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瞬息

 我来答
你即来5344
2022-06-16 · TA获得超过6837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26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14万
展开全部
“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了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正如本书名字的来源,读罢《喧哗与骚动》,在惊叹于作者高超的叙事技巧外,我不禁感受到对抗人生孤独本质的虚无,但同时也在深思中明白对抗虚无的办法是活在当下,无问西东。

关于小说的叙事技巧,在还未阅读此书时,我就想过能否通过不同人之口将他们共同经历的事件以自己的认知讲述,从而展现不同人眼中相对残缺同时也相对真实的世界。而世界真实的全貌,则在个体与他人的心路交错重叠中得以显现。只是没想到,早在100年前,福克纳就已经采用了这种多声部的叙事视角,并且运用得自然合理,这不禁让我感到由衷地佩服。

记得导演贝纳多·贝托鲁奇在《戏梦巴黎》里借人物之口表达自己的电影观时说道:“每一个导演都是一个罪犯,镜头就像父母房间的钥匙孔,而导演就是偷窥者,带着罪恶、不安以及欲罢不能,偷窥着。”读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四个性格迥异、各具特色的人物视角,让我觉得他就是这样一个导演。他运用意识流的手法,讲一个完整的故事打碎,然后以混乱但却充满象征意蕴的时空为读者营造了一场幻梦。他偷窥人性不为人知的黑暗面,偷窥光鲜世界被刻意掩藏的背面,同时他也偷窥自己的心灵与灵魂,偷窥人类共同面临的孤独与困境。在这样敏锐的窥探中,他将自己感受到的真实人性与世界,以艺术的手法呈现在世人面前,让做梦的人羞于醉生梦死,让清醒的人愈加奋然前行。作为一个读者,在阅读这部小说时,我既有种做了偷窥者的感觉,又有种住进别人的身体里扮演他人的感觉。而在这四个视角中,尽管小本与昆汀的视角最混乱难懂,但却最能引起我共情。

在小本的视角里,我所能感受到的是“一面镜子对爱的无效呼救”。作为一个白痴,小本行动迟钝,不会说话,被二哥杰森视作累赘甚至被他残忍阉割,就连母亲也对他心有余而力不足地关怀。只有姐姐小卡和仆人迪尔西是发自内心真切地关怀他,爱护他。而在白痴面前,人们的本性往往暴露无疑,因为他们知道死人和白痴最能保守秘密,所以毫不掩饰真实的自我。因此,小本就像一面镜子,人们对待他的态度恍若对镜自照,其美丑善恶一目了然。而小本,尽管是个白痴,却并非毫无感情,他虽然不能用言语表达自我,却仍能分辨自己喜爱和厌恶的事物。他对姐姐的眷恋,实质上是对被爱的渴望,即使是作为一个被世界遗弃的白痴,一个世界的局外人,也想要被了解,也想要被爱,而不被了解与不被爱,使他孤独与失落,就像困于孤岛想要逃脱而不得的困兽,无力抗争,却又无可奈何。

而在昆汀的视角里,我感受最深的是家庭不幸造成的悲剧人生。作为家中的长子,昆汀承担着维系家族荣誉的重任,他病态地执着于陈规旧法,甚至将其紧密地系于妹妹凯蒂的贞操上。妹妹的失贞,无疑给他一记重击,让他从拯救家族的骑士幻梦中清醒过来,面对残酷现实的无情折磨。他试图通过杀掉妹妹后自杀来捍卫家族荣誉,但最终却在矛盾复杂的情感斗争中了结了自己。而冷漠的家人,是造成他自杀悲剧的另一推动力。信奉虚无主义的父亲,将象征着家族昔日辉煌的表给了他,告诉他人类所有的传统和经验都是虚无的,只有时间是永恒的,并且进一步告诫他“我把表给你,不是要你记住时间,而是让你偶尔忘掉时间,不要把心力全部用在征服时间上面”。昆汀用他的行动诠释他对父亲话的理解,他一年又一年地沉浸于虚幻的想象中,并最终让自己的世界归于了无尽的时间。在他捍卫传统的道路上,他没有出路,也没有退路;看不见未来,也无法掌控现在,唯有过去的罪恶,像永无止境的梦魇一般将他纠缠。他的死,既是为妹妹凯蒂的贞洁殉葬,也是为父亲的虚无主义献祭,但更多的是以短暂一生对抗永恒时间的败落。滚滚洪流中,他所秉持的一切最终将化灰,而他作为一个无能的信念捍卫者,先用鲜血染红了这条变革之路。

博尔赫斯在《你不是别人》中写道:“命运之神没有怜悯之心,上帝的长夜没有尽期。你的肉体只是时光、不停流逝的时光,你不过是每一个孤独的瞬息。”无论是小本的无力抗争,还是昆汀终究归于虚无的奋力抵挡,都透露出人生孤独的本质和虚无气息。或许人生本就如此,无意义就是意义,而西西弗斯推石的机械劳动,或许在每一次孤独抗争的“瞬息”得以确认价值。最好是无问东西,听从己心,即使明知人生是一场无意义的追寻,也依然轰轰烈烈地奔赴,步履不停。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