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为什么会大量死亡?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蚯蚓为什么会大量死亡?
蚯蚓为什么会大量死亡?蚯蚓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动物,常年钻在地下吃土,疾病很少,只有几种病,而且这几种病都是人为造成的,都是环境条件或饲料条件不当而造成的“条件病”。这些病只要调整一下环境条件就可以解决,几乎不用药物治疗,现介绍如下。
1、饲料中毒症
发现蚯蚓区域性甚至全身急速瘫痪,背部排出黄色或草体液,大面积死亡,这是新加的饲料含有毒素或毒气。这时要迅速减薄料床,将有毒饲料撤去,钩松料床的基料,加入蚯蚓粪吸附毒气,让蚯蚓潜入底部休息,慢慢就可以适应了。
2、蛋白质中毒症
如发现蚯蚓的蚓体有区域性枯焦,一端萎缩或一端肿胀而死,未死的蚯蚓拒绝采食,有悚悚颤栗的恐惧之感,并明显出现消瘦。这是由于加料时饲料成分搭配不当引起蛋白质中毒。饲料成分蛋白质的含量不能过高(基料制作时粪料不可超标),因蛋白质饲料在分解时产生的氨气和恶臭气味等有毒气体,会使蚯蚓蛋白质中毒。发现蛋白质中毒症后,要迅速除去不当饲料,加喷清水,钩松料床或加缓冲带,以期解毒。
3、缺氧症
如果发现蚯蚓体色暗褐无光、体弱、活动迟缓,这是氧气不足而造成蚯蚓缺氧症。其原因有如下几点:①、粪料未经完全发酵,产生了超量氨、烷等有害气体;②、环境过干或过溼,使蚯蚓表皮气孔受阻;③、蚓床遮盖过严,空气不通。此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加以处理。如将基料撤除,继续发酵,加缓冲带。喷水或排水,使基料土的溼度保持在30—40%左右,中午暖和时开门开窗通风或揭开覆盖物,加装排风扇,这样此症就可得到解决。
4、胃酸超标症
在发现蚯蚓痉挛状结节、环带红肿、身体变粗变短,全身分泌粘液增多,在饲养床上转圈爬行,或钻到床底不吃不动,最后全身变白死亡,有的病蚓死前出现体节断裂现象。这说明蚯蚓饲料中淀粉、碳水化合物或盐分过多,经细菌作用引起酸化,使蚯蚓出现胃酸超标症。处理方法是掀开覆盖物让蚓床通风,喷洒苏打水或石膏粉等碱性药物中和。
5、水肿病
如发现蚯蚓身体水肿膨大、发呆或拼命往外爬,背孔冒出体液,滞食而死,甚至引起蚓茧破裂或使新产的蚓茧两端不能收口而染菌霉烂。这是因为蚓床溼度过大,饲料ph值过高而造成的,这时应减小溼度,把爬到表层的蚯蚓清理到另外的池里。在原基料中加过磷酸钙粉或醋渣、酒精渣中和酸碱度,过一段时间再试投给蚯蚓。
为什么雨天会有那么多蚯蚓死在路上?这几天一直都下著雨,我也发现了一些怪现象。为什么我们在雨天总是能够看到很多的蚯蚓在地面呢?因为路上爬满了一条条蚯蚓,有些正在用力的蠕动,好像在挣扎一样,有的已经死了。听哥哥说,“蚯蚓会松土,是庄稼生长的好帮手。”所以蚯蚓是益虫,人们应该保护它们。我看着地面上的这些蚯蚓,心里非常可怜它们,同时升起了一个疑问,为什么蚯蚓不好好地呆在泥土里,要爬到地面上来寻死呢?
我心想:“这几天总是细雨濛濛,蚯蚓不会是因为泥土里太溼了才爬上来的吧!难道蚯蚓不能在下雨的时候呆在泥土里吗?”
我打算做个实验来研究。我先让哥哥为我找来六条蚯蚓,三只装有泥土的盆和两瓶水。实验开始了,我在装有泥土的盆中分别放入两条蚯蚓,被人们称为地龙的蚯蚓果然名副其实,它很快就钻进土里去了。我再往三只盆中倒入不同量的水,第一只盆倒入水最多,直到水漫过泥土为止;第二只盆中倒入适中的水,如果用手一挤泥土,土中便有水滴下来;第三只花盆中倒入水最少,看上去泥土只是比刚才潮溼了一些。通过仔细观察,倒入水之后,三只盆中的蚯蚓表现如下:
第一只花盆:水倒入之后,蚯蚓立即从土里钻出来,并沿着盆的边沿爬行,身子可以浮在水里游泳,爬行了一圈后,把身子贴著盆壁往上爬,试图爬出来,但是它们一碰到干的地方又会回头。
第二只盆:水倒入之后,蚯蚓过了一会儿,也从土里钻了出来了,并同样沿着盆的边爬行,爬了几圈之后,也试图爬出盆。
第三只盆:水倒入之后,始终不见蚯蚓爬出来。
从实验中,可以发现蚯蚓很怕水,只要土壤中的水超过一定的量,土里的蚯蚓就要爬出地面,看来的确与下雨有关。那么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打开了《十万个为什么》找起答案来。原来蚯蚓是低等动物,它是靠面板来呼吸的,土壤里有许多空隙,平时有水分吸附在土壤周围,空隙里充满了空气,大雨过后,土壤里的空隙注满了水,将空气排挤出去造成土壤里溶氧量减少,于是蚯蚓呼吸就会困难,就纷纷出洞。同时它爬行是靠身体分泌粘液来润滑身体周围的土壤,使自己可以滑行。所以太乾和太溼的土壤都不适合它生活。
“那为什么又有这么多蚯蚓会自己死去呢?”这个问题我终于在书上也找到了答案:蚯蚓爬出地面之后,它的面板就完全暴露在空气中了,被风一吹,面板变干,呼吸功能衰竭而死。现在是夏天,雨过天晴,太阳比较猛烈,有的蚯蚓因为来不及爬回洞穴而干死。如果是在冬天,西北风一吹,蚯蚓的面板会干得更快,如果它来不及爬回泥土里,就会干死。
哦!原来如此。我为自己解开了心中之谜而高兴。同时,我还想以后下雨天,我去帮一帮蚯蚓,让它们少受伤害
蚯蚓为什么死后会变成一滩白水因为蚯蚓体内含有约80%左右水份,表面只有薄薄的一层肉。
参考资料:zhidao.baidu/...&rn=10
为什么蚯蚓断了还能活?蚯蚓是一种低等环节动物,生得有头有尾,有口腔、胃、肠、肛门。它们的身体是由两条两头尖的管子套在一起组成的。外面的一层是一环一环连起来的体壁,其中有许多由中胚层细胞组成的肌肉系统。体内有一条消化道,从头至尾贯穿在一层层的隔膜中间。在内外两层管之间,充满体腔液,在每一隔膜的腹面都有一个小孔,成为体腔液在体内穿行的通道。
蚯蚓若被截为两段,断面上的肌肉组织马上加强收缩,一部分肌肉组织迅速溶解,形成新的细胞团。这时,血液中的白细胞同时聚集在切面上,形成特殊栓塞,使伤口迅速闭合。它的中胚层细胞具有很强。
3,蚯蚓再生能力的研究:
如果一个蚯蚓切成三段,中间那段能活吗:
将赤子爱胜蚓从特定部位切断,得到有头无尾、无头无尾、无头有尾3工型别18个处理体段,在20℃人工气候箱中培养,观察其再生情况。结果发现,剪下处理后的蚯蚓体段在10d左右开始再生,且从头至尾都有再生能力;但不同体段的蚯蚓再生能力不同,有头无尾、无头无尾的体段再生速度比无头有尾体段的要快。其中,无头无尾蚯蚓体段的头部、尾部都可以再生,但尾部再生的速度显著高于头部。剪下后所剩蚯蚓体段的多少对蚯蚓存活率有很大影响。所剩的体节数越多,蚯蚓体段的死亡率越低,两者呈正相关关系。
(但也有一种说法是,并非每种蚯蚓都具有这样的能力)
其中就有纤毛虫和涡虫的再生问题。而且提到,腔肠动物和涡虫的再生能力从身体前端到后端,沿体轴而递减:口端或头部最强,反口端或尾部最弱,涡虫头部神经系统集中,代谢率最高。涡虫头部和腔肠动物的口端有很多未分化的、保持胚胎状态的细胞,这可能是头部再生能力强的原因。蚯蚓头部再生能力也比身体后部体节强,如将蚯蚓切成两段,再摘除腹神经,蚯蚓就失去了再生能力。这些实验都说明神经在再生作用中起重要作用。
5,进一步考验蚯蚓的再生能力:
蚯蚓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身体被切断以后,在断掉的地方会生出好似胚胎的组织,很快将失去的部分补偿好,长成一条新的蚯蚓。再生能力强的是切断蚯蚓前端五节到八节的地方,如果把蚯蚓九节以上的地方切断,再生能力就很慢,生殖器官也不能恢复。如将蚯蚓的第十五节以后切断,就不能再生出头部,只会长出一个缺脑袋的尾状体,成为一条两个尾巴的变态蚯蚓。
两个尾巴(尾状体是否具有尾部生理结构)能存活多久,不进食吗?还是用反口端变态进食?
6,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两条蚯蚓分别切去前端和后端,连线起来竟可长成一条新的蚯蚓,更有人别出心裁,在一条蚯蚓的前半部分并列接上两条蚯蚓的后端,这样一来,就长出了一个头两个尾巴的蚯蚓。
参考资料:zhidao.baidu/question/9151178
养的红蚯蚓死了怎么办1.食性红蚯蚓是腐食性动物,喜欢生活在含有大量有机质的土壤里,难以在一般耕地中见到。所以利用动植物的有机废弃物可以大量人工养殖。它食性广,畜禽的粪便以及稻草、各种鲜、干青草,树叶、瓜果、菜皮、甚至泔脚等经发酵后都能食用。蚯蚓一天的摄食量与自己的体重大致相等,其中一半作为蚓粪排出。生产一吨鲜蚯蚓,约要摄食70~80吨有机垃圾。2.温度蚯蚓是喜温动物,野生蚓在久旱、严冬及高温季节会钻入生土层潜伏休眠。人工养蚓,要调节好温度,使蚯蚓全年都能生长繁殖。红蚯蚓的最适生长温度在25℃左右。蚯蚓是雌雄同体的动物,但必须异体交配。性成熟的蚯蚓(即出现生育环)在交配1周后各自产卵。但产卵频率与温度有很大关系。温度低于10℃时,要35天左右才产卵一粒;温度在18~25℃,溼度30%~50%,通风换气好时,一般1.5~4.5天就产卵一粒;当温度高达35℃时,产卵数量下降。卵茧孵化与温度也有很大关系。当温度低于8℃,卵茧停止孵化;15℃时,卵茧约33天孵化出幼蚓,孵化率97%,平均每个卵茧孵出幼蚓6.8条;当平均温度在20℃时,19天孵化幼蚓;32℃时,10天便可孵出,但孵化率仅33%,平均每个卵茧孵出幼蚓2~3条。孵化过程中,当卵茧积温达到220~260℃时,幼蚓便可孵出(卵茧积温指每日扣除卵茧在8℃以下停止孵化的无效温度后逐日积累的能使卵胚胎发育的有效温度总和)。所以把温度控制在18~25℃最利于蚓产卵孵化。幼蚓生长38天左右达到性成熟,全生育期60天左右。一条蚯蚓一个月内产的卵茧,逐渐能孵出50~80条小蚯蚓。3.溼度溼度与蚯蚓的生长,产卵及卵茧孵化的关系很密切。蚯蚓体内含有约80%左右水份。如久不浇水,会造成蚓体萎缩,影响产卵,甚至自溶死亡。在蚓床含水份30%左右时,蚯蚓吃食多,生长快,产卵多,孵化率高。4.空气据上海市金山区钱锦康的试验,用空气流通和不流通的二种不同条件饲养蚯蚓30天,它的产卵数分别是7.8粒和1.4粒,差距较大。空气中一般含氧20%,含二氧化碳0.03%~0.06%。若二氧化碳含量超过1%,就会影响蚯蚓的产卵。5.pH值蚓床的酸碱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危害蚯蚓生长,以pH值6~8为宜。二、太湖红蚯蚓高效养殖技术1.场地与放养蚯蚓在室内外均能养殖。南方夏秋季节气温高,室内养殖较好。但室外可进行大面积养殖,低温时可利用太阳能增温。但场地一定要选在靠近水源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农村可利用村旁或林间空隙处。养殖面积大时要装水管或自动喷水器。蚓床一般5米宽,中间走道70~80厘米,但如用车送料,则宽度均应增加。走道填高30厘米以上,两边两条蚓床各宽2米,在两条蚓床的外侧开沟以利排水。蚓床做好后,把发酵好的饲料横放在蚓床上,成20~30厘米宽的条形,间隔10~15厘米。放蚓种前先浇溼蚓床,然后把蚓种放入无饲料处,放养密度0.5千克/平方米(约1000条),然后补浇一些水,利于蚯蚓活动。忌在蚓床上堆满畜粪后放蚓种,以免造成蚓种损失。2.适时添料太湖红蚯蚓的食性广,几乎什么都吃,但关键是饲料一定要完全腐熟。堆肥需经30天,或挖成塘,把水草、青草、瓜果、菜皮及泔脚等放在禽畜粪水中发酵更好。因蚯蚓一天吃的食物与自己的体重大致相等,所以要"适时"添料。"适时"指蚓床还有二成饲料时采集蚯蚓后添料。添料必须成梅花形,料堆之间留5~8厘米空隙。畜禽粪过薄要浇成条状。留1/3~1/4的空隙面积,并在添料前先浇水。雷雨易将刚添一二天的牛粪冲平,形成板结,不透气,蚯蚓受闷加上地温高,蚓床边上的蚯蚓会爬入......
蚯蚓长时间离开土为什么会死?蚯蚓是喜欢黑暗的动物,而且全身被刚毛和粘液是用来进行呼吸作用的!
如果离开土壤蚯蚓体表过于干燥无粘液经行呼吸作用,自然不能够存活!
蚯蚓盒里的蚯蚓为什么老是死掉干的或溼的,
为什么路上有很多死蚯蚓蚯蚓没有特殊的呼吸器官,主要是通过溼润的表皮来进行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气体交换的,雨后因为土壤中进入了大量的雨水,土地中的氧含量下降,蚯蚓需要到外界呼吸新鲜空气,就会有大量蚯蚓爬出地表。而雨后一般阳光比较强烈,蚯蚓在来不及盯到地下时,就会被晒干死亡。
我养的蚯蚓为什么会死啊?找个花盆,在里面放个平东西(我放的碎地板砖),把蚯蚓放里面,蚯蚓怕光,土要溼,喂东西不要那么勤,夏天吃完的西瓜皮抠里面就行。在花盆上面找个木板盖上蚯蚓就不会跑了。我是这么养的,到现在蚯蚓很好都开始繁殖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把蚯蚓切成两段为什么也会死?蚯蚓是一种特殊的再连动物。将一条蚯蚓在中间切成两段,它不但不会死去,相反会变成两条完整的蜒蚓。当它被切成两段时,它断面上的肌肉组织马上加强收缩,一部分肌肉细胞便迅速溶解,形成新的细胞团,这时血液中的血球同时聚焦在切面上,形成特殊的栓塞,使伤口迅速闭合。原来位于体腔中的尚未分化的原性细胞,迅速迁移到切面上来与溶解的肌肉细胞一起,在切面上形成结节状的再生芽。与此同时,身体里的消化道、神经系统、血管等组织的细胞,通过大量的有丝分裂,迅速地向再生芽里生长。随着细胞的不断增生,缺头的一截的切面上,会长出一个新的头来;缺少尾巴的一截的切面上,会长出一条尾巴来,一条蚯蚓就变成两条完整的蚯蚓了
蚯蚓为什么会大量死亡?蚯蚓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动物,常年钻在地下吃土,疾病很少,只有几种病,而且这几种病都是人为造成的,都是环境条件或饲料条件不当而造成的“条件病”。这些病只要调整一下环境条件就可以解决,几乎不用药物治疗,现介绍如下。
1、饲料中毒症
发现蚯蚓区域性甚至全身急速瘫痪,背部排出黄色或草体液,大面积死亡,这是新加的饲料含有毒素或毒气。这时要迅速减薄料床,将有毒饲料撤去,钩松料床的基料,加入蚯蚓粪吸附毒气,让蚯蚓潜入底部休息,慢慢就可以适应了。
2、蛋白质中毒症
如发现蚯蚓的蚓体有区域性枯焦,一端萎缩或一端肿胀而死,未死的蚯蚓拒绝采食,有悚悚颤栗的恐惧之感,并明显出现消瘦。这是由于加料时饲料成分搭配不当引起蛋白质中毒。饲料成分蛋白质的含量不能过高(基料制作时粪料不可超标),因蛋白质饲料在分解时产生的氨气和恶臭气味等有毒气体,会使蚯蚓蛋白质中毒。发现蛋白质中毒症后,要迅速除去不当饲料,加喷清水,钩松料床或加缓冲带,以期解毒。
3、缺氧症
如果发现蚯蚓体色暗褐无光、体弱、活动迟缓,这是氧气不足而造成蚯蚓缺氧症。其原因有如下几点:①、粪料未经完全发酵,产生了超量氨、烷等有害气体;②、环境过干或过溼,使蚯蚓表皮气孔受阻;③、蚓床遮盖过严,空气不通。此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加以处理。如将基料撤除,继续发酵,加缓冲带。喷水或排水,使基料土的溼度保持在30—40%左右,中午暖和时开门开窗通风或揭开覆盖物,加装排风扇,这样此症就可得到解决。
4、胃酸超标症
在发现蚯蚓痉挛状结节、环带红肿、身体变粗变短,全身分泌粘液增多,在饲养床上转圈爬行,或钻到床底不吃不动,最后全身变白死亡,有的病蚓死前出现体节断裂现象。这说明蚯蚓饲料中淀粉、碳水化合物或盐分过多,经细菌作用引起酸化,使蚯蚓出现胃酸超标症。处理方法是掀开覆盖物让蚓床通风,喷洒苏打水或石膏粉等碱性药物中和。
5、水肿病
如发现蚯蚓身体水肿膨大、发呆或拼命往外爬,背孔冒出体液,滞食而死,甚至引起蚓茧破裂或使新产的蚓茧两端不能收口而染菌霉烂。这是因为蚓床溼度过大,饲料ph值过高而造成的,这时应减小溼度,把爬到表层的蚯蚓清理到另外的池里。在原基料中加过磷酸钙粉或醋渣、酒精渣中和酸碱度,过一段时间再试投给蚯蚓。
为什么雨天会有那么多蚯蚓死在路上?这几天一直都下著雨,我也发现了一些怪现象。为什么我们在雨天总是能够看到很多的蚯蚓在地面呢?因为路上爬满了一条条蚯蚓,有些正在用力的蠕动,好像在挣扎一样,有的已经死了。听哥哥说,“蚯蚓会松土,是庄稼生长的好帮手。”所以蚯蚓是益虫,人们应该保护它们。我看着地面上的这些蚯蚓,心里非常可怜它们,同时升起了一个疑问,为什么蚯蚓不好好地呆在泥土里,要爬到地面上来寻死呢?
我心想:“这几天总是细雨濛濛,蚯蚓不会是因为泥土里太溼了才爬上来的吧!难道蚯蚓不能在下雨的时候呆在泥土里吗?”
我打算做个实验来研究。我先让哥哥为我找来六条蚯蚓,三只装有泥土的盆和两瓶水。实验开始了,我在装有泥土的盆中分别放入两条蚯蚓,被人们称为地龙的蚯蚓果然名副其实,它很快就钻进土里去了。我再往三只盆中倒入不同量的水,第一只盆倒入水最多,直到水漫过泥土为止;第二只盆中倒入适中的水,如果用手一挤泥土,土中便有水滴下来;第三只花盆中倒入水最少,看上去泥土只是比刚才潮溼了一些。通过仔细观察,倒入水之后,三只盆中的蚯蚓表现如下:
第一只花盆:水倒入之后,蚯蚓立即从土里钻出来,并沿着盆的边沿爬行,身子可以浮在水里游泳,爬行了一圈后,把身子贴著盆壁往上爬,试图爬出来,但是它们一碰到干的地方又会回头。
第二只盆:水倒入之后,蚯蚓过了一会儿,也从土里钻了出来了,并同样沿着盆的边爬行,爬了几圈之后,也试图爬出盆。
第三只盆:水倒入之后,始终不见蚯蚓爬出来。
从实验中,可以发现蚯蚓很怕水,只要土壤中的水超过一定的量,土里的蚯蚓就要爬出地面,看来的确与下雨有关。那么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打开了《十万个为什么》找起答案来。原来蚯蚓是低等动物,它是靠面板来呼吸的,土壤里有许多空隙,平时有水分吸附在土壤周围,空隙里充满了空气,大雨过后,土壤里的空隙注满了水,将空气排挤出去造成土壤里溶氧量减少,于是蚯蚓呼吸就会困难,就纷纷出洞。同时它爬行是靠身体分泌粘液来润滑身体周围的土壤,使自己可以滑行。所以太乾和太溼的土壤都不适合它生活。
“那为什么又有这么多蚯蚓会自己死去呢?”这个问题我终于在书上也找到了答案:蚯蚓爬出地面之后,它的面板就完全暴露在空气中了,被风一吹,面板变干,呼吸功能衰竭而死。现在是夏天,雨过天晴,太阳比较猛烈,有的蚯蚓因为来不及爬回洞穴而干死。如果是在冬天,西北风一吹,蚯蚓的面板会干得更快,如果它来不及爬回泥土里,就会干死。
哦!原来如此。我为自己解开了心中之谜而高兴。同时,我还想以后下雨天,我去帮一帮蚯蚓,让它们少受伤害
蚯蚓为什么死后会变成一滩白水因为蚯蚓体内含有约80%左右水份,表面只有薄薄的一层肉。
参考资料:zhidao.baidu/...&rn=10
为什么蚯蚓断了还能活?蚯蚓是一种低等环节动物,生得有头有尾,有口腔、胃、肠、肛门。它们的身体是由两条两头尖的管子套在一起组成的。外面的一层是一环一环连起来的体壁,其中有许多由中胚层细胞组成的肌肉系统。体内有一条消化道,从头至尾贯穿在一层层的隔膜中间。在内外两层管之间,充满体腔液,在每一隔膜的腹面都有一个小孔,成为体腔液在体内穿行的通道。
蚯蚓若被截为两段,断面上的肌肉组织马上加强收缩,一部分肌肉组织迅速溶解,形成新的细胞团。这时,血液中的白细胞同时聚集在切面上,形成特殊栓塞,使伤口迅速闭合。它的中胚层细胞具有很强。
3,蚯蚓再生能力的研究:
如果一个蚯蚓切成三段,中间那段能活吗:
将赤子爱胜蚓从特定部位切断,得到有头无尾、无头无尾、无头有尾3工型别18个处理体段,在20℃人工气候箱中培养,观察其再生情况。结果发现,剪下处理后的蚯蚓体段在10d左右开始再生,且从头至尾都有再生能力;但不同体段的蚯蚓再生能力不同,有头无尾、无头无尾的体段再生速度比无头有尾体段的要快。其中,无头无尾蚯蚓体段的头部、尾部都可以再生,但尾部再生的速度显著高于头部。剪下后所剩蚯蚓体段的多少对蚯蚓存活率有很大影响。所剩的体节数越多,蚯蚓体段的死亡率越低,两者呈正相关关系。
(但也有一种说法是,并非每种蚯蚓都具有这样的能力)
其中就有纤毛虫和涡虫的再生问题。而且提到,腔肠动物和涡虫的再生能力从身体前端到后端,沿体轴而递减:口端或头部最强,反口端或尾部最弱,涡虫头部神经系统集中,代谢率最高。涡虫头部和腔肠动物的口端有很多未分化的、保持胚胎状态的细胞,这可能是头部再生能力强的原因。蚯蚓头部再生能力也比身体后部体节强,如将蚯蚓切成两段,再摘除腹神经,蚯蚓就失去了再生能力。这些实验都说明神经在再生作用中起重要作用。
5,进一步考验蚯蚓的再生能力:
蚯蚓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身体被切断以后,在断掉的地方会生出好似胚胎的组织,很快将失去的部分补偿好,长成一条新的蚯蚓。再生能力强的是切断蚯蚓前端五节到八节的地方,如果把蚯蚓九节以上的地方切断,再生能力就很慢,生殖器官也不能恢复。如将蚯蚓的第十五节以后切断,就不能再生出头部,只会长出一个缺脑袋的尾状体,成为一条两个尾巴的变态蚯蚓。
两个尾巴(尾状体是否具有尾部生理结构)能存活多久,不进食吗?还是用反口端变态进食?
6,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两条蚯蚓分别切去前端和后端,连线起来竟可长成一条新的蚯蚓,更有人别出心裁,在一条蚯蚓的前半部分并列接上两条蚯蚓的后端,这样一来,就长出了一个头两个尾巴的蚯蚓。
参考资料:zhidao.baidu/question/9151178
养的红蚯蚓死了怎么办1.食性红蚯蚓是腐食性动物,喜欢生活在含有大量有机质的土壤里,难以在一般耕地中见到。所以利用动植物的有机废弃物可以大量人工养殖。它食性广,畜禽的粪便以及稻草、各种鲜、干青草,树叶、瓜果、菜皮、甚至泔脚等经发酵后都能食用。蚯蚓一天的摄食量与自己的体重大致相等,其中一半作为蚓粪排出。生产一吨鲜蚯蚓,约要摄食70~80吨有机垃圾。2.温度蚯蚓是喜温动物,野生蚓在久旱、严冬及高温季节会钻入生土层潜伏休眠。人工养蚓,要调节好温度,使蚯蚓全年都能生长繁殖。红蚯蚓的最适生长温度在25℃左右。蚯蚓是雌雄同体的动物,但必须异体交配。性成熟的蚯蚓(即出现生育环)在交配1周后各自产卵。但产卵频率与温度有很大关系。温度低于10℃时,要35天左右才产卵一粒;温度在18~25℃,溼度30%~50%,通风换气好时,一般1.5~4.5天就产卵一粒;当温度高达35℃时,产卵数量下降。卵茧孵化与温度也有很大关系。当温度低于8℃,卵茧停止孵化;15℃时,卵茧约33天孵化出幼蚓,孵化率97%,平均每个卵茧孵出幼蚓6.8条;当平均温度在20℃时,19天孵化幼蚓;32℃时,10天便可孵出,但孵化率仅33%,平均每个卵茧孵出幼蚓2~3条。孵化过程中,当卵茧积温达到220~260℃时,幼蚓便可孵出(卵茧积温指每日扣除卵茧在8℃以下停止孵化的无效温度后逐日积累的能使卵胚胎发育的有效温度总和)。所以把温度控制在18~25℃最利于蚓产卵孵化。幼蚓生长38天左右达到性成熟,全生育期60天左右。一条蚯蚓一个月内产的卵茧,逐渐能孵出50~80条小蚯蚓。3.溼度溼度与蚯蚓的生长,产卵及卵茧孵化的关系很密切。蚯蚓体内含有约80%左右水份。如久不浇水,会造成蚓体萎缩,影响产卵,甚至自溶死亡。在蚓床含水份30%左右时,蚯蚓吃食多,生长快,产卵多,孵化率高。4.空气据上海市金山区钱锦康的试验,用空气流通和不流通的二种不同条件饲养蚯蚓30天,它的产卵数分别是7.8粒和1.4粒,差距较大。空气中一般含氧20%,含二氧化碳0.03%~0.06%。若二氧化碳含量超过1%,就会影响蚯蚓的产卵。5.pH值蚓床的酸碱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危害蚯蚓生长,以pH值6~8为宜。二、太湖红蚯蚓高效养殖技术1.场地与放养蚯蚓在室内外均能养殖。南方夏秋季节气温高,室内养殖较好。但室外可进行大面积养殖,低温时可利用太阳能增温。但场地一定要选在靠近水源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农村可利用村旁或林间空隙处。养殖面积大时要装水管或自动喷水器。蚓床一般5米宽,中间走道70~80厘米,但如用车送料,则宽度均应增加。走道填高30厘米以上,两边两条蚓床各宽2米,在两条蚓床的外侧开沟以利排水。蚓床做好后,把发酵好的饲料横放在蚓床上,成20~30厘米宽的条形,间隔10~15厘米。放蚓种前先浇溼蚓床,然后把蚓种放入无饲料处,放养密度0.5千克/平方米(约1000条),然后补浇一些水,利于蚯蚓活动。忌在蚓床上堆满畜粪后放蚓种,以免造成蚓种损失。2.适时添料太湖红蚯蚓的食性广,几乎什么都吃,但关键是饲料一定要完全腐熟。堆肥需经30天,或挖成塘,把水草、青草、瓜果、菜皮及泔脚等放在禽畜粪水中发酵更好。因蚯蚓一天吃的食物与自己的体重大致相等,所以要"适时"添料。"适时"指蚓床还有二成饲料时采集蚯蚓后添料。添料必须成梅花形,料堆之间留5~8厘米空隙。畜禽粪过薄要浇成条状。留1/3~1/4的空隙面积,并在添料前先浇水。雷雨易将刚添一二天的牛粪冲平,形成板结,不透气,蚯蚓受闷加上地温高,蚓床边上的蚯蚓会爬入......
蚯蚓长时间离开土为什么会死?蚯蚓是喜欢黑暗的动物,而且全身被刚毛和粘液是用来进行呼吸作用的!
如果离开土壤蚯蚓体表过于干燥无粘液经行呼吸作用,自然不能够存活!
蚯蚓盒里的蚯蚓为什么老是死掉干的或溼的,
为什么路上有很多死蚯蚓蚯蚓没有特殊的呼吸器官,主要是通过溼润的表皮来进行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气体交换的,雨后因为土壤中进入了大量的雨水,土地中的氧含量下降,蚯蚓需要到外界呼吸新鲜空气,就会有大量蚯蚓爬出地表。而雨后一般阳光比较强烈,蚯蚓在来不及盯到地下时,就会被晒干死亡。
我养的蚯蚓为什么会死啊?找个花盆,在里面放个平东西(我放的碎地板砖),把蚯蚓放里面,蚯蚓怕光,土要溼,喂东西不要那么勤,夏天吃完的西瓜皮抠里面就行。在花盆上面找个木板盖上蚯蚓就不会跑了。我是这么养的,到现在蚯蚓很好都开始繁殖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把蚯蚓切成两段为什么也会死?蚯蚓是一种特殊的再连动物。将一条蚯蚓在中间切成两段,它不但不会死去,相反会变成两条完整的蜒蚓。当它被切成两段时,它断面上的肌肉组织马上加强收缩,一部分肌肉细胞便迅速溶解,形成新的细胞团,这时血液中的血球同时聚焦在切面上,形成特殊的栓塞,使伤口迅速闭合。原来位于体腔中的尚未分化的原性细胞,迅速迁移到切面上来与溶解的肌肉细胞一起,在切面上形成结节状的再生芽。与此同时,身体里的消化道、神经系统、血管等组织的细胞,通过大量的有丝分裂,迅速地向再生芽里生长。随着细胞的不断增生,缺头的一截的切面上,会长出一个新的头来;缺少尾巴的一截的切面上,会长出一条尾巴来,一条蚯蚓就变成两条完整的蚯蚓了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