这本书给我的影响更像是一次脱离教材与课堂的查漏补缺吧。

我最喜欢这本书的一点,便是作者会在每一个章节的下方举例,配备直观的参考资料、文献、注释、插图。从教材的角度来看,它是非常平易近人并且幽默风趣的。作者不在给你灌输理论,而是在引导你去思考理论。

那我们作为传播学的学子,是否也可以借鉴这一点呢?新时代的受众反馈越来越重要,但仍然充斥着大量“我传播什么,你就接受什么”的传播现象,就拿某些大学课堂来言,有些老师整个学期的课程就是对着PPT“念读”,整个知识的传授就是一个上班打卡,下班提着包走人的过程,也从不去关心学生的所感所想。那这种知识的传播,是否能被称作健康的传播呢?

传播学的本质,是信息的产生、传递、反馈。而不仅仅是产生,只有完成了从受众反馈到传播者的步骤,传播才完成。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