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民风民俗资料

 我来答
濒危物种1718
2022-06-22 · TA获得超过1.2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60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6.3万
展开全部

福建民风民俗资料

  福建有哪些民风民俗呢?为了满足各位的好奇心,下面为各位整理了福建民风民俗资料,以供赏析和参考借鉴!

  【1】福建民风民俗资料之福建怀孕习俗

  媳妇怀孕使家中充满了喜悦,对神佛的膜拜更虔诚了。除了祈求神明保佑胎儿健康发育之外。对孕妇更是关怀备至。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厦门人都很重视孕妇的营养。公婆不时在可口的正餐之外炖鸡汤、猪内脏、黄花鱼等,和之以俗称"十三味"的中药,给孕妇补养。临盆前还要吃几次猪肝炒老醋据说能防止胎衣不下、厦门的俗话中早有"补胎好过补月内(产后)"的说法,这说明厦门人早已懂得了孕期营养的重要性,抛弃了从乡下带来的孕期仍然稀饭场配菜脯,坐月子才大补的不科学陋习,消除了孕妇临盆时因营养不良、心力衰竭而造成的生命危险。经济条件好的人家都尽力而为。在给孕妇补养时,也考虑到可能对胎儿的不良影响,因此有些食品是禁止给孕妇吃的,如说吃鸡时不能吃鸡脚,吃了会生下手脚卷曲如鸡爪的孩子,不能吃兔子肉,吃了会生下"兔子嘴"(帮嘴)的孩子。不能吃麻雀,吃了,生下的孩子长大了会好淫…等等。这些禁忌,现在还是盛行的。为了下一代的健康幸福,现代的妇女也宁信其有,而不肯吃这些食品了。这当然是不科学的,但却反映了人们美好的愿望。怀孕的妇女,有的会有强烈的妊娠反应,呕吐、畏冷、身疲,厦门人称为"病子"。此时孕妇嗜酸味食品,婆家更是精心照料,每日点心不断。宁可吃了吐,吐了再吃,而不能不吃或少吃。

  其次是慎防动着胎儿。有了身孕的孕妇,禁行房事,不提重物,甚至说也不能看别人搬运重物,否则会动胎小产或难产。家中妇女有了身孕,除了平时经常挪动的物件之外,家中特别是孕妇房中的家具都忌搬移。据说胎神无所不在,说不定它正附在所搬动的那件器物上,打扰了它的安宁,会招来报复。在器物上钉钉子,更是绝对禁止的。万一钉到了胎神的身上,就会报应到腹中胎儿身上的相应位置,使胎儿或瞎眼,或臭耳(耳聋),或瘸手瘸脚。这些自然也都是无稽之谈。孕妇房中要挂美丽、健康、活泼的婴孩图画,每天细细观赏,向冥冥中的神明默析心中向往的婴儿形象。据说这样,股神才会在孕妇腹中塑造出如意漂亮的胎儿。这只是一种美丽的幻想、孕妇忌看丧家的热闹,因为在那场面,歪心的小鬼多得很,会冲煞胎儿。万一"动着"了胎儿,孕妇无端腹痛,那一定是触犯了神明,就要请"司公"来吹螺号,撒盐米,去邪除煞,或到开元路的"土地公祖"庙乞符烧灰,掺在水中,让孕妇服下,据说还挺灵验的,但毕竟是违反科学的迷信。较有知识的则多用"十三味"中药来安胎。旧时只有富裕人家才请得起医生,贫困人家只有求神一条路。孕妇怀胎十月,确是冒着很大的生命风险,当时在妇女中盛传着这样的俗语;"不生不值钱,要生生命在水沿。"深刻地揭示了旧时妇女惶恐的心境。

  孕期保胎的这些措施,避免孕妇进行重体力劳动,过劳而损身;避免外界刺激,给孕妇创造一个安静、祥和的环境,这些都是有科学道理的,有利于母子的健康,至今仍为民间所推行。迷信的做法尚未绝迹,但是绝大多数的公婆和孕妇都已懂得上医院求医,绝不再拿生命开玩笑了。孕妇定期上医院检查,已成定俗。不生育的仍然"不值钱","要生生命在水沿"的悲惨命运却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厦门还有一种很有趣而不科学的风俗,就是孕妇不能同坐一条凳子。据说,两个孕妇同坐一条凳子,腹中胎儿的性别就会互相交换.叫做"换胎"。世俗重男轻女,倘若以阳换阴,岂不冤枉。虽然谁也不清楚自己腹中胎儿的性别,但人人都很自信怀的很可能是男婴,别人怀啊那就不知道"是鸡还是鸭"了。这种"换胎"的禁忌,孕妇应该早领会,婆家更是时时提防。孕妇上妇产科例检时.挺着大肚子的孕妇走累了,到医院往往一屁股就往候医的长凳上坐下去,倘若那条长凳上原先坐着的孕妇马上像玩"翘翘板"似的'起身站起来还好,否则刚坐下的孕妇立刻就会受到陪同的妇女的阻拦,不是说凳子不干净,空气不好,就是说"走得喘喘的,不要马上坐下!"待寻到一条无孕妇的凳子,才让坐下;一有别的孕妇来坐,又要即刻起身,弄得孕妇满心疑惑。老脑筋的婆婆,如果碰上了不善领教的媳妇,往往心急如焚地说:"总是乱坐,以后换到一个‘查某’(女)的就’息德’(倒霉)了!"

  除了防"换胎"的禁忌外,厦门人还喜欢在"冬至"搓汤圆的时候卜问生男还是生女。"冬至"挂的汤国是祭祖的吉物,旧时人家平时饮食都是很节俭的,冬节做汤圆算是一种"好料"了。平时难得做,这时却一大簸箕一大簸箕地做,煮好了吃上好几天。全家老小都围拢来搓汤圆,家有孕妇的家长,往往在汤圆全部搓好后再数一数。如果汤圆的总数是单数,就意味着胎儿是男性;如果是双数,则是女性。无知的小孩往往会问:"这怎么数得完?"家长数完了又问:"一人可以吃几粒?"机灵的女孩往往手中握着一个大汤圆,注意地观察着家长的神情。家长数完数后,眉头不展,她就一张开手说:"我手中还有一个!"家长脸色马上转阴为晴。倘若家长喜上眉梢,她就悄悄地一掰为二,报告她手中"还有两个!"让家长吓一跳!搓汤圆,数单双卜性别的习俗,时下仍流行不衰。数得单数的高兴,数得双数的也有"阿妈"做,不管今后应验不应验,都喜气洋洋。古老的习俗将人们对即将降临的新生命的憧憬推向更具体更形象的臆断,不管是天上的太阳,还是水中的月亮,带给人们的都是吟咏不尽的欢快乐章。

  【2】福建民风民俗资料之福建风俗文化之“尾牙”

  福建“尾牙”节

  尾牙是闽南地区的汉族传统节日,商家一年活动的“尾声”,也是普通百姓春节活动的“先声”。每月的初二、十六,是闽南商人祭拜土地公神的日子,称为“做牙”。二月二日为最初的做牙,叫做“头牙”;十二月十六日的做牙是最后一个做牙,所以叫“尾牙”。

  尾牙的由来

  牙的涵义

  「牙」是汉族民间祭拜土地公的仪式。传统习俗中,作生意的人在农历每月初二及十六日,都必须准备一些三牲四果、香枝与纸钱等、祭拜地基主(土地最早的主人)以及土地公,在牲礼当中不可少的是一只雄鸡拔毛煮熟的白斩鸡,这是用来象徵生意兴隆的。而祭拜後的菜肴可以给家人或员工打打牙祭,因此也称为「作牙」;农历的二月二日是头牙,十二月十六日是尾牙。

  作牙

  「作牙」的起源出於善良的社会风俗习惯,代代相传。所谓「牙」字,为「牙旗」之简称,因古时荒地满目,未经开垦之地,时有相争开拓,致有格斗、殴打等事发生。为识别起见,各地区(或军旗)之西边,均画有兽牙之形状,如牛角、羊角…等,以代表各地区之人员,或族人,或者军队的标志;至於古代商场的买卖介绍人,往往被称为「牙郎」或「牙侩」、「牵钩仔」,故商人向「牙郎」们请客致谢等方式,拜祭土地公的节目,称为「做牙」。

  头牙

  头牙也正是土地公的生日,土地公又称福德正神,一般农家在农历二月初二这天举行「春祭」,祈求一年五谷丰收并祝福土地公万寿无疆;八月十五(农历不分日或号)还要祭拜一次,称为「秋祭」,在五谷有了收成时感谢土地公赐给人们的丰收。土地公是老百姓的守护神,崇拜土地公是根源於人类对土地的信仰,主要为求生命繁衍或农作物丰收。在神明里,土地公并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神,反而更亲近人间,人们遇见任何问题,都会找上深入民间的土地公,祈求丰收、生意繁荣,就连治病、升官、转职也找他帮忙;台湾的土地公特别多,所以有「田头田尾土地公」的说法。

  尾牙

  农历十二月十六日为一年中最後一次的祭祀活动俗称「尾牙」。古时有一诗句「一年伙计酬杯酒,万户香烟谢土神」,这是旧时诗人述的尾牙情景。上联「杯酒」是用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典故说东家要辞退伙计;下联是尾牙时节家家户户都在祭祀土地公。民间在二月初二土地公诞辰祭拜之後,东家即宴请伙计,到了十二月十六日「尾牙」这天,商家们为了感谢土地公一年的照顾,都会准备丰富的祭品来酬谢土地公,而祭拜完的东西就会犒赏给员工们。

  早期,一般商家或工厂要解雇伙计或工人都利用「食尾牙」这一餐来暗示。不过,旧时的人较为厚道,如果不是伙计实在不行,或是东家的事业经营不佳。是不会随便辞退伙计,辞退的方式也不是发下一张解雇通知或者资遣,都在尾牙宴中暗示,告知员工被解雇。

  尾牙-鸡头隐喻

  以前尾牙宴的主菜是白斩鸡,雇主将要解聘任何员工,则以鸡头相向,假如被免职的不只一人则执筷子夹起鸡头分别朝向将被「辞头路」者。凡是尾牙鸡头所指员工,即表示不再雇工请他(她)另谋高就,这种暗喻方式劳资双方心照不宣,毋须口头辞退也不必书面通知,这是台湾民间传统的免职风俗。

  假如雇主不想解聘任何员工,则将鸡头朝向自己或拿掉以示全体慰留。至于尾牙辞退员工为何要以鸡头相向表示,可能因为鸡在民间习俗中是代表「家」和「加」,因为「鸡」在台语中与「家」和「加」同音,因此喜庆宴会通常是以鸡象徵起家或增添福寿之意,「家」也有多出来之意,在尾牙时则以鸡头所指表示多馀之人,应自行离职。有俗谚形容说:「食尾牙面忧忧,食头牙跷脚捻嘴须」,「头牙」因为没有被辞退的顾虑,所以心情轻松愉很;台语形容一个人的心情轻松悠哉悠哉叫做「跷脚捻嘴须」。

  福建“作牙”的意义

  福建人最重视在每年农历二月二日做“头牙”,以及在十二月十六日做“尾牙”二月二日是“社日”土地神之纪念日,是一年的第一次“做牙”,被认为是头牙,而十二月十六日,则是一年中最后一次“做牙”,称为“尾牙”。福建人做“尾牙”特别隆重,这一日过后,也宣告时间就快走向另一个年份了。

  “做牙”的习俗是宗教活动,其背面又其实是涵有神道设教的提示,告诉人们所有成就并非只是个人的努力和手段,同时间也有赏善罚恶的神明在身旁默默监视和扶助。因此,人们应定时供奉和时时感激神明的庇佑,从而不骄不纵,以及服从为善施仁的社会规范。

  过去的人价值观崇尚俭朴,农业时代的生活素质与物质享受也不比今日奢华。“做牙”是为平日俭朴的饮食习俗提供适当的变化,定时加添菜肴,调剂生活。古人以宗教需要代替个人需要,并以此作为理由,去合理化上述的行为,如此便可以控制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不会把饮食放纵视为合理。

  除了近年来日益盛行的尾牙聚餐外,按传统习俗,全家人都围聚在一起“食尾牙”。主要的食物是润饼和刈包。

  润饼系以润饼皮卷包豆芽菜、笋丝、豆于、蒜头、蛋燥、虎苔、花生粉、香茄酱等多种食料。

  刈包里包的食物则是三层肉、咸菜、笋干、香菜、花生粉等,都是美味可口的乡土食品。

  牙的本义是军中帐前的大旗,大军在出征之前,照例要祭拜大旗,确保旗开得胜、一路平安,称之为“禡牙”。这个典礼后来被商号援用,於每年过完年后第一次开市时,同样来个祭典,希望财源广进,生意兴旺。他们祭拜的对象,主要是福德正神,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土地公。这一祭礼称为“牙祭”或“做牙”。

  很多地方不过尾牙,但却受到了这种文化的影响。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人们还把大吃一顿美食叫做“打牙祭”,就是这种文化的遗存。

  家中尊长领导幼辈拜祭神明,与东主领导雇工卑仆拜祭神明的作用是一样的,都是通过这一宗教仪式,体现了互相的长幼有序和尊卑有分。同时,通过聚餐去平等共食相同的食物,又能加强一体的感觉,可以作为大家共同经历一段努力时间的纪念,并提供实质的慰劳。

  “做牙”这种宗教活动的祭祀对象,是以慰劳土地福德正神以及本家的地主为主;它也在喻示着人们,生活美满的根源,是本身所依赖和生活的那片土地。

  “做牙”,盛行于闽中,表面上看似带有着一点点迷信色彩,但是不要以为那就是迷信。因其是一个土生土长悠久的华夏传统节日。这是几千年积淀来的文化遗产,随着时间的流逝不但不会消失而且会更闪耀,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

;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