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部分学生上数学课的时候总是能听懂,但是课后却不会做题?
很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发现这种情况,上课的时候知识能够听懂,也感觉进了脑子里,但是不会做题。当学生掌握知识不牢固的时候,就很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在解题的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出现这种情况也有一部分是老师的原因,如果老师只是单纯的将知识讲给老学生听,就会造成学生对知识不理解,并不知道老师是如何思考问题的。
学生觉得自己听懂了知识,但是并没有实际上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并不会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教师如果在备课的过程中没有联系到学生的具体情况,就很有可能让学生难以理解讲课的内容,也并不能够将知识联系到生活实际中,去进行锻炼。学生如果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并不能够掌握到知识点的关键,就很可能在解题过程中不会做,进而会质疑自己。
学生如果在课前没有做好预习,很有可能在课堂上看到的是表面知识,并没有对知识进行深刻的思考。学生在上课过程中选择性的听讲,并没有将精力全部放在课堂上,只是跟着老师的思维走,并没有产生自己的思考。这样才会影响到听课效率,不会解题也就成了比较正常的一件事情。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也只是想马上完成作业,并没有仔细的去审题。
学生如果在课堂上没有记笔记,可能就会让知识慢慢遗忘,如果在作业之前没有进行复习,就会对题目感到陌生。学生不能看到题目就怕,否则会严重影响自己的心态,严重时会产生畏惧感,不愿意去做题,成绩自然也不会有所提高。学生需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在上课的过程中仔细琢磨老师解题的方式,不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三心二意,要持之以恒。
数学课上听得懂,还是一个被动接收的过程,只能说照老师的思路我能理解了。可题目千千万,变化万万千,情境一变化,顺序一调整,就会导致整个题目发生变化。那个时候,老师的思路就不一定有效了。
最好的学习是主动建构知识,即把解题思路纳入自己的思考轨道上来。比如,学会用“画图”、“操作”等办法真正地去理解数量关系,彻底地理清思维。只有这样,才会在课后碰到各种不同的题也会应变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