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蚊子灭绝了 对生物链有什么影响呢?
2022-06-28 · 花更少的钱,买更好的保险
首先,蚊子因为某些弱点被消灭后,生态位是不会空着的,所以很可能会有其他物种来替代。因为空着的生态位会有很强的选择压,迫使周围物种进入这个生态位。而这个替代过程也不是瞬间完成的,物种形成过程可能长达百万年,但由于选择压,这个替代物种出现时间会更短。所以即使现在看上去没有别的物种能代替蚊子,但将来很可能会出现。
其次,替代物种一定更加强势,不会被相同的方法消灭,否则无法替代。举个例子,有没有人觉得花蚊子越来越厉害越来越多了?因为花蚊子(伊蚊)更加强势,叮人更快,飞行更加敏捷,更难打死,叮咬后肿包更大。伊蚊近些年的分布越来越向高纬度扩散,数量越来越多,挤压了当地蚊子的生存空间。这就是典型的强势物种替代弱势物种。蚊子内部都在优胜劣汰,一个花蚊子都能让我们叫苦不迭,如果蚊子整个被更厉害的物种替代了,那会儿人类才会怀念蚊子的好。
最后,虽说人类亡蚊子之心不死,各种花式灭蚊方式应运而生,比如国外开展了很多年的蚊子病毒,投放转基因不育雄蚊等等,然而多年实验已经得到证明,这些灭蚊方法,没一个好使的(评论区我写了投放转基因雄蚊来灭绝蚊子的方法为什么没用)。所以大家还是乖乖的挂蚊帐吧。
蚊子分布很广,总量很大,与大部分陆生恒温动物、很多病原体生物、遍布全球的淡水水体都有着密切的关联,而这些动物、病原体生物、水体又关联着无以计数的生物,这其中纷繁复杂的关系人类并不十分了然,而那些已经了解的关系一旦超过两层也很容易被忽略,所以人类无法推演出足够可靠的的结论。
且慢,蚊子带着蚊媒传染病消失容易理解,为什么人类遗传病会受蚊子影响?
这一切因为疟疾是一种对人类影响巨大的疾病。
疟疾由疟原虫这种单细胞原生动物引起(因此它是一种寄生虫病),这种疾病的古老很可能超出你我的想象:科学家已经在封存于琥珀中3000多万年前的蚊子体内发现了疟原虫的痕迹,说明早在人类出现之前,这种疾病就很可能经由蚊子在原始灵长类动物中传播。
人类进入农耕社会后形成了不断扩大的聚居群落,灌溉活动带来了积水,使疟疾在人群中的流行成为可能;中国战国至秦汉期间成书的《黄帝内经·疟论》记录了一系列疟疾的典型症状,意大利公元一世纪罗马帝国时期墓葬内的人类遗骸中,也已提取出疟原虫的DNA,说明此时的疟疾已经在旧大陆广泛传播。
疟原虫的成熟孢子经蚊子叮咬进入人体后,首先会侵入肝细胞发育成裂殖子释放进入红细胞,在红细胞中又分裂形成更多的裂殖子,导致被侵染的红细胞破裂。裂殖子的释放会形成一次疟疾发作:先是高烧、寒战,几个小时后退烧、大汗淋漓。
疟原虫裂殖子自红细胞中释放
裂殖子经过多轮分裂祸害过大量红细胞后形成配子体,当按蚊叮咬被感染者时,配子体进入蚊子的胃发育成雌雄配子,相配形成合子,穿破蚊子的胃壁发育成卵囊,最终破裂形成新的孢子,静待按蚊再次叮人进行下一轮感染和传播。
《水浒传》中的好汉武松,打得了大虫,但在柴进庄上染了疟原虫这种小虫一样吃尽苦头:“那廊下有一个大汉,因害疟疾,当不住那寒冷,把一薪火在那里向。”(按:接着宋江走来一脚踩翻了炭火惹恼了武松,正揪住宋江要打,被柴进拦住,结识了宋江拜了大哥)。
直至今日,全球每年仍有2-3亿人感染疟疾,约40万人死亡。在非洲占主导地位的恶性疟最为凶险,不经治疗在几天内常可致命。
而疟疾在热带地区的肆虐,反过来影响了两种人类遗传病: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和镰状细胞贫血(简称镰贫)。
地贫和镰贫都是因为基因突变造成血红蛋白不能正常合成,红细胞输送氧气的能力低下,造血系统被迫更加活跃地制造新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最终发生肝脾肿大、骨质异常、血管梗塞等一系列并发症。除了对症治疗外,输血是可选的治疗手段,但也会带来铁蓄积等新的问题。
直至今日,镰贫和某些类型的地贫仍然会严重缩短患者的寿命:2020年印度的一项研究中,地贫患者的中位预期寿命只有26岁[1],而美国的两项研究中[2][3]镰贫患者的平均预期寿命也仅有四五十岁,那么可想而知在毫无治疗手段的古代,患者早夭的风险会有多高。
2015-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