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翔的励志故事
关于刘翔的励志故事(精选6篇)
故事一般都和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他们迫切地希望认识自然,于是便以自身为依据,想象天地万物都像人一样,有着生命和意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刘翔的励志故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刘翔的励志故事 篇1
俗话说,三岁看老,小刘翔的这股子倔强劲也注定了他未来的功成名就。而让刘翔区别于他人的特质不仅仅在于他的不服输精神,其抗干扰能力同样也超乎常人。从小到大经历过无数比赛,甚至在雅典奥运会这样的最高级别运动会上,刘翔依然能镇定自若,就在于这种优异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当我在比赛的时候,除了赛道,其他的我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那个时候在我的内心世界里,全世界就只剩下我一个人了。”刘翔这样形容自己的比赛状态。而这种堪称运动员最高境界的状态,在刘翔尚且年少时就显露出端倪。
“我记得,刘翔第一次参加全国性的比赛,那时候他才16岁。”老方娓娓道来,正是那一场比赛验证了刘翔的与众不同。1999年初,全国少年赛在河南举行,刘翔报名参加了16至17岁年龄组的比赛。比赛临近开始,裁判已经将小选手们带到了起跑线前,刘翔像往常一样甩甩手臂动动腿脚,认真地做着准备活动。这个时候他突然发现,自己的号码布竟然忘带了!小刘翔赶紧向裁判报告了情况,得到允许后他三步并作两步地跑向看台去找教练。刘翔这一举动吓坏了所有人,一听他说居然把号码布给忘了,当时教练们头上汗都下来了。“他把号码布放在自己包里了,可当时他的包还不跟大伙的在一起,在另外一个同学那儿。教练赶紧去找到另外一个孩子,拿到号码布再跑着送到刘翔手里。”谈春华说。这一折腾比赛就被耽搁掉了两、三分钟,幸好裁判通情达理,等刘翔把号码布别到胸前,一切都弄妥当了,才重新宣布准备比赛。比赛的结果再次叫所有人大吃一惊,小刘翔竟然丝毫没受到之前一团混乱的干扰,心无旁骛地投入到比赛中,而且最终还拿到了冠军。“要是别的小孩,经过这么一折腾早就慌了手脚,比赛已经输掉一半了。何况之前他还拼命跑了一段路来看台找教练,体力也消耗了一大半了。”谈春华感慨地说,“刘翔就是心理素质好,他简直就是个奇才。”
短短的两年时间,刘翔用自己的双腿征服了亚洲,也征服了“人种论”和“皮肤论”大行其道的世界田坛,“中国刘、跨栏王”的美誉让刘翔成为目前中国田径最炙手可热的明星。38年前,中国台北的纪政首获罗马奥运会女子80米栏铜牌,这是中国人在短跑上的第一次突破。38年后,人们期盼着上海小伙子刘翔能在男子项目上也为中国写下新的篇章。
遇见伯乐
15岁时,他现在的恩师孙海平慧眼识英才,把他带进了跨栏的世界。在孙海平的栽培下,刘翔进步神速,此后的5年间,刘翔从全国冠军到亚运会冠军,并最终跻身世界顶尖高手的行列,刘翔也以飞翔的姿态一步步登上高峰。
刘翔说,每次与约翰逊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时,就“感觉是在战斗,对手越有实力,我打起仗来就越来劲”。而事实上,在刘翔的成长路上,阿兰·约翰逊始终是他学习和追赶的对象。从他傲视亚洲的那一天开始,他追赶的约翰逊的脚步就越来越快,2004年5月的大阪大奖赛上,刘翔在与阿兰·约翰逊的同场竞技中第一次击败了这个对手,同时也创造了13秒06的亚洲纪录,这一成绩也是那一年年世界第二好成绩。
2004年雅典奥运会110米栏冠军,他12秒91的成绩打破奥运会纪录,并追平世界纪录刘翔从小由奶奶带大,和奶奶的感情最深。九运会期间,奶奶因病去世。当时刘翔正在广州比赛,奶奶终于没能等到自己的心肝宝贝回来,就永远合上了双眼。而刘翔的父母,愣是等到他比完赛、拿下冠军,才敢将噩耗告诉刘翔。他哭了整整一个晚上。从此刘翔发誓,一定要发奋努力,并将赢得的每枚奖牌,来告慰奶奶的在天之灵。
懂得感恩
刘翔住在普陀区金沙江路。一套不到80平米、两室户的房子,很难想象,那就是一个世界亚军的家,刘翔最大的心愿,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爸妈买套更大的住房,“他们操劳了一辈子,也该住得宽敞些,我很想尽一尽孝心。”刘翔是个孝顺孩子。拥有如今的成功,刘翔说,自己最想感谢的,是52岁的父亲刘学根还有“师傅”孙海平。刘学根在一家工厂当司机,刘翔的母亲则已“下岗”,家中并不算宽裕。但每次刘翔回家,妈妈总要精心地摆上一桌他最爱吃的菜。刘翔每次外出比赛,也不忘给父母带礼物:布鲁塞尔大奖赛回来,给爸爸买了件别致的毛皮背心;从巴黎世锦赛归来,给妈妈买了个路易威登的名牌包。
刘翔的励志故事 篇2
当刘翔在110米栏比赛中再次战胜美国人阿兰·约翰逊后,记者问刘翔:“您认为亚洲运动员要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刘翔提出三点:“一是有一个好教练,二是要理解自己所从事的运动项目,三是要确定一名成绩比自己好得多的运动员作为竞争对手。”
一个运动员如果没有一个好教练,或者对自己所从事的运动项目不理解、不热爱,那无异于一场灾难,即便他天分过人,也不可能取得好的成绩。让人不解的是,确定一名成绩比自己好得多的运动员作为竞争对手,真的那么重要?
曾4次夺得世锦赛冠军的阿兰·约翰逊是名副其实的“跨栏王”,刘翔曾多次表达对他的敬意:“阿兰·约翰逊是我的偶像。”倘若刘翔仅仅把阿兰·约翰逊当作偶像,像图腾一般崇拜,那么,偶像将成为一座横亘在他面前永远无法逾越的高峰。所幸刘翔不仅仅视之为偶像,更悄悄把他当作比自己好得多的竞争对手。
与比自己好得多的竞争对手竞争,让刘翔吃尽苦头,但同样让他获益匪浅——在两人的多次较量中,刘翔慢慢占了上风:2005年,刘翔3胜2负稍占优势;2006年,刘翔4胜1负完全处于优势地位。在刘翔之前,也有其他运动员胜出过阿兰·约翰逊,但从没有人像刘翔这样对“跨栏王”构成真正的威胁……
所有渴望在各自领域里跑出好成绩的人,不妨都去设立这样一个参照物。这个参照物一定要看起来高不可攀,因为目标越高,成绩也越大;把他视作偶像,在尊重他的同时,视他为重要的竞争对手,取代甚至超越他。
什么是偶像?偶像就是用来超越和打败的。
刘翔的励志故事 篇3
2011年4月13日,在北京体育大学参加有关活动的“飞人”刘翔,向外界透露了他的一个惊人动向:起跑技术已经从原先的“八步”改为“七步”上栏,并且将在5月15日的黄金大奖赛上海站采用这一新技术。
所谓“七步上栏”或者“八步上栏”指的是从起跑到第一个栏架之间13。72米的距离中,选手所跑的步数。目前世界110米栏最快的两人:美国的奥利弗、古巴的罗伯斯,采用的都是七步跑———那是一种对选手身体素质及爆发力要求很高的技术。
而刘翔,从12岁练110米栏项目开始,到现在已经16年了,他一直采用的是“八步上栏”技术。刘翔今年28周岁,对于一个田径运动员来说已是高龄,况且刘翔已经凭着自己的“八步”拿下过奥运会冠军、世锦赛冠军、亚运会三连冠,改写过世界纪录,尽管他经历过伤病以及北京奥运退赛等挫折,但刘翔都挺过来了,至今仍不失为110米栏的世界顶尖选手,那刘翔为何要迎难而上,决心改变自己多年的技术呢?
刘翔小时候,他的爷爷为了接送他上学,在70岁的年纪去学骑自行车。这件事给刘翔的触动很大,他一直记得爷爷的教诲:“没有什么事是不可以改变的',如果你决定改变,就一定要做好。”
在去年亚运会夺冠后,尤其是今年2月参加完德国两站室内赛后,刘翔的感觉还不错,认为自己还是行的,但他同时认识到,要想突破和超越,光有这点感觉可能还不行。所以,在从德国比赛回来后,刘翔主动找到了师傅孙海平,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我想从起跑上做文章,我觉得‘七步上栏’是一门技术,罗伯斯和奥利弗都掌握了,我也应该去尝试一下,通过‘八步’改‘七步’,去掌握新技术,去缩小前半程与他们之间的差距。”
孙海平一听,内心非常高兴,不过,孙海平十分清楚其中的难度,十几年的习惯,突然要改,能做到吗?他提醒刘翔说:“因为这个改变涉及神经系统,很多形成了条件反射,要改变的难度是非常之大的。”不料,刘翔回答说:“罗伯斯和奥利弗都能改成功,而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而最近我又发现一名身高只有180cm的跨栏运动员也可以采取7步上栏,那么我刘翔为什么不可以呢?”
“说改就改,必须完成!”刘翔给自己下达了死命令,马上付诸行动。除了按照师傅制定的“一整套改造计划”认真训练外,刘翔还非常注意从一些生活细节上来配合调整,他以前穿裤子是先伸右脚,然后左脚,而自从改七步上栏后,他现在则是先左脚,再右脚。
八步变七步,也许只有千分之一秒的差别,但是对于十几秒的110米栏来说,它却关乎最后的成败。孙海平在介绍这一新技术的“亮点”时说:“以前,刘翔八步上栏,中间要调整一步,就好比中间有个小碎步,不能太发力,否则就直接冲到栏架前了,那第一个栏就不是跨了,而是跳栏了,而现在改成七步后,就不用倒脚了,可以比较顺脚地跨第一个栏。这样一来,就可以相应缩短起跑到上栏的时间,起跑尤其是前3个栏好起来后,就可以更好地衔接后面7个栏,会越跑越快!这就是新技术的优势所在。”
功夫不负有心人,梅花香自苦寒来。目前,经过两个月来的艰苦训练,刘翔的“七步上栏”技术已经初步练成,经过多次测试,效果不错,成功率已达到了80%。这也标志着,刘翔从此成为了中国第一、世界第四能够使用该技术的运动员。
得知刘翔“七上八下”的成功,人们无不为他这种敢于挑战、勇于超越自己的精神所感动。一位翔迷说:“刘翔没有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而是在面临瓶颈的情况下,勇于转型,积极寻求突破,他的这种自信、敬业和不服输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相信刘翔一定能重回世界巅峰,夺取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胜利!”
刘翔的励志故事 篇4
雅典,爱琴海的夜风轻拂古老的阿提卡平原。夜色中,灯光骤然聚焦在一张年轻的黄皮肤的脸上——中国的刘翔。
今天,他站在了奥运会短距离径赛决赛的起跑线上。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因为在108年的奥运会历史上,他是第一位站在这里的中国人。
在他的前面,橘红色的跑道仿佛燃烧起澎湃的激情,那里承载着中国体育的光荣与梦想;在他的身后,是他教练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是一段追风少年艰苦寂寞而又充满斑斓憧憬的梦幻岁月……
少年之星险夭折
刘翔走上田径场是非常偶然的。10年前,少年刘翔就读于上海市普陀区的管弄新村小学,因为他个子比同龄的学生高,手大,力强,扳手腕从来不吃亏,而且脑子活络。教体育的钟老师让刘翔参加跑步训练,由此成了他田径生涯的起点。
刘翔的故事
一开始的那段日子并不顺利,少体校录取了他,家里的长辈都不同意。妈妈说:“我们翔翔是要读书上大学的。”
唯有父亲刘学根是刘翔最有力的支持者。他的理由是,小时候参加体育锻炼对身体有好处。父亲年轻时喜欢体育,玩耍石锁、石担,知道好身体的重要性。
最初的几年里,刘翔练的是跳高。现在想来,那段“歧途”使少年刘翔对田径的栏架有了初步的感觉。一直到四五年级,刘翔赢得了市“跳高小能手”的荣誉,长辈们方才转变了态度。
初一时,刘翔的身高窜到了1.70米以上,在上海市的中学生比赛中100米拿了亚军。有人说,刘翔是跑步的料,他的爆发力强,冲刺好。这样他又进入了市体校,开始练跨栏,一年多就进入了全国少年前3名,然而这时的刘翔心理上出现了一个非常强烈的“排斥期”,少年星途差一点就此夭折。
悟性高人一筹
第一个感觉到刘翔心理上“排斥”的,是他的父亲。
“怎么,你不想练了?”在一次接刘翔回家的路上,父亲这样问。
“你不会同意吧?”刘翔反问。
这个对话的情景,刘学根多年后说起来记忆犹新,他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因为刘翔从不在困难面前打退堂鼓,也从来不用这种口吻说话。“那好,我们先回母校宜川中学吧。”
半年后,刘翔家里来了一个电话,是上海队的跨栏教练孙海平。孙海平希望同刘翔的父亲谈一谈。原来,孙海平早就看上了刘翔,“在同年龄的孩子中,他个子比较高。虽然技术比较差,但节奏感很好,这可是先天的优势啊,当时我就想让这孩子跟我练。”没料到回来找他时,刘翔却不见了。
孙教练与刘爸爸谈得很坦诚:“这孩子有天赋,他跨栏的节奏感很好,这可是天生的。他要不练,真可惜了。”孙海平同时提出,刘翔要先参加一周的试训。
一周训练,让孙海平有点担心,他发现刘翔动作僵硬,已经完全不是半年前那棵让人眼睛一亮的好苗子了。孙教练有点泄气了,准备放弃了,但是一个细节最终又让他改变了想法。孙海平说:“第五天,我教了他一个动作,他的悟性很强。因为天赋有两种,一种是先天的,另一种是领悟以后获得的,因此一个练体育的孩子,领悟能力尤其重要。”
“三级跳”选入上海队
另一个细节让刘翔的父母至今感动。交给孙教练之后,16岁的刘翔“三级跳”,从一个体校学生变成了上海田径队一队的运动员。当时他膝关节有老伤,留下了积水。孙海平立即带着刘翔去上海最好的医院,找上海最好的医生。
孙海平在训练中注重针对刘翔的特点,加强基础的专项训练。3个月后,孙海平的“刘翔训练模式”就取得了成功,刘翔跑出了14秒19的好成绩,这个进步对上海田径队来说,简直是一个奇迹。14秒30是健将的标准,他也是一个真正的“三级跳”运动健将。
孙海平追求的是“多因素训练”和“实效性训练”。孙海平1982年从上海体院毕业之后,教练工作一干就是十几年。他那个年代的田径运动员练得很苦,说难听一点就是“傻练”,收效甚微。孙教练说,也许亚洲人从生化指标上不适宜练短跑,人种的差异没办法,但有一点我们是具备的,那就是中国人灵敏的神经系统,说白了,就是脑子灵。刘翔在这一点上有很强的优势。有人说,刘翔是20岁的人,30岁的脑子,成熟聪明,心理素质好。孙海平从接手刘翔的第一天就决定为他全面打基础,把他的优势充分发挥,有了好底子,方法得当就一定没问题。在我国的运动员,刘翔的训练肯定不是最苦的,但成绩上升却是最快的。除了刘翔的努力和天分外,孙海平“恰到好处的方法”是关键因素。
2002年7月,刘翔以13秒12的成绩刷新了李彤沉寂8年的亚洲纪录,同时刷新了美国黑人运动员赫米亚捍卫了24年的世界青年纪录。从那一刻,全世界的人都注意到,一个东方少年在橘红色跑道上刮起的一股“中国旋风”。
训练中曾跑进13秒
体育训练是全面的、综合的,不仅要训练技术战术,提高心理素质,还要学会做人。
生活中的刘翔懂礼貌、有孝心,自控能力强。每周训练结束,他总是直奔家中,陪爸爸妈妈,去看望爷爷。为了这份自己喜欢的运动事业,刘翔牺牲了很多,留下不少遗憾。只有一件是他无法弥补的,那就是在奶奶临终前,没能见上最后一面。小时候是奶奶把他领大,可就在老人家病危住院时,刘翔却不得不拼搏在九运会的赛场。刘翔拿到了自己的第一个全运会冠军,可奶奶永远地离开了他。父母没有在第一时间告诉儿子“老人去世”的消息。比赛回来,刘翔一个人哭了整整一个晚上。
现在的刘翔学会了关心父母,了解刘翔的人都说他是个难得的孝子。刘翔的母亲以前是一位点心雕刻师,2000年下岗之后,刘翔就不再让妈妈上班:“辛苦了大半辈子,我不想让她再操劳了。”现在,妈妈常常夸儿子:“我们翔翔从小离家,行李包都是自己打理。我突然发现,儿子长大了,懂事了。”
有了名气也有苦恼。有一次,刘翔打电话回来,说自己比赛刚下来,气喘未定,记者们就围上来要他说些什么。他说:“让我喘喘气,穿好衣服,慢慢说不是更好吗?结果有记者说我耍大牌。”对此,他母亲吉粉花很心疼,希望媒体的朋友谅解刘翔。他父亲则不同意:“接受记者采访是一名运动员应该做的事情,因为他们代表了所有关心你的人,你委屈自己也不能委屈了记者啊!”
7月13日,是刘翔的生日,也是北京申奥成功的纪念日。今年的生日,刘翔是在训练场上度过的。刘翔思忖着给父母什么礼物,教练孙海平说:“你跑出一个好成绩,就是最好的礼物。”果然他在训练中跑出了13秒以内的成绩。这个消息他对谁也没有说,只是晚上给父母打电话时悄悄地漏了出来。他说这是给父母、给自己的生日礼物。
刘翔的励志故事 篇5
爷爷改变了刘翔
小时候的刘翔是个顽皮的男孩,胆子大是很多大人对他的评价。正是因为看到他别的孩子更顽皮,家人把他送到了少体校。体校的道路并不是很顺利,由于年龄小,刘翔经常受到同校大孩子的欺负,刘翔说这是全国少体校的惯例。这样的遭遇让他几乎决定放弃少体校,但有一件事情改变了年少的刘翔的决定。
他七八岁的时候,他的爷爷已经70岁了,此前老人家是不会骑自行车的,但70岁那年突然就想学,而且学会了,老人说自己学会去哪儿都方便。刘翔就想,爷爷70岁都能学会骑自行车,自己为什么要放弃呢?现在回忆起来,刘翔还在感叹,如果没有爷爷的这个行动刺激,也许就没有现在的他了。
那一次刻骨铭心的比赛
刘翔是个跨栏奇才。要知道1996的时候,他还在练跳高,当时刘翔很自信,他说:"如果我的身高能够达到两米,我在跳高项目上将会很有作为。"他当时已经拿过上海市少年跳高冠军了,的确是一个很不错的跳高人才。但是就是那一年,现在他的跨栏教练孙海平看上他了。用孙海平的话说,跨栏选手需要胆量,很多人看到1米多高的栏横在眼前就不敢过,而刘翔有这样的胆量,再就是从他练跳高看,他的速度和爆发力很好。
也许正是因为如此,让很多国际田径界的人士都没有想到,再加上中国人甚至亚洲人在直道项目上很少有人能进入决赛,所以造就了那次让他和教练刻骨铭心的比赛。
那是2000年11月法国里昂的一次室内田径大奖赛,6名选手进入60米栏的决赛,刘翔站在第五道,其中有3个美国选手,他旁边的第六道也是一名美国选手。发令枪响过了,没想到第六道的那个美国选手在跨第二个栏的时候就摔倒了,刘翔则是第三个冲过终点,这样的兴奋仅仅保持了2秒钟,裁判和大屏幕同时宣布,第五道中国刘翔没有成绩,怎么会这样呢?刘翔和他的教练感到很气愤,找裁判理论。原来裁判误将那个摔倒的美国选手当成刘翔了,因为在他们看来,中国人不会在这个项目上跑出好成绩的。那是一次没有电视转播的比赛,幸好刘翔的教练用自己的摄像机将全部过程拍下,这是孙海平的习惯,刘翔的每一次比赛他都会用摄像机拍下的,而这成了那次证明刘翔没有摔倒的惟一证据,录像十分清楚地显示,中国刘翔第三。终于还了刘翔一个清白,也给国际田径界裁判提了个醒,中国人是可以在短距离的项目上有所作为的。
正是这样的一次偶然事故,给了刘翔师徒二人很大的刺激,也让他们的训练更加有了动力。
他兴奋得三天没睡着觉
真正让世界知道刘翔的是2002年7月份,瑞士洛桑的一次国际田联大奖赛。那个时候19岁的他跑出了13秒12的个人最好成绩,并打破了美国人保持了24年之久的世界青年纪录和中国人李彤保持了8年的亚洲纪录。
刘翔说,这一切来得很快,他自己都没有想到,当时通过终点时,回头看了一下,竟然把第二名甩得很远。有人告诉他破了世界青年纪录,他不相信,但确实是事实,他足足兴奋了三天,他说那三天睡不着觉,也没心思训练,只想笑,只想欣赏自己,欣赏自己破纪录的每一个画面。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他感到当初选择跨栏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也是从那个时候,刘翔发现自己是一个比赛型的选手,越到比赛越兴奋,越有强手,越兴奋。他说:"当看到自己跨过一个又一个栏的时候,就感觉像是在超越,这种兴奋是无法比拟的。"
为奶奶拿了第一块金牌
那是2001年11月广东的九运会,刘翔的奶奶因为胰腺癌在那个时候已经快不行了,但老人家因为一桩心事未了,她要等着孙子刘翔拿全运会金牌。在决赛的那天,刘翔已经知道了这件事,他一直在祈祷,能够以一块金牌献给奶奶。但那个时候刘翔并没有绝对的实力,他的师兄陈雁浩是他最强大的对手,但刘翔最终以0.06秒的微弱优势获得了冠军,他跪倒在终点,头向地磕了三次,他是在告诉奶奶自己获得了金牌。而他的奶奶没有等着他回到上海就去世了,但让老人家高兴的是已经知道刘翔获得冠军。
刘翔的励志故事 篇6
你一定还记得令人兴奋的那一幕: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刘翔在男子110米栏决赛中以12秒91的突破性成绩,成为中国田径项目上的第一个男子奥运冠军;你也一定还记得令人沮丧的那一幕: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刘翔却因为脚伤无法支撑,枪响后跑了几步就停下脚步选择了放弃,提前认输告别比赛。
这让刘翔承受了许多批评甚至是谴责,有不少人指责刘翔缺少一个运动员应有的奋斗精神,甚至还有人拿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中的马拉松选手阿赫瓦里和刘翔作对比。阿赫瓦里的事迹确实很感人,在当年的奥运会上,阿赫瓦里因碰撞而摔倒,导致膝盖部位的肌肉组织破裂,肩部脱臼,但他并未就此退出,而是一瘸一拐地继续向终点跑去。由于剧痛,他的慢跑比寻常人散步还要慢,他的膝盖不断地流淌着鲜血。
他在到达终点后,说:“我的祖国把我从7000英里外送到这里,不是让我开始比赛,而是要我完成比赛!”阿赫瓦里那勇敢坚韧的精神使他受到了远比冠军更隆重的礼遇,人们甚至忘了统计他的确切成绩,在奥运成绩册上只有他获得的名次:75人中的第57名,排在他之后的18位选手,都是因各种原因中途退场的。
不可否认,与阿赫瓦里坚持到底的精神比起来,刘翔的认输确实非常干脆,这似乎也并不是体育精神所提倡的。尽管如此,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刘翔选择了一次认输,却并没有选择永久放弃。所以,从2008年放弃比赛后,刘翔一边顶着巨大的压力继续治疗他的脚伤,一边放弃了许多小比赛,直到2010年年底,他才陆续参加了一些比赛,并且一直保持着“并不十分投入”的状态,虽然也曾拿到过一些名次,但对于“世界飞人”的刘翔来说,那根本不算是成绩,有不少人甚至沮丧地认为——刘翔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然而,随着有效的治疗和适度的训练,刘翔的脚伤恢复得越来越好,在2012年这个新奥运年里,2月18日,刘翔终于参加了一个相对来说比较重要的比赛——在英国伯明翰举办的室内田径60米栏赛,结果,刘翔以7秒41的个人生涯最好成绩击败古巴名将罗伯斯,取得了自己在新赛季的“开门红”,他也由此刷新了自己所保持的亚洲纪录!
刘翔信心十足地预计,在不久的伦敦奥运会上,他完全有能力维持甚至是打破自己所创造的前世界纪录!
再一次成功突破自己的刘翔在和记者谈论起2008年的“认输”时,冷静地说:“我很佩服阿赫瓦里的精神,但阿赫瓦里也是因为这样而把自己的脚彻底弄垮了,再也不能参加比赛了,这应该也算是一种遗憾。而我当初之所以认输,就是希望将来自己能够赢得更加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