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
《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的译名很有意思,“放牛班”中的“放牛”二字容易让我们想起日常的一个词“放羊”。同样是带有“放”字,“放羊”多指的是不加管理,任其自由行动。而电影中“放牛班”里的这群孩子,如打伤马桑大叔的乐格克,顽皮捣蛋的佩皮诺,古怪固执的莫杭治以及其他无心读书整日胡闹的孩子却没这么空闲,他们每天都面临着体罚、紧闭、禁食等形式的“严厉管教”。
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有多少人能相信,他们也有春天?一个名叫马修的音乐教师,以其独特的教育方法和对学生永不放弃的执着,给被贴上为坏标签的孩子们一个春天。
影片中的一个片段留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那就是马修老师在组建合唱团的时候。他发现莫杭治极具音乐天赋,于是采用激将法,甚至“开小灶”的方式让他投入音乐。不单单是有音乐天赋的莫杭治,他也很顾全班上的每一位学生。
合唱团要一个又小又可怜的孩子干嘛呢?
马修老师让他当指挥助理;
要一个怎么教导五音都不全的成员干嘛呢?
马修老师让他担当在任何演出场合都很重要的“乐谱架”;
要一个完全被团队孤立和否定的成员干嘛呢?
马修老师的一句“他是我唯一的男中音”便让他在团队中地位上升。
这些被认为“无恶不作”的学生,此时此刻却成了合唱团中独一无二,无可替代,潜力无限的“大人物”,他们每个人心里都很清楚:老师的合唱团需要“我”,一首歌的演绎需要“我”,“我”是有价值的,“我”是被需要的。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2
其实我很喜欢看电影,但是总有些把电影当作故事会看的感觉,或哭或笑地跟着镜头进入别人的生活,关机后又继续自己无聊的日子,并没有想过去写下那些电影带给我的思考。今天,老师给我们观看《放牛班的春天》,让我们写观后感,我刚开始并不知道怎么动笔,可是细细品味一下那些美丽的画面留给自己的感动。不为什么,或许为了自己重新尝试有大脑的感觉,笔这才落下。
我并不是第一次看这部电影,以前同学也推荐我看过,很多人都喜欢善良的马修老师,喜欢莫翰奇天使般的面孔,喜欢他如天籁的声音,而我驳斥,却是那个永远等待星期六的孩子——贝比诺。
贝比诺有什么?他没有强悍的身体保护自己,也没有莫翰奇那样的天赋,连吃饭还得用珠子去的盘子,睡觉还要付钱,智商很低,无法明白马修冒险提醒的手势,以为被枪决的元帅是打错死的,故作聪明,套近乎得来的“5+3=53”的答案让他喜笑颜开。但他有爱,他知道他的爸爸已死,但他依然趴在铁门上等待,春天来了,马修老师会在他睡觉的时候替他掖被角,会警告孟丹不要靠近他,会从他这个助手里接过触手可及的东西。春天真的来了,所以他才会带着傻笑当着众人的面向马修告莫翰奇的秘,是爱给了他勇气,依然是爱,给他勇气与马修老师坐上通往幸福的班车。
谁说我们一定要聪明?我们或许不会用嗓音去吟唱动人美丽的歌曲,但我们可以用爱去感受生命中美好的时光。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3
不只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校长,很多的家长为了减少麻烦,教育孩子往往采用最直接的“竹笋炒肉”形式。根据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人格就是在观察榜样、模仿榜样的过程中形成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榜样,如果采用打骂式教育,不但不会解决根本问题,反而会形成一种打骂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心理,无法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形成易怒人格,甚至可能走向犯罪。
与校长截然相反的教育方式的是新学监马修。他可以说是一个人本主义者。他看到这片“池塘之底”的光明之处,也相信孩子们充满希望,甚至引领他们找到自己身上的光亮,给予自己肯定。著名的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教师要尊重儿童,使儿童的人格得到充分的发展,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鼓励他们发展自我,真正把儿童当做活生生的人去看待,并抛弃自我本位和专制的态度。马修尊重每一个孩子,没有因为一些孩子在背地里唱歌取笑他,或是用墨水球扔他而气急败坏,反而运用及其聪慧幽默的方式换来了孩子们对他的信任。他相信孩子的潜能,让孤僻的皮埃尔发现了自己优美的嗓音。他认可每一个孩子,不会因为某个孩子不会唱歌而取笑他,而是让他当“琴架”,让每一位孩子融入这个合唱团,运用这个集体环境,激发了孩子们自身的优点与创造力。
蒙台梭利说:“我们对儿童所做的一切都会开花结果,不仅影响他的一时,也决定他的一生。”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需要给予每一个孩子积极关注,并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就像影片中的马修,他用他的教育方式改变了一个又一个孩子的命运。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4
这周,我们在音乐厅观看了一部风靡全球的温馨而感人的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所讲述的是著名的指挥家,因为母亲的葬礼,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遇到了童年的同学,一本特别的日记,打开了一段尘封了五十年的记忆,追忆了一位伟大教育者的过去。
透过日记泛黄的扉页,依稀可以看见19XX年1月15日的字样,那是克雷芒马修先生来到“池塘畔底”寄宿学校当老师的日子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当乐格科设置的陷阱将马桑大叔的眼睛刺伤后,马修并没有让他去关禁闭,而是让他每天去照顾马桑大叔,直到他康复为止;当莫康志因为辱骂院长而被关禁闭,释放出来后罚做清洁工作,听见马修训练他的同学们合唱,每天放学后独自一人偷偷在教室里练习唱歌,马修发现后并没有责怪他,而是给他“开小灶”……马修用它宽广的胸怀包容着这些可怜的孩子们。
在为公爵夫人演唱时,无论是合唱部分整齐甜蜜的歌声,还是领唱莫康志那清亮的.天籁之声,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最后,虽然马修被迫辞职,但是马桑大叔,孩子们以及另一个教师联合起来,告发了院长滥用惩罚,院长被驱逐了。
看完这部电影,我十分敬佩马修那博大的胸怀。他不但因为他的孩子们编写歌曲来骂他,便厌恶他们。他是从中发现出孩子们与众不同的特点,来组建合唱团。
他还积极与那喜欢惩罚学生的院长做斗争,让院长无地自容,只好按照马修的话来行事。
通过这部影片,我们知道,其实人人心中都有爱,人人心中都有一颗炽热的心。马修,就是点燃这颗炽热的心的人!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5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一直觉得,老师应该是个有情怀的职业,它离不开道义也离不开爱的传递。正如《放牛班的春天》中的马修一样,在一个看不到光明,到处都是问题学生的池塘之底仍选择用真心面对孩子,用真诚感化他们。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也许问题小孩只是没有遇到爱和阳光的普照,没有遇到一个可以理解他们的人。在马修眼里,每个小孩都有他们的优势,唱歌跑调的小男孩可以当指挥家,不会唱歌的小皮皮诺可以做指挥官助理看大家唱歌,连“无药可救”的蒙丹都是他眼中唯一的男中音。他给予每个人肯定,不给家长告状,教会小朋友合作,成为他们的朋友,用音乐点燃了孩子们的希望。
同为教育者,校长放弃音乐梦想却依旧嘲讽践踏别人的音乐梦想,把自己的人生不满发泄到孩子身上,一直觉得在这里的小孩都是有问题的。对于“惯犯”蒙丹,给他强加偷钱的罪名。对于名利场无比追逐,面对失火的学校,他不是庆幸孩子安然无恙,而是在意自己的奖金和勋章打了水漂。
也许我们处在池塘之底,也许我们是问题小孩,也许我们并不完美,也许我们五音不全,也许我们成绩很烂,功课差劲。但是,只要我们愿意相信,坚持热爱,一直等待,就会有希望出现。
“黑暗中的方向,黑暗中的方向,希望之光,生命中的热枕,荣耀之巷。童年的欢乐,童年的欢乐,转瞬消逝被遗忘,一道绚烂金光,在小道尽头闪亮。”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6
没有看过影片的内容介绍带着疑问开始了观看……
影片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主人翁马修老师(一位落魄的音乐家)来到了一所问题孩子的学校(孩子都是被家人放弃管教,被老师贴上问题孩子标签的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教育方式关注、激励、赏识、平等、尊重每一个孩子,孩子们在这位善良老师的言传身教下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变得没有那么叛逆、没有那么无可救药!相反每个孩子神上都有闪光点,如:马修老师让每个孩子试唱低、高音的分配,就连最叛逆的孩子蒙丹也被发现是最好的中音。
让每个孩子都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让每个孩子都知道自己存在这个集体的意义让他们都参与音乐表演中,孩子们得到赏识都很开心也很配合一起合唱。
他也非常关心孩子的生活,比如孩子们有很长时间没有洗热水澡了,他就去找校长反映,校长冷漠他就和别的老师一起想办法解决了,这更像是一个父母对孩子的关爱!
在和唱团就要在伯爵夫人面前演出时,他故意冷落皮耶尔让他承受一下挫折教育,合唱团不是离开他不行的,正式演出又给你孩子闪亮的机会,让孩子校学会的感恩和珍惜!
反思我们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是否也这么用心,用情,用爱在教我们的孩子,去了解我们的每一个孩子?说教不如做给孩子们看,繁星闪闪颗颗璀璨!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做为老师要给孩子犯错改正的机会,并做正确的引导。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7
我们学校在周五开展了一次电影课,看的是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
这是部非常感人的电影,讲的是世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莫朗琦重回法国故地出席母亲的葬礼,他的旧友贝比诺送给他一本陈旧的日记,看着这本当年音乐启蒙老师克莱门特马休遗下的日记,皮埃尔慢慢细味着老师当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忆也浮出自己记忆的深潭……
克莱门特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不过在1949年的法国乡村,他没有发展自己才华的机会,最终成为了一间男子寄宿学校的助理教师,这所学校有一个外号叫"池塘畔底",因为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犯过罪的、难缠的问题儿童。到任后克莱门特发现学校的校长以残暴高压的手段管治这班问题少年,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性格沉静的克莱门特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闲时他会创作一些合唱曲,而令他惊奇的是这所寄宿学校竟然没有音乐课,他决定用音乐的方法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
克莱门特开始教学生们如何唱歌,但事情进展得并不顺利,一个最大的麻烦制造者就是皮埃尔。皮埃尔拥有天使的面孔和歌喉却有着令人头疼的调皮的性格,谆谆善诱的克莱门特把皮埃尔的音乐天赋发掘出来,同时他也与皮埃尔的母亲产生了一段微妙感情。
这部电影很感人,因为马修来了以后,他给了孩子们父亲的爱。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8
看完《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这部影片使我又受到了一次良好的教育。
48年前,主人公马修到一家学校担任学监,这个学校由调皮的孩子、残忍的校长、冷酷的老师、严厉的制度构成。他用爱心关怀孩子,在他的执着下,费尽心思组成了一个合唱团,为他们谱曲,用音乐引导他们的心灵。当然了,最后的结果是音乐净化了孩子们的心灵,也对他们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这部影片采用了倒序的方式,当年合唱团中的领唱莫行治后来成了指挥家,因为母亲病逝,回家的时候,当年合唱团的伙伴佩尔诺来找他,给他的一本马修的日记,马修在日记中记录了这感人了一切。佩尔诺当时是一个孤儿,总在周六时等在大门口,希望父亲会来接他。后来马修被学校解雇了,当他要登上汽车走时,佩尔诺一路奔跑起来,要马修带他走,马修先是拒绝,后来又不忍心,回来把佩尔诺的执着是有道理的,那天正好是星期六。
看完这部影片后,我为哈删校长的粗暴残忍而愤恨,为孩子们遇到马修而庆幸。在马修走出学校大门时,收到的是曾不听说教的学生在片上写满祝福和思念的话,这一刻马修露出了幸福的笑脸,那一情节深深地感动了我。
感动之余我仿佛也看到了我们的老师看到了他管教我们的情景,看到了他悉心教导我们的情景,仿佛看到我们犯错时轻言细说教我们的情景,仿佛看到了老师与我们嬉戏时的情景,我仿佛也看到我们的老师问我们调解纠纷时的情景……此时此刻,我浮想联翩,想起了我们亲爱的老师,让我们一起向我们的老师致敬吧!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9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感人的电影,讲述了一位名叫马修的老师用自己的真心感化了塘底的问题少年,倾情付出帮助每一位少年发掘了自己的特长,改变了他们的一生。《放牛班班的春天》中的马修老师让我联想到了《死亡诗社》的基丁老师。马修老师和基丁老师是多么的相似,他们都是社会底层的普通教师,过着普通平淡的生活,但他们都相同地用自己的爱去教导学生。
马修老师的出现好比一缕曙光,给学生们原本昏暗无光的生活带来了光明和温暖,融化了学生们冰封的心灵。其实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都有着梦想,成为航天员、消防员,都是年轻的孩子们常常幻想的,只不过由于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压力被埋藏在了心底,马修老师为了唤醒学生们的梦想可谓煞费苦心,甚至重新做起了自己曾立下誓言不再接触的音乐。居中校长那一句责怪马修自大,一直做不喜欢的事深深触动了我,我不知道这需要多大的决心,但我感受到了马修老师的真诚,就是这样一份真诚的心才能够走进学生们的心房。
其实从这部电影中我们也能借此反思当今社会对老师的态度,其实一位用心用爱去教学的老师他所流露出来的影响生命的地方往往不能被世人所理解,就像马修老师和基丁老师最后都被校长开除的结局一样,正因此许多优秀的老师可能就这样泯然于众人中,一生都不为人所知,但他们可能是学生们人生路上的指明灯。
从另一个角度我们或许也需要反省当今的教育制度,当然我们无法否认这样的制度是最为全面的制度,但这样也可能掩埋一些有天赋的人,这或许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0
看到这个影片名,我就想:为什么叫“放牛班”呢?他们度过的是一个怎样的“春天”呢?带着重重疑问,我走进了这部电影。
电影的主人公是一位叫马修的老师,他来到了一所寄宿制的男子学校,那里的学生有很多的坏毛病,好像放养的牛群没有纪律,不求上进。但马修老师没有放弃他们,而是用善良、宽容,用音乐努力改变着他们。
学校里有一位叫麦父神的老师,因为眼睛受伤而不能上音乐课,所以马修老师成他们音乐课的代课老师。马修老师通过自己的耐心沟通交流,发现这些学生各有特长。于是他组织了一个音乐合唱团,其中有一个叫特朗奇的孩子,他有着很高的音乐天赋,他成了音乐合唱团的主唱,后来还成了出色的音乐家。一步步的,慢慢的,他帮助孩子们找回了自信。
学校里还有一位粗暴的校长,总是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们。种种原因,马修老师被坏校长解雇了。在他离开学校的那一刻,他的学生们用纸飞机写下了一段段和马修老师告别的话语,表达出对马修老师的敬爱和不舍,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原来马修老师就是孩子们的春天。是他的善良,他的宽容,他的坚持不懈,帮大家找到了自己的春天。春天,就是同学们的梦想;春天,就是同学们的新生。
愿我们都能拥有自己心中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1
《放牛班的春天》所讲述的是著名的指挥家,因为母亲的葬礼,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遇到了童年的同学,一本异常的日记,打开了一段尘封了五十年的记忆,追忆了一位伟大教育者的过去。
透过日记泛黄的扉页,依稀能够看见1949年1月15日的字样,那是克雷芒马修先生来到“池塘畔底”寄宿学校当教师的日子。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当乐格科设置的陷阱将马桑大叔的眼睛刺伤后,马修并没有让他去关禁闭,而是让他每一天去照顾马桑大叔,直到他康复为止;当莫康志因为辱骂院长而被关禁闭,释放出来后罚做清洁工作,听见马修训练他的同学们合唱,每一天放学后独自一人偷偷在教室里练习唱歌,马修发现后并没有责怪他,而是给他“开小灶”……马修用它宽广的胸怀包容着这些可怜的孩子们。
在为公爵夫人演唱时,无论是合唱部分整齐甜蜜的歌声,还是领唱莫康志那清亮的天籁之声,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最终,虽然马修被迫辞职,可是马桑大叔,孩子们以及另一个教师联合起来,告发了院长滥用惩罚,院长被驱逐了。
看完这部电影,我十分敬佩马修那博大的胸怀。他不但因为他的孩子们编写歌曲来骂他,便厌恶他们。他是从中发现出孩子们与众不一样的特点,来组建合唱团。
他还进取与那喜欢惩罚学生的院长做斗争,让院长无地自容,只好按照马修的话来行事。
经过这部影片,我们明白,其实人人心中都有爱,人人心中都有一颗炽热的心。马修,就是点燃这颗炽热的心的人!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2
这部电影是讲述一名代课老师教一群学生唱歌的故事,原来的老师喜欢只要学生一犯错,就要体罚。而这名老师很有耐心,他会慢慢带着学生们引入音乐的世界,这些学生中,有一位叫皮埃尔的小男孩,他是一个十分有音乐天赋的人,可因为他的性格有一些羞涩,所以没有发挥出来。不过,在马休老师的引导下,慢慢地发挥出了自己的音乐潜能,并成为了这个合唱团的领唱。
这部电影的结局很感人,一个小男孩的父母双亡,可他还是坚信他们一定会来接的,于是他每个星期六都等着他父母来接。不过,最终马体老师带着他走了,那天也正好是星期六。这个结局让我感觉到这名男孩很想得到父母的爱,马体老师帮他完成了他的心愿。
这部电影里还有一位重要的人物:院长。他是一个很自私自利的人,一位女伯爵夫人来教养院参观,院长让音乐班的同学表演合唱,女伯爵夫人听得很入迷也很深受感动,于是并问马休老师是谁要组建这个合唱团的,结果院长抢答了马体老师的话说是他自己组团的!院长虽然受到女爵士很高的赞赏得到了很大的荣誉,却在学生们心中的位置一落千丈。所以,我们不能自私,如果得了荣誉应该和在大家一起分享,而不是独自享用。
《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给我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我们应该多多欣赏这种电影。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3
开学的前一天,感谢学校安排了我们看《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这使我再一次认识自己,更清楚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这部电影主要讲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马修到一家学校担任学监,这个学校被成为池塘之底,这个学校由调皮的孩子,残忍的校长,冷酷的教师,严厉的制度构成。马修怀着一颗仁爱之心看待这些孩子,对学校残忍的“行动—反应”制度深恶痛绝。他热爱音乐创作,他用爱心关怀孩子,在他的执着下,费尽心思组成了一个合唱团,为他们谱曲,用音乐引导他们的心灵。()当然,最后的结果是音乐净化了孩子的心灵,也对他们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周校长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爱学生不单要建立在思想上,还要建立在行为上,观念行动要保持一致。我觉得这句话非常正确,关爱每一个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我相信每一位做老师的都会想,但尽力地做了吗?用心地做了吗?方法正确了吗?这都是我们每一位做老师的需要思考的?马修老师接手一个这样恶虐的班级,都能把整个班的班风、学风教好,与此比较,我们的学生是多么的可爱,多么的优秀,在班级中会存在那么一两个较顽皮的学生,但我们应该看到,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关键是教师的行为方法是否得当。观念行动保持一致,我们的学生会很好的成长的。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4
最近,我看了一部片名为《放牛班的春天》的电影,让我的内心深受感慨。
这个片子采用了倒叙的方法,世界著名的指挥家皮埃尔莫朗奇,因为要参加母亲的葬礼而回到法国,,当年的旧友派皮诺冒着大雨送来一本书,是他启蒙老师克莱门特马修的日记。马修当年到池塘之地,一所专为困难儿童设计的学校当学监,他发现这里的孩子特别喜欢捉弄老师,但马修试着用音乐,使这些孩子善良的本性显露出来,孩子们渐渐变得善解人意,马修发现莫朗奇很有音乐天赋,他不顾校长的反对,组建了合唱团,是孩子们慢慢走上正道,前途变的光明,可结局却十分伤感,马修因私自带学生出校而被开除,可马修没放弃,一生从事音乐事业,莫朗奇也离开了池塘之地,到了里昂音乐学院。
片中莫朗奇似乎十分幸运,马修把他从池塘之地的深渊解救出来,是他从原来注定一事无成变的前途无量,而他也没有辜负马修的期望,成了一名世界著名的指挥家。
在池塘之底发生的事,在现在的生活中也并不少见,先是学生捣蛋,老师教育后依然如此,老师继续教育,学生屡教不改,老师便失去了耐心,如此便恶性循环。其实现实中这样的老师并不少,虽然方式和马修有一定的差异,做的也未必有马修好,可孩子们并没有领情,依然我行我素,为此我觉得未必是现实中的孩子没有影片中的差,而是前者所有人多对他很好,夸他,没有心理上的压力,而后者一直被压迫,两者一比,前者除了一些特别的是不会受感化,对老师的批评也无所谓,后者只要一有人善待,便如释重负,难道不是这个原因吗?
这个片子让我感慨万千,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去看它。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
看完《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作为一名真正的教师,再次重温这部电影,使我又受到了一次良好的师德教育。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马修到一家学校担任学监,这个学校被成为池塘之底,这个学校由调皮的孩子,残忍的校长,冷酷的教师,严厉的制度构成。马修怀着一颗仁爱之心看待这些孩子,对学校残忍的“行动—反应”制度深恶痛绝。他热爱音乐创作,他用爱心关怀孩子,在他的执着下,费尽心思组成了一个合唱团,为他们谱曲,用音乐引导他们的心灵。当然,最后的结果是音乐净化了孩子的心灵,也对他们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这部影片采用了倒叙的方式,当年合唱团中的领唱莫杭治后来成了指挥家(当然,他的成就是因为当年马修发现了他在音乐方面的天赋),因为母亲病逝回家的时候,当年合唱团的伙伴佩尔诺来找他,给了他一本马修的日记。马修在日记中记载了这感人的一切。佩尔诺当时是个孤儿,总在周六的时候等在大门口,希望父亲会来接他。后来马修被学校解雇了,当他要登上汽车的时候,佩尔诺一路奔跑赶来,要马修带他走,马修先是拒绝,后来又不忍心,回来把佩尔诺带走了。佩尔诺的执着是有道理的,那天正好是星期六。
看完这部影片,我为哈珊校长的粗暴残忍而愤恨;为孩子们曾经不幸的遭遇而惋惜;为孩子们遇到马修而庆幸;为马修的善良真诚而感动;为杭莫治的改邪归正而释怀;为佩尔诺的执著坚守而欢欣。
我的记忆深处从此烙下了一个不可磨灭的情节:当马修神情黯然地离开学校大门时,收到了曾经是顽劣甚至邪恶的学生在卡片上写满了的思念与祝福,那一双双挥舞着的手诉说着留恋与不舍,这一刻,马修露出了幸福的笑脸;那一刻,我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看了这部影片,感动之余,我也得到了深刻的启示: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应该看到: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关键要看怎么去挖掘,怎么去教育,充分挖掘孩子的优点天赋潜能和爱心,孩子才能很好地成长起来。这部法国影片中马修的行为,杭莫治的成材,佩尔诺的成长,有力地印证了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的一句话:“漫天撒下爱心种,伫看他日结果时”。因此这部影片值得我们观看,更值得我们品味。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