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简单原理是什么?
原理就是0和1的编码,很简单,但实现起来不是很容易,所以就交给机器做啦。
把数字、字母、汉字等信息通过特定的编码翻译成二进制0和1,一个0就是一个白色小方块,一个1就是一个黑色小方块。这样就很容易联想到我们高中学习二进制时状态对吧,比如8的二进制表示是1000
Position Detection Pattern是定位图案,就是我们常见的二维码三个角的大方块,用于标记二维码的矩形大小。
Timing Patterns也是用于定位的。因为二维码有40种尺寸,尺寸过大了后需要有根标准线,不然扫描的时候可能会扫歪。
Format Information 存在于所有的尺寸中,用于存放一些格式化数据的。
Data Code 是数据码、Error Correction Code是纠错码。
二维码的主体构成就是如此,如果你想要深入了解二维码的生成和解析原理,请移步至此:
https://blog.csdn.net/kelindame/article/details/45155185
愣是谁也不会想到二维码居然会全面地覆盖我们的生活,网站登录要扫二维码,加好友要扫二维码,就连菜市场卖菜的老头、老太太都懂得扫码支付了,小小“方块”脱颖而出,不仅仅可以容纳数字,还可以容纳文字、图像、指纹、声音等等。
二维码展现的是机器二进制语言,“0”和“1”这两个数字组成了如今我们从电脑里看到的所有的信息。在二维码中,白色的方块表示0,而黑色的方块表示1。
一个二维码是由定位标志、定时标志、校正标志、内容信息这四个部分组成的。定位标志也叫码眼,用来定位二维码的图形区域,没有它二维码就无法被识别出来。定时标志并不是非必须的,所以它是可以删除的,在大型二维码中一般起到确定坐标的作用,属于辅助性的定位。校正标志可以确保我们不管在哪个方向扫描二维码都能够识别出内容来,如果没有这个标志我们只能正面地扫码二维码了。内容信息里面填充的就是扫码的人所能看到的信息,内容信息是具有一定的容错率,所以中间删减或者遮挡掉一部分都可以被扫描出来。
二维码有四种纠错级别,从低到高分别是L、M、Q、H,他们的纠错率分别是7%、15%、25%、30%,纠错率越高越容易被快速扫描。纠错其实就是在创建编码二维码的时候创建了一些冗余数据,这样不但可以确保准确快速的识别出二维码完整无误的信息,也可以确保二维码部分损坏时不影响读取正确的信息。
二维码为什么会出现二维码其实很早就出现了,它是由日本电装(DENSO)旗下子公司DENSO WAVE一名叫原昌宏的人1994年发明出来的。
二维码的出现旨在取代传统的仅能容纳少量数字信息的条形码。因为上世纪60年代后,日本的商超一派繁荣景象,而收银员却要不停地输入产品信息和价格,所以“腱鞘炎”这种职业病开始流行。DENSO WAVE怀着满足客户需求的愿景成立的仅有2个人的研发小组旨在“容纳更多的信息”。传统条形码仅在一个方向上存储信息,而且很容易读取错误,而二维码则在2个方向存储信息,信息量就大大地扩容了,二维码的名称就是这样被定义的。
二维码之所以在今天能够这么流行除了它本身的巨大优势之外,还得益于DENSO WAVE放弃行使这项权利的权利,如果DENSO WAVE手握专利收费使用二维码可能又是另一番命运。
手机扫描二维码的一瞬间发生了什么?手机扫描二维码解码程序会自动的识别二维码中的信息,滴一声之后就会对二维码做相应的处理。比如是一段文字就会马上弹出文字信息,如果是一条网页URL则会自动的传输数据给服务器,服务器在接收到数据后就将相应的请求信息反馈到手机上。
二维码中的信息自生成出来之后就是固化的,真正能识别并产生动作的是手机内置的程序。
二维码到底会不会被消耗光?二维码最小的符号尺寸时21*21,最大的符号尺寸时177*177,现在二维码有40多个官方版本。二维码的数量跟二维码的尺寸相关,所以它是有限的。如今全球每天消耗的二维码达上百亿个,但是即使是从宇宙大爆炸到用到今天,138亿年也仅仅只是消耗掉一小部分,所以并不需要它会被消耗光。
不会。
ipv4因为是xxx.xxx.xxx.xxx,每一位都是0-9数字,所以总量有限,为了代表一台终端,一台终端只能用一个ip,这样才知道数据发去哪里,每个人用一个就很快用完了,因此他有一些解决方案,比如一家对外用同一个公网ip,而手机,平板,电脑则分配内网的ip,这样就变相扩展了很多可用ip。
而二维码只是编码,通俗地说,比如0代表我,1代表是,2代表小学生。那么012就代表我是小学生。如果文本数据一样,那么生成的图形就一样,是可以重复的,并不存在用完一说。比如支付宝自己可以写程序将文本“转账=100,付款人=xxx,收款人=xxx,app=支付宝,加密=123456”这些文本信息变成二维码,自己生成,自己识别,就能达到功能。当然真实的文本肯定都是各种加密N次的乱码,哈哈。
二维码是一维条形码码的变形,里面用算法储存了一些文本数据,和文字一样,不过是程序通过算法读取的,可能是一个网址或者其他数据,和ip不一样不会用尽。还有就是另一个原因,各家app用的虽然都是二维码,但是微信却不能直接使用支付宝的二维码,虽然能扫描出里面的数据,却无法分析里面的内容,app是排他的,自己家的二维码只有自己能用,也就是说二维码是相互隔离的,并不会通用和相互占用
二维码的简单原理是0和1的关系,二进制,可以理解为点和面以及相距空间交织而成,里面包含了编码、解码、图形解码、码元、计算机技术、定位图案以及容错纠正功能等,常见的二维码大部分属于棋盘式结构,QR CODE矩阵二维码。
二维码已经被广泛应用到生活,从初始的支付行为到现在的社交、门禁、购物、识别以及各种的生活场景应用,可以说这个时代已经离不开二维码。
二维码的构成主要是由编码规则二进制和码元的交替顺序而成,里面包含了大量信息,分别用码元组成黑白图案,定位图案。
目前常见的流行二维码基本是方形特征,但实际上二维码的表面图案是可以变换的,主要得益于图案解码技术,普通的二维码是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混编,通过解码还原,得出不同的表面图案,而不影响码元结构,这就是二维码的掩码画图技术。
由于相机拍照时会产生噪点以及产生不同的灰度,故此,二维码技术为解决该问题,采取了新型图形符号自动识读处理,并用坐标定位技术编写。
由于二维码中包含了内部数据单位功能,以及坐标识别定位功能,故能够防止部分遮挡,图案变脏,翻转拍摄等因素,而不影响二维码的扫码读取。
我是奇谋 科技 哥,欢迎大家探讨更多关于计算机以及手机的编程使用话题,谢谢提问,感恩相逢。
二维码原理
二维码是通过二进制存储信息的。用“点”表示二进制“1”, 用“空”表示二进制“0”,“点”和“空”的排列组成代码。
识别二维码是要经过以下几步:
一.定位 ,矩形小方格就是用来定位的。小方格周围的区域存储着版本信息,数据编码信息。
二.读取数据 ,读数是从右下角开始由下往上一条龙读取的。
关于二维码
先说一下二维码的前身——条形码,也就是超市收银员扫的那个黑白条。电脑在水平方向上识别粗细不均的黑白条,就能找出藏在其中的商品编号信息。
相比于只在一个维度上携带信息的条形码, “二维码”在水平、垂直两个维度上,都携带了信息,也就做成了这个方块状的样子。
条形码和二维码这一对好兄弟,说白了,其实就是给数字、字母、符号等这些字符,换了一身衣服,把它们打扮成了能被手机相机识别的黑白条或块。
众所周知,整个计算机和互联网文明,将我们平时使用的汉字、符号、数字、字母等各种字符,转换成0和1组成的二进制数字序列,存储到数据库里。
二维码就是把这些0和1组合起来,0对应的是白色小方块,1对应的就是黑色小方块,把这些小方块,填进大方块里,就组成了一个二维码。
但是光有小方块是不够的, 还得需要其他的东西来完善整个二维码的信息。
下面就是二维码的一些组成
定位区: 二维码上有三个大方块,这个就是二维码的定位区。有了这三个点,不管是从哪个方向读取二维码,信息都可以被识别。
定位图形和分隔符: 定位图形决定了二维码符号中模块的坐标,而分隔符的作用是将位置探测图形与符号的其余部分分开。
版本信息: 版本信息就是二维码的版本号,我们常说的V1.0、V2.0就是版本号
格式信息: 二维码采用的编码格式,常见的二维码都是采用QR码来进行编码
纠错码信息: 当我们对二维码进行扫描时,不能保证扫的每一位信息都正确,这就需要依赖纠错码信息来进行矫正
校正图形: 当二维码遭到污染或者破坏时,校正图形保证了没有被破坏的信息仍然可以被识别。
大同小异的图案读出了各人的专属代码
2024-09-19 广告