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中的四大美女:杨贵妃,西施,貂蝉,王昭君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四大美女:沉鱼落雁 ,闭月羞花 分别是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这四大美女,妇孺皆知,有各种浪漫的故事流传,正式中如何记载呢,接下来一一列举。
先说记载最多的杨贵妃。
杨贵妃
杨贵妃确有其人,新唐书和旧唐书均有记载。但是,这两本正史都没记载她的名字,就连白居易的《长恨歌》也只说是杨家之女,并没有说她的姓名。真正提到她的名字是一本叫做《明皇杂要》的书,这本书是在杨玉环死后一百多年的时候写的。看看这个名字,大概就是像现在的八卦新闻一样,捕风捉影的概率大一些。后代也就延续了这本书中提到的杨玉环这个名字。或许我们叫了一千多年的这个名字本身都极可能是错的。
既然说多四大美女,那就看看《新唐书》中关于她的美貌的写法吧。
新唐书原文如下:
玄宗贵妃杨氏,隋梁郡通守汪四世孙。徙籍蒲州,遂为永乐人。幼孤,养叔父家。始为寿王妃。开元二十四年,武惠妃薨,后廷无当帝意者。或言妃姿质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内禁中,异之,即为自出妃意者,丐籍女官,号"太真",更为寿王聘韦昭训女,而太真得幸。善歌舞,邃晓音律,且智算警颖,迎意辄悟。帝大悦,遂专房宴,宫中号"娘子",仪体与皇后等。
原文翻译:
玄宗贵妃杨氏,是隋代梁郡通守杨汪的四世孙女。其家后来徙居入籍蒲州,便成了永乐县人。杨氏幼孤,养于叔父家。起初成为寿王之妃。开元二十四年(736),武惠妃逝世,后廷妃嫔中没有合于玄宗心意的人。有人上言说寿王妃容貌秀美,天生丽质,可以充入后宫,便召她进入禁中,玄宗大为称异,便命杨玉环自请度为女道士,给予宫中女官之职,号为“太真”。另为寿王娶韦昭训之女为妃,而太真从此得到玄宗的宠幸。她能歌善舞,精通音律,而且聪明颖悟,智算过人,先事迎逢,合于上意。玄宗大喜,于是受宠专房,宫中号称“娘子”,礼仪与皇后相等。
新唐书中关于杨贵妃的传记也就是几百字,不到一千字,关于容貌的就这么多。貌似也没写长得多么的夸张呀。李隆基第一次见到杨玉环的时候,李隆基56岁,杨玉环22岁。这个年纪相差太大了。估计李隆基早已经将后宫中的各位嫔妃们看腻歪了,来一个新鲜的,长的差不多的估计就很喜欢了吧。针对杨玉环,后世有夸大之嫌。
至于杨贵妃的其他事迹,跟流传的差不多,再次就不赘述了。
王昭君
虽然杨贵妃的容貌史书中并没有写多少,但是最起码还写了将近一千个字来记录这个人。但是王昭君可就惨了。《汉书》关于王昭君的描写出现在《匈奴传下》(汉书将匈奴传分了上下两篇)关于王昭君的描写就几十个字。
王昭君,名墙(后汉书写作嫱)字昭君。匈奴呼韩邪单于求一个汉家女子来通婚,汉元帝从宫中选良家女子王昭君给匈奴单于,这个女子就是王昭君,然后呼韩邪单于封了王昭君为宁胡阏氏(yan zhi 阏氏是匈奴管他们的皇后的称呼,宁胡吗,就是是胡人安宁,胡人是匈奴的自称,可不是贬义),给王昭君的这个称呼可不是呼韩邪单于唯一的皇后,最大的皇后是大阏氏,也就是说王昭君在匈奴后宫不是地位最高的。王昭君跟呼韩邪单于生了个儿子,后来被封为匈奴右渠王,这个地位还比较高,在匈奴单于儿子中,算得上第二第三的位置了。后来呼韩邪单于死了,王昭君又做了呼韩邪单于的继任者,也就是呼韩邪单于的大儿子的老婆,又生了两个女儿。后来汉朝还派王昭君的哥哥出使匈奴,王昭君的各个被封为和亲侯。后来王昭君的女儿还作为人质,在汉哀帝时期进入汉朝侍奉过太后。
好了,《汉书》中关于王昭君的描写就这么多了,没其他的了。关于容貌只字未提,像什么让画师作画,没给钱之类的说法更是只字未提。
再说一下,昭君出塞的大背景。其实昭君出塞的时候,匈奴已经很弱了,完全被汉朝压制。不是像历史演义的那样,昭君是担负了什么历史使命。如果昭君不去,汉朝就要被匈奴吞并了一样。那会的匈奴单于是向汉朝求和来的,匈奴单于是希望汉朝赏赐一个汉女给他。如果真的是和亲,王昭君的地位根本不够啊。即使不是公主,最起码也得是一个翁主(汉朝规定,只有皇帝的女儿才可以称公主,诸侯王的女儿称翁主)。
《后汉书》关于昭君的文字多一点,而且也写的详细一点,请参考如下:
王昭君,姓王名嫱,南郡秭归(今湖北省)人。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呼韩邪来朝,帝敕以五女赐之。王昭君入宫数年,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
这里还写了一点王昭君的容貌。但是背景交代的很清楚,匈奴单于来朝,就是匈奴都到了低三下四的要来汉朝拜大哥了。《汉书》的作者是班固,东汉人。《后汉书》的作者范晔是南朝宋人。范晔距离昭君都好几百年了,估计范晔也有很大的演绎成分。在此以汉书为准,后汉书的仅供参考。
好了,剩下的两位就很简单了。
貂蝉
正史无记载。任何的正史,包括《三国志》均无记载。如果真的像《三国演义》里描写的那样,对除掉董卓,勾引吕布做出了那么大的贡献,《三国志》不可能一个字都没提。陈寿在写三国志的时候,处于晋朝初年,曹魏的废帝还没死呢。陈寿距离三国是很近的。如果真有貂蝉其人,陈寿不可能如此的忘却。易中天在品三国中大概提过貂蝉的来龙去脉。貂蝉不是一个人名,是负责管理貂蝉冠的一个女官的官名。关于貂蝉的记载,最早出现于元杂剧。好了,说到这里,大家就可以很确定的认为,貂蝉完全是虚构的了。
西施
西施也很简单,正史无记载,只字未提。关于西施生活的年代,史料就很少,再加上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留下来的就更少了。能参考的就一本《史记》。最起码太史公先生,对西施只字未提。跟范蠡离开越国,泛舟海上什么的。关于范蠡的这些事情,太史公在《越王勾践世家》中做了详细的记载,但是就没提范蠡还有个红颜知己。关于什么时候开始流传大美女西施的,俺不知道,也没做过考证,也没见到那个专家的考证。但是最起码在宋朝就有了,因为苏东坡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中是提到西施了。或许西施真有其人吧,而且也漂亮,只是我们现在的史料太少了。如果考古能找到范蠡的墓,可以考证一下,范蠡身边是不是还有一个西施,再还原一下,看看是不是个大美女。
四大美女在正史中就是这样记载的。也不知道是谁,拼凑了这四个人为四大美女。或许这四位美女,不仅仅是长的漂亮吧。更主要的是这四位美女都有政治使命,都肩负了一个国家的兴旺。王昭君初始匈奴,西施灭了吴国,貂蝉离间了董卓和吕布,挽救汉家江山,杨贵妃的正面意义差了点,是让唐朝由盛转衰的,但是或许也可以做一个反面的很好的例子吧,毕竟杨贵妃也不像妲己那样穷凶极恶。
先说记载最多的杨贵妃。
杨贵妃
杨贵妃确有其人,新唐书和旧唐书均有记载。但是,这两本正史都没记载她的名字,就连白居易的《长恨歌》也只说是杨家之女,并没有说她的姓名。真正提到她的名字是一本叫做《明皇杂要》的书,这本书是在杨玉环死后一百多年的时候写的。看看这个名字,大概就是像现在的八卦新闻一样,捕风捉影的概率大一些。后代也就延续了这本书中提到的杨玉环这个名字。或许我们叫了一千多年的这个名字本身都极可能是错的。
既然说多四大美女,那就看看《新唐书》中关于她的美貌的写法吧。
新唐书原文如下:
玄宗贵妃杨氏,隋梁郡通守汪四世孙。徙籍蒲州,遂为永乐人。幼孤,养叔父家。始为寿王妃。开元二十四年,武惠妃薨,后廷无当帝意者。或言妃姿质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内禁中,异之,即为自出妃意者,丐籍女官,号"太真",更为寿王聘韦昭训女,而太真得幸。善歌舞,邃晓音律,且智算警颖,迎意辄悟。帝大悦,遂专房宴,宫中号"娘子",仪体与皇后等。
原文翻译:
玄宗贵妃杨氏,是隋代梁郡通守杨汪的四世孙女。其家后来徙居入籍蒲州,便成了永乐县人。杨氏幼孤,养于叔父家。起初成为寿王之妃。开元二十四年(736),武惠妃逝世,后廷妃嫔中没有合于玄宗心意的人。有人上言说寿王妃容貌秀美,天生丽质,可以充入后宫,便召她进入禁中,玄宗大为称异,便命杨玉环自请度为女道士,给予宫中女官之职,号为“太真”。另为寿王娶韦昭训之女为妃,而太真从此得到玄宗的宠幸。她能歌善舞,精通音律,而且聪明颖悟,智算过人,先事迎逢,合于上意。玄宗大喜,于是受宠专房,宫中号称“娘子”,礼仪与皇后相等。
新唐书中关于杨贵妃的传记也就是几百字,不到一千字,关于容貌的就这么多。貌似也没写长得多么的夸张呀。李隆基第一次见到杨玉环的时候,李隆基56岁,杨玉环22岁。这个年纪相差太大了。估计李隆基早已经将后宫中的各位嫔妃们看腻歪了,来一个新鲜的,长的差不多的估计就很喜欢了吧。针对杨玉环,后世有夸大之嫌。
至于杨贵妃的其他事迹,跟流传的差不多,再次就不赘述了。
王昭君
虽然杨贵妃的容貌史书中并没有写多少,但是最起码还写了将近一千个字来记录这个人。但是王昭君可就惨了。《汉书》关于王昭君的描写出现在《匈奴传下》(汉书将匈奴传分了上下两篇)关于王昭君的描写就几十个字。
王昭君,名墙(后汉书写作嫱)字昭君。匈奴呼韩邪单于求一个汉家女子来通婚,汉元帝从宫中选良家女子王昭君给匈奴单于,这个女子就是王昭君,然后呼韩邪单于封了王昭君为宁胡阏氏(yan zhi 阏氏是匈奴管他们的皇后的称呼,宁胡吗,就是是胡人安宁,胡人是匈奴的自称,可不是贬义),给王昭君的这个称呼可不是呼韩邪单于唯一的皇后,最大的皇后是大阏氏,也就是说王昭君在匈奴后宫不是地位最高的。王昭君跟呼韩邪单于生了个儿子,后来被封为匈奴右渠王,这个地位还比较高,在匈奴单于儿子中,算得上第二第三的位置了。后来呼韩邪单于死了,王昭君又做了呼韩邪单于的继任者,也就是呼韩邪单于的大儿子的老婆,又生了两个女儿。后来汉朝还派王昭君的哥哥出使匈奴,王昭君的各个被封为和亲侯。后来王昭君的女儿还作为人质,在汉哀帝时期进入汉朝侍奉过太后。
好了,《汉书》中关于王昭君的描写就这么多了,没其他的了。关于容貌只字未提,像什么让画师作画,没给钱之类的说法更是只字未提。
再说一下,昭君出塞的大背景。其实昭君出塞的时候,匈奴已经很弱了,完全被汉朝压制。不是像历史演义的那样,昭君是担负了什么历史使命。如果昭君不去,汉朝就要被匈奴吞并了一样。那会的匈奴单于是向汉朝求和来的,匈奴单于是希望汉朝赏赐一个汉女给他。如果真的是和亲,王昭君的地位根本不够啊。即使不是公主,最起码也得是一个翁主(汉朝规定,只有皇帝的女儿才可以称公主,诸侯王的女儿称翁主)。
《后汉书》关于昭君的文字多一点,而且也写的详细一点,请参考如下:
王昭君,姓王名嫱,南郡秭归(今湖北省)人。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呼韩邪来朝,帝敕以五女赐之。王昭君入宫数年,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
这里还写了一点王昭君的容貌。但是背景交代的很清楚,匈奴单于来朝,就是匈奴都到了低三下四的要来汉朝拜大哥了。《汉书》的作者是班固,东汉人。《后汉书》的作者范晔是南朝宋人。范晔距离昭君都好几百年了,估计范晔也有很大的演绎成分。在此以汉书为准,后汉书的仅供参考。
好了,剩下的两位就很简单了。
貂蝉
正史无记载。任何的正史,包括《三国志》均无记载。如果真的像《三国演义》里描写的那样,对除掉董卓,勾引吕布做出了那么大的贡献,《三国志》不可能一个字都没提。陈寿在写三国志的时候,处于晋朝初年,曹魏的废帝还没死呢。陈寿距离三国是很近的。如果真有貂蝉其人,陈寿不可能如此的忘却。易中天在品三国中大概提过貂蝉的来龙去脉。貂蝉不是一个人名,是负责管理貂蝉冠的一个女官的官名。关于貂蝉的记载,最早出现于元杂剧。好了,说到这里,大家就可以很确定的认为,貂蝉完全是虚构的了。
西施
西施也很简单,正史无记载,只字未提。关于西施生活的年代,史料就很少,再加上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留下来的就更少了。能参考的就一本《史记》。最起码太史公先生,对西施只字未提。跟范蠡离开越国,泛舟海上什么的。关于范蠡的这些事情,太史公在《越王勾践世家》中做了详细的记载,但是就没提范蠡还有个红颜知己。关于什么时候开始流传大美女西施的,俺不知道,也没做过考证,也没见到那个专家的考证。但是最起码在宋朝就有了,因为苏东坡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中是提到西施了。或许西施真有其人吧,而且也漂亮,只是我们现在的史料太少了。如果考古能找到范蠡的墓,可以考证一下,范蠡身边是不是还有一个西施,再还原一下,看看是不是个大美女。
四大美女在正史中就是这样记载的。也不知道是谁,拼凑了这四个人为四大美女。或许这四位美女,不仅仅是长的漂亮吧。更主要的是这四位美女都有政治使命,都肩负了一个国家的兴旺。王昭君初始匈奴,西施灭了吴国,貂蝉离间了董卓和吕布,挽救汉家江山,杨贵妃的正面意义差了点,是让唐朝由盛转衰的,但是或许也可以做一个反面的很好的例子吧,毕竟杨贵妃也不像妲己那样穷凶极恶。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