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跑得最快的那个,但我可以是跑得最久的那个
展开全部
一个人在学校值班,办公室坐一会儿,便去操场跑步。
前些天,班级开展的亲子跑,我未能参加。因为我这蜗牛跑,肯定会让孩子们笑话的。当然我不是怕孩子们笑话,而是怕拉了整个班级的后腿,不要让所有人都在终点等我一个人,那种尴尬我承受不起。
其实,我有很久都没有跑步了。距离上次跑步也有两年了吧。
坚持得最多的时候,是儿子读高中时。每次接他时,都会早早把车开到学校附近,然后去附近的公园跑上几圈。
没有跑步,也就没有流汗。
慢慢跑,计划跑四圈。耳塞里是李健的歌曲,百听不厌,单曲循环。
第一圈,身体没有任何感觉。跑的步子很小,身体前倾,腿抬起了一点而已。
第二圈,略微发热,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感觉还很轻盈。
第三圈,微微出汗,有些膨胀。
第四圈,羽绒服已经显得很笨重,不得不解开。
还是坚持着跑了第五圈,后背已经出汗了。跑五圈时,身体已经变成了机械动作,似乎不需要任何的动力,只管慢慢地跑,跟着音乐一起,思想自由,人也自由。
也许再跑上三四圈都没有问题,但我还是强迫自己慢慢“着陆”,毕竟太久没有跑了,怕跑一次伤了膝盖和双腿。
这几圈下来,也就突然冒出这个长句:我不是跑得最快的那个,但我可以是跑得最久的那个。
投射到人的一生,尤其是孩子们的一生,尤其是现在的现实,我们都在快马加鞭让孩子们“多快好省”出成绩,所以提前学啊,加量学啊,加时学啊,这些措施都是想让孩子在同年龄的这个赛道上先出头。
可是,殊不知,这样的举动可能会伤了孩子的那颗学习之心。也许现在快了,但是以后漫长的一生却慢了。
看第七季奇葩说,两位老奇葩也是资深奇葩陈铭和颜如晶辩论一道:孩子写作业到深夜,要不要找老师理论?虽然我更喜欢如晶一些,也虽然她赢得了这场辩论,但我还是更喜欢陈铭的观点:要去找老师理论。他有两个观点打动我,一是对于孩子当下而言,身体发育是最主要的,二是对于掌握孩子学习来说,是需要和老师理论的,了解最近所学的知识点,了解孩子掌握情况。这样理论之后,也是给一位负责的老师提供反思的机会。陈铭用了三个角度来阐释,一是他自己,二是他老婆,三是他女儿。他女儿的观点是他用得最好的:每次熬夜写完作业,第二天学习就会犯困。这样的恶性循环,是我们应该要警惕的。现在我们很多人捧书就犯困,就是因为当初学习时熬夜所致。如晶的观点里说不需要去找老师理论,因为孩子在用写作业的事实在回应他对写作业的态度。可是,她却忽视了这是一个孩子,是需要有人给予明辨的孩子。
反思我的成长,的确我不是跑得最快的那个人,但是我真的可以做到跑得最久。
也许,最能证明我做得最久的事是写作。但在这之前,其实应该说是我的思考一直都在。就算之前那些空缺写作的时期,我仍然没有停止思考,停止追求的步伐。只有不停的思考,才会有思考的成果出来。
回到学生的学习上来说,我还是希望我们能给予学生学得最久的能量,而不是眼下最快的能量。虽然这并不矛盾,但当两者在一起要做出选择的时候,还是最久的最好吧。
我希望我的学生是跑得最久的那个,人生拼到最后都是拼的耐力。
对“快”,我心生羡慕又有胆怯,因为我的反应迟缓,一个允许我慢慢来的空间,是我的安全空间。
前些天,班级开展的亲子跑,我未能参加。因为我这蜗牛跑,肯定会让孩子们笑话的。当然我不是怕孩子们笑话,而是怕拉了整个班级的后腿,不要让所有人都在终点等我一个人,那种尴尬我承受不起。
其实,我有很久都没有跑步了。距离上次跑步也有两年了吧。
坚持得最多的时候,是儿子读高中时。每次接他时,都会早早把车开到学校附近,然后去附近的公园跑上几圈。
没有跑步,也就没有流汗。
慢慢跑,计划跑四圈。耳塞里是李健的歌曲,百听不厌,单曲循环。
第一圈,身体没有任何感觉。跑的步子很小,身体前倾,腿抬起了一点而已。
第二圈,略微发热,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感觉还很轻盈。
第三圈,微微出汗,有些膨胀。
第四圈,羽绒服已经显得很笨重,不得不解开。
还是坚持着跑了第五圈,后背已经出汗了。跑五圈时,身体已经变成了机械动作,似乎不需要任何的动力,只管慢慢地跑,跟着音乐一起,思想自由,人也自由。
也许再跑上三四圈都没有问题,但我还是强迫自己慢慢“着陆”,毕竟太久没有跑了,怕跑一次伤了膝盖和双腿。
这几圈下来,也就突然冒出这个长句:我不是跑得最快的那个,但我可以是跑得最久的那个。
投射到人的一生,尤其是孩子们的一生,尤其是现在的现实,我们都在快马加鞭让孩子们“多快好省”出成绩,所以提前学啊,加量学啊,加时学啊,这些措施都是想让孩子在同年龄的这个赛道上先出头。
可是,殊不知,这样的举动可能会伤了孩子的那颗学习之心。也许现在快了,但是以后漫长的一生却慢了。
看第七季奇葩说,两位老奇葩也是资深奇葩陈铭和颜如晶辩论一道:孩子写作业到深夜,要不要找老师理论?虽然我更喜欢如晶一些,也虽然她赢得了这场辩论,但我还是更喜欢陈铭的观点:要去找老师理论。他有两个观点打动我,一是对于孩子当下而言,身体发育是最主要的,二是对于掌握孩子学习来说,是需要和老师理论的,了解最近所学的知识点,了解孩子掌握情况。这样理论之后,也是给一位负责的老师提供反思的机会。陈铭用了三个角度来阐释,一是他自己,二是他老婆,三是他女儿。他女儿的观点是他用得最好的:每次熬夜写完作业,第二天学习就会犯困。这样的恶性循环,是我们应该要警惕的。现在我们很多人捧书就犯困,就是因为当初学习时熬夜所致。如晶的观点里说不需要去找老师理论,因为孩子在用写作业的事实在回应他对写作业的态度。可是,她却忽视了这是一个孩子,是需要有人给予明辨的孩子。
反思我的成长,的确我不是跑得最快的那个人,但是我真的可以做到跑得最久。
也许,最能证明我做得最久的事是写作。但在这之前,其实应该说是我的思考一直都在。就算之前那些空缺写作的时期,我仍然没有停止思考,停止追求的步伐。只有不停的思考,才会有思考的成果出来。
回到学生的学习上来说,我还是希望我们能给予学生学得最久的能量,而不是眼下最快的能量。虽然这并不矛盾,但当两者在一起要做出选择的时候,还是最久的最好吧。
我希望我的学生是跑得最久的那个,人生拼到最后都是拼的耐力。
对“快”,我心生羡慕又有胆怯,因为我的反应迟缓,一个允许我慢慢来的空间,是我的安全空间。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